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澄甫撰《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老版再现(下)

 新用户8039LI7v 2022-12-05 发布于江苏

《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撰,董英杰编述,1931年1月神州国光社发行。本书虽原题杨澄甫著,但除大部拳势为其所演及口述一部份资料外,余为董英杰之意见,并由其笔述而成者。

本文之图片部份来自网络,文字依据老版《太极拳使用法》整理,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特此说明。

上册:杨澄甫撰《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老版再现(上)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十三势歌

十三势来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推手法图解

凡例

· 合步推手甲右足在前,乙亦右足在前,即四正推手。

· 顺步推手甲右足在前,乙左足在前为顺步。

· 活步推手,或甲乙各进三步,或甲或乙各退三步,且记进者先进前腿,退者先退后足为标准。手与前推手同。

· 一步推手为合步姿势,甲进右足,左足随进半步;乙退左足一步,右足亦随退半步。此为前带后,后带前,甲乙先后均可。

以上各种推手手法皆同,惟步法不同耳。

掤捋挤按需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推手法图解

如甲乙二人练习,先作右琵琶式,对手时无论甲乙右足在前均可。其距离宽窄随人得机得势为标准。初搭手为接式,甲为掤,乙为按,甲随乙按时腰往回坐缩,以左手腕黏乙肘尖上处,亦同时双手往回捋。此谓之捋,如推手第二图。

文章图片3

图一

文章图片4

图二

乙被甲捋,则身倾左方似不得力,而乙之右手随甲捋之方向送去,以左手掌补于右肘弯处,向前挤去。此谓之挤。如图三。

文章图片5

图三

甲被乙挤似不得力,即含胸以左手心黏乙左手背往左化去,则乙挤不到身上矣。甲之右手同时按乙肘处,两手同时向前按去。此谓为按。如第四图。

文章图片6

图四

四正推手法

四正推手者,即两人推手时用捋挤按掤四法向四方周而复始作互相推手之运动也。作此法时,两人对立作双搭手右式,甲屈膝后坐,屈两臂,肘尖下垂(作琵琶式),两手分揽乙之右臂腕肘处,向怀内斜下方捋。乙趁势平屈右肱成九十度角形向甲胸前前挤,㨋其双腕并以左手移抚肱内,以助其势。甲当乙挤时,含胸,腰微左转,双手趁势下按乙左膊,乙即以左臂挤推,分作弧线向上运行,掤化甲之按力。同时右膊亦自下缠上甲之左肘,以谢其势。乙掤化甲之按力后,即趁势捋甲之左臂。甲随乙之捋劲前挤,乙随甲之挤劲下按。甲即掤化乙之按力后捋。自此周而复始,运转不已,是谓四正推手法。

大捋用法单式图解

第一节 甲为掤化去劲之图

甲前膊为掤,肘尖涵去劲。

文章图片7

第二节 甲为捋截之图

甲左手为捋为採,右手为截。两手总式为挒。

文章图片8

第三节 甲为採闪之图

甲左手为採为切,右手为闪为愰。

文章图片9

第四节 甲为挤靠之图

甲左手扶处为挤,右背肩处为靠。

文章图片10

四隅推手法(即大捋)

四隅推手者,一名大捋,即两人推手时用肘靠採挒四法向四斜方周而复始作互相推手之运动,以济四正之所穷也。

作此法时,两南北对立作双搭手右式,甲足向西北斜迈一步,作骑马式或丁八步,右臂平屈,右手扶乙之右腕,左臂屈肘用下膊骨中处向西北斜捋乙之右臂,乙即趁势左足向走前方横出一步,移右足向甲裆中插裆前迈一步,同时右臂伸舒向下,肩随甲之捋劲向甲胸部前靠,左手扶右肱内辅之。此时甲乙仍相对立,乙面视东北方,甲以左手下按乙之左腕,右手按乙之左肘尖下捋,同时左足由乙之右足外移至乙之裆中,乙随甲之採劲右腿向西南方后撤作骑马式,左臂平屈,右手扶甲之左腕,右臂屈肘,用下膊骨中处向西南方斜捋甲之左臂,甲趁势右足前出一步,移左足向乙裆中插,前迈一步,同时左臂伸舒向下,肩随乙之捋劲向乙胸部前靠,右手扶左肱内以辅助之。此时甲乙仍相对立,甲面视东南方。甲左臂欲上挑,乙即随甲之挑劲左手作掌向甲面部扑击,右手 按甲之左肩斜向下挒,甲随乙之挒劲撤左足向东北方迈,左手扶乙之左腕,右臂屈肘向东北斜捋乙之左臂。乙趁势上右步移左足向甲裆中前迈,随甲之捋劲用肩向甲胸部前靠,右手辅助之,面视西北方。甲以右手下按乙之右腕,左手按乙之右肘尖下採。同时右足由乙左足外移至乙裆中,乙随甲之劲採撤右足向东南方迈,右手扶甲之右腕,左臂屈肘向东南斜捋甲之右臂。甲趁势上左步移右足向乙裆中前迈,右臂随乙之捋劲用肩向乙胸部前靠,左手辅助之,面视西南方。甲右臂欲上挑,乙即随甲之挑劲右手作掌向甲面部扑击,左手按甲之右肩斜向下挒。甲退左腿,双手捋乙之右臂腕肘处,还右双搭手式。此为一度,可继续为之,是谓四隅推手法。

大小太极解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本有之灵而重修之,良有以也。人身如机器,久不磨而生锈,生锈而气血滞,多生流弊,故人欲鍜炼身体者,必先练太极最相宜。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此不用浊力纯以神行,功效著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盖此意也。

王宗岳原序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体之谓)。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形如博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王宗岳原序解明

  •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平时用功,练十三势用心使气缓缓流行于骨外肉内之间,意为向导气随行。至于练拳姿势要沉舒,心意要贵静,心不静不能沉着,不能沉着则气不收入骨矣,即是外劲也。练太极拳能收敛入骨,此真正太极劲也。

  •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同志想使气运身流通,必得十三势教正无错,方是先师所传的拳。姿势上下顺遂,劲不矫揉,气才能流通,如姿势顺遂,心中指挥手脚遂心矣。

  •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精神为一身之主,不但练拳,无论作何事,有精神迅速,必不迟慢,所以讲拳必提精神为先。欲要提精神,头容正直要顶劲,即泥丸宫虚灵劲上升,此法悟通,就是提精神之法也。

  •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意气即骨外肉内流动物也,至于练拳打手,想得言不出着一种的兴趣来,必使流动物满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则右,就是太极有虚有实的一种变化。

意气的换法,犹如半瓶水,左侧则左荡,右侧则右荡,能如是,不但得圆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乐。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练拳,恐欲罢不能也,因知身体受无限之幸福矣。

  •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

与人敌先将敌治住,打他一个方向,即敌向歪挒的那个方向。如发劲无论一手肩肘要沉下,心中要松静,发劲专打敌一个方向,我劲不散,敌不难跌出丈外矣。

  •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头容正直,尾闾中正,身即不偏,心内要舒展,以静待动之意。腰腿如立轴,膊手如卧轮,圆转如意,方能当其八面。

  •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

九曲珠者即一个珠内有九曲湾也,人身譬如珠,四体百骸无不湾也,能行气四肢无有一处不到,行气九曲珠功成矣。

  • 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运劲如百炼钢即内劲,非一日之功也,日月练习慢慢磨练出来的。犹如一块荒铁,日日锤炼,慢慢化出一种纯钢来,欲作刀剑其锋利无比,无坚不摧。太极练出来细而有钢之劲,即铁人亦能打坏,何妨对敌者为血肉之躯乎。

  • 形如博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

鹄者飞禽也,鹰类也,冬猎用之。此言与人对敌比仿我形式如鹰鹄,见物拿来,眼要吃住敌人,一搭手就可将敌擒到,即如鹄捕物之状。此喻非骂人也,先师文字如此不得不解之,望诸君勿疑焉。

猫像虎形能捕鼠,等鼠伏身坐卧后腿,全身精神贯注鼠洞,如出猛捕之得鼠焉。此言太极有涵胸拔背之势,如猫捕鼠之形,待机而发,敌得受用矣。

  •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用功日久,腿下有根,站立如山,人力不可摇动也。江河之喻言各种变化无穷,一手变五手,五手变百手,言其滔滔不绝,如江河之长也。

  •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蓄者藏也,太极劲不在外,藏于内。如敌对手时,内劲如开弓不射之圆满,犹皮球有气充之,敌人伏我膊,虽绵软而不能按下,使敌莫名其妙,敌心疑时,不知我弓上已有箭要发射矣,我如弓敌如箭,出劲之速,敌如箭跌出矣。

  •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此三说总而言之,解说容易明了。曲中求直即随曲就伸之意,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是放一理也,就是神如捕鼠之猫之理,一二语道尽,学家宜自得之。

  •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与人对敌或来或往,折叠即曲肘湾肱之式。折背敌其身手,此系近身使用法,离远无用,进退不要泥一式,须有转换随机变化也。

  •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练十三势要用柔法,然后功成就生出柔中含藏内劲。呼吸者,盖吸能提得人起,能使敌后足离地,再呼气力从脊内发出,全身之劲放得人远出,呼吸灵通,身法然后才能灵活无滞。

  •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练太极是养气之法,非运气之工作也。何为运气,人心急有力弩气练法,气必聚一个地方,放出不易,恐与内有妨碍。何为养气,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急不燥,先天气生,静心养性。练拳使内精气神合一,行气流通九曲珠,如未得到益定无害也。

与人敌不使膊伸直,能上下相随,步随身换,膊未直而力有余,敌早跌出,就是劲以曲蓄而有余。

  •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太极之理犹行军战事,必有令旗指挥驱使,练太极亦然。所以心为令,就是以心行气,能使气如旗,意之所至,气即随之而到,就是心如令,气如旗。腰为纛者即军中大纛旗也,小旗主动,大旗主静,拳法腰可作车轴之转,不能倒挒大纛旗也。

  •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开展大也,松其筋肉。初学练拳,先求姿势开大,谓能舒筋活血,容易转弱为强。强而后,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内有精气神相聚,谓之紧凑。内外兼修,加以动静变化,自开展而及紧凑,身体强而使用全,可至臻密境矣。如说拳大练小练则误矣。

王宗岳拳论原文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留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似车轴。

原文解明

  •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与敌对搭手自己不动,待对手一动之际,我手动之在先矣。

  • 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太极拳出手,说松亦不松,伸出亦未直为度。练拳可以不断有一定之姿势,能以线串成,如讲对敌使用无一定之姿势。发人出去,我之姿势外形似有所断,而我意未少懈也,犹如莲藕折断内细丝不断。以此比喻容易明了。杨老师常言劲断意不断,藕断丝连,盖此意也。

  •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

初学对敌,用心之专,恐不能胜。练成之后,无须有心之变化,身受击处自能应敌,心中不知,敌跌出矣,即为为知手之舞之。初学在心,成功后在身,犹如初学珠算,心先念歌手操之,后熟心不歌手能如意,亦先在心后在手,拳理亦然。

  • 腹松气静敛入骨

腹虽注意犹松舒,不要鼓劲,气敛入骨,骨肉沉重矣。外如棉花,内似钢条,犹如棉花裹铁。

  • 刻刻留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刻刻时时也,谨记一动全身之动,不要一部分动。犹火车头行动,诸车随动焉。太极劲要整,虽整而又活焉,如行车无不动矣。身虽动心贵静,如心一静全身静,虽静又动焉。如动要上下相随至要。

  •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牵动往来,即手之舞动,气吸能入贴于脊背,蓄而待发。气吸能藏于脊骨,即有内固之精神。外表文雅安逸,虽练武而犹文也。

  •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太极拳步,行走如猫行之轻灵,练拳运劲如抽丝之不断。

  •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人身有三宝,曰:精气神。太极意在此,不在气。不在气者,不在运气之气,在气则滞。如运气澎涨一部分,滞而不灵。有气者无力,有浊气者,自觉有力,敌觉我无力。无气者纯刚,无有浊气即生绵力,意想则力到,如搭手如皮条搭在敌膊,所以我未用力,敌觉手重如泰山矣。不直力则巧力生,无浊气者为纯刚。

  •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全身意气如车轮流行,腰为一身之主宰,腰如车轴能回转,所以拳变化在腰间也。

太极指明法

用劲不对,不用力不对,绵而有刚对。丢不对,顶不对,不丢不顶对。沾不对,不沾不对,不即不离对。浮不对,重不对,轻灵松沉对。胆小不对,胆要壮而心要细对。打人不对,不打人不对,将敌治心服对。

王宗岳太极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左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太极拳论解明

  •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不动为无极,已动为太极。空气磨动而生太极,遂分阴阳。故太极先讲阴阳,而内包罗万象,相生相克由此而变化矣。

  •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练太极,心意一动则分发四肢,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九宫,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静本还无极心神合一,满身空空洞洞,少有接触即知。

  •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无论练拳对敌无过不及。过,逾也;不及,未到也。过与不及皆失中心点,如敌来攻顺化为曲,曲者弯也。如敌攻未呈欲退,我随彼退时就伸,伸者出手发劲也。过有顶之敝,不及为丢,不能随曲为抗,不能就伸为之离。谨记丢顶抗离四字,如功能不即不离,方能随手凑巧。

  •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比如二人对敌,人力刚直,我用柔软之手搭上敌之刚直上,如皮鞭打物然实实搭在他劲上,他想摔开甚难。他交就是胶皮带缠住他能放能长,如他用大力,我随粘他手腕往后坐身,手同时不离往怀收转半个圈为之走化也,向他左方伸手使敌身侧不得力,我为顺,人为背,黏他不能走脱矣。

昔有一轶事,有不法和尚善头者,与一人较,人知其用羊抵头之法无敌焉,甚惧。其人见和尚新剃头,忽想一法,去屋用湿毛巾一条仿焉。和尚施其法,此人用湿毛巾摔搭头上往下一拉,和尚随倒,是即以柔克刚之理也。

  •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今同志知其柔化,不知急应之法,恐难与外功对敌。急,快也;缓,慢也。如敌来缓则柔化跟随,此理皆明。如敌来甚速,柔化焉能取哉?则用太极截劲之法,不后不先之理以应敌。何为“截劲”?如行兵埋伏突出截击之。何为“不后不先”?如敌手已发未到之际,我手截入敌膊未直之时,一发即去,此为迎头痛击。动急由急应,此非真传不可。

  •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与人对敌,如推手或散手,无论何着数,有大圈,有小圈,半个圈。阴阳之奥妙,步法之虚实,太极之阴阳鱼,不丢顶之理,循环不息,变化不同,太极之理则一也。

  •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着者,拳式也。今同志专悟懂劲,故不能发人。先学姿势正确,次要熟练,渐学懂劲。古人云:“不揣其本而其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此句先求姿势后悟懂劲,不难而及神明。神明言拳精巧。豁然贯通,即领悟得拳奥妙,能气行如九曲珠,太极理通焉。非久练久熟,何能及此境耶?

  •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

顶者,头顶也,此处道家称为“泥丸宫”,素呼“天门”。顶劲非用力上顶,要空虚,要头容正直,精神上提,不可气贯于顶。练久眼目光明,无有头痛之病。丹田在脐下寸余即小腹处,一身元气总聚此地位。行功如气海发源,环流四肢。气归丹田身与气不偏倚。如偏倚,犹磁瓶盛水瓶歪倒,则水流出矣。丹田偏倚,则气不能归聚矣。此说法佛家称“舍利子”,道家称“练丹”,如此练法气壮多男,功久外有柔软筋骨,内有坚实腹脏,气充足,百病不能侵矣。

  • 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隐者,藏也;现者,露也。隐现之法,与人对敌,犹神明难测之妙。如敌来击至我身,我身收束为忽隐,使敌不能施其力;如敌往回抽时,我随跟进为忽现。敌不知我式高低上下,无法敌当我手。练太极如河中小船,人步临其上,必略偏忽隐,又裹步必随起。忽现,犹龙之变化,能升能降,降则隐而藏形,现能飞升太虚与云吐露。此理言太极能高低,隐现即忽有忽无之说。重者,不动也。与人对敌,不动可乎?如用拳必以身体活动,手脚灵捷,然后可以迎敌。敌如击我左方,我身略偏虚无可逞;击我右方,我右肩往收缩使其拳来无所着,我体灵活不可捉摸,即左重左虚,右重右杳。

  •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弥长,退之则愈促

仰为上,俯为下。敌欲高攻,吾即因而高之而不可及;敌欲押吾下,因而降使敌失其重心。与己说,仰之弥高眼上看,心想将敌人掷上房屋;俯之弥深,想将敌人打入地内。

班侯先生有轶事,六月某日在村外(即北方收粮地方)场乘凉,突来一人拱手曰:“访问班侯先生居处。”答:“吾即杨某也。”其人疾出大食中三指击之,班侯师见场有草房七尺高,招手说:“朋友,你上去罢。”将其掷上,又言:“请下罢,速回医治。”乡人问曰:“何能掷其上?”曰:“仰之弥高。”乡人不解其说。北方有洛万子从学焉,习数年,欲试其技。班侯师曰:“将你掷出元宝式样可乎?”万笑曰:“略试之。”较手如言,两手两脚朝天,右胯着下如元宝形,入地不能,将胯摔脱矣。医好,至今腿略颠跛。此人拳甚好,其人至今还在,常曰:“俯之弥深,利害极矣。”

  •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练功久感觉灵敏,稍有接触即知。犹如一鸟毛之轻,我亦不驮,蝇虫之小亦不能着落我身,即便着落琉璃瓶内,光滑不能立足,我以化力,将蝇虫分磋矣。如此可谓太极之功成矣。

昔班侯先生有一轶事,六月行功时,常卧树荫下休息。或有风吹一叶落身上不能存留,随脱流而落地下。自常试己功,解襟仰卧榻上捻金米(即小米)少许置于脐上,听呼一声,小米犹弹弓射弹一样,飞射瓦屋顶相接。班侯先生之功可为及矣,同志宜为之。

  •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与人对敌,不出有一定架式,使敌无处入手。如诸葛用兵,或攻或守,敌莫能预测。谚云:“不知我葫芦卖的是什么药。”敌不知我练太极有审敌之法,如搭手素熟懂劲,我手有灵动知觉,敌手稍动我早知来意,随手凑巧以发即出。如离远用审敌法,以望即知其动作。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虽拳类繁多,各门姿式用法不同。总而言之,盖注重手快力大则一也。此种说法,人生就有,非学而得也。各拳著名人亦甚多,但未有太极之理之精微奥妙也。

  •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圣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学艺能无力打有力,手慢胜手快,以巧治敌,能使人实地心服,亦不愧学艺之苦心矣。练太极能引进落空,虽千斤力无所用矣。能灵活才有落空之妙,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妙得矣。

昔有一轶事,京西有富翁庄宅如城,人称为“小府张宅”。其人爱武,家有镖师三十余人。性且好学,闻广平府杨禄禅名著,托友武禄青者往聘。及请至,张见其人瘦小,身未五尺,面目忠厚,身衣布衣,遂招待其礼不恭,宴亦不盛。禄禅先师会意,遂自酌自饮不顾其他。张不悦曰:“常闻武哥谈先生盛名,不知太极能打人乎?”禄禅知谦不成,遂曰:“有三种人不可打。”张问:“何为三种?”答曰:“铜铸的,铁打的,木作的。此三种人不容易打。其外无论。”张曰:“敝舍卅余人,冠者刘教师,力能举五百斤。与戏可乎?”答曰:“无妨一试。”刘某来式猛如泰山,拳风飕声。临近,禄禅以右手引其落空,以左手拍之,其人跌出三丈外。张抚拳笑曰:“先生真神技矣。”遂使厨夫,从新换满汉盛宴,恭敬如师。刘力为牛,不巧安能敌手。由此知彼显非力盛,之能为功也。

  •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七八十岁为耄耋,能御众人,指练拳言。不练拳,即年壮,敌一二人难矣。用功人自学拳日起,至老未脱功夫,日久筋骨内壮,气血充足,故七八十岁能敌众人。犹战定军山,老黄忠言:“人老马不老,马老刀不老。”其言甚壮。练太极拳人老精神不老,能敌多人,概此意也。昔建侯太师遗事,有日天雨初晴,院泥水中一小路,可容一人行,门生赵某立其间观天,不知老先生自屋出,行赵后焉,欲为戏,伸右膊轻轻押赵右肩上,赵某觉似大梁押肩,身弯曲侧坐,移出路。老先生笑而不言,行出。又一日,足立院中,言与众捕为戏。有门生八九人齐拥上来,见老先生几个转身,众人齐跌出,有丈余的,有八九尺远的。老先生年近八十,耄耋御众,非妄言也,快何能为?此快字言无着数之快谓之忙乱,忙乱之快无所用矣。非快不好,快而有法然后可用矣。

  •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立如平准,即立身中正不偏,方能支撑八面,即乾坤坎离巽震兑艮,即四正四斜方向也。活似车轮,言气循环不息。古人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腰如车轴,四肢如车轮,如腰不能做车轴,四肢不能动转,自己想使车轴转,可多浇油,腰轴油满方好。同志细细体会,自得之,勿须教也。

  •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前说有车轮之比,犹如用一脚蹬轮偏,自然随之而下。何为“双重”?犹如右脚蹬上右方,左脚蹬上左方,两力平均自滞而不转动。此理甚明,勿须细说。

  •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最浅解说,同志得许多宜处。譬如有几人练太极日日用功五六年,与人较,反被敌制。同志问曰:“你用功五六年,可为纯工矣。何其不胜?请表演十三式观之。”见其练法骑马坐裆握拳怒目咬牙,力大如牛,气也未敢出,此为双重练法。同志笑曰:“专驾未悟双重之病耳!”又一人曰:“我不用力练五六年,为何连十岁顽童也打不倒?”同志请演十三式,见其练法毫不着力,浮如鹅毛,手足未敢伸,眼亦未敢开大。同志笑曰:“尊驾为双浮误矣。双重为病,双浮亦为病。”众笑曰:“却实练法,何能得之?”

  • 欲避此病

双重双浮之病。欲避此病,现今易耳。有此拳书容易知之。此书阅法先阅一遍,拳理甚多,不能一阅就全懂。日后可练十日拳阅一日书,慢慢此书功效大著矣。如有一节悟明料难,可问高明老师可也。

  • 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阴阳即虚实,总而言之,粘连走化懂敌之来劲。前解甚多不必多叙。

  •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能懂敌之来劲,加以日日习练,即久练久熟之意。揣摩就是悟想老师教的使用法,极熟,出手心想即至,从心所欲得之矣。

  • 本是舍己从人

与敌对手,知要随人所动,不要自动。吾师澄甫先生常言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便得落空之妙。由己不能由己,能从人就能由己。此理极确实,极奥妙。同志功夫练不到此地位,恐不易知耳。此说极明显,佛经云:“我说牛头有角,”即明显之意也。

  • 多误舍近求远。斯谓“差之厘毫,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与敌对手,多是不用近,而用远。静以待动,机到即发为近;出手慌忙,上下寻处击敌为远。太极之巧,分寸之大,厘毫之小,所以不可差也。如差厘毫,如千里之远。练拳对手同志不可不注意焉。

太极拳对敌图

凡例

  • 太极拳术已渐为无人所注重,而使用方法尚无专书表示,实为缺憾。本书即本此意编著形势具备,愿与海内人士共同研究之。
  • 太极拳使用之精巧本非笔墨所能形容,本书三十七图虽各图皆说明其用法,但神而明仍在乎其人。
  • 说中设为甲乙,甲为使用之人,乙为对敌之人,俾易明了。
  • 图说后凡关于太极拳之理论及源流等并附述之,俾便研究,但疏略无当,自知不免,阅者谅之 。

第一式 揽雀尾使用法

文章图片11

揽雀尾使用法

上手为甲下手为乙,如二人对敌。乙执右拳直打甲之胸部。甲自乙右膊下抬起双手绕外边转上与乙膊靠接,以意运气往外推去,右足同时往前上一步,左足在后蹬劲,将乙打出如图是也。 掤捋挤按,由揽雀尾内变化换劲化劲是也,后编推手法内写明。

第二式 单鞭使用法

文章图片12

单鞭使用法

如上式揽雀尾将人打出,如甲身后又来一人,如乙自上轮拳太山压顶打来。甲遂速往左方转身,左手托敌人的胸前下部,左足弓式右足蹬为直线,同时右手在后变为刁手,以作沉劲,此为单鞭开劲,左手迎敌将人打出,如图是也。

第三式 提手用法

文章图片13

提手用法

拳之打法不一,如甲单缏式,如乙持左拳以直打来。甲含胸双手往一处合劲敷在乙左膊上往前下方沉打,将乙打倒坐在地上,如图,此即提手用法也。提手用法有二,提上打、沉下打皆可也。

第四式 白鹤亮翅用法

文章图片14

白鹤亮翅用法

甲如提手式将人打出,如乙外功甚大,手劲有练抓力的,自上抓来,甲遂进身上步闪过乙手,甲再往上将右膊抬起,托乙肘处,身法再往上长,往外掤劲,将乙打出,如白鹤亮翅是也。如乙或用左手或用右手来抓,皆可以白鹤亮翅应之。

第五式 左搂膝拗步用法

文章图片15

左搂膝拗步用法

甲如亮翅式,如乙右手自前斜方击来,甲左手自外绕至乙膊前节,往下搂去,同时甲右手落下,向后转绕至膀尖齐,直往乙胸前拍去,左足弓,右足在后蹬劲。如图是也。

第六式 右搂膝拗步用法

文章图片16

右搂膝拗步用法

如乙若用左手以直打来,甲可以用右手搂住乙的左膊,甲左手绕自膀尖处,伸指掌拍乙胸前,要掌心去劲,右足弓式,左足蹬劲。如右搂膝图是也。

第七式 琵琶式用法

文章图片17

琵琶式用法

如左搂膝式甲立敌人。如乙右手自右外方绕里直打来,甲右手随乙手绕直时,甲右手回劲,扣粘乙里手腕。同时甲左手招起托乙的肘尖,甲指掌俱要伸开手心用力,将乙膊托直,将乙的前足尖提起,使乙不得力也。甲右足坐实,左足为虚式,如图是也。

第八式 搬拦锤用法

文章图片18

搬拦锤用法

如甲直立,若乙外力甚大而且又快,摹右拳打来。力重千斤,将至临近,甲速含蓄身略往右边侧,乙拳已经打空,甲右拳速自乙右拳外方绕乙手腕上沉劲,此为称锤。虽小压千斤理在是也。甲左手同时将乙膊搬开,甲右拳不落,遂直击乙身上。左足同时上步弓式,右足为直线,如搬揽锤图是也。

第九式 如封似闭用法

文章图片19

如封似闭用法

如甲右手打乙,乙用左手封当,甲的左手自己右膊下边往前比住乙左手腕。甲右手速抽回,再去按乙左横肘上,双手按劲往前推去。左足在前作弓式,右足在后为直线,足根不可欠起,其根在足,如封似闭之图是也。

第十式 十字手用法

文章图片20

十字手用法

甲立,如乙双拳打来,甲随亦双掌自下往上掤,如十字,架开乙双手,如图是也。

第十一式 抱虎归山用法

文章图片21

抱虎归山用法

甲立,如乙自右后方持拳直击,甲随转趾扭腰,右手往后如右搂膝搂拨乙右膊,将乙身挒歪,同时随起左手将乙拍倒。右足弓式,左足直线,如图是也。又第二用法,如乙再还左手来击,甲亦用左手应之,甲速再用右膊拗抱敌人之身腰擒起,犹如壮士捉虎归山之势。此二用法也。

第十二式 肘底锤用法

文章图片22

肘底锤用法

甲按手式立,如乙拳法心诡计多,自甲左后方用右拳一打速往回就退。甲速向左方转身进步,左手自乙拳上绕下伸进托乙的肘尖,随用右拳打乙右肋,乙速退,甲速进三步才可打上,如图是也。真用少易,不可泥影。

第十三式 倒辇猴用法

文章图片23

倒辇猴用法

甲立,如乙用换拳法,左右拳先后直打,如右拳以直打来,右足进一步,随后左拳打来,左足进步,此为拉钻锤进步法。 甲用倒辇猴破法,退左步左手搂乙的右拳,退右步右手搂乙的左拳。往后如法速退几步,甲如用换式亦可,左手搂乙右拳时,甲进右拳换打乙胸,甲右手搂乙左拳,甲用左掌还击可将乙打退。如图是也。

第十四式 斜飞式用法

文章图片24

斜飞式用法

甲直立,如乙对敌正面不能进,想换绕侧面进打,甲随绕时,即用右手如大鹏展翅,往斜上方掤去,自乙膊下至身时左足用直劲,右足为弓式,左右手皆能用。如图是也。

第十五式 海底针用法

文章图片25

海底针用法

如乙手有力握甲右手腕不能脱开。甲用海底针,身足往回缩劲,右手用力往下伸肱直送下,乙手力无能为。海底针是也。

第十六式 山通背用法

文章图片26

山通背用法

甲如海底针式,乙打来,甲由下往上用右手托乙右手腕,甲左手由下向前直推去手心向外。掌指向上,推乙身,右身侧面,左足同时进步弓式,右足为后直线。如图是也。

第十七式 撇身捶用法

文章图片27

撇身捶用法

如上式,乙自后面用右手打来,甲速向右转趾过来,右拳自上落下恰好压在乙下膊上,甲随伸左手就是一掌。如图是也。

第十八式 云手用法

文章图片28

云手用法

甲如骑马式,乙自前面,用右拳打来,甲用右手自左边往右边抎去。如乙用左手打来,甲用左手自右往左抎去。领进落空,乙力虽千斤,无所用矣。如图是也。练法横走,使法正面。

第十九式 高探马用法

文章图片29

高探马用法

如乙伸出左拳,甲将左手自外绕至上边,扣住乙左手腕处往回拉许,甲右掌自外方伸打乙面。如图是也。

第二十式 分脚用法

文章图片30

分脚用法

甲如高探马式,双手捋乙左膊,飞起右腿用脚面踢乙腹上,双手速松乙膊,将乙踢倒。如用左分脚式,左边亦用高探马,起左脚而踢乙腹上,左右一样可用。如图是也。

第二十一式 左转身蹬脚用法

文章图片31

左转身蹬脚用法

如乙自左后方来打,甲向左转抬左右手分开,甲抬起左脚往乙蹬去。如图是也。

第二十二式 进步栽捶用法

文章图片32

进步栽捶用法

如甲乙对敌时,乙抬脚踢甲的腿。甲进左步右手捲拳往下直打乙踢腿七寸骨,打脚面亦可。左手注意备当乙上边手为要,甲左足弓式,右足在后。如图是也。

第二十三式 翻身蹬脚用法

文章图片33

翻身蹬脚用法

第二十四式 右转身蹬脚用法

文章图片34

右转身蹬脚用法

如甲坐伏式,乙猛扑来,甲亦用双手左右分开乙手,起右脚直踢乙腹上,如蹬人不可用劲,如图是也。注意:以上自分脚腿用时每式总叙一句,每式双手如翅飞称劲,脚须立好为必要。

第二十五式 双风贯耳用法

文章图片35

双风贯耳用法

如乙用双拳自前打,甲随涵胸起双拳,由左右外方绕经上方转里对打乙两耳处,右足在前,左足在后,如图是也。

第二十六式 左右打虎用法

文章图片36

右打虎用法

如甲乙二人靠右手时,甲左手扣住乙右手腕上按下,举右拳要打乙项,为右打虎式,右足弓式,左足蹬直。 如甲右手扣住乙左手腕,甲举左拳要打乙项,左足弓式,右足为直线,为左打虎式,此右图是也。

第二十七式 野马分鬃用法

文章图片37

野马分鬃用法

甲乙对立,如乙右拳打来,甲速进右步,乙拳未落之时,甲右手腕抬起掤乙膀根处,往斜上方用劲,左足在后直线,左手随左腿亦可,左手押乙右掌亦可,如图是也。 如甲乙对立,乙起左手打来,甲亦用左脚进一步,乙手未落时即抬左手掤乙膀根处,向上方掤去,右足蹬劲,将乙扔倒。

第二十八式 左边玉女穿梭用法

文章图片38

左边玉女穿梭用法

如甲立,乙自右前斜方打拳,甲速换式,当左足向前一步,左手架乙膊,甲右掌对乙打去,右足在后蹬直,如图是也。

第二十九式 右玉女穿梭用法

文章图片39

右玉女穿梭用法

如前式,乙自后方打来,甲向右方往后转,右手掤上与身同时转过,接乙右肘下往上掤起,然后用左掌推乙肋上,右足弓式,左足蹬直,如图是也。穿梭四个有左右不多叙。

第三十式 单鞭下势金鸡独立用法

文章图片40

右金鸡独立用法

如甲单鞭下式,乙自前打来,甲起身抬左手至前往上托乙膊,右膝盖随手起时曲膝直顶乙小腹,左足立直微曲,如金鸡独立是也,起左手,起右手,均可随人所作,或用脚,或用膝,勿拘。

第三十一式 左边金鸡独立用法

文章图片41

左金鸡独立用法

如上式,乙用左手以直打来,甲速换式,金鸡独立抬起左手曲直隔开乙手,甲同时左腿抬至曲膝用足尖踢乙小腹处,如左边立式图也,使法与练法不同。

第三十二式 迎面掌用法

文章图片42

迎面掌用法

甲如高探马式,左手扣乙左手腕,如乙用力上挑,甲随将前右手回按乙膊往回领劲,使乙前伏,同时左掌心向上由元处直搠乙面门,左足前进半步,右足后为直线,如图是也。

第三十三式 搂膝指裆捶用法

文章图片43

搂膝指裆捶用法

如甲立式,乙自前用拳直打,或用右足踢来。甲可用左手搂过膝外方,用右拳往前下方直打乙丹田气海处,此为指裆锤,如图是也。

第三十四式 上步七星用法

文章图片44

上步七星用法

甲立式,乙用右手直打来,甲用左单鞭式在乙肱上往下沉,如乙回抽手时,甲随时用右手自己肱下打出,为上步七星锤,右足上步为虚式,左足为实,如图是也。

第三十五式 退步跨虎用法

文章图片45

退步跨虎用法

甲如前式,乙双手自左右两方一齐来打。甲将前右足抽回为实,左足虚式,甲同时亦将双手左右分开,当住乙双手,此为开劲跨虎,如图是也。

第三十六式 转脚摆莲用法

文章图片46

转脚摆莲用法

如乙用左拳打来,甲用双手右在前,左在后,按乙膊用捋法往左边采劲,甲同时飞右腿扬打乙胸,左足千万立实,如图是也。尚敌自后打用转身摆莲腿亦好。

第三十七式 弯弓射虎用法

文章图片47

弯弓射虎用法

如乙右掌打来劲大,甲随用右手靠接住,同时左掌拂乙右肘,可用提劲往右高处粘提,将乙足根领活,然后甲用按劲向斜下打去,此是提高之图是也。

太极用法秘诀

擎引松放,敷盖对吞。

以上三十七图皆使用要法,同志不可以为浮言。虽然解明与人对敌时亦许手法少易,方向不可泥于摄影,至于千变万化随机应敌之时,一手可变五手。笔虽形容,同志须细心研究揣摸为要。盖不离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进退顾盼定五行也。

论太极

审敌法

与人对敌,先观其体格大小,如身体大必有莽力,我以巧应之;如其身体瘦小必巧,我以力攻之,此为遇弱者力取。无论其人大小,如彼高式,我可以低式;如彼低式,我可以高式。此为高低阴阳之法也。

欲观敌力之动作,先观其眼目情形,次观其身手。如敌想用打拳,先观其肩尖必凸起,或观其后撤。如敌欲用脚蹬,其身必先昃,理之所在以定情形,如能先知,何其不胜。如敌喜色交手,我以柔化之;如敌怒目突来,其心不善,我用力十分击之。此为出乎尔者,反乎尔者。望敌无怨,练太极人先礼后兵。

与人对敌出乎快慢不等。如敌手慢,我使沾连黏随手;如敌手快乱打,我心要静,胆要壮,观其最后来近之手,我专注一方或左右化之而还击。常言不慌不忙顺手牵羊,为太极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之理。

与人对敌其法不一。如敌来近,上搭手下进步,走即粘,粘即走。如敌窜跃为能不敢来近,我以十三式择一式等之,不要遂其窜跃,如虎待鹿之理。敌为卦外之行走,我为太极之中点,我主静稳也,敌主动燥也。燥火上升而不能忍,十分钟定来攻击。此为相生相克,敌不难而入圈矣,此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定而不可移也。

太极用功法有三,分天盘、人盘、地盘。先练顺,次练劲,后练巧;先开展,后紧凑。如此练法然后可用矣。

此书解说许多笑谈,以助同志习拳之精神。文字虽粗,拳理实传。其谈虽笑,其事却然,非敢谎言以欺诸君也,同志按书练习得其道也。

评 论

有人言文武当老师,其传必留一手不传,我言之则不然。无论学文学武,有朋友学,有门生学两说,为朋友久而能敬,为门生百年不忘师传。无论文武为师,不尽心相授是无天理,惟练武人以义气当先,未尽所学半途而废,如说为师不肯尽授,留一手之说,此理甚怪。论太极不在外形之姿式,全在内理——劲与气耳。理通之后自悟,神而化之可成全功。

八门五步

八门(方位):掤南坎 捋西 离 挤北兑 按 北 震 採西北巽 挒东南亁 肘东北 坤 靠西南艮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也。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採挒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趾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曰八门五步。

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根由。知觉运动得之后而后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于我也。

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亦。

顶匾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匾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

要知于此四字之病,不明沾粘连随,断亦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知此病。所难者,沾粘连随,而不许顶匾丢抗,是所不易也。

对待无病

“顶扁丢抗”失于对待也,所以谓之病者,即失粘黏连随,何以得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之人?所谓对待不以顶扁丢抗相对于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人也。能如是,不但对待无病,知觉运动亦自然得矣,可以进于懂劲之功矣。

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棚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身形腰顶皆可以,粘黏连随意气均。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身形腰顶
身形腰顶岂可无, 缺一何必费功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太极圈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太极上下名天地

四手上下分天地,採挒肘靠由有去。採天靠地相应求,何患上下不既济。

若使挒肘习远离,迷了乾坤遗叹惜。此说亦明天地盘,进用肘挒归人字。

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自己用功,式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不得有直劲,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何坚不摧也。

于人对待,四手当先,亦自八门五步而来。站四手,四手碾磨,进退四手,中四手,上下四手,三才四手。由下乘长拳,四手起,大开大展,练至紧凑,伸屈自由之功,则升至中、上成矣,虽绵有刚。

太极阴阳颠倒解

阳 : 乾、天、日、火、离、放、出、发、对、开、臣、肉、用、器、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

阴: 坤、地、月、水、坎、卷、入、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园、吸、下、退、正。

盖颠倒之理,水火二字详之,则可明。如火炎上,水润下者。水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则为颠倒。然非有法治之,则不得矣。譬如水入鼎内,而置火之上。鼎中之水,得火以燃之。不但水不能下润,借火气,水必有温时。火虽炎上,得鼎以隔之,是为有极之地,不使炎上炎火无止息,亦不使润下之水永渗漏。此所谓水火既济之理也,颠倒之理也。若使任其火炎上未水润下,必至水火分为二,则为水火未济也。故云分而为二,合之为一之理也。故云一而二,二而一,总斯理为三,天地人也。

明此阴阳颠倒之理,则可与言道。知道不可须臾离,则可与言人,能以人弘道,知道不远人,则可与言天地同体。上天,下地,人在其中矣。苟能参天察地,与日月合其名,与五岳四渎华朽,四时之错行,与草木并枯荣。明鬼神之吉凶,知人事之兴衰,则可言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天如人之身心,致知格物于天地之知能,则可言人之良知良能,若思不失固有,其功用浩然正气,直养无害攸久无疆矣。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焉能配天地为三乎?然非尽性立命,穷神达化之功,胡为乎来哉。

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盖言道者,非自修身,无由得也。然又分为三乘之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成也,中乘即诚之者成也。

法分三修,成功一也。文修于内,武修于外,体育内也、武事外也。其修法,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即上乘也。由体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由武事之武而得体育之文,即中乘也。然独知体育之不知武事,而成者,或专武事不为体育而成者,即小成也。

太极轻重浮沉解

双重为病,干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双浮为病,只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清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

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

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精细无不到,则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所谓方而圆,圆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太极血气根本解

血为营,气为卫,血流行于肉、膜、胳,气流行于骨、筋、脉。筋甲为骨之余,发毛为血之余。血旺则发毛盛,气足则筋壮。故血气之勇力,出于骨、皮、毛之外壮。气血之体用,出于肉筋之内壮。气以血之盈虚,血以气之消长,消长盈虚,周而复始,终身用之,不能尽者矣。

太极尺寸分毫解

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开展成而得之,才讲紧凑。紧凑得成,才讲尺寸分毫。由尺进之功成,而后能寸进分进毫进。此所谓尺寸分毫之理也。明矣!然尺必十寸,寸必十分,分必十毫,其数在焉。故云对待者,数也。知其数则能得尺寸分毫也。要知其数,必秘授而能量之分毫内,即有点穴功也。

太极枪

太极枪得传历史序

张真人三丰祖师,修道武当山,静时打座炼神归元,动则云游三山五岳。真人每日早时,至山顶极静处,採取天地之精华灵气,呼吸运用。有一日真人忽见西方,接云山凌霄峰,金光万道,瑞气千条,缠绕飞舞太虚。

真人遂往,视不见。遂落金光处寻找,有清溪洞,至洞口,内出两条金蛇闪目来奔,真人将拂尘一拂,金光遂落。视之原来是二根长条枪,约长七尺五寸,像籐非籐,似木非木,其性刀剑不可伤,绵硬如意,内生宝光。进内细寻有书一卷,题曰:太极粘黏枪,有缘传世上,得了书中理,奥妙去推详。书中言辞皆诗词歌赋,枪理奥妙,大概吾人不得而知。张祖师将字字拆开祥明,化为一式一式,人人均可从事习学。

太极粘黏十三枪

四散枪

粘黏四枪

掷摔抢四枪

缠枪一路

二人对练法

每式使用要法

每枪变化若干式,后面一一详明单练法,真人以为留传世人永久受用云。

太极散枪名称

第一枪: 怪蟒钻窝

第二枪:仙鹤摇头

第三枪:鹞子擒雀

第四枪:燕子穿帘

太极散枪解

第一枪:分心就刺似怪蟒

第二枪:仙鹤摇头斜刺膀

第三枪:鹞子扑雀刺足式

第四枪:飞燕投巢刺面上

第一图说明

文章图片48

甲 乙

甲起式面向东直立,如撒网式,双手提枪,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枪形斜向下左方。对手时要提起全身精神,虚灵顶劲,气沉丹田。遂将枪双手抬平,以意运气向敌人心窝刺去。双手伸至将直未直为标准,两足亦然。身向东南斜对,如图是也。

乙初起式面向西直立,如甲式一样,甲枪来至腹近时,乙遂将枪尖略向西北上方斜起,右足略退半步,枪随身望回抽。

第二图说明

文章图片49

甲 乙

甲随乙枪往回抽时,甲同时随乙枪底下绕半个太极圈,直刺乙膀,足同时往前迈步,不可散乱身法。

乙即速往回退步,左榜往外扭,身法蓄劲, 枪尖向西南上方斜直往外拨去,躲过枪锋,如图是也。

第三图说明

文章图片50

甲 乙

甲随乙往外拨时,甲枪换式,由上方湾刺乙足,如图是也。乙随甲刺足时,速将足往回退步,乙枪随甲枪往里拨去,乙枪尖往下斜伸,如图是也。

第四图说明

文章图片51

甲 乙

甲枪随时返刺乙面,足往前上步,双手一气协助枪力,如图是也。乙见甲枪刺来,乙步往回退步,身侧蓄劲,双手将枪尖斜立向上方,往回抽劲,如图是也。

以上为散枪。甲刺完四枪,乙然后可上步还击四枪,如甲刺相同。甲换退步如乙拨法一样,为甲乙连环往复四散枪。用法日久枪力敏捷。

“你枪扎、 我枪拉, 你枪不动、 我枪发”。“你枪来似箭、 我枪拨如电, 你枪金鸡乱点头、我枪拨草寻蛇也不善”。

粘黏枪

粘黏枪第一路说明

文章图片52

甲 乙

初起式甲面东乙面西对立,持枪式与散枪渔人撒䋞式一样,对枪时与散枪刺法两样,亦得提起精神。此身法虚灵顶轻,枪尖刺去亦要轻灵敏活,然后设己枪从人枪换式,我枪缠绕順式接接续续。

第一式,甲提枪进步刺胸部,乙随提枪粘连靠接甲枪步,乙退一步,乙枪向上斜直,随身步望后粘黏抽劲,如图是也。

粘黏枪第二路说明

文章图片53

甲 乙

甲随乙枪往回抽时,遂上步粘绕绕直刺乙腿上。乙见甲枪刺来,缩蓄身退步,乙枪随下速往外领去,枪不离开枪劲要绵柔,才能粘随,如上图是也,两枪形皆斜下方。

粘黏枪第三路说明

文章图片54

甲 乙

甲随乙领枪时,甲上步枪上刺膀尖,力要绵软,如图是也。乙随甲枪不离,退步绵拨甲枪闪过,枪锋落空,如图是也,乙枪锋向上。

粘黏枪第四路说明

文章图片55

甲 乙

甲枪,自下转里上步又刺咽喉,枪不离枪直刺,如图是也。乙随甲枪不离,一线速退步侧身,双手往回捋劲拨甲枪锋落空,如图是也。

以上甲粘黏刺完,乙随时不离上步还击四枪,一枪心二枪腿三枪膀四枪咽喉,如甲一样刺法。甲退步,如乙一样走法,如前图是也。

太极採枪图说明

文章图片56

甲 乙

初立式,甲乙对立左足在前,枪斜式第一式,乙提枪直刺甲胸。甲见枪刺来时,甲速将枪如捋法望下採,身法要合劲,如中可将乙的枪採落地下,此为採枪,如图是也。

太极挒枪图说明

文章图片57

太极斜刺甲腿。甲随时将枪斜下,左腿往前弓劲右足用劲蹬直,以助两手,两手以助枪劲勇猛,往外挒劲,可将乙枪脱手飞出五六丈远,此为挒枪,如图是也。

太极掷枪说明

文章图片58

乙枪直刺甲膀,甲枪招起靠接乙枪前手近处,身法往外托劲,两足蹬劲,双手向身前往外斜向上掷摔出去,可以连人带枪掷出丈余。此非身手一家,气能鼓荡,劲如涌泉,才可做到,如图是也。

太极铲枪说明

文章图片59

乙枪直刺甲咽喉,甲遂将身略斜,双手掤枪,向身前上方铲掷,眼望上看,仰之弥高。亦要两足蹬劲。可以将乙掷出,往后退十几步外。人重有百斤,如何能掷出丈余,此非邪道迷信,功久自知,人人皆可练到,方信非说谎言也。

此四枪皆二人对手单练使用的要法子,甲乙无论先后皆可每一式一式单练,各不相连。以上十二枪叙完,又有一路缠枪。

太极左右缠枪法

乙为缠枪图

文章图片60

乙为缠枪图

乙用缠枪图

文章图片61

乙用缠枪图

太极缠枪一路说明

此枪更有轻灵奥妙,内有千变万化总归一理,为缠枪。外人看至一路式,不知里藏八卦内含五行,散枪内可用,粘黏枪亦可用,掷枪亦可用。知八卦五行十三枪,天盘地盘内里藏。练法要自然,用法要轻灵。

舍己从人能粘连,进退上下相贯串。不丢不离缠绕之法如长江,目视旷野天无涯,腹内松净如大海,手足相随能进退,腰如车轴气能荡,含胸拔背身内藏,以气会意枪刚强,至柔又至刚,同志细思详。

如枪以意运气练法,功久枪杆上如有电力相似,与敌相接便知来意。不丢不顶,粘连走化神妙至矣。

单人用功法

同志好武实符讲求体育适合卫生之旨,练习工夫,宜每早晨日将出时,寻清净地点,可得新鲜空气,将浊气放出,然静心息虑。

双手持枪东西南北均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足骑马式。

第一式,右手,以意会气,将枪直搠向前斜上方。前足作弓式,右腿直线,足跟不可欠起。

第二式,将枪合劲抽回,往下扣。身法往下坐,提顶悬裆,为太极之练劲。

右手可以练二百式,然后换式,左手亦可练二百式。左右手之力可以平均,身体一样发达。

又一练法

可以找一茂盛树林内,每天练一次。练法骑马式双手持枪,粘靠树上,直去一百式,亦可上下刷劲一百式,左右皆可练习,不可用刚劲,可用粘劲。工久树枝可以摇动。

单练对练用功纯熟,又变化各种秘法。

有三转九花金鸡乱点头(身前后合劲);

遇敌必胜回马枪(败中取胜);

八步赶船追命连环枪(足尖点地);

拔草寻蛇枪(两膀左右分劲);

纷纷瑞雪梨花枪(练此不易);

蛟龙摆尾扫地枪(在腿腕);

太上压顶枪(此枪自上而下);

圆转如意枪(从心所欲)。

十三枪外变出八枪,用功日久自得之。

自上古三皇治世历代用武,莫不以枪为先故,枪为长兵刃之祖,剑为短兵刃之祖,练武枪剑不可不学。枪有铜枪铁枪,自古名称甚多,长短不一,长有一丈余的,八九尺的,惟太极枪长七尺五寸,今同志用七尺亦可。

枪法,忽上忽下,忽收忽放;出去如箭,收回如线。真有神出鬼没之奇,仙人难测之妙。如枪活活泼泼,柔如长蛇飞舞时,能如梨花雪片纷飞,真我国国粹世传之秘宝也。

“枪分采、挒、靠、去、捋、掷”。

祖师杨露禅轶事

祖师杨儒禅师,自得秘传,心性平和,为人忠厚,家有余资,与朋友疏财仗义。有一日,一某姓朋友,求杨老师借用银洋一百元以为度用,明年奉还。儒禅师故意戏曰:如借我钱自得一许,你可双手握我枪,将你挑上瓦房,你如站足不稳,你借无效。某乃许,如法作去,祖师以意运气将枪一抖,某姓起上瓦房,心内惊疑,立如木人,身形前俯式,祖师笑为扶梯,某姓遂下曰,其惊不小,祖师笑曰,故与戏耳,遂付洋一百元,其人欢喜而去。

杨健侯太师轶事

昔西安有达官季四者,嗜技击而好学。闻杨氏得武当秘传,至京,延先生馆其家。从学月余,略窥拳法,枪剑运用之妙,时以静胜柔克之说为谈,助先生之名,因以益著。

时,秦有王大力者,号红店客,能举五百斤,日行三百里,善大刀,好大枪,艺冠秦中,授徒五百余。闻季之言,意不信也。求与先生较。

先生谢曰:王教师苦功积久,吾不如也。王以先生为怯,固请之。且曰:太极拳则久闻之矣!太极枪亦可用乎?先生不获,以笑颔之。乃俱取枪入院。王则力刺先生胸,先生侧身捋之。王扣枪便按,仍蹈虚。王抽枪回,先生乃乘其回势用铲枪式震之,王不觉已枪直如炷香,自伤其顔,仰跌六七步外。起,谢曰:今而后知先生之神力也!尽弃其学而学焉,久而不怠。遇高明能学不妒,王亦不愧为豪杰矣!

杂 说

有人欲学拳,问我:内功拳好?外家拳好?我说:自古武圣人所传之拳皆好,全在得传与否耳。

又问曰:武当拳好?少林拳好?我说:你愿学武当练太极可也;你愿学少林拳练少林拳可也。随各人所好而学可也。

有人问太极拳几年学好,我说同志练拳,不可以共论也。老师傅传拳一样传法,各人性情不同,有一两年学好的,有三五月学通的,亦有十年不明白的。好拳不在身之高低,又不在年岁之大小,全在各人聪明耳。我学拳十有五年,常常愿求学两位老师也。

杨家传出的太极拳为正宗。

(一)王宗岳先师传浙东河南,浙东早已失传,河南陈家沟后传杨露禅。继传至今五十年以内,会太极拳者多是杨家传的。又说永年县岂独杨家耶,虽有好者,亦曾授业于杨班侯门下十余矣。所以练太极拳无出于杨老师右者也。

昔北京有一练贯脚壮者,踢跌蹶功十二年,与班侯先生较,其人攻击,上使拳打,下用脚踢。班侯先生戏其人,用左右倒辇猴化之。及无退处,班侯侧身先用高探马以引其双手,复用如封似闭,将敌跌出丈余。其人起曰:杨先生真神技矣。

(二)说太极不能使用。前北京天下英雄所聚处,人称班侯先生为杨无敌。如说不能掷人,盖功夫未到耳,勿说太极拳不能用也。

(三)不要惧牛力。如内功不能胜大力者,何必练拳?千斤落空无所用矣。

用太极要知:天时 、地利、人和。

天时法,对敌时自己早不面东,中不面南,晚不面西。自己不对日光为是。地利法对敌先观地形宽窄高下,自己占底处相宜。人和法,虽较要客气不必失义气。

谨防敌人虚幌之手。

学拳秘法

重拳重老师,真传自得之。

轻拳轻老师,毋须枉费力也。

露禅师轶事

露禅师在京师时,有一会点穴拳者,闻名欲较。及试其技,露禅师速抄其腕用抓筋法,敌手不能伸指,又随上提敌前足离地。师曰:勿负能,念你多年苦功,不然你骨肉断矣。其人深敬服。

太极分文武

太极能养身不能打敌,文功也。能打人不会养身,武功也。软太极法方是真太极用法。能教人养身又能对敌,修养使用兼全,为文武完全太极。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