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真正的孝子?

 枫渡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枫解:又是三个答案,而且还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解经者这样告诉我们:

夫子跟子游说,对父母必须有尊敬之心,不能像对犬马一样,给点吃的了事;夫子对子夏说,有事你干,有酒我喝,还不能面带难色;然后还说,我每天与颜回谈话,他从不反驳,好象傻乎乎的,可是回去之后却能够刻苦钻研,并有所发挥,其实一点也不傻。

甚至,朱熹的集注以为孔子退而省颜回之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从字义上来讲,也是通的。还能跟上面两条形成完美的结合,编撰出一个门规二十四条之类的范本。可是,读之不禁泪流满面!好嘛,老师说的不得违背,而且必须坚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其正确性;有酒,先生喝,有事,弟子干,还得面带微笑,心怀崇敬。

不管怎么解,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夫子觉得颜回“不愚”!也就是说,不管他是用实践在证明夫子的正确性,还是回去有所发挥,总之干对了。

那么,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想一下,夫子一生曾就学于多少先生?对于先生之说有所发挥,还是只用行动去证明先生们的正确性?难道夫子想在学生面前进行一下“自我批评”?显然不是!那么,夫子究竟想说什么呢?

剥皮剔肉,直取核心,八个字——“不违如愚”、“以发不愚”!非常明显,夫子肯定了“以发”,否定了“不违”。“不违”既然是错的,那么先生说的话就不是“金科玉律”了,可以思之省之。窃以为,夫子认为弟子们仅仅听话是不够的,必须能实践,能发挥,有所作为,才是真正的尽孝!

回过头再来看前面两句,“有酒我喝,有活你干”,应该不是夫子想要的;“能养”,就更不可能了。重心只能落在“色难”、“不敬”两处。面有难色,心怀不敬,肯定是错的,无需讨论。如何才能做到有敬无难?端正心态,发乎于心,悦之于颜。似乎对了!若承接下文,夫子对于“孝”的要求可就高了,不仅得遵守门规二十四条,还得有所作为。古往今来,几人能称“孝子”?

若是能行者如凤毛鳞角,夫子提之为何?尤其是在讲“为政”之时?严要求高标杆?似乎不是一位历世数十载的智者会干的事。

每读至此处,我总会想起,幼承庭训——驯子听话,不如教儿明理。今来思之,似乎更合夫子之道。

这三段话,逐段解读,没有太多疑难,我也就不作赘述,只讲一点个人思索:夫子应该还是提倡人必须尽孝道,而且是要根据客观情况,尽心尽力吧。唯有切合实际,才能尽孝无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