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莱士·史蒂文斯《我们季候的诗歌》:不完美在我们内部燃烧,快乐就会莅临笨拙的诗行

 置身于宁静 2022-12-1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Wallace Stevens


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年10月2日生于宾夕法尼亚雷丁,1955年8月2日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逝世。尽管他在求学时就在《哈佛呼声》(Harvard Advocate)上投稿,但获得广泛知名度则是在哈里耶·蒙罗(编辑,学者,文学批评家,艺术资助人)将他的四首诗收入《诗歌》杂志1914年战时特刊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簧风琴》(Harmonium)出版于1923年,随后问世的是《秩序的观念》(Ideas of Order,1936年),《弹蓝色吉他的人》(The Man with the Blue Guitar,1937年),《一个世界的各部分》(Parts of a World,1942年),《运往夏天》(Transport to Summer,1947年),《秋天的极光》(The Auroras of Autumn,1950年),文论集《必要的天使》(The Necessary Angel,1951年),《华莱士·史蒂文斯诗集》(The Collected Poems of Wallace Stevens,1954年)和《遗作》(Opus Posthumous,初版于1957年,新修订校正版于1989年)。1949年获耶鲁大学博灵顿诗歌奖;1951年以《秋天的极光》获国家图书奖的诗歌奖;1955年以《华莱士·史蒂文斯诗集》第二次获得此奖以及普利策诗歌奖。从1916年起加入哈特福德意外事故保险公司,1934 年任副总裁。

《我们季候的诗歌:史蒂文斯诗文集》由诗人陈东东选编,翻译家陈东飚、诗人张枣合译,精选史蒂文斯87首传世诗歌,并独家收录诗人张枣翻译的《徐缓篇》全篇、陈东飚翻译的文论集《必要的天使》,从中一窥史蒂文斯的诗艺和诗歌精神。

图片

1. 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和文论集。

2. 翻译家陈东飚、诗人张枣经典译本,诗人陈东东选编。

3. 独家收录诗人张枣翻译的《徐缓篇》全篇,完整收录陈东飚翻译的文论集《必要的天使》,从中一窥史蒂文斯的诗艺和诗歌精神。

4. 史蒂文斯视写作为纯然私人的兴趣,因此终生不与文学界人士往来。在美国现代诗坛,他以一个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在远离纽约文艺界的康州小镇上居住,却意外地让自己的名字写进了文学史。


诗歌洗刷了世界的贫乏、多变、邪恶和死亡。它是当下的完美,是世界不可救药的贫乏中的满足。

——华莱士·史蒂文斯

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个耐心的循序渐进的大师,一个羞于诗歌的外在名望而只沉溺于“语言之乐”的奇异的享乐主义者。

——张枣

图片

序言

“世界是一种力量,而不仅仅是存在”

文 | 张枣


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 1879—1955),1879年10月2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市。大学时就读于哈佛,后在纽约法学院攻读法律。1903年毕业后,先在纽约干了十几年律师工作,1916年进入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意外事故保险公司,1934年出任公司副总裁,一直干到退休。在这个公司的高职位上,他的兢兢业业,他的条理分明,他丰富的内心和隐忍的语言分寸感,不仅打理了必要的日常事务,也成就了诗歌这个超级虚构的美丽事业。他使我们相信,诗歌就是一种因地制宜,是对深陷于现实中的个人内心的安慰。

图片
史蒂文斯故居

史蒂文斯大学时代已开始写作,24岁时,他的四首作品得以在美国著名的文学杂志《诗歌》上发表,并获该杂志的战时诗歌特辑奖。这些使得他的同事和客户对他稍稍有点另眼相看,也多了一份对他的尊敬,但在文学专业圈里,基本没有人关注他,更没有人想到,一个未来的诗学大师,一个企盼承传美国诗歌传统,在新时代重新发明所谓“美国崇高”的双面人,正在悄悄地坚韧地工作着。

1923年,43岁的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簧风琴》(Harmonium),十几年后才出版第二本诗集《秩序的观念》(Ideas of Order, 1936)和组诗《弹蓝色吉他的人》(The Man with the Blue Guitar, 1937),1950年出版《秋天的极光》(Auroras of Autumn),1955年,他76岁,因癌症屡次接受住院治疗,嗅到死之临近,才不情愿地出版他的全集。可见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个耐心的循序渐进的大师,一个羞于诗歌的外在名望而只沉溺于“语言之乐”的奇异的享乐主义者,一个精致的浪费者。

图片
刻有《看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诗句的匾牌

在早一些的诗里,史蒂文斯似乎爱用两种颇有差别的语式说话,一种偏向讥讽,甚至在不少人的感受中,是恶意,这类语式的诗一般显得怪异,奇想迭起,用词忽儿粗俚,忽儿艳俗,一种雅皮士的姿态讥讽自身的出格和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因而在元诗层面上也就故意摆出反诗的派头,来渲染对温雅守旧的写作的不满。另一种语式是抒情而崇高的,同时洋溢着康德式的明朗圆润的理性,散发出西方古老的诗哲同源的明晰观念,这类作品有《黑的统治》《雪人》《坛子轶事》《看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胡恩宫殿里的茶话》《我叔叔的单片眼镜》《星期天早晨》《彼得·昆斯弹琴》《十点钟的幻灭》,等等,它们一般更受学院批评家如布鲁姆(H.Bloom)、文德乐(H.Vendler)、米勒(J.H.Miller)、克尔莫得(F.Kermode)等人的关注,也成了他们用以演绎自己诗学理论的经典原本;在世界文学范围内,这类作品似乎也流传更广,一般也被读作是与史蒂文斯晚期创作,或者说典型的史蒂文斯,共生同构的一部分。

史蒂文斯坚称想象力是对诸神隐遁后之空白的唯一弥补,是人类遭遇世界时的唯一可能的安慰,“上帝即想象力”(《徐缓篇》)。当想象力作用于现实(reality)时,现实便从其单纯的事实显象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猛虎,可以杀人”,成为“狮子,从天空跑下来饮水”,成为鲜活的动力,成为我们的紫气缭绕的气候

莫以为我在紫气缭绕中穿越
   所谓极至的孤单并降落西天,
我就会少了一点我自己。

    我胡须上亮闪闪的膏药,
    不绝于耳的颂歌,大海在我内部的
潮涨潮落,这些不算什么吗?

    我的心境下着金色的香油之雨,
    我的耳中回旋着颂歌的听觉,
我自己就是汪洋大海的罗盘:

    我自己就是那个我漫游的世界,
    我的所见所闻皆源于我自身;
那儿,我感到我更真实也更陌生。

可见,想象力作为主体,穿透万物,占据现实,成为“汪洋大海的罗盘”和世界的慧心(mind),使生命趣味盎然,同时也拓展了主体的真实,给主体带来获得真实的陌生的惊异感。同样,《基围斯特的秩序观》一诗里,那个用歌声缔造大海和世界的女歌者,也庆典似地宣告“世界从来就是她唱出的世界,/对她而言,绝非他物”,如此世界,因为吐纳着“更恰切的微妙,更清晰的声响”,才秩序井然,因为有着“香门之词,隐约被星空烘托”,才令人迷醉,也才值得栖居:

罗曼·费定南兹,可否告诉我
    这是为何:当歌声结束,我们
    回城,那些荧灯,那些
    停泊的渔舟的灯火,面对
    空中跌落的夜色,竟然
    把握了夜,分配了夜?竟然
    摆布出火树银花,安排,
    加深,甚至迷醉了夜?

读者应该留意的是,史蒂文斯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坚持了浪漫主义以来想象力的崇高,而且还在于他坚信现实世界之事实性和事理性的崇高。“世界的迷人之处正是世界本身”(《徐缓篇》),而世界本身就是最终的价值和诗歌(想象力)最高的理由。尽管现实能够升腾跃进成“秩序的激昂”,诗歌却不是现实的对立物,而是它的内蕴物,也就是说,史蒂文斯对想象力的一切赞颂,都可以毫厘不差地被换置为现实本身,因而,现实就是想象,世界不自外于诗歌,词就是物,写作就是生存,而生存,这个“堆满意象的垃圾场”,才是诗歌这个“超级虚构”的唯一策源地。史蒂文斯一生追溯的诗意,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长篇组诗《朝向一个至高虚构的笔记》和《弹蓝色吉他的人》,连同他的经典短诗和诗学文论,无与伦比地聚焦和演绎了这个迷人的核心主题。其一贯性和不屈不挠的表达意志,让人惊叹。诗人心智之丰满稳密,处理手法之机敏玄妙,造境之美丽,令人艳羡和折服。

图片

# 诗歌精选 #

图片

我们季候的诗歌

Wallace Stevens


I
清冽的水,晶亮的碗,
粉红的洁白的康乃馨。光,
更像是一股雪意,返照
雪之光。新雪在地,使
冬末的日子复得了下午。
粉红的洁白的康乃馨——人的欲望
升起。而白昼本身却
变得简单:一碗白色的冷,一碗
冷瓷器本身,低低的浑圆,
盛着不多于康乃馨的空白。

II
即使这终级的简单
剥脱了人之苦,隐匿了
复合的蓬勃的我,使其
焕然一新,在这洁白世界,这
有着晶亮的围边的清水之境,
人还是企盼更多,需要更多
超越了满是雪香的白世界。

III
还会有那孜孜不倦的心智,
使人想逃回到
那些老早的构思里。
不完美才是我们的天堂。
记住,尽管苦楚,只要
不完美在我们内部燃烧,
快乐就会莅临笨拙的诗行。

(张枣 译)

图片

十四行诗之X

Wallace Stevens


然而神秘好过那一道光
在幽冥中短暂浮现,又消逝
在准确界定它显现的事物之前,
只令它双重地晦黯;而视觉
试图穿透一段永无止境的
朦胧与无用之幻象最好闭起
它众多的眼睑;沉沉花瓣的玫瑰
静卧不动而完美在夜的深处。

同样青春好过那虚弱,起皱
耐心瞩望单单一道妄想之晨曦的
老年;也并无令人不安的光芒
生来即无用之极又不祥之极
毁坏青春的朝圣那至高的愉悦
激情满怀穿越那欢乐的尘世。

(陈东飚 译)

图片

胡恩宫殿里的茶话

Wallace Stevens


莫以为我在紫气缭绕中穿越
所谓极至的孤单并降落西天,
我就会少了一点我自己。

我胡须上亮闪闪的膏药,
不绝于耳的颂歌,大海在我内部的
潮涨潮落,这些不算什么吗?

我的心境下着金色的香油之雨,
我的耳里回旋着颂歌的听觉,
我自己就是汪洋大海的罗盘:

我自己就是那个我漫游的世界,
我的所见所闻皆源于我自身;
那儿,我感到我更真实也更陌生。

(张枣 译)

图片

坛子轶事

Wallace Stevens


我把一个坛子置于田纳西,
它是圆的,在一座山上。
它使得零乱的荒野
环绕那山。

荒野向它涌起,
又摊伏于四围,不再荒野。
坛子在地面上是圆的
高大,如空气中一个门户。

它统治每一处。
坛子灰而赤裸。
它不曾释放飞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陈东飚 译)

图片

人与瓶

Wallace Stevens


心是冬天浩大的诗,而那人,
为了获得心满意足,先得
捣毁玫瑰与冰的
浪漫租约,在这战争的国度。

大于他个人,他必须是
一个举起整个种族之怒火的人,
众多光亮中心的亮点,
芸芸众生的中心人。

必须满足那思考战争的理智,
必须说明战争是理智的一个部件,
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破坏
方式,正如,心也会破坏,

是一种反感,如同世界弹脱了
一个古老的幻象,一场与太阳的旧情,
一次与月亮不可能的离心,
一种和平的粗俗

大雪并非鹅毛笔,也不是书页。
诗歌比风更狂暴地鞭挞,
心,为了心满意足,得捣毁
浪漫的玫瑰与冰的租约。

(张枣 译)

图片

房子曾经无声而世界曾经安宁

Wallace Stevens


房子曾经无声而世界曾经安宁。
读者曾经成为书;而夏夜

曾经像书的有意识的存在。
房子曾经无声而世界曾经安宁。

词语曾经被说出仿佛没有书,
除了读者倾身在书页上,

想要倾身,一心想要成为
学者,他的书对于他是真的,对于他

夏夜就像一种思想的完美。
房子曾经无声因为它必须如此。

无声曾经是意义的一部分,心的一部分:
完美通向书页之道。

而世界曾经安宁。一个安宁世界的真理,
其中没有别的意义,它自身

安宁,它自身是夏天和夜,它自身
是读者倾身到晚间并在那里阅读。

(陈东飚 译)

#推荐阅读 #

图片

《我们季候的诗歌:史蒂文斯诗文集》
[美]华莱士·史蒂文斯 著  陈东飚、张枣 译  陈东东 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1351-1
2021年7月

#译者简介 #

陈东飚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学与人文著作有纳博科夫《说吧,记忆》,《博尔赫斯诗选》,埃利·威塞尔《一个犹太人在今天》,艾兹拉·庞德《阅读ABC》,《华莱士·史蒂文斯诗选》,巴塞尔姆《60个故事》《40个故事》,迈克尔·杰克逊《舞梦》,帕斯《泥淖之子》,《博尔赫斯与费拉里对话集》,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马内阿《囚徒》,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玛丽安·摩尔诗全集》等。

 张枣

张枣(1962—2010),诗人,德国图宾根大学文哲博士,著有诗集《春秋来信》。他长期寓居西方,在大学从事汉语诗学及世界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7年以后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和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谙熟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过里尔克、策兰、希尼、夏尔等诗人的作品,并主编了一部德汉双语词典。身后出版的著作有《张枣的诗》《张枣译诗》《张枣随笔集》及他的博士论文《现代性的追寻: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由亚思明从德语译成汉语)等,2021年,又出版了五卷本的《张枣诗文集》(颜炼军编)。

图片

#编者简介 #

陈东东

诗人,作家,出生于上海,现居上海和深圳。他的著作包括诗集《海神的一夜》《夏之书·解禁书》《流水》,随笔集《黑镜子》《只言片语来自写作》《我们时代的诗人》等,另编有《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集》《星核的儿子:骆一禾纪念诗文集》及中英文双语当代中国诗选《Another Kind of Nation: 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别处的集合:24人双语诗选》(与张耳合编,2007,纽约)等。

图片

#目录 #

向上滑动阅览

序:“世界是一种力量,而不仅仅是存在”

诗选

秋天

十四行诗之X

Infernale

灰屋

对天鹅的咒骂

针对巨人的阴谋

黑的统治

雪人

我叔叔的单片眼镜

一个显贵的若干比喻

作为字母C的喜剧演员

杰克兔

山谷之烛

一个高调的基督徒老妇人

冰淇淋皇帝

胡恩宫殿里的茶话

十点钟的幻灭

星期天早晨

手持灯笼的处女

塔拉普萨的星星

六幅有意味的风景画

松树林里的矮脚鸡

坛子轶事

青蛙吃蝴蝶。蛇吃青蛙。猪吃蛇。人吃猪

文身

有青铜利爪的鸟

生命即运动

风变幻

浓紫夜中的两个人物

理论

致虚构音乐的那一个

彼得·昆斯弹琴

看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

究极的游牧者

大都会忧郁

咽喉不好的男子

充满云的海面

月之释义

印第安河

象形文

桌边闲谈

致咆哮的风

基围斯特的秩序观

一张来自火山的明信片

弹蓝色吉他的人

欲望与客体

诗歌有一种杀伤力

我们季候的诗歌

两只梨的研究

这杯水

垃圾人

回家途中

深山里的弱脑子

写在早晨的诗

变戏法人的感觉

人与瓶

现代诗

衣着讲究的蓄须男子

阿尔佛莱德·厄乌瓜伊夫人

备忘录

声音的创造

人背物

词语做的人

房子曾经无声而世界曾经安宁

跟一个沉默的人的连续交谈

死得不值的市民

朝向一个至高虚构的笔记

秋天的极光

阳光中的女人

没有特质的世界

Madame la Fleurie

一首诗,取代了一座大山

望过田野看鸟飞翔

世界作为冥想

宁静平凡的一生

内心情人的最高独白

月光上的笔记

桌上的行星

康涅狄格州的众河之河

不是物象而是物本身

当你离开房间

一目了然

一个小孩睡在自己的生命里

夜读

晴朗的一天,没有记忆

纯粹的存在

徐缓篇

必要的天使

引言

鸣谢

I  高贵的骑手与词语的声音

II  作为阳刚诗人的青年形象

III  学术三篇

IV  关于玛丽安·摩尔的一首诗

V  类比的效果

VI  想象作为价值

VII  诗歌与绘画的关系

跋:“望帝春心托杜鹃”

再版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