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老师心育 | 你知道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溺爱吗?

 康老师心育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先明确一个结论:

溺爱的真相是父母宠爱自己。

这是一种父母的自恋

因为作父母的,在自己童年时期有缺失,于是在自己做了父母之后,会不自觉地用宠爱自己的孩子,来弥补自己的缺失,在溺爱孩子的深层原因,就是父母无条件的满足自己。

溺爱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长的需要。

溺爱的本质,是一种懒惰的爱,不负责任的爱。

我曾经教过一名叫辉的男生。
他有两个姐姐,父母非常宠爱他。
初中进入我班,开学第一天就哭着闹着要回家。
军训一开始,就嚷着生病了。
后来的校园生活,总是事情不断,与同宿舍同学有矛盾,与小组同学发生冲突……
等我把家长叫到学校,了解情况才得知:辉从三岁开始就被妈妈锁在家的小院子里,不让出外与小伙伴玩。
妈妈的理由是:爸爸在外地打工,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孩子,可不能有什么意外,只有把辉放在家里才最安全。
这就造成了辉恐惧集体生活,不会与同伴交往。

这种看似安全的关爱,正是一种溺爱,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

而真正的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

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能够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它是一种放手的爱。

它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与自我成长。

溺爱分类:包办型与纵容型。

包办型的溺爱即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完全由父母(监护人)代替孩子完成,不让孩子参与一点生活中的事务,但这种爱往往以要求孩子回报以优异的成绩为条件。这是一种交换型的爱,或者说是一场交易。

在包办型的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极易失去自我,他们不知道怎样面对真实的生活,没有真切的体验,没有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

这样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不会快乐,因为他们的成功多半是为父母完成自己的心愿而活着的。

只有为自己而活的人才最有力量。

纵容型的溺爱,则是温柔的陷阱。

像当年追星到极致的杨丽娟,为了得到刘德华的亲密接触,父亲满足她几乎所有的要求,最终以跳海自尽结束这场闹剧。

纵容型的溺爱有两大弊端——

  • 被剥夺了犯错以及改错的权利,同时,也就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 纵容型的家长会无视孩子的真实感受。

这样的孩子内心是没有自我的。

因为他们内心的真实自我感受被父母所忽视,所替代。

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教导:妈妈说的才是真的,你自己的感觉并不正确。

只有妈妈觉得你冷,你才是冷的。妈妈要你穿秋裤,你就得穿秋裤。

《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写道: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没有自我真切感受的孩子,要在别人的反应是才能找回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极易迷失自己。

所以,这样的爱,是令人窒息的枷锁。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真爱是什么?

真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

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有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不管做家长、还是做老师,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都要抱着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每一种感受,在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方式的爱,抱持他们有情绪,给予适当的帮助,不代替,不纵容,能指导,敢纠错。

这样长大的孩子才会是健康的孩子,才会成为真正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