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晓萍:优化教法,多角度培养高中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昵称15221501 2022-12-01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

  优化教法,多角度培养高中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谭晓萍     邮编:445000

        【摘要】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其学习的积极性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比正常情况下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能充分利用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和经验重新加工改组新的形象,也易于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接受力提高25%-40%,记忆力提高1.5-2倍以上。因此,我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积极性培养

       学生刚进入高中,对生物课内容的认识比较抽象,加之有些内容比较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比较欠缺,因此,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不太高,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使生物课生动有趣,大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一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先入为主,努力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深深吸引学生
  绪论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课本,可以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之一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非典是怎么回事?人能患禽流感吗?等等。
  二、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任何东西,久了就会乏味。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地变化教学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口诀谐音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4、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5、用比较法综合复习。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6、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理论知识实际化。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③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制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
  8、重点知识实验化。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
  三、用抑扬顿挫的腔调,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抑扬顿挫的腔调,用诙谐和富有哲理、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既让自己教得轻松,又让学生学得愉快。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生物教学也是一样,她不是简单的知识说教,而是灵活的师生互动。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我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介绍细胞癌变时,我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吗!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不断提高探索兴趣。
  课堂内,教师的教学往往是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对有些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关注得太少,长久下去,这部分学生就会感到乏味。而要提高他们的兴趣,就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弥补,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探索生物科学的欲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先后带学生到万源的花萼山制作叶脉书签,到自贡参观考察恐龙化石群,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钻研,想学生所想,高中生物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一定会越来越浓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