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303)祖孙接力(附音频)

 沉映香 2022-12-02 发布于湖北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从出生之日起,拓跋宏就由冯太后抚养长大,感情已超越一般的祖孙,更像是母子。险恶的皇宫里,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既要维系北魏的统治,又要推进各项改革,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艰难。
在冯太后的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拓跋宏不仅精通儒家经义,还增长了实际才干,也接受了她的治国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公元488年正月十五,拓跋宏下诏曰:“犯有死罪者,如果父母、祖父母年老,又无成年子孙,身边也没有近亲,可以奏报朝廷。”
奏报朝廷,意味着拓跋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赦免,让这些罪人得以完成孝道,体现了拓跋宏的人道主义思想。
是年底,拓跋宏向文武百官询问安定百姓之道。秘书丞李彪呈上密奏,他认为:豪贵之家奢侈挥霍没有限度,应该对他们的住宅、车马和衣服制定标准。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五个切中时弊的建议:
一、国之兴亡,关键在于储君是善良还是酷恶,而继任者的善恶又在于教导的得失。臣以为,应该设立太子师傅,专门引导太子。
二、朝廷应该在税收中抽出九分之二,将京城全年开支剩余的费用全部拿出来,分别建立管理机构,在丰收时买进粮食,遇上歉收年月加两分利卖给百姓。如此一来,百姓一定会努力种田,用以购买官府的绢帛;积蓄钱财用来购买官府的粮食。几年之内,我们就会储存大量的粮食,而百姓人人充足,即使遇到灾荒,也不会造成多大灾难。
三、应该在河南七州中选拔有才能的人征召到京城,按照中州官员任用的程序和他们的能力分别加以任用。这样做,一来可以推广圣朝对新旧一视同仁的大义,二来可以安抚江汉一带归附圣朝的人心。
四、对于父亲或者哥哥犯了罪的,应该让他们的儿子、弟弟素服肉袒到皇宫外请罪。儿子、弟弟犯罪入狱,也应该让他们的父亲、哥哥公开上书,引咎自责,解除他们所担任的官职,如果职位确实重要,不便批准辞职的,不妨加以安慰,劝他们留任。只有这样做,才可以督促那些庸俗薄情的人,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羞耻。
五、官员的祖父母、父母去世,应该允许他们守丧三年。如果确实离不开的,应该下诏安抚,让他继续任职,但也只是让他负责大体,诸如支出与收入、奏报陈述而已,吉庆大典一律不准参加。如果他身为军职,发生紧急情况时,就应像古代一样穿上丧服执行命令。
李彪的建议具体说来,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从道德层面强化百姓的羞耻心和孝心,让他们纳入儒家的统治规范;二是从经济层面增强国力,尤其是第二条,借鉴了西汉时的常平仓制度,对于稳定国家经济和百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收到李彪的建议后,拓跋宏非常高兴的全部接受,立即开始执行。
从此以后,北魏朝廷与百姓的财力都充裕丰厚起来,虽然有时遇上水灾、旱灾,但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困苦、贫穷。
公元489年四月初四,拓跋宏下诏道:“在城楼上散发救济品,名为行善,却导致人马相互践踏,很多人因此受伤致残。从现在起一律禁止,救济品直接送给孤寡老人、病人、穷人和孤儿。”
这是再小不过的小事,其中体现的民本思想却值得深思,也表明拓跋宏的治理理念深入到了每一个细节。
随着拓跋宏年龄的增长,冯太后很少亲自出面,具体事务都由拓跋宏处置。但在一些大事上,她还是会为拓跋宏压阵。
是年六月,怀朔镇将、汝阴王拓跋天赐和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南安王拓跋桢都因贪污罪应当处死。
两人的地位都非常尊崇,处置不得不慎,冯太后和拓跋宏为此亲自在皇信堂召见王公要人,征求他们的意见。
冯太后率先发问道:“你们认为,应该顾念亲情、毁弃法律呢?还是应该大义灭亲、严明法律呢?”
大臣们都道:“二王都是景穆皇帝的儿子,应该得到宽恕。”
所谓景穆皇帝指的是拓跋晃,按照辈分,拓跋天赐和拓跋桢都是拓跋宏的叔祖父。听闻群臣之言,冯太后沉默不语。
最终,拓跋宏下诏道:“二王所犯罪行实在难以宽恕,但太皇太后追思文成帝大恩,顾念手足之情,再加上南安王侍奉母亲十分孝谨,内外闻名。因此,特别赦免他们的死罪,撤销官爵,终身监禁。”
此前,北魏朝廷得知拓跋桢贪婪暴虐的罪行后,派中散吕文祖前往长安调查,吕文祖暗中接受拓跋桢的贿赂,为他隐瞒事实真相。事情被查清后,吕文祖也受到了同样的处罚。
得知此事,冯太后对大臣道:“吕文祖以前自称廉洁奉公,而今竟也贪赃枉法。从此事可以看出,人心叵测,难以探知。”
拓跋宏正色道:“朕听说,古代有一种待放的大臣。你们在座的扪心自省,如果认为自己不能克制贪欲,允许你们辞职回家。”
宰官中散大夫慕容契坦然道:“小人之心常变,帝王之法却是永恒,以常变之心应付不变之法,恐怕不是臣所能承担的,臣请求辞职。”
拓跋宏道:“慕容契知道人心是不可能不变的,就一定知道贪婪是令人厌恶的,你何必请求辞职呢!”提升他为宰官令。
这是一段颇有意思的君臣对话,拓跋宏让大臣们为自己的内心做出评判,慕容契则委婉的表示,一切惩罚都应以事实为依据,如果过于苛求个人品质,那普天之下谁能免于被怀疑呢?
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如今的拓跋宏很睿智,也充满自信,不再是当年的乳臭少年,冯太后应该感到高兴。
七月,拓跋宏召集文武百官讨论道:“我国和齐国断交已久。如今,朕打算派人出使齐国,诸位以为如何?”
尚书游明根道:“朝廷没有派人出使齐国,又深入齐国境内筑醴(音同里)阳城,理在萧赜一边,应该主动修好。”拓跋宏表示同意。
八月初四,拓跋宏派兼员外散骑常侍邢产等人出使南齐。
九月,拓跋宏遣散大批宫女,将她们赏赐给北方六镇没有妻子的贫民,这又是一大德政。
十二月,萧赜派平南参军颜幼明等人回访,释放友好之意。
公元490年正月,萧赜下令释放在隔城俘虏的两千多名北魏士卒,此举最大程度的修复了北魏和南齐之间因为桓天生而变得紧张的关系。
九月十八,一代贤后冯太后去世,享年五十岁。拓跋宏悲痛至极,连续五天水米未进,超过应尽的礼仪。
评价冯太后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看待。
在政治上,冯太后不失为高明的政治家,为北魏规划了改革路线;但在行事作风上,她又过于狠辣无情,清除异己毫不手软。
冯太后最为人诟病的大概是毒杀拓跋弘,将一个女人对权力的痴迷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性格中最为复杂的一面,到底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决绝,不惜冒着灭族的风险弑帝呢?
我们只能猜测,当年的拓跋弘可能动过除掉冯太后的念头,冯太后为了自保只能铤而走险,不然难以解释她之后的行为。
冯太后临终时,曾降下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了自己的后事,她要求:山陵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
尽管高闾、游明根等鸿儒重臣要求按冯太后金册遗旨办,但拓跋宏仍坚持将坟陵拓宽六十步,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葬礼。
其实,冯太后对拓跋宏并非全是疼爱,她曾非常忌惮拓跋宏的聪敏和机警,担心他长大后对自己不利,甚至想要废除他。
有一年的寒冬时节,冯太后将拓跋宏禁闭在一间空旷的屋子里,三天不让他吃东西,又征召成阳王拓跋禧,打算立他为帝。
由于太尉东阳王拓跋丕、尚书右仆射穆泰和尚书李冲等人的竭力劝谏,冯太后最终没有施行废立。但拓跋宏并没有因此对冯太后心生怨恨,只是对拓跋丕等人深怀感激之情。
还有一次,宦官在冯太后面前陷害拓跋宏。冯太后下令打了拓跋宏几十大棍,拓跋宏默默忍受,没有辩解,也没有申述理由。
冯太后去世后,拓跋宏竟然没有追究此事。
我既佩服拓跋宏的广阔胸襟,居然连杀父之仇都可以不顾,又无比折服冯太后的手腕,如此严酷的对待拓跋宏,竟还能不让他心生怨念。
毕竟,冯太后和他并没有血缘关系,拓跋弘却是他的亲生父亲。
总而言之,冯太后是个奇女子,拓跋宏比她还奇,就像个穿越者。
这一年,拓跋宏已经二十四岁,正式开始亲政。他继承冯太后遗志,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全盘推行汉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