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渤因为这部“大尺度”电影被CUE,也算是一种荣誉吧

 楷威映画记 2022-12-08 发布于北京

年末,一部“大尺度”电影成为最近热议的话题,那就是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的《悲情三角》。所谓的大尺度,并不是色情和暴力,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隐喻和抨击。整体的效果就是看过之后,引人深思的那一类作品。有些地方令你不忍直视,但却又不得不面对和自省。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达到8分以上的高分成绩,但它值得尊敬的地方是,在娱乐大片和网络流媒体快餐电影层出不穷来取悦你的当下世界,还能有人坚持拍摄那些令人感到“不适”的作品。这种不适并不是单纯的用令人作呕的画面造成视觉冲击,而是当它揭露生活真相时的那种残忍。

而之所以很多人提到了黄渤,是因为他在2018年自编自导的电影《一出好戏》里有着和这部电影相似的“荒岛求生”设定。但岛上的生活只是《悲情三角》的第三部分,它想说的还远不止这些。

01 从琐碎里认出导演的真身

《悲情三角》的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五年前就因为电影《方形》获得过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这是第二次。看过《方形》的人应该会留意到鲁本的一个特性,就是他善于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琐碎日常,体现在他们的对话中,让你想起昆汀电影里的碎嘴片段。但鲁本的琐碎更接近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

影片第一部分是现一对模特情侣卡尔(Carl)和丫丫(Yaya)的日常生活。他们琐碎对话在饭桌上开始。在很多女性观众眼里,会觉得卡尔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因为嫌弃丫丫没有履行之前的诺言,为这顿晚餐付钱。卡尔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关于平等。

这段情侣之间的对白让人想起电影《方形》里,女记者安妮和策展人男主克里斯蒂安在美术馆里的对话。那个场景是发生在两个人一夜情之后,克里斯蒂安表现得很小心谨慎,敢做不敢当,怕这份私情被别人知道,影响他的光辉形象。那一刻,克里斯蒂安帅气风流的外表下,开始展现出一些猥琐和油腻。

这就是鲁本电影中擅长的手段,在极其琐碎的台词当中,自然流露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其内容越显得事无巨细,就越是能彰显和揭露出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那些对话中,总好像是在向观众发问: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你是不是也曾知道虚伪但却还是要那么做?

02 制造突如其来的惊心动魄

鲁本电影里的另一个特色是表现一种带有冲击力的、意想不到的场景。在《悲情三角》里这种状况是悄悄涌动着的。开篇提到的那种不适感其实在这部作品里还真的直接表现了。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可能不会推荐别人在进食的时候观看。

这里的“涌动”一词甚至有些具象,因为船体的摇晃和海鲜食物让客人们在晚餐时吐的一塌糊涂,而且表现不止一个人的呕吐镜头,还有人赤裸地在马桶上,上吐下泻。这还不算完,已经到处散发着恶臭的船舱里,马桶里的屎尿和秽物都喷涌而出,比渗出血水的恐怖片更加惊悚。这些内容,可以说是影史镜头里最令人作呕的场景之一。

在《方形》里,这种冲击力可能要弱一些,但也是令人意外和猝不及防的,那个场景就是电影海报里选用的画面,即动作片执导泰瑞·诺塔里在影片中模仿猩猩的那段戏。起初人们还算能够接受,但是后面,当这个行为艺术不断冒犯现场观众的时候,情况就逐渐发生改变,直到这个“怪物”开始肆无忌惮想要强暴一位女客时,众人才纷纷上来殴打他。

这就是鲁本似的冲突画面,他会让你的情绪突然紧张起来。《悲情三角》里的感受,是你隐隐觉得有些不妙,但没想到会如此不堪和难以忍受;而《方形》里,看似发生在美术馆里的行为艺术,有它自身的合理性,但当状况一旦失控,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观众在感受到冲击力的同时,也会引发自身的思考。

03 结构与开放式结尾

为什么会有三个部分?因为荒岛求生并不仅仅是鲁本想要表达的。而第一部分之所以要表现这段年轻情侣的关系,也是在为荒岛求生段落最后的冲击做一个铺垫。有了卡尔和丫丫的情感基础在前,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卡尔之后为了生存做出的背叛,以及所谓的“觉醒”。

而第二部分在游艇上的内容,虽然荒唐和极端的视觉占了主导,但其核心内容其实是伍迪·哈里森扮演的船长和那个卖肥料的商人之间的政治辩论,里面涉及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里不方便展开,不再赘述。更扯的是,那个商人一直调侃自己是“卖屎”的,结果船舱就真的被屎尿所包围……

第三部分的转折点在于,厕所管理员阿比盖尔因为有捕获海鲜等野外生存能力,而从底层员工摇身一变成为这个荒岛上的“船长”,掌握权力的女Boss。落难的游客们都开始想方设法巴结她,本来偷吃了食物的卡尔受到惩罚,但最终阿比盖尔看中了卡尔男模的肉身,让其成为性奴一样的男宠。

丫丫的愤怒只能撒在卡尔身上,不敢轻易惹怒阿比盖尔,她们俩还会一起去探寻食物,甚至还会拥抱在一起。丫丫还要恭维和称赞阿比盖尔成为“母系社会”的首领。而当丫丫发现了度假村的电梯后,一切即将结束,阿比盖尔知道自己现在获得的一切会成为泡影,她与丫丫的角色也会互换。

而最后开放式的结尾也提高了电影的档次。阿比盖尔搬起了石头,准备砸向丫丫。而此时,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卡尔在丛林飞奔而来。电梯的门敞开着,那是获得自由的通道,也是阿比盖尔母系社会的终结。

但是石头是否砸下去,卡尔又是否能挽救丫丫,观众不得而知。而在这未知和猜测里,人们已经获得了一些确定的东西。观众在最后也成为片中的一个角色,如何选择,也就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

04 阶层意识与平凡本质

通过两部电影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鲁本的另一个特色,就是阶层意识和对富足阶级的嘲讽,是对这类人生活本质的复现,特别是要让那些看似拥有权力和地位的有钱人展现出他们的尴尬与平凡。

《方形》里的策展人克里斯蒂安不敢面对发生一夜情的女记者,甚至在做爱之后,不好意思将安全套扔掉,表现得扭扭捏捏,好像怕留下了什么犯罪证据似的,主要是提防对方利用精液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或以此作为要挟。手机丢失后,手下员工出了张贴警告信的主意,但他自己却因为是公众人物,不愿意亲自把警告信挨家挨户送。

《悲情三角》里的模特情侣收入丰厚,但也都有他们人性中的短处。他们会在高档餐厅就餐,但还是会为谁买单而争吵更何况到了荒岛上,卡尔会为了生存成为女王的男宠,而丫丫为了不得罪女王,而忍气吞声地拍马屁。

而鲁本最残忍的地方在于,他不会去表现边缘人或者贫穷者的落魄,反而会去展现在豪华游艇上陷入屎尿围困的有钱人们。当然,他不能让自己的影片冠以仇富心态,但至少走在这个角度的边缘。

于是《悲情三角》的收尾就落在了更拷问人性的荒岛求生中。我们的脸上是否会有“悲情三角”倒不一定,但至少都会有悲情的那一刻。因为你也知道,当你处同样的境地,恐怕自己的行为也会变得不堪。当阿比盖尔这个底层员工出身的人,最后也彰显出狰狞面孔时,我们好像才看到了卡尔最初想要的那份平等。

相关推荐

关于校园霸凌的话题韩剧《弱小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