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人“四雅”之点茶与焚香

 灯下悦读 2022-12-06 发布于广东

“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近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宋代。

建国于公元960年的赵宋王朝,国祚319年,历经两宋十八帝。宋代宽容的政治环境使得两宋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政府赋予了科举文人极高的地位,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大家辈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等这些如雷贯耳的文豪,既位极人臣且文名满天下,享誉古今。在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影响下,从皇帝到士大夫以及市井商贾的生活充满着近乎繁琐的雅致。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概括宋代文人雅致生活为“四雅”或“四艺”。将日常生活通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提升至艺术境界。

《文会图》  宋徽宗赵佶作 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点茶

此画由北宋“大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所作。画中文人们汇集在大案前,一侧再设小桌、茶床,上面放置酒樽、菜肴等物,根据茶床上陈列的茶盏、盏托、茶瓯等物,侍童们正在桌边忙着煎茶。其中一童子手提汤瓶,意欲点茶;另一童子手持长柄茶杓,正在将点好的茶汤从茶瓯中盛入茶盏。床旁设有茶炉、茶箱等物,炉上放置茶瓶,炉火正炽,隔画似乎能听到水开时的沸滚声。大案中的主人们是谁,徽宗皇帝并没有介绍。于是,我任性地要将宋代的“大明星”们跨着时代一起“邀请”过来。三苏、王安石、欧阳修、蔡襄......并任性地安排东坡先生为本次“文会”的主持人。想象东坡先生在11世纪某个双休日的午后,召集几位政坛明星,文坛领袖一起聚集在溪边林下,开始一群顶级文豪的恣意下午茶。

《文会图》局部

借皇帝的图替苏东坡“安排”这次“茗饮雅集”全因11世纪的某个下午,28岁的东坡先生散步偶遇前辈蔡襄老师后写了一篇日记:“今日踏青,偶遇蔡襄,欣喜若狂,邀之于惠山寺斗茶,蔡公之点茶,茶饽沫银白如雪,经久不消,吾不如他甚多,愿赌服输,遂作诗一首: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草出磨细珠落,盼转尧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蔡襄在宋代政坛与文化圈是响当当的大佬,其人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建做转运使监制御茶时主持制作的武夷茶“小龙团”备受皇族贵胄,文人士大夫推崇,使得福建茶叶在北宋时期名列首位。其所著《茶录》更是总结出关于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收割苏东坡、王安石等这样的爱茶粉无数。

《文会图》局部

宋代文人们热衷的“茶”并非今人的“茶”。宋人将茶叶压缩制成团,然后烘焙磨成细腻的粉,放在黑色的盏里,再使用茶筅(xian)打出泡沫(即诗中所提“茶饽沫银白如雪”),黑白相映呈现素朴的美感,宋人将此称为“点茶”。饮用时则是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上文所提蔡襄研发的“小龙图”即为宋代的团茶翘楚。苏蔡二人的斗茶,即是当时流行于文人雅士中“四雅”之一的“点茶”。这项雅趣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中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斗茶除了茶色、茶香的比斗,还有茶具的考究。

宋人程序繁复的“点茶”后经明朝时,被朱元璋皇帝废掉。“废团改散”与“废蒸改炒”,减少了古法繁复工序,以烘焙团揉方式制茶,进而喝茶的工具从茶盏变成茶杯,热水冲进茶壶里,茶叶在壶中苏醒过来,既可以看见茶叶采摘时的样子,又可喝到茶叶的原味。在朱元璋的儿子朱权的推广下,这种饮茶习惯一直延用至今。

青白釉带盖执壶 南宋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青白釉刻花叶纹渣斗 北宋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建窑银兔毫盏 北宋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珍珠地錾花卷草纹金勺 辽代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焚香听阮图轴》局部  李嵩作 宋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焚香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薰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苏东坡《翻香令》

诸葛孔明操琴时要焚香,貂蝉拜月祈求如意郎君时要焚香,东坡居士悼念亡妻时,一阙《翻香令》的相思浓情堪比“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肝肠寸断。

我国古人焚香的历史很久,最早可追溯至原始崇拜与巫术等崇神信奉,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恩赐,于是焚香以示对的神的敬仰和崇拜。汉晋六朝时的文人对熏炉和香曾吟咏“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焚香成了文人的一种精神消遣。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汉代

陕西省博物馆藏

古人对自然的情感有着托物言志,借物寄情的认知。东坡先生当时焚香悼念亡妻用的应该不会是汉代那种抽象化审美的香具,按照宋人崇尚圆熟、厚重、内倾、尚理的哲学审美,一只平淡清空的宋瓷香炉或香薰才能表达东坡先生的那种独立精神与情思。

龙泉窑官釉弦纹三足尊 南宋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青白釉镂空刻花婴戏纹三足香熏  南宋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东坡先生寄情于香的故事远不止于此。据说苏先生曾经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10多斤檀香,并建一室“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作者:观复小金牛

观复馆藏摄影:观复胡胡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更多观复博物馆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复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