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春花: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与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昵称15221501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国教师》 2018年4月

 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与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            张春花          邮编:445000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体制下,很多初中的学生都已经走入了社会当中. 这种现状就要求学生在初中的教学阶段必须能够形成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 自学能力就是一个人不用去依赖别人的帮助自己去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其主要包含这些方面:独自的思考能力,独立的阅读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是多层次的,不是简单短时间内可以学到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自学,养成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文盲不再是以前那些不会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课程的学习是他们当下的任务,如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当下初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了一些相关的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的,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
  目前社会上单纯看分数、看升学率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从而造成学校追求高分数、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而各类考试基本上都以考查文化知识为主,至于自学能力的考查微乎其微且效果不佳. 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更应当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出发,每一课时都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把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写在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是认知的主体,这也是决定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导者,他的作用就是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知识就不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由教师或者其他人来讲授给学生了,而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学能力的有效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全面培养学生所有能力的前提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化的知识. 为了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照教学的基本原则完成外,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学中,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并没有主动地去自我学习,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把内容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可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间接成功法,对于课堂中的问题可以设置成为不同层次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并且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果实的喜悦,这样就能够让很多学生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学生会因为遇到新知识而产生很多疑问,这些疑问就会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矛盾,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不到答案,为了找到这个新的答案,学生会非常期望能够尽快解决新问题. 教师恰恰应当很好地把握住这个时机,及时抓住学生对新知识迫切了解的那种求知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解决问题. 数学本是一门非常枯燥和抽象的学科,因此,教师就应当把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为有趣、新颖而且易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些问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学习,不断引导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自己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如此,如果能够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学习,这样就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教学建议之一. 它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中学数学新课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数都是仅限于接受、模仿、记忆和练习,重视应试考试而不是思维的创新. 在新课改中,积极倡导学生能够自我主动、勇于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自学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也只有让学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并且提出其中的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才能彻底改变学生传统的被灌输式的学习模式.
  4. 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进行反思
  在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寻找规律就是对数学知识、方法和策略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学习和思维的构建过程中,反思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不进行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会从一个低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数学的反思是需要多角度和多层次进行的,要全面地分析、考察和思考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出对数学思维有启发性的问题.
  5. 通过作业与检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作业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数学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当天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教会学生自学的思维方法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在学习实践中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培养起来。学生自学课本的过程,其本质是学生大脑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而不能仅停留在表面。
  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要先审清题意,明确已知要求,而后自己试着解答,再与课本中的解答相对照。同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若是相关联的题组,要相互比较,寻找领悟解题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对于数学习题,要认真审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从而培养规范解题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地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概念很抽象,逻辑性特别强,应用也非常灵活,也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 正因为如此,学校才应该尽早开始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尽早养成自学的习惯,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