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侃京剧】京剧漫话(连载十五)

 cxag 2022-12-02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四、“四大名旦”争奇斗艳

      “四大名旦”是20世纪20年代京剧旦行出现的四位成名的有代表性演员,他们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中,梅兰芳(1894—1961)最年长,成名最早;程砚秋(1904—1958)最年轻,去世最早,去世时年仅54岁。“四大名旦”都是男性,都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才华出众,均师承王派创始人王瑶卿,他们分别创立了梅、程、荀、尚四大流派。

      1.“四大名旦”是选举出来的吗?

      关于“四大名旦”称谓的由来,长期以来普遍流行一种说法,说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开展读者评选名伶活动,选举产生梅、程、尚、荀“四大名旦”,这与史实不符,实属误说。

      笔者查阅原始资料后得知: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行“征集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活动,即由读者投票选举五位名伶所演的新剧目,“限定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艳秋(1932年更名为砚秋)、徐碧云五人,就各伶新剧中,选举认为最杰作者各一出”,并提出了五位名伶的新剧各五出。

      同年7月23日公布的选举投票结果是:梅兰芳的《太真外传》、尚小云的《摩登伽女》、荀慧生的《丹青引》、程艳秋的《红拂传》、徐碧云的《绿珠》当选。此次选举活动并非选举产生“四大名旦”,但为“四大名旦”的产生开了先声。

      1930年《戏剧月刊》发起以“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为题的征文,明确提出“梅、尚、程、荀是现代四大名旦”的说法。由此开始,“四大名旦”的口号在上海叫响(详见拙作《凡人品戏——梨园花瓣集》中的《再谈“四大名旦”称谓由来》一文)。

      至1932年1月,长城唱片公司邀请梅、尚、荀、程合灌《四五花洞》唱片,唱片为潘金莲出场时唱的[西皮慢板],每人唱一句,最后齐唱[十三咳]。此唱片面世以后,“四大名旦”的称谓从此为世人所公认。

视频:京剧四大名旦的由来

      2.“四大名旦”各有千秋

      “四大名旦”都是影响至今的大师级人物,都是文武昆乱不挡,一专多能,戏路很宽,而且各有一批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特色的剧目。他们所创立的梅、程、荀、尚四大流派各具特色。早年京剧评论家苏少卿曾以四季名花为喻,赞颂梅如春兰,王者之香;荀如牡丹,占尽春光;尚如芙蕖,映日鲜红;程如菊花,霜天挺秀。著名戏曲理论家钮骠教授认为梅兰芳的“纯”、程砚秋的“正”、尚小云的“刚”、荀慧生的“柔”才是对四大名旦艺术特色的正确总结。

      (1)纯正的梅派。梅兰芳为“四大名旦”之首,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他名列京剧界的“三大贤”,与余叔岩、杨小楼齐名。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艺术体系并列为世界三大艺术体系。在外国人心目中,梅兰芳代表了中国戏曲,梅兰芳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博大精深。梅派艺术风格典雅大方,平中见奇,刚柔相济,看上去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点,实际上却于平易中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内涵,这种“没有特色”的特色尤为可贵。钮骠先生认为:梅先生的艺术风格是纯正之美,是中和之美,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聆听梅兰芳的唱片,特别是早期的唱片,你会感到梅兰芳的嗓音是那么甜润、脆亮,如清澈的泉水,明丽、清新,音色极为纯正,唱腔平易无奇,自然流畅,那可真是一种享受。听一听梅兰芳和名丑萧长华合作灌制的《女起解》录音便知余言不谬也。

      梅兰芳的扮相秀丽端庄,做工精美绝伦,能入化境,表演恰如其分,动作洗练。他善于运用表情动作来塑造人物,表演细致入微。《霸王别姬》是一出梅派名剧,演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和他的爱妃虞姬的悲剧故事,梅兰芳扮演的虞姬一出台,眉宇间就凝聚着一层愁云,让观众能感觉到她内心的愁苦。他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演过的京昆剧目不下二百出,塑造了众多善良、温柔、端庄、娴雅、含蓄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如赵艳容、西施、韩玉娘、虞姬、杨玉环、白娘子、梁红玉、林黛玉、花木兰、洛神、穆桂英等,性格鲜明,姿态各异,具有东方艺术的古典美。梅兰芳的表演无处不美,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称赞梅兰芳是“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不断革新的精神,这种革新是全面的。他采取“移步不换形”的原则,逐步改革,小心谨慎地改,结果是越改越美,新观众能接受,老观众也认可。他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加工,去芜存菁;对上演剧目总是不断修改,精益求精,常演常新。

      《贵妃醉酒》原本是一出低级趣味的戏,里面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经梅加工,化腐朽为神奇,着重突出封建时代宫廷妇女的苦闷心情,成为梅派经典。主角杨玉环是一位“三千宠爱一身专”的贵妃,端庄华贵,“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梅兰芳演的杨玉环既“贵”且“美”,表现杨贵妃的醉态,如嗅花的“卧鱼”、接驾的跪倒、衔杯的翻身,无论动作如何复杂,头上的凤冠丝穗总是轻摇微摆,全不失贵妃的身份。

      歌舞并重,这是梅派艺术的一大特色。除《贵妃醉酒》外,《西施》《霸王别姬》《太真外传》《洛神》《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廉锦枫》《麻姑献寿》等剧都有与剧情结合紧密的舞蹈。根据《洛神赋》编演的古装剧《洛神》是一部诗剧,梅兰芳先生把千古名篇搬上京剧舞台,以歌舞来表现亦人亦仙的洛神与大诗人曹植的挚爱真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情画意。

      梅兰芳所上演的剧目内容新、形式美,既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又有强烈的时代感。且不说抗日战争期间编演的《抗金兵》《生死恨》和晚年排演的《穆桂英挂帅》等表现爱国思想的戏,即使是像《太真外传》那样表现美人沐浴的戏,也清雅脱俗。他具体实践了王瑶卿的改革思想,发展了京剧的花衫行当。他改革旦角的演唱方法;创制新唱腔;改革旦角的音乐伴奏和服装、扮相;旦角演唱伴奏增加二胡即始于梅兰芳。

      梅派艺术创立后,风行海内外,观众争睹“梅郎”,行家竞相效法。梅兰芳首次把京剧艺术引上国际舞台。他一生三次访日(1919年、1924年、1956年)、一次访美(1929年底至1930年秋)、两次访苏(1935年、1952年),使京剧走向世界,在国际上赢得盛誉,影响深远。

      (2)哀婉的程派。“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许多人了解、喜爱程派艺术都是从听(看)《锁麟囊》开始的,这段“春秋亭”[西皮二六]让无数“程迷”如醉如狂。1940年4月29日,《锁麟囊》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连演二十场,场场爆满。在上海的演出结束之前,又加演五场,依然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了台上唱,台下跟着唱,全场大合唱“快把梅香低声叫……”的壮观景象。此剧集程派艺术之大成,代表了程派艺术的高峰。

      程砚秋是一位在京剧史上创造奇迹的人。他是满族人,旗名承麟,后改汉姓“程”,名菊侬(艺名,继改艳秋);幼年因家贫而学艺,6岁拜荣蝶仙为师,签了卖身契约,约定年限为7年。当时程的嗓音又脆又亮,曾为孙菊仙、刘鸿升配演。13岁倒仓后,他的嗓音嘶哑,还出现了旦角最忌讳的“鬼音”。但程砚秋并未灰心,继续刻苦练功喊嗓,悉心钻研,又得到名诗人罗瘿公的护持培育,借贷为程赎身,使之提前出师,并得以向许多名家学习京剧武把子及昆曲,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并先后拜王瑶卿、梅兰芳为师。经王瑶卿指点,程砚秋化短为长,别创新声,闯出一条新路,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创立了有广泛影响的“程派”。

      程派唱腔幽咽婉转,如泣如诉,刚柔并济,如绵里藏针,外柔内刚;程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高低强弱对比鲜明,有时细若游丝,有时若断若续,声断而意不断,此时无声胜有声,故能风靡南北,万人争学。

      程砚秋的表演也有独到之处,眼神的运用、面部表情的控制都符合人物情感,细致、逼真,连眉毛也“有戏”。他演《玉堂春》,自始至终几乎没有一丝笑容,以突出苏三的凄楚之情。他的功底扎实,动作稳练、大方。他学过武生,练过武术,擅长太极拳,他的表演中有很多太极拳的东西。他“跑圆场”疾步如飞,既快又稳,矫若游龙,可以不换气地边唱边跑,几圈下来,气不长出,面不改色。《青霜剑》“祭坟”一场,为表现申雪贞杀死仇人后,赶到丈夫坟前,告慰亡灵的急切心情,程砚秋扮演的申雪贞在幕后唱一句[二黄导板]后,手提仇人头颅疾步上场,接唱[回龙],再转[二黄原板],边唱边走三个大“圆场”,凌波微步,越走越快,如疾风扫过。

      程砚秋的水袖功更为内外行一致称道。他善于运用水袖表达人物的各种复杂心情。在《荒山泪》中,他运用了近二百种水袖动作来表现剧中人张慧珠的各种情绪。

      程砚秋是悲剧大师,以演悲剧著称。程派代表剧目《金锁记》就是一出悲剧,此剧演心地善良的窦娥为搭救被恶人张驴儿诬告而受刑的婆婆,情愿替婆婆认罪,结果被昏官判斩刑。行刑时正值六月,忽天降大雪,恰逢海瑞巡按至此,知有冤情,即令停刑。经复审,案情大白,张驴儿被凌迟处死,故此剧又名《六月雪》《窦娥冤》。“法场”一折的大段[反二黄慢板]“没来由遭刑宪受此大难”,程砚秋唱得如怨如诉。1924年《金锁记》公演后好评如潮,戏院内许多观众痛哭失声,流泪不止。

      《荒山泪》和《春闺梦》都是反战题材的警世之作,被称为程派剧目的双璧。《荒山泪》中的女主人公张慧珠的丈夫和公公为交纳苛税上山采药,被猛虎吞吃;婆婆闻噩耗,惊痛而亡,儿子又被官兵拉去充当夫役。张慧珠被逼疯,自刎而死。程砚秋在剧中的唱工和做工都有不俗的表现。最后一场“荒山逼税”,张慧珠被逼上绝路,孤身一人逃往深山,逼税的差役又跟踪而至,这里安排了大段的二黄唱腔,凄凉哀楚。

      《春闺梦》揭露不义之战“寡人妻,孤人子,独人父母”的罪恶,剧中的女主人公张氏的丈夫王恢,新婚不久即被强征入伍,战死沙场。张氏日夜思念,忧思成梦,梦见丈夫归来,欣喜非常;忽而梦见战鼓惊天,尸横遍野,故事情节亦真亦幻,虚实相间。此剧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剧中人张氏的梦中情景。“梦境”一场,有歌有舞,既有闺房的柔情蜜意,又有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张氏忽睡忽醒,忽喜忽怒,忽怨忽惊。剧终,张氏梦醒时唱了四句[西皮散板]:“今日等来明日等,那堪消息更沉沉。明知梦境无凭准,无聊还向梦中寻。”一腔幽怨,催人泪下。

      和梅兰芳一样,程砚秋也是从不墨守成规,他编演的新剧目均唱做新颖。他年轻的时候,看到北京大街上抬轿子的轿夫脚步走得稳极了,于是便追了上去,一直跟了几里地,仔细观察。后来经王瑶卿指点,他刻苦练习这种步伐,在头上顶一碗水走碎步,一直练到水一滴不洒,走起来又稳又美。1927年程砚秋排新戏《梨花记》时,用这种碎步演一位大家小姐,结果大受观众欢迎。

      他善于从京剧其他行当,甚至其他剧种、曲种及民间音乐中汲取养料。比如《锁麟囊》“珠楼认囊”一场的[二黄快三眼]中,“收余恨”三个字就吸收了梅花大鼓鼓王金万昌的唱腔,加以变化,又不露痕迹;“把麟儿误作了自己的宁馨”一句是吸收了川剧的唱腔;“春秋亭”一场的[西皮流水板]“忙把梅香低声叫”一句的拖腔,则是借鉴了美国电影《翠堤春晓》中花腔女高音跳音的唱法。程腔之美就是这样来的。

视频:京剧流派鉴赏(下)

      (3)柔媚的荀派。荀慧生幼学河北梆子花旦,8岁以“白牡丹”的艺名登台,后来改学京剧,1925年将艺名改为荀慧生。荀慧生吸收河北梆子艺术之长,并熔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于一炉,兼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切合自身条件,进行改革创造,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世称“荀派”。

      荀派以感情色彩浓郁、富于青春气息著称于世,其艺术风格俏丽多姿,以柔为主。荀慧生以花旦戏见长。他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长于表现古代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他塑造了红娘、春兰、杜十娘、尤二姐、尤三姐、唐蕙仙、卓文君、陈秀英、金玉奴、戚夫人等一大批古代女性形象,其中有聪明伶俐的丫鬟、情窦初开的少女、温柔善良的少妇、英勇果敢的巾帼英雄,有小家碧玉,也有贵妇人。

      荀派唱腔柔媚、娇婉;念白接近口语,柔和圆润,以京字京韵为主,念京白尤为传神,富于韵律美;表演生活化,真实、细腻,身段动作变化多姿,有阴柔之美。他用“斜身换形”、侧颈、垂头、晃肩、咬唇、衔手帕等特有的姿态动作,来表现少女、少妇的体态和心理活动,俏丽娇美,有生活气息。

      他能在一出戏里扮演两个性格、身份完全不同的人物,而且能演出鲜明的个性。在《勘玉钏》中,他前演端庄文静的大家闺秀俞素秋,后演天真活泼的少女韩玉姐。他大胆借鉴了美国电影女主角秀兰·邓波儿双手指两腮、双手直伸、微微耸肩等小动作,用以表现韩玉姐的稚气。

      荀慧生是全才演员,一生演出了300多出戏,青衣、花旦、刀马旦无一不精,喜剧、悲剧均擅,其戏路之广、排戏之多,为“四大名旦”之冠。他排演的新戏包括六大喜剧、六大悲剧、六大武剧、六大传统剧、六大移植剧、六大扑跌剧,增首益尾的全本《玉堂春》即是六大传统剧之一。荀慧生对传统的旦角服装、化装也有革新。他结合新戏的创作,创造了有别于传统扮相的发型和服饰。如《红娘》中红娘的扮相就是荀慧生首创的,人物形象新颖,光彩照人,具有荀派特有的造型美。

      (4)刚健的尚派。尚小云初习武生,后改旦角。尚派的艺术风格是刚健婀娜,有阳刚之美。尚小云擅长刀马旦,擅演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和性格刚烈的侠女烈妇,如梁红玉、王昭君、双阳公主、穆桂英等。

      尚派唱腔刚劲挺拔,高亢激昂。尚小云是“四大名旦”中嗓音条件最好的一个,有“铁嗓钢喉”之誉,唱起来满宫满调,一气呵成,有棱有角,《祭江》《祭塔》等大段唱工戏唱来毫不费力。他的念白爽朗而有感情,京白师法王瑶卿,明快大方,尤具特色。

      尚小云文武兼备,他的武功基础深厚坚实,并受杨(小楼)派艺术的影响,做工、身段都有武生的东西,动作幅度较大,表演充满激情,所演人物有英武之气。他的步法、水袖、“跑圆场”、“趟马”等,均极见功力。他在《乾坤福寿镜》一剧中,用疯步和水袖的飞舞表现知府之妻胡氏在慌乱中突失幼子之后的焦急与绝望、情急惊疯的心理状态,形成各种舞姿和造型,使观众感受到“疯态之美”。

      《昭君出塞》是《汉明妃》中的一折,尚小云演此剧文戏武唱,使用“趟马”“圆场”“滑步”“卧鱼”“鹞子翻身”和旦角从不使用的踢腿等身段,用一系列繁难的舞蹈动作,表现“马上昭君”的离愁别恨和边塞荒凉,一路颠簸,历尽艰险的情景。尚小云扮演的王昭君头插翎子,身披斗篷,手执马鞭,与马童和丑扮的王龙三人且唱且舞,宛如一幅活的“佳人烈马图”在观众面前展现。

      “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的出现是京剧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四大须生”“四大名旦”享誉剧坛,历久不衰,至今仍然奇花不败,这是大艺术家们的魅力之所在。

(连载十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