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菊蓉:多元视角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策略研究-

 昵称15221501 2022-12-08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小学教育》2018年7月

   多元视角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策略研究-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樊菊蓉      邮编:445300

      摘要: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活动,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感觉,使审美思想的表达在知识和生命之间达到内在的和谐,是审美主体在精神上求得的满足。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倡导审美活动的功能和意义是赋予生命以灵魂。唤醒生命体验,重视情感积淀和艺术熏陶,重视生命的非理性感知、想像、情感、直觉乃至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向往着生命的美丽、灿烂和辉煌。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发现美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而审美是人的一种认知,是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对于心智成长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除了培养起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同等重要的。而在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中,除了艺术类课程以外,语文教育是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从语言的角度发掘汉语的语言表达之美 

  语言艺术的美体现在人物语言和叙述、描写、议论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化、个性化并创造美的意境,是构成语言艺术表现力、感染力、艺术性和形成创作个性、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语言的审美主要就是要去体会语言的音乐感、画面感和文化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的运用就出现了双声、叠韵等将语言灵活应用使之充满音乐感的现象,例如《荷塘月色》的语言具有很浓重的音乐之美。文章中,引人之处一是叠词的运用,它增加了语言的柔美,显得舒缓从容,如 “田田的叶子”“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而整句和散句的交错,又造成参差的美,这些使文本的语言有了一种灵动,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语言的描写功能就是画面感的最好体现。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成语、歇后语蕴涵的文化之美,它所体现的修辞方法、简练的语言风格、丰富的典故,这些都蕴含了无穷的美感。再有就是诗歌的韵律之美。诗歌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音乐性,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精确性的统一,语言含混所表现的情感的张力。还有议论文严密逻辑,说理清晰的语言表达之美,再有就是说明文的精确之美。总之要在教学中充分抓住选取课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感受,并尝试模仿,从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从文学的角度提升感性审美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人就是在充分地参与审美活动。语文教学恰好能够充分地提供这种机会。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是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因此在课堂上除了例行的讲解知识点以外,千万不能让这么难得的审美训练机会溜走。文学课文在教学中一定采取细读法,从文本的阅读中去增强感性的审美意识。体验优美诗歌、散文营造的意境,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美感,例如纤弱柔美的林黛玉,阳刚霸气的项羽等等。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注意重点的提示和参考资料、课外补充材料的结合,使学生的感性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除了文字的阅读之外,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着重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的体验。阅读后的读后感写作也是提升学生审美的重要方法,从中不仅加深了学生的体会,还能看出学生的体悟的结果,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种反复练习,最终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从主题的角度增强学生在思想上的审美能力
  无论是在世界上哪一种文明中,美的最高定义一定是崇高与正义。崇高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形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是一种牺牲精神的体现。高中语文课本的选材中无论中外、古今无不充满了这样具有崇高感的事件和形象的描写。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荆轲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都体现出崇高的悲剧美,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崇高美与悲壮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引发其深层次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能够加深学生的德育,一方面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先辈们对美的执著追求的精神;又可激发学生对崇高和正义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通过作文指导,培养学生创造美
  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终应当通过综合性较强的作文的训练来体现,同时通过作文训练又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去认识美、体验美和创造美,使学生变审美情感为审美创造。以内容为中心,积极拓展学生视野,不要拘泥于校园生活,而要敢于把作文与社会、学校和生活融为一体,并用审美的目光去观察,从审美的角度去思考,用审美的技能方法去作出表达,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既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总之,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明确真假、善恶、美丑,产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语文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讲授,它包含着语言的逻辑性,文学作品的审美性,同时还肩负着研读作品主题的思想性。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美感与思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接受美的熏陶,在学习中从语言上得到升华,提升美的感受力,在精神上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彭锋.宗白华美学与生命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2]李昌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吉林教育,2013(05).
  [3]李天程.美在生命――论沈从文的美学思想[J].东岳论丛,2012(01).
  [4]薛富兴.生命美学的意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5]贾敏.谈语文教学的美感魅力[J].继续教育研究,2011(02).
  [6]刘长庚.在生命的真诚体验里寻觅――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启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7]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J].零陵学院学报,2012(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