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款!在研丁肝新药Lonafarnib关键 III 期临床试验达到复合主要终点

 肝脏时间 2022-12-09 发布于浙江
专注于开发针对丁型肝炎病毒(HDV)和其他严重疾病创新疗法的商业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Eiger BioPharmaceuticals (Nasdaq: EIGR) 近日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针对丁型肝炎的 Phase 3 期临床试验顶线数据。

该项全球多中心 Phase 3 期D-LIVR研究(N=407)主要评估异戊二烯化抑制剂 Lonafarnib 用于慢性丁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两种用药方案:  Lonafarnib 与利托那韦(ritonavir)(全口服,n=178)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组合,n=125)联合使用48周,随后是24周的随访期。

研究的复合主要终点是,与安慰剂相比,在48周治疗结束时HDV RNA下降≥2log 和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化。关键次要组织学终点定义为组织活性指数(HAI)改善≥2点,Ishak纤维化评分无恶化,这是通过盲法评估收集的基线和第48周配对肝活检(n=229)评估确定。

第48周的顶线结果显示,两个治疗组在复合主要终点以及病毒学和生化反应方面相较于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组(1.9%)相比,接受全口服治疗和联合治疗的受试者的复合应答率分别为10.1% (p=0.0044)和19.2% (p <0.0001)。与安慰剂组(7.7%)相比,接受全口服治疗和联合治疗的受试者ALT正常化率分别提高了24.7% (p=0.003)和34.4% (p<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设立了一个聚乙二醇干扰素 a 比较臂,以展示对效应的贡献。全口服组的复合应答率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相当(10.1% vs 9.6%)。联合用药组的复合应答率是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两倍(19.2% vs 9.6%)。

联合用药组有35/66例(53%,p=0.0139)而安慰剂组有8/30例(27%)达到次要终点。与安慰剂组相比,全口服组中有35/107例(33%,p=0.61)表现出应答。聚乙二醇干扰素a比较臂组有10/26例(38%)表现出应答。

研究观察到的大多数治疗出现不良事件(TEAEs)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与 Lonafarnib 治疗相关的最常见TEAE发生在胃肠道。Lonafarnib 口服和联合治疗组分别有9%和8%的患者停止治疗,而聚乙二醇干扰素a组和安慰剂组的患者均为2%。在 Lonafarnib 治疗组中,分别有8%和14%的患者报告了严重的TEAEs,而聚乙二醇干扰素组为10%,安慰剂组为4%。该研究中有2名患者死亡:一名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死于药物治疗导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Lonafarnib /利托那韦组的死亡病例被认为与研究药物无关。

而其余次要终点,包括病毒学、生化和治疗后24周的复合应答正在收集中,预计将于2023年中期报告。

Soroka大学医学中心消化病学和肝病部主任、D-LIVR研究联合首席研究员 Ohad Etzion 博士表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有三个关键发现。首先,一小部分慢性丁型肝炎患者在治疗48周后,通过全口服方案可能实现病毒学和生化改善。其次,Lonafarnib 和利托那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使用应答率获得提高近一倍。第三,也许是最重要的,基于这些数据,联合治疗或将显著的改善组织学状况。

提醒肝脏时间微信公众号所提及的所有在研新药信息仅供免费参考,不作为临床应用推荐,咨询临床用药信息请咨询您的主管医生(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肝脏时间(HeparSpace) 微信公众号”,否则小心作者追到你家门口(⊙o⊙)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