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西周):周人崛起,太伯建吴

 梦想童年594 2022-12-11 发布于江西

古公亶[dǎn]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古时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季历即最小的儿子。《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太王曾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就是说我们周人要兴旺发达,看来希望就寄托在姬昌身上了。《吴太伯世家》也记载有:“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季历贤明,深得古公亶父的偏爱,更因为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瑞之兆,就想把王位传给自己最小的儿子季历。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喜爱孙子而考虑把帝位传与某个儿子的不止周太王一人。明成祖朱棣夺了侄子的江山,可是他自己即位后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却摇摆不定。由于太子朱高炽是个大胖子,有时候行动都有点不方便,朱棣对这个大儿子很不满意,可是朱高炽的大儿子朱瞻基却甚是受朱棣的喜欢,甚至朱棣还亲自教导朱瞻基,远征漠北时也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可以说朱高炽能保住太子的位置,一半的功劳要归于他的这个儿子。还有一位便是康熙帝,史书称康熙很喜欢乾隆,并亲自教导乾隆的功课,康熙有二十多个儿子,九十多个孙子,能得康熙看中的只有两个,一个嫡长孙弘皙[xī](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嫡长子),另外一个就是乾隆弘历。在胤礽和弘皙失去皇位继承资格的情况下,康熙最终传位于雍正未尝就没有乾隆的因素在里面。后面乾隆明明可以打破自己爷爷康熙保持的最长在位记录而提前让位于嘉庆,也可以看出来当初这爷孙俩的关系是实实在在的亲密。

殷王祖甲二十八年(前1231)季历即位。他即位后称公季,周武王灭商后追尊为王季,也称周王季。季历不仅与商联姻,娶妻商室,他秉承古公遗道,治理周宗,发展农业,推行仁义,使周逐渐强盛,诸侯很多都归顺了他。他在商王武乙的支持下,对今山西境内的戎狄部落展开了进攻。季历征伐西落鬼戎(在今山西洛城一带),俘十二翟王;伐燕京之戎(在今山西汾阳),失败两年后又伐余无之戎(在今山西南部)获胜。商文丁四年,在商王朝的支持下,季历利用机遇,率兵极力向东发展,歼灭了东邻的程国(在今咸阳市东),打败了义渠等北方一带的戎人,征服了周围许多较小的戎狄部落。周的强大引起了商的不安。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古公亶父因有立季历为继承人的想法,以便传位给姬昌。太伯知道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于是便和二弟仲雍就逃奔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来避让季历。太伯的高风亮节感动荆蛮,归附他的有千余家。于是太伯在太湖流域重建国家,国号“句吴”,并在今无锡梅里(现名梅村乡)营建早期城市,作为都城。太伯奔吴,给落后的江东地区带去中原文明的种子。而太伯、仲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数年之间,人民殷富,终于在东南地区牢固地站稳脚根。为后世强大的吴国打下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