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安永:新教育视野下中学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昵称15221501 2022-12-10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教育科学》2017年12月- 

     新教育视野下中学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贵州省威宁县中水中学    肖安永     邮编:553100

      摘 要:乡土史教学是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本文着眼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探讨了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土史 中学历史教学 课程资源 利用

       当前,我国新课改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乡土史教学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逐渐被纳入议事日程。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应用乡土史课程资源,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目的,提高教师对乡土史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及时、快速、充分地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来推动历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教学历史乡土史资源开发的途径

        开发乡土史资源就是“发现或发掘乡土史以供利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日益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乡土史资源的开发可以从自然领域、 人文领域两个方面进行,自然领域是对当地的自然现象的研究,人文社会领域涉及社会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社会经济问题(如社会特色产品、产业结构研究)等内容。  

        1、充分利用社会乡土史资源 ,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开发相统一

        乡土史资源大多是通过县志和族谱、家谱等形式保存下来的。解放后成立的“党史办”、县志办或“史志办”,收集、编辑、出版了大量的地方史(尤其是党史)资料。这些史料都是很有价值的乡土史资源,有的本身就是一部乡土史教材。在乡土史教学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和利用。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丰富、学生社会关系广泛的特点,与“史志办”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联系,合作开发乡土史资源。同时利用他们掌握的图书资料,有效利用社会现有乡土史资源,做到社会力量开发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开发相统一。

        2、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乡土史料的工作

        教师应利用多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如深入群众调查,登门拜访、组织座谈会、发函征询等,向本地区一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目睹者进行调查,搜集材料。访问时的录音和原始记录要及时整理成文,以便进一步核对和分析,归类备用。在进行搜集和整理时,特别要注意对史料的鉴别。一些方志和私人著述,在编写上不一定严谨,差错很多;有些民间的传说也并非史实;尤其是这些原始材料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烙印,即使是劳动人民歌颂自己的英雄人物,有时也往往借助于宗教迷信予以神化。对此,教师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认真的鉴别和分析,以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方史料卷帙浩繁,因此搜集乡土史料的工作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长期进行。在搜集乡土史料时要严肃慎重,遵循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注意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乡土史料的质量。

        3、以研究性学习丰富乡土史资源,以乡土史资源开发带动研究性学习

        乡土史资源开发过程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如当地名人故居、名胜古迹的维护与开发、历史人文景观中所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间习俗、民族的产生与发展、居民街坊的演变、老城镇改造和利弊思考、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状况、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等,都是研究性学习。乡土史资源开发与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学生保护本地文物、开发本地历史资源的意识。

        二、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1、落实乡土史教学仍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乡土资源开发和应用仍有较大的空间。虽然在有些经济和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批质量比较好的乡土史教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乡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乡土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任重而道远。

        2.在新课程中,乡土历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中小学历史教师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得不把大量的教学时间放在巩固通史教育内容上,较多地占用了乡土史教学的时间。知识经济时代,统一的、单一的高考制度已不能起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改革势在必行。随着高考制度的变革、应试教育模式的转变,乡土历史教学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一些地区已经看到了乡土史教学的发展潜力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三、历史教学乡土资源的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就历史学科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程特点来说,它与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新教材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十分强调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能够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在多种社会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正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2、乡土史研究目前是我国地方史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一般情况下,省、市、县三级均有修史机构,已编写出各级各类新志书,而作为乡镇和社区这一级,基本上还是空白。而地方文化目前正遭遇一种尴尬的境地,随着商业文化的冲击,正在不断地消亡和流失。因此许多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长期处于闲置和流失状态,亟待历史教师去搜寻和整理,因此这一块可供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

     3、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着眼于我们身边的人、物和事,既为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历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得整个活动可以同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结合起来,可以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乡镇和社区是一个庞大的教育资源库,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开发这一教育资源,不仅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而且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遗址的保护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因而,因地制宜地开发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是相当必要的。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的地域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乡土史资源开发就是利用地域文化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教育和知识熏陶。只有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乡土史资源,真正让学生学而有味,学而有乐,学而有美。

    参考文献:

    [1]贺心滋《用乡土史激活历史教学》[J]现代教育报,2011年05月29日,第04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