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仙汤的应用体会

 九不同 2022-12-02 发布于广西

       本文发表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第8期

       二仙汤出自《高血压的中医理论和治疗》一书,是上海市的老中医张伯叟发明的。二仙汤药物组成为: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水煎服,一天一付。功能温补肾阳,清泄肝火。用于治疗肾阴阳两虚所引起的眩晕、头痛、烦躁、自汗、筋惕肉蠕、下肢发凉、水肿、面部潮红等。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闭经、更年期综合征、郁胀病等属于肾阴阳两虚、虚阳上亢者。如果辨证准确,效果显著。举例如下。

1、病例报告

例1:女,65岁,患高血压病5年,证见头晕,口干口苦,眼睛干涩,腰腹部发凉,双下肢水肿,大便溏泻,舌质暗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滑。血压160/100毫米汞高。证属脾肾阳虚,肝阳上亢。治以温补脾肾,平肝潜阳,方用二仙汤加减:知母10g、黄柏10g、丹参30g、郁金15g、三棱15g、莪术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0g、仙茅10g、钩藤15g、土白术15g、夏枯草20g、菊花15g、云苓30g、怀牛膝10g。连续服用5剂,头晕消失,口干口苦、腰覆凉感均减轻,双下肢水肿减退,大便仍溏泻,血压140/90感冒汞高。拟上方加白芍15g、山药30g,继续服用,前后调理2个月而痊愈。

例2:男,67岁,患慢性肾炎(高血压型)6年,有肺心病史,半月前因感受风寒而出现面目及全身水肿,头晕,咳喘不能平卧,胸闷,气短,舌质暗红有裂纹,舌苔薄黄而乏津。血压高,听诊双肺底有湿罗音。尿常规:尿蛋白(卅),红细胞(--),白细胞(+)。血常规:WBC 12.0x1103/L,N80%,L20%。诊断:①慢性肾炎急性发作;②肺心病伴肺部感染并心力衰竭衰。中医诊断:风水。系风水相搏,心肾两虚。治以越婢加术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配合西药强心利尿抗感染、降压等处理。进5剂,水肿消退,咳喘及胸闷气短减轻,仍头晕,双下肢水肿,测血压下降,舌质紫暗,脉沉,此乃肾虚阳亢,心血瘀阻。治以阴阳并补,活血通络,平肝潜阳,方用二仙汤加减:仙灵脾15g、巴戟天10g、三棱15g、莪术15g、丹参30g、当归15g、知母10g、黄柏10g、旱莲草30g、白茅根30g、钩藤15g、葶苈子15g、茯苓皮30g、桂枝10g、川牛膝10g、大枣10枚。以此方加减,调理2个多月,痊愈出院,

例3:女,50岁,近2年来月经稀发,并出现头面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沉细,诊断: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脏躁病。证属心肾两虚,冲任不调。拟补肾养心,调冲任。方用二仙汤加减: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5g、丹参30g、仙灵脾15g、巳戟天10g、甘草10g、小麦50g、大枣5枚。水煎服,一天一付,连用10余剂,诸证若失。

例4:女,45岁,2年前因生气而全身瘀胀,双下肢为甚,乏力,心烦易怒,善太息,面烘热阵作,腰酸痛,腹胀便干,胸胁不适,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沉弦。诊断: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为瘀胀病。证属肾虚肝郁,拟开郁消胀,调补肾元。方用二仙汤加减:柴胡10g、黄柏10g、当归15g、郁金15g、丹参30g、三棱15g、莪术15g、炒麦芽30g、云苓30g、冬瓜皮30g、巴戟天10g、仙灵脾15g、大黄10g,进20余剂而愈。

2、临床体会

二仙汤组方精炼,配伍合理。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补肾阳,温而不燥,当归养血活血,知母、黄柏清泻肝火以保肾阴,临床上对肾阴肾阳不足和虚阳上亢者,治疗上既不宜于四物汤的养血,又不宜于逍遥散的舒肝,同时也不宜于单纯的平肝潜阳和清热泻火,应用温养与苦泄并顾之法。案1高血压病因兼有脾虚泄泻,而加土白术、云苓以健脾止泻;案2在水肿消退、心衰纠正、感染控制后改用二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清热凉血活血之品以善后;案3更年期综合征,用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收效;案4特发性水肿与情绪有关,而用二仙汤加柴胡、郁金、云苓、冬瓜皮以开郁消胀调补肾元。总之,临床上运用本方当根据病情,灵活化裁,辨证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