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讲名方⑱】毛德西:旋覆代赭汤,痞硬噫气力能匡

 经方人生 2022-12-10 发布于四川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期主讲者:全国名中医 毛德西

图片

·医家素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然这里所说的“独降”,亦不尽然。旋覆花乃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药也,在上入肺经,可以开结气,降痰气;在下入大肠经,可以除水气,润大肠。可见它的“独降”是在肃降肺气前提下,通过大肠传导而发挥作用。 

·旋覆代赭汤原方中代赭石用量仅为生姜的1/5,取其降逆下气之效,不用其重坠通便之力。而张锡纯运用此方,代赭石用量“轻用则六钱,重用则一两,盖如此多用,不但取其能助旋覆、半夏以平肝、降胃、镇冲也,且能助人参以辅助正气”。

旋覆代赭汤为经方中降逆和胃代表方。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并有所发挥,主要用于消化兼以呼吸、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旋覆代赭汤在促胃、食管动力,改善胃、食管黏膜炎症和临床症状方面,有着显著效力。今举其要,以阐其义。

原文析义

《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本方以生姜、旋覆花为君药。旋覆花味苦、辛、咸而性温,功力主降,善于下气消痰,降逆止噫;生姜和胃降逆,宣散水湿,止呕祛痰。代赭石以降逆气、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为特长,为臣药。半夏味苦、辛,性温,降逆和胃,祛痰散结;人参、大枣、炙甘草三味,甘温益气,健脾和胃,以补益中焦之虚,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观其全方功效为降逆祛痰,益气和胃。今对方中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的功效、炮制及其用量分述之。

旋覆花

旋覆花,《神农本草经》述其主治“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等。医家素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这里所说的“独降”,亦不尽然。味咸则降,性温则升,既升又降,何云“独降”?历代医家认为,旋覆花乃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药也。在上入肺经,可以开结气,降痰气;在下入大肠经,可以除水气,润大肠。正如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云,旋覆花“借咸降之力,上者下之,水气行,痰气消,而中焦自然受补矣”。可见它的“独降”是在肃降肺气的前提下,通过大肠传导而发挥作用的。另外,凡用旋覆花,必以代赭石配之。如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云:“或问旋覆花不可独用见奇功,有之乎?旋覆花固不可独用也,得代赭石,则能收旋转之功。凡逆气而不能旋转者,必须用之,下喉而气即转矣。二者不止能转气,而且能安气,亦必须人参尤奇。”在应用时,由于旋覆花质轻,加之外层附有毛状物,不宜煎煮,故以包煎为宜。如清代吴鞠通所拟“香附旋覆花汤”之旋覆花即用绢包入煎。

代赭石

代赭石,原方为生用,后世有用煅赭石者。其生用与煅用疗效有别。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惟煅赤,以醋淬”为用;清代徐灵胎则认为醋煅赭石“伤肺,令人声哑”。考旋覆代赭汤中之代赭石,其作用为降逆下气,故以生用为宜。近代医家张锡纯最善用代赭石,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将其功效归纳为,“其重坠之力能引胃气下行,一也;既能引胃气下行,更能引胃气直达肠中以通大便,二也;因其饶有重坠之力,兼能镇安冲气使不上冲,三也;……能制肝木之横恣,使其气不上干,四也;……更能引浮越之相火下行,而胸膈烦热、头目眩晕自除,五也;其力能降胃通便,引火下行,而性非寒凉开破,分毫不伤气分,因其为铁养化合转能有益于血分,六也。是以愚治胃气逆而不降之证,恒但重用赭石,即能随手奏效也。”他所拟的镇摄汤、参赭镇气汤、镇逆汤等治疗虚气上冲所致的胸膈满闷、喘逆、呕吐、膈食、吐血等,每获显效。至于用量,原方代赭石仅为生姜的1/5,取其降逆下气的功效,不用其重坠通便之力。而张锡纯运用旋覆代赭汤,其代赭石用量“轻用则六钱,重用则一两,盖如此多用,不但取其能助旋覆、半夏以平肝、降胃、镇冲也,且能助人参以辅助正气”。

半夏

半夏,原方后有“洗”字,“洗”是一种炮制方法。半夏炮制有生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等。《伤寒论》之“洗”,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水冲洗,以除去泥沙、异味或减弱毒性,如395条牡蛎泽泻散中蜀漆(暖水洗,去腥),378条吴茱萸汤中之吴茱萸(汤洗);二是用酒渍洗,以增强其药力,如29条调胃承气汤中之大黄(清酒洗)。旋覆代赭汤中半夏是用清水洗,即清半夏。但在使用时为增强半夏的降逆作用,用姜半夏者亦不少见。

生姜

生姜为药食两用之品,《伤寒论》用生姜方37首,其中32首出自太阳病篇。张仲景用生姜,主要取其发表、止呕、和中、散饮等功效。如《本草从新》所云:“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生姜在旋覆代赭汤中用量独重,达五两之多。其寓意有三:一为增强降逆止呕之功,二是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力,三为制约代赭石重镇之性,使其降逆而不伤胃气。 

应用鉴别

应用旋覆代赭汤的指征应是心下痞硬、噫气频作,与其证候疑似的有生姜泻心汤及半夏泻心汤等诸方,特鉴别之。

生姜泻心汤

旋覆代赭汤与生姜泻心汤均有心下痞硬和噫气等症,但两者的病机并不相同。前者为中气虚馁、痰饮上逆,后者则为中气虚馁、食饮不化。故前者以噫气不除为主症,后者则见噫气频作而夹食臭;前者见大便不利,而后者见肠鸣下利。

半夏泻心汤

旋覆代赭汤与半夏泻心汤同为降逆和胃剂,均以心下痞硬为主症。但前者为饮结心下,后者为寒热互结、虚实夹杂。可见后者之证候较前者复杂,故前者仅有噫气不止或大便不利,而后者则有呕恶、嘈杂、泛酸之苦。

干姜人参半夏丸、小半夏汤

此二方亦同是治疗胃气上逆所致呕吐的经方,但其功效与旋覆代赭汤有所不同。干姜人参半夏丸为妊娠呕吐不止而设,由脾胃虚寒、水饮上逆所致,多伴有呕吐清水或痰涎,口不渴而便溏。而小半夏汤药仅二味(半夏、生姜),为“心下有支饮”所拟,以频吐清水或涎沫而口不渴为主症。

医家经验

①噫嗳

汪(三十),壮年饮酒聚湿。脾阳受伤已久。积劳饥饱。亦令伤阳。遂食入反出。噫气不爽。格拒在乎中焦。总以温通镇逆为例。白旋覆花、钉头代赭、茯苓、半夏、淡附子、淡干姜。(《临证指南医案》)

噫嗳一症,伤寒病后及大病后多有。此例饮酒聚湿,湿浊不降,脾阳受损,纳而不运,噫嗳遂作。方以旋覆代赭汤为底方,易入淡附子与淡干姜,温运脾阳,辛散湿浊,可谓得仲景之法矣。

②噎膈反胃

倪某,病膈气十四日,粒食不入,始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呼吸将绝,医已歇手。清代喻嘉言诊之,嘱一昼夜间先服理中汤六剂,不令其绝。次日转投旋覆代赭汤,一剂而安。喻嘉言于此病分别用之者,有二道:一者黑水为胃底之水,臭水为肠中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不敢用半夏以燥其胃;一者将绝之气,只存一丝,以代赭石坠之,恐其立断,必先以理中分理阴阳,俾气易于降下,然后代赭石得以建奇奏绩。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汤调代赭石末,二茶匙与之,才一入口,病者曰:“好药。吾气已转入丹田矣。”病者困倦之极,服补药二十剂、丸药一斤,将息二月而愈。(《寓意草》)

此案胃虚之极而见噎膈反胃,先予理中汤护守中气,待中气立,再予旋覆代赭汤降逆和胃。前后两方,先补而疏,各奏其效。

③噫气频作

某生诊治一位女性患者,噫气频作,心下痞闷,脉来弦滑,按之无力,辨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为疏:旋覆花9g,党参9g,半夏9g,生姜3片,代赭石30g,炙甘草9g,大枣3枚。令服3剂,然效果不显,乃请刘渡舟诊治。刘渡舟诊毕,视方辨证无误,乃将生姜剂量增至15g,代赭石减为6g,嘱再服3剂,而病竟大减。生不解其故。刘渡舟曰:“张仲景此方剂量原来如此。因饮与气搏于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开散。代赭石能镇肝逆,使气下降,但用至30g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则无功,故减其剂量则获效。”(刘渡舟、王庆国等《新编伤寒论类方》)

又据《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记述,曾治一例胃神经官能症,经常恶心,口中泛酸,脉弦滑,按之有力,饭后气冲,吐出大量黏液,嗳气则舒。即给予旋覆代赭汤:旋覆花10g,人参9g,代赭石20g,姜半夏10g,甘草3g,生姜5片,大枣4枚。每日一剂,连用7天,效不理想,减不足言,特别是嗳气不除,继续上冲。遂将代赭石改为40g,增加一倍,再服8剂。临床症状全部消除,邪气匿迹而退。

注:两则病例代赭石用量相距甚大,但疗效如一。其用量之大小,不必拘泥,由三个因素所决定:一是患者体质有强弱,用量可能不一;二是正邪轻重不同,用量也会有别;三是即使是同一患者,依据病势的变化,用量也会有所增减。

④久年呃逆

笔者曾遇一例患呃逆30余年的女性患者。一进诊室就呃逆连声,且声高不已。问及诊治情况,言诊为“神经性呃逆”者多,用中西药无数,中药如半夏泻心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旋覆代赭汤等,均见效甚微。其身体状况良好,面色红润,语声爽亮,别无他苦。观其舌苔白腻而厚,脉象弦数,诊为肝气偏亢,脾湿蕴结,拟旋覆代赭汤加味治之。予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党参10g,姜半夏15g,生姜3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擘),另加生白术15g,刀豆子10g,竹茹30g,水煎服。服用15剂,效不明显。随将代赭石增至30g,生姜增至50g。煎服2剂,呃逆减去大半。后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服中药60余剂,告愈。

注:此例患者第一次就诊时,呃逆之声可波及候诊大厅,所以印象颇深。首诊时患者看到开有旋覆花、代赭石,随即说“我吃过这些药”。余曰:“药虽一样,剂量不一样,功效就会不一样。这就是'量变则质变’。”她听了我的解释,会意地点点头,说“按你的意思开吧”。

引申运用

张锡纯是一位医学创新家,他拟定的参赭镇气汤就是对旋覆代赭汤的发挥。其方由人参、生赭石、芡实、生山药、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苏子组成,主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张锡纯云:“仲景旋覆代赭石汤,赭石、人参并用……参赭镇气汤中人参,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以镇安奠定之,亦旋覆代赭石汤之义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他将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肝肾不能纳气而作喘、呕吐且大便不行、高龄呃逆兼小便不通、痰涎壅塞咽喉几不能息、因怒吞鸦片而喘促不止者等,疗效立显。所有治验,均以赭石、人参为伍,并强调“赭石诚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也……况气虚者又佐以人参,尤为万全之策也。”

张锡纯是一位善用经方的医学家。他对经方应用灵活,但不失仲景风规。如用麻黄汤恒加知母以滋阴,用小青龙汤必用石膏以防辛燥,用附子泻心汤常用黄芪易附子以“补助太阳上焦之府”,用白虎汤常加薄荷、连翘以引汗外出。这种加减,必以病情为依据,而非任意左右古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