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百例「意外胆囊癌」,细问下来都不意外!意外的是大多为医源性……

 长庆wcqjs 2022-12-07 发布于上海

说起胆囊癌,这个公号的读者应该并不陌生。

作为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胆囊癌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约占胆道恶性肿瘤的七成以上。我们多次科普过,这种癌起病隐匿但恶性程度极高,治疗手段匮乏,导致病患总体5年生存期尚难以突破10%。

结合最近的手术,今天我们想再聊一聊一类“特殊”的胆囊癌—— 意外胆囊癌。

什么叫意外胆囊癌?大家可以完全结合字面意思来理解:临床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初诊考虑为胆囊结石或息肉等胆囊的良性疾病的患者,在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经病理检查,却被诊断为胆囊癌。由于术前毫无思想准备,所以颇觉意外,因此被称为意外胆囊癌。

说得再直白些:一般人都会认为,胆囊切除是台小手术,术后一定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出院。但其实不然——因为术中切下来的不一定是一个仅仅长了结石或者息肉的胆囊,还有可能是一个已经癌变的胆囊!

从临床角度,我们通常把术前拟诊为胆囊良性疾病,但在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的胆囊癌称为意外胆囊癌。

有资料认为,意外胆囊癌占胆囊癌病例的一半以上;在我们团队,因意外胆囊癌而来就诊手术者约占胆囊癌病人总数的10%。就我本人而言,从业以来碰到过数百例意外胆囊癌,但细问下来都不意外,真正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胆囊癌大多是医源性的。

那为什么说主要是医源性的呢?

譬如,胆囊切除术仅做超声检查;

就算做了CT或MR,但片子不好好看,或者说受限于经验和水平,没看出来;

再就是手术过程中不看手术标本,不做冰冻;

还有,很多同行并不知道,胆管囊肿易并发胆囊癌……

以上这些数据和分析,充分说明了胆囊癌的诊断之难;换句话说,也就是当前国内对胆囊癌的诊断水平很低;再进一步说,就是多数医生对胆囊癌的认识不足 。

草蛇灰线,伏线千里。说句可能会得罪同行的话,绝大多数意外胆囊癌,其实都并不意外。

最后,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个“意外胆囊癌”病例。

患者为70岁男性,入住本院前10天在外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5天病理结果出来,明确为胆囊癌。

典型的“意外胆囊癌”。

图片

图片

上图是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CT平扫检查,肿瘤可见,胆囊壁为陶瓷样变,只差一个增强即可诊断。

我科在行二次手术前,做了CT增强,如下:

图片

图片

增强CT结合术中所见:患者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另有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左动脉,细长,走行远,在胆总管前方走行,容易误以为是肝右动脉,但这支动脉明显的比肝左动脉细。

鉴于多读者讨厌血腥,术中图片这里就不放了。

最后提醒一句: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胆囊腺肌症,胆囊萎缩……都可能恶变!

请诸位在下刀之前,千万不要缺了这根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