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老师带班 | 一顿米饭

 康老师心育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午饭后,我坐在办公室等学生来约谈。

“报告!”有学生打报告。


“请进!”我应道。


对于学生的报告,通常我会以“请进”二字来答应。


一个“请”字,彰显出老师的礼貌素养,更会让学生觉得被尊重。


随便的一句“进来”或者“干啥?”则有失老师的格调。

(我是不是有点自夸而矫情?)

轩走进办公室:“老师,昌在教室哭呢?”


“哦,他还会哭?”我反问道。


昌一向是个精力旺盛,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上课播话,课本上胡乱涂鸦。
上周到卫生区值日时,还捡了一块石块,画上字符,当出土文物呢。


我也数次批评他,都是当时记得,过后即忘,再批又应复忘,简直像“打不死的小强”。

昌,还会自己哭?

“谁欺负他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又问。


轩说道:“老师,没有人欺负他,是他自己没戴学生证,去餐厅吃饭时,生活老师不让他进,不让他吃饭。”


想想昌胖胖的样子,因为不能进餐厅吃饭,站在门口独自抹泪,我又气又笑。

昌被叫到了办公室。


嘴角耷拉着,眼圈红红的,胸口一起一伏,似乎受到很大的委屈。


“没吃饭?哭了?”我问。


“生活老师不让我进餐厅,说我没戴学生证。我有啥法儿?我的学生证,早起忘到寝室了,我有啥法儿?”


昌言语间还透露出些许的不满情绪。


我站起来,抚着他的肩膀,没有提他不戴学生证的事,解释说:“学校因为这段时间有些学生违纪,走读了。走读生是不能到餐厅吃饭的。他们的学生证是红色,因为怕有走读的学生混到在校学生的队伍里吃饭,才规定没有在校生学生证的学生不能到餐厅吃饭。”


听了我的解释,他似乎平静了一些。


“饥不饥?”我问。


“饥!”昌撅起了嘴。


走,我带你去吃饭,给你证明,你是三班的在校生。”我扶着他的肩膀走出办公室。

昌不情愿地赌气道:“不,我不去。我要回家。”


“回家干什么?”


“回家吃饭呗!”


走吧,还是老师带你去餐厅吃吧。”我拉着他走向餐厅。

学生告诉我说,班级餐厅没有米了,我带昌到教师餐厅吃饭。


昌有些拘谨起来,站在门口不敢进。


我盛了一碗米,端给昌:“来吧,吃吧!”


昌才接过碗,走向菜桶,盛起菜来。


下午上课时,我问他:“中午吃饱了没有?”


昌已没有先前的委屈,说:“吃饱了,吃了两碗米。


我笑笑,孩子毕竟是孩子。


晚自习,上课时,昌发言一直很积极,举着手在空中晃着,很有力气。


课间时,几个同事在讨论学生成绩的问题,抱怨学生不爱学习。


我插话道:“学生不爱学习,是事实,但我们要想让学生爱上学习,得先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嘛。”


同事点头认可。

对于自制力不强、时常违纪的学生,我们老师要认识到,他们可能是想通过自己不断的违反纪律,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会让他们得到释然,逐渐降低想引起关注的焦虑情绪,减少违纪行为。

即使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饿了自然要吃饭,不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求,也无法触及他们更高的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追求。

一顿午饭,让昌体会到老师的关注,也许会逐渐拉近他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让他体验到老师的关心,这是增进师生关系的小举动,也是找到自我的小事件,希望会影响他小小的心灵,唤醒自己的成长意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