分享

《道德经三百问》:198. “吾何以知天下”?

 舞酒绿林 2022-12-01 发布于广西

198. “吾何以知天下”?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最后一节,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故以身观身’,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以家观家’,以修道之家观不修道之家也。'以乡观乡’,以修道之乡观不修道之乡也。'以国观国’,以修道之国观不修道之国也。'以天下观天下’,以修道之主观不修道之主也。'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老子言:吾何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以此五事观而知之也。”他认为,通过观身、观家、观乡、观国、观天下此五事就能知天下。

王弼注:“以天下百姓心,观天下之道也。天下之道,逆顺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得知天下乎?察己以知之,不求于外也。所谓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也。”他说,知天下是依前文所说的道理。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怎么修?以自身关照别人,以自家关照别家,以自乡关照别乡,以自国关照别国,以天下关照天下。我为什么能够知道天下?就是这个原因。”(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62-163页。)“关照”的意思完全不同于“观照”,用错词文理上就讲不通了。

南怀瑾说:“生命的道理是'以身观身’,从自己身体里面的道理来观察自己,找出一个真理。所以,重要的在一个'观’字。……'以家观家’,要了解家之道,如何可以齐家,要观察自己家庭本身兴衰之道,洞察先机;再观察社会上每一个家庭,每家人的道德行为,就会发现都有必然的因果律。同样的道理,'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我怎么晓得天下有这么一个必然的道理呢?就是用本身看本身这个方法,就找出来这个真理了。”(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78-182页。)他认为“以身观身”就可以知天下。

陈鼓应今译:“所以要从(我)个人观照(其他的)个人,从(我)家观照(其他人的)家,从(我的)乡观照(其他的)乡,从(我的)国观照(其他的)国,从(我的)天下观照(其他的)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用这种道理。”(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72页。)陈先生犯了个逻辑错误。他的翻译,从我个人观照他人到从我国观照他国是说得通的,但“从(我的)天下观照(其他的)天下”就说不通了。因为,在老子时代天下最大,不知道还有另外的世界,也就是说没有“其他的天下”。老子所说的“知天下”也只能是知周朝之天下,而不是当今的世界。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所以啊,我们要“以道修德”为原则,考察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乡党,一个诸侯国和全天下,就看本人、家大夫、乡党主官、诸侯王和天子是否修道。反过来,观察个人行为,家族状况,乡党生活,诸侯国的安稳,天下人民的幸福指数,就知道要了解的相应情况,一叶可知秋,红梅报春来。我们知道一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上梁中正了,下梁哪敢歪!老子最后说: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我为什么知晓当今天下是这个样子呢?就是按照上面的方法。这是字面翻译,还有言外之意。其实,最后一句是老子对函谷关关长说的。大意是:我为什么辞掉高官不做了,要出关隐居呢?我就是看到了我们的周天子不“以道修德”,太无能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各国侯王蠢蠢欲动都想称霸天下,已不把周天子放眼里了。我在朝为官还有什么意思呢?

本章没有明说“道”,但都在说道的用处。以道建功立业就能长久地传承下去。然后说,以道建功立业的方法,就是要修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