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秋笔 四时茗

 singer0852 2022-12-10 发布于北京

墨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很多人对于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文化记忆,历史悠久,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少昊时代,至秦汉年间完全确立;也是一种文化形象,乃中国所独有;更是一种文化名片,虽属农耕文明的产物,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不仅为社会大众所熟悉,亦为文人雅士所津津乐道,更成为书画家印人所热衷的创作题材。本期起,《墨缘》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专题,在民俗传承、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和弘扬,借“诗书画印茶”,分六大主题一一呈现给读者。

二十四节气承载着深厚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浩浩千年,塑造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记忆,既是对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系统认知,也是对民族文化身份的期许与认定。

“立”即开始之意,“四立”标志着四季轮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立春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意也。生肖属相,即以立春来算。立春到了,预示着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人生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对于书法家来说,经典作品才是立身之本。

《说文》中解释:“夏,中国人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文化中,大水也称为夏。古城一带的汉水,曾经名为夏水,汉口则称为夏口。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犹如江水般滔滔不绝。

秋天意味着一年过去了大半,蓦然回首,不经意间会有一种失落感甚至幻灭感。怕就怕一个人只在意庸俗的烦恼,却对平凡的快乐视而不见。能够尽情享受尘世的快乐,实是一种修为。

秋去冬来,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初冬草木凋零,万物匿藏,干净开阔,就像经年岁月中那些空白时段,也带来一季的萧瑟和迷茫。但愿这深秋的万物安静地飘落、沉眠、潜藏,只愿这难挨的冬天就这样开始走向更深的时光,不知不觉地与来年的早春邂逅。

归根结底,二十四节气可以为很多人提供一种有序的生活状态,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啜茗:茉莉花茶

天地阳气生发,与肝相应。此茶可理气开郁、辟秽和中,可清肝明目、生津止渴、通便利水。体内有热毒者慎用。

打开新浪新闻

清 刘墉

《洞庭春色赋》(局部)。

释文:《洞庭春色赋》。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余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斑,举枣叶之有余,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嫋嫋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

无论用笔还是结体,基本上都是以“藏”为主,含蓄内敛,横轻竖重,这一特点得力于颜字,点画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到位,笔笔传神,字字有意,整体给人一种很“萌”的感觉,丰腴饱满,有绵里藏针之感。

打开新浪新闻

清 董诰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之“立春二候樱桃”,纸本,设色,纵20厘米,横14.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题诗释文:

初韶入律吐繁英,

料峭香舒碧叶萦。

小圃春光敷骀荡,

紫霞飞雨濯姿清。

风格清雅明净,拙中带秀,书卷气浓厚,画如其人,笔触精微,神韵悠然,体现出文人画平淡天真的意趣,《清画家诗史》评“山水禀承家学,秀雅绝尘”。

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啜茗:黄山毛峰

中医认为,暑易入心。此茶滋味甘醇,舒心养神,有来自山野的气息,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可解心烦。

打开新浪新闻

宋 赵佶

《枇杷山鸟图》绢本(传),纵22.6厘米,横24.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款字:天下一人。 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

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所绘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打开新浪新闻

清 朱耷

《东坡居士游庐山记》,庚辰立夏。

释文:(略)

八大山人的书法是“正”与“奇”的巧妙经营与和谐搭配,选择篆籀用笔,通过不同单字的变体、字组的腾挪,以及行与行之间的躲闪,营造奇中守正的艺术风格。正当此际,八大七十四岁,步入人书俱老之境。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

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

明日对秋风。

啜茗:恩施玉露

暑去凉来,仍有“秋老虎”之余威。此茶及时补充因出汗多导致身体流失的钾,生津益气,弥补身体损耗。

打开新浪新闻

当代 邓散木

释文:

独骑白鹤招青鸟,

请问宛雏与即且(蝍蛆)。

七十二乙酉立秋前一日,

散木集句篆于扈思思。

此联书于1945年,时48岁,风格已经成熟。笔意舒展,刚柔并济,布局大气又不乏洒脱,冶大篆、小篆、隶书、草书等于一炉,参以治印布白法度,自谓“非篆非籀,非古非今,是自己家数,不自门入”。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纵28.4厘米,横90.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于元贞元年(1295)回到故乡,凭记忆为好友周密所作。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全幅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流利,极富节奏感。

董其昌题跋:“余二十年前见此图于嘉兴项氏,以为文敏一生得意笔,不减伯时《莲社图》。每往来于怀。今年长至日,项晦伯以扁舟访余,携此卷示余,则莲社已先在案上,互相展视,咄咄叹赏。晦伯曰:'不可使延津之剑久判雌雄’,遂嘱余藏之戏鸿阁。其昌记,壬寅除夕”。

立冬

唐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啜茗:武夷岩茶

冬季宜滋阴潜阳。此茶中丰富的芳香物质带给人愉悦感,咖啡碱等内含物质可明目益思。

近代 张伯英

北齐魏收《枕中篇》,己卯立冬。

释文:闻诸君子,雅道之士,游遨经术,厌饫文史。笔有奇锋,谈有胜理,孝悌之至,神明通矣。审道而行,量路而止,自我及物,先人后己,情无系于荣悴,心靡滞于愠憙。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言行相顾,慎终犹始(,有一于斯,郁为羽仪,恪居展事)。己卯立冬节书魏伯起文,铜山张伯英。

张伯英热衷北碑,自成一体,过人之处在于舍弃了魏碑点画的锐利形态,追求刚猛、沉着、遒厚的韵味,独树一帜。以颜体为基本框架,横笔更加轻盈,竖笔更加浓重,笔笔精彩,既有帖学的灵动多姿,又有碑学的方劲阳刚。

清 石涛

《仿米山水图》,辛巳立冬,现藏上海博物馆。

款字释文:

风急湖宽浪打头,

钓渔船小兴难收。

请君脱去乌纱帽,

月上丝纶再整游。

定老年兄远以此纸嘱笔写山,用米颠刷字法,寄上一笑。时辛巳立冬四日清湘瞎尊者写。大涤草堂。

此时的石涛正值花甲之年。这幅仿米家山水,整体上的确有风急湖宽浪打头之气势。字是学米芾的,可见痛快之意。画面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