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新在何处?——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nmeqyhj 2022-12-02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新课标新在何处?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图片
图片

2018年10月11日,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三新”的说法因此流传开来。“新课标”是“三新”的灵魂,教育部曾于2003年和2017年分别出台了两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两个版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部分第二小节是“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指出新课标之“新”在于: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2、更新了教学内容。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4、增强了指导性。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以外,它们还有哪些具体的不同呢?

一、指导思想表述不同。

二、根本任务表述不同。17版本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03版本没有相关表述。

三、课程性质表述不同。03版本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7版中表述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将第一处“语文”改为“语言文字”,按照03版本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是对什么而言的?新课标加入了“人类社会”的限定,另外,按此理解,语文是工具,则其具有的人文性特点很可能被误解或忽视。总之,17版的表述更加严谨。

四、课程理念不同。03版的表述是“(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17版的表述是“1.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4.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五、新课标凝练出了核心素养。17版的四个核心素养分别为:1.语言建构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

六、目标指向不同。03版本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是教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17版本则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 并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融合在“核心素养”的范畴中。17版本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文本始终,从而成为新课标的一个鲜明特色。所以新课标也称为核心素养版,而将03版称为知识能力版。

七、目标体系展开方式不同。03版本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阐释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而17版本则将目标细化为十二个方面: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其中前三个方面与“语言建构与运用”有关,四至六与“思维发展与提升”有关,七至九与“审美鉴赏与创造”有关,十至十二与“文化传承与理解”有关。大致说来,03版本沿方法能力层面展开,17版本沿素养构成层面展开。

17版本目标体系分三个层级,相对简洁明了;而03版本分四个层级,更加复杂。03版本的第四个层级是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层面分别提出14个和11个子目标(必修部分),而在选修部分,则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又提出36个子目标。目标体系驳杂,不相隶属,难以把握。

八、课程结构不同。03版的语文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大板块构成,两种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 “语文一”至“语文五”五个模块。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17版本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的类型多达十八种。

九、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水平”板块,以列表的形式从5个层级共20个方面对学业质量水平作了描述。

十、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表述不同。

十一、新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强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

十二、附录的结构和内容不同。03版本列举了常见文言词(含120个实词和15个虚词),而17版本没有此项内容;03版本列出的古诗文诵读篇目为40篇,而17版本为72篇;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03版本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17版本强调“反映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而03版本这样表述: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综上,不难发现新版本的鲜明特色:一是凸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科目标;二是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浓烈,包括政治色彩和传统文化色彩,如加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等内容,古诗文背诵篇目大幅增加;三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应“双创”战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呼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要求,跨文化专题研讨呼应全球化浪潮等;四是文学和审美得以凸显;五是整本书的阅读受到重视,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更能体现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特征,更有利于建设“书香社会”;六是和新高考配合紧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显然是便利新高考的实施;七是新课标取代高考考纲从而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权威文件,整本书的考查有可能纳入高考范围。

就文本而论,新课标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一是写作有弱化的倾向;二是逻辑架构仍然不清晰明朗,交叉重复比较明显;三是书法教学没有提及;四是语文一词的使用不规范,未对语文和语文学科做明确区别,未对语文和语言文字的关系做相关表述。

附录:新旧课标异同逐条对比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在“阿来哥88888”和“一路行来”的文章基础上加工而成,在此谨表感谢。

作者小传:毕光荫

 图片

“词人才子”,学术型名师,王涛老师语文团队核心成员,古诗文、作文方向教研员。精通《史记》,曾参与开发多套国学教材及《史记》相关课程。2020年,在“语文人的担当”大型公益网络直播课活动中四次开讲《史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