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顶级的思维?

 晨曦成长论 2022-12-07 发布于广东
01 极简思维
欲望太多,没法做到断舍离,其实是成事的一大障碍。
在目标管理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减法」。大多数人会不经意的去做加法,或者说同时去追逐很多的事情。
我们要聚焦的不是目标的数量,而是目标的强度。只有简单,我们才能够屏蔽噪音,轻装前行,才能够做到深刻,极致。就像复旦的梁永安老师说的:只有回归简单,人才能发现自己澎湃的感受。
大道至简。越是想要快速的改变自己,越是要有所节制,回归简单。
02 顺势而为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勤奋的人太多太多,这都只是做事的必要条件,更关键的是,人一定要顺势而为。”
这个道理,是雷军自己创业多年领悟出来的,后来他还成立了投资基金“顺为资本”,取的也是顺势而为的意思。没有一定阅历的人,很难真正的懂得。是的,强者懂得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当外在环境发生改变时,他不会依赖旧有的行为模式,哪怕这些行为模式曾经很有效。
当现实中所取得的成果不如预期时,强者也会敏捷地调整行动策略,而不是选择视而不见,一条路走到黑。请记住「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03 提问思维
提问思维,可以让我们超越简单的、线性的做题家思维或者解题思维。通过提问,我们会发现,我们不一定要去直接解题,我们可以重新编辑问题,或者绕开这个题目去关注去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我们的可能性和可选项就更多了。 
提问可以让我们跳出固有的框架,拥抱开放性、多元性,激发我们的创造性。

04 非凡思维
如果你想要脱颖而出,那么你的行为模式就要与众不同。如果你平时做的,跟普通人的行为模式差不多,不具备非凡的质地,那么怎么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回报呢?
总有人问,普通人能否实现人生逆袭?答案不言而喻。要获得成功,那么从一开始,就不要以普通人来定位自己。所以有句话叫「先装X,再牛X」。
想做自媒体,那么从一开始就可以尝试打造精品,明确文章要达到什么样的质地标准。卓越的成就,必然来自非凡定位,以及非凡行动。
05 简历思维
要形成自己的代表性成果,打造能够写在人生简历上的成就事件,这将是你人生自信的资本。为什么有些人就算在低谷期依然有笃定感,因为曾经打过胜仗,创造过辉煌的成绩,他有自信的底蕴。所以你一定要去深耕某个领域,将个人的专业做到极致,早日出成果,打造自己的「稀缺性」。
我们做重大决定时,不妨从简历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这件事到底对人生简历的贡献度有多少。
06 积累数字资产
很多白领都说工作是在搬砖,而搬砖往往就是做多少事,就拿多少钱,或者拿多少钱,就做多少事——本质上无法沉淀很多资产,无法产生「睡后收入」,除非你拥有股权。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我们更需要把握住个体崛起的机会。积累数字资产的过程,可以更好地淬炼我们的财富意识、商业思维。通过打破物理空间的局限,打造好个人的数字资产,发挥数字资产的「放大效应」。作为新时代的社交名片,数字资产还可以帮我们树立个人品牌,创造更多连接和交易的可能性,并产生被动收入、「长尾收益」。

07 把握当下
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把握当下的一大作用就是你不会胡思乱想——比如想着过去,又或者担心未来。当下行动,在事上磨,是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就简单地按照既定的计划去行事,哪来那么多内心戏。现实中,很多人就是在胡思乱想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08 记录思维
自我觉察,对我们的迭代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记录的本质就是量化,其可以带来明确的感知,可以强化我们的自我觉察。由此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花了哪些时间,在什么事情上,时间分配是否遵循「二八定律」。
09 拆解,拆解,再拆解
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他们对问题,对做事的目标任务,并没有进行一个具体的拆解。所以他们是在想象中将困难放大了。
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在拆解中,将任务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可以让我们微启动。而一旦你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就容易进入到目标行动的正循环之中。
就像出去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出去」。所以行动的关键就是你要「开始」行动。而拆解就是为了让你以一个小小的开始、突破口,逐渐积攒行动的势能,由此撬动行动的「滚雪球效应」。

10 权衡利弊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是缺乏利弊思维的,就是他并不是很清晰做这件事的结果多好或者多坏。这往往会影响一个人行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导致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一个。
真正具备利弊思维,会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负面清单。就是他具有较强的原则性,比如说设定底线原则,绝对不会去做那些会带来明显坏处的事情。二是有精准的决策力。比如他接触一个新事物时,他可以很快判断这件事做下去的结果会怎样,由此决定要不要做,怎么做。
11 反复刺激
我们都知道光有目标、没有目标感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去形成这种目标感呢?一个核心的做法就是「反复刺激」。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把目标粘贴在显眼处,用来经常提醒自己。一次两次的刺激不够,一定是要细水长流的、反复的刺激。
反复刺激思维,不仅应用于目标管理领域。其实我们的兴趣萌发时,也需要反复的刺激,持续的滋养。比如你读书越多,你越会读书,越能享受到读书带来的正反馈,那么你对读书就越感兴趣。比如这篇回答,获得的点赞、收藏越多,那么我持续创作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
12 成果验收
考试就是一种验收思维的应用,所以我们考试前的学习效率特别高。为什么毕业工作后有些人他会成长比较快?因为他就算脱离了学校环境,也懂得运用这种验收思维。他会设置验收的时间点,给自己设置KPI,明确要取得的成果,所以成长的动力十足。
因此,我们要多运用这种思维,真正做到让目标(成果)与行动(过程)之间保持一种张力。那些成长较慢的人,往往是得过且过,缺乏验收机制,行动上过于松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