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一只银碗

 昵称45109175 2022-12-07 发布于浙江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这里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的故乡;这里有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的电影“芙蓉镇”的拍摄地古镇芙蓉镇旧址;这里出生过许多土家族、苗族的著名人士如熊希龄、陈渠珍、沈从文等;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土司楼和吊脚楼…….

大约在张家界旅游的第四天,我随旅游团去了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在弯曲的盘山公路上,导游小向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那动人的情节像一杯稥醇的咖啡一样兴奋了旅友们的大脑神经,赶走了大家旅途上的疲倦;那朴实的情感感染了每一个听者,敲打着大家的心灵。

导游小向,今年三十多岁了,一米六五的个子,白晶晶的脸,温文尔雅,谈吐得体,知识广泛。日晒雨淋的导游岁月,似乎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任何痕迹。他自我介绍了他的经历。八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在当地镇政府里工作,有着固定的收入来源。但是随着当地的旅游业的不断兴起,需要大量有文化的青年人介入这一行业。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他在镇政府留薪保职的优越条件下,报名参加了导游资格考试,在近一千多名参考人员中以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名列前茅脱颖而出,考上了导游证。他从小是外婆把他带大的,对外婆有着深厚的亲情,这在他与大家的言语里,有着毫不掩饰的流露。一言一语都流露着一种对外婆深厚的情感。他的外婆有一只银碗,是用99.9%官银制造的。外表十分洁白、细腻、光滑,上面刻有苗族银匠精雕细琢的龙凤图案,碗底刻有外婆和外公的名字。是外婆外公的爱情信物,也是外婆一生的珍爱。外婆十分喜爱她的外孙,每次都用这只银碗给外孙喂饭。每次在喂饭的时候,都告诫她的宝贝外孙说:“碗里的饭菜一定要吃完,不能浪费一粒饭粒。做人要像这只洁白的银碗一样干干净净,做事也要像这只纯净的银碗一样清清白白。”外婆的这句话,在懵懵懂懂童年的外孙的大脑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外婆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向考上了大学,接着在镇政府里工作。就在小向工作的第二年,那天,突然,镇长拿着一封加急电报对小向说:“小向,你外婆跌倒了,正在医院里抢救。你赶快回去看看。”那时手机还没有普及,通讯只有固定电话和电报。镇政府离外婆家有几十公里路。说是几十公里路,这段路要转好几道车,还要翻几公里的山路。外婆跌伤那时沿途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小向爬山越岭一路艰辛连滚带爬地回到家里时,外婆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了。似乎是亲情的作用,外婆在外孙的抚摸和叫喊下睁开了双眼,她什么都没说,只是手指着那只银碗对外孙比划着什么,就离开了人世。小向讲到这里,我们注意到了他的双眼早已含着晶莹的泪花,情绪十分低沉。他对我们说:“民间有人传言有这么一句话,外婆疼外孙,如同放风筝,风筝断了线,影子不见面。我从来就不相信这些话,我对外婆的感情比谁都深厚。”说到这里,我注意到了,此时此刻小向的声音已经哽咽了。

不久小向娶妻生子,成立家庭。爱人是一所中学的教师。汉族人,他自己是苗族。虽然民族不同,生活习惯有着差异,但是夫妻感情十分融洽。现在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大孩子是女儿,今年已经八岁,小孩子是儿子,刚刚三岁。因为夫妻俩一个是学校教师,一个是没日没夜都在忙里忙外的导游。平时少不了不在家的日子。三岁的儿子常常就由八岁的姐姐喂饭。一天,小向回到家里,适逢姐姐在给弟弟用银碗喂饭。姐姐在哄着弟弟把碗里的饭吃完,告诫弟弟说:“这是太奶奶的碗,她要我们吃饭一定要吃完。要干干净净地做事。做人也要像这只银碗一样清清白白的。”那带有童稚的话语惹得小向在门口忍不住笑出声来。直到这时,一双儿女才发现他们的父亲回家了。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投向了父亲的怀抱…….

小向在向我们讲述这件事时,满脸流露着一种十分激动的表情。他满怀感情地对我们说:“这就是传承。太奶奶的精神传承给了曾孙子这一辈了。”


是的,在湘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着不一般的湘西人。像这样的传承还有很多,举不胜举。精神的传承,人文的传承,医学的传承,还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像赶尸、哭嫁、鼓舞、刺绣、银饰等独特的土家族苗族风俗,这一切都成就了灿烂的湘西民族文化,载入了史册。

在湘西,不管是去路还是归途,湘西人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失时机地传扬着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2003年11月23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有一场身穿苗族盛装的演出,那身银色盛装就是著名苗族银饰技艺传人龙米谷的杰作。那华丽的盛装,银光闪闪,流光溢彩,穿在宋祖英的身上,衬托出气质非凡,华贵俏丽的舞台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着苗族土家族的文化精髓和翩翩风度。其工艺精湛登峰造极,巧夺天工。传说这件银色盛装曾引起许多国家政要王族的广泛注意,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湘西,还有着许多民族神医,如湘西苗医大师龙玉六以及他的关门弟子田兴秀;苗族医药世家杰出传承人龙玉年……用苗医苗药治疗许多疑难疾病。创造了民族医学的奇迹;书写着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

朱镕基总理在他重访湘西时,题了一首诗“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其中有一句:“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我想:这也许就是对灿烂的湘西非物质文化传承、精神传承、传统手艺传承等的一种最好诠释。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