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饭盒勾起一代人的回忆

 勒杜马 2022-12-07 发布于吉林

最近,一部讲述火车司机在火车上吃饭故事的微电影《饭盒》,引起了无数人回忆,也从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

视频中使用的“猪腰子”饭盒,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机务段火车司机郑建南与樊波提供,其中郑建南提供老饭盒还印有“1973”字样,是他父亲郑春生赠送给儿子工作的特殊礼物。
一个传承了两代人的饭盒,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铁路的发展变迁。
1956年,郑建南的父亲为支援国家的三线建设,从遥远的广东到大西南,后来分配到成都机务段,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铁路人,历经蒸汽机车学徒、司炉工、副司机、司机、值班员岗位。
44岁的郑春生师傅因为劳动强度太大,长年吃夹生饭等原因,导致胃出血不再适合火车司机岗位转岗成为一名安排司机、机车工作的值班员。
由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饭盒极其珍贵,和对司机岗位难以割舍的情谊,将这个饭盒保存下来,直到儿子郑建南参加工作使用到原成都局铁路局统一为司机送餐为主。
“猪腰子”饭盒因外形像猪的腰子而得名,曾是火车司机工作期间解决吃饭的“家伙”。在过去生活条件艰苦的的年代,饭盒对火车司机来说尤为重要,往往会传给一代又一代。
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机务段的火车司机随着铁路的发展,经历了“背篼司机”、“背包司机”、“拖包司机”的变迁。每一次变迁都是一次进步。
火车司机郑春生父子俩,一个饭盒传承了两代人。
该片以饭盒为主线,通过主人翁“小钟”的视角展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火车司机,其中“小钟”的父亲与师傅则是早期的火车司机,因随身背个背篓故被同行称为“背篓司机”。
背篓里放的,除了工作所需的工具和生活用品外还有就是从家自带菜米油盐这些做饭的家伙。
特别是在夏天,天气一热,带的做好的饭菜在没有空调的机车内容易馊,现做现吃成了他们不得已的习惯,在那个时代,火车司机都是除了火车开的好,煮饭也是拿手好戏。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铁路各级组织加大了对司机群体的关爱力度,为了方便火车司机用餐,机车内安装了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设备。
随后,车上做饭这一习惯逐渐消失,而“背篼司机”、“背包司机”也被段统一配发的实用又时尚的拉杆拖箱替代,司机车上现做现吃改变为出车前用饭盒自带饭菜,在车上热饭解决伙食问题。
2014年10月27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采取定点定时配送餐食,彻底解决了他们工作时吃饭的后顾之忧,而饭盒也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视频由成都机务段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