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芳聊新冠预防

 勇敢的芯2 2022-12-11 发布于湖南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突然间不查核酸码了,这搞得大家有点慌乱。眼下各路媒体关于新冠预防的文章层出不穷,难分高下,很多同学想囤些药以备不时之需,胖叔也是被问得烦了,于是炮制了几段话,大家看看就好,不必认真。


从密接分类聊营卫



面对传染性较强的流感和新冠,大家都知道需要提高免疫力去抵抗病毒。在中医看来,提升免疫力就是扶正气,调营卫。

人的营卫之气就是固护身体不被风寒邪气入侵的身外保护罩。

人体内还有六道防御战线,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方用药需六经辩证”中的“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其中,前三条经络统称三阳经,后三条经络统称三阴经。

图片

而简单地判断我们的身外保护罩给不给力,就是看自己稍微活动一下会不会出很多汗。稍微活动一下就出很多汗的人,营卫之气就相对差一些,比较容易受风寒邪气的干扰。

卫气可以理解为运行于脉管外的气,“卫”有保卫、卫护之义,与营气相对而言,卫气属阳。

营气由水谷精微化生(水谷精微由脾胃运化而来),与血共行于脉管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又称“荣气”。

营卫的微循环是营→卫→营,营气弱的时候就不能入卫气,特别是卫气有风邪的时候。既然营气走到卫气的通道被风邪卡死了,营气就从汗孔逼出变成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说稍微动一下就出很多汗的人,营卫之气可能就差一些。

图片

来看看中医如何从营卫二气的强弱看待疫情通报中对密接者的不同分类。

密接的情形下,如果自身卫气强,而外在疫气弱,可以第一时间驱离外邪,密接者表现为无症状核酸阴性。

如果疫气强,第一时间无法驱离,但密接者营气强,表现为无症状核酸阳性或者三阳证核酸阴性。

如果密接者自身营卫不足,病毒可能就会长驱直入,演变为三阳病发高烧,此后如果感冒还是不好,就会发展为三阴病,特别是少阴病重症。而少阴多死证,这就不好玩了。

图片


从传播渠道聊防护



气溶胶和飞沫

比较常见的感染渠道就是气溶胶和飞沫传染,以及各种肢体接触,这个基本盘是靠卫气来挡。

薰艾条和薰香有没有用?有用。艾烟里面的固体小颗粒可能会降低气溶胶和飞沫传播的可能性,甚至能挡住隔空飞来的邪气。但是由于没有可以量化的度量,所以多大的房间用多少的量,一天要熏多久才能真正起到效果,还真是说不好。

图片

还是专注于提升卫气这个基本盘最保险。

你看孙真人流传千古的防疫名方「玉屏风散」的结构:黄芪,白术和防风。黄芪固表,防风祛风邪,白术固护脾胃,运转太阴。这就推导出提升自身免疫力的要诀:卫气要强,(运化出营气的)脾胃要好。

图片

张仲景跟孙真人的搞法其实是殊途同归,你看《伤寒杂病论》里面调和营卫的代表作「桂枝汤」,是从太阴(经)里面开太阳(经),太阴脾经也是仲景的着力点。所以经方挡病毒用「桂枝加附子汤」,「黄芪建中汤」这些桂枝系。

中医用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搞防疫也是如此。因为祖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地区,不同节气也有着明显的气候差别,所以各个地区会有不同的防疫方子出来。

判断一个防疫方子可不可靠,就看有没有着力在太阴,兼顾固护卫气,然后根据地区气候特征,去醒脾祛湿,去清肺润肺,去温阳益肾。

图片

哈?你说什么天时地利太复杂,那简单地去药店买个「玉屏风颗粒」就很好了,懒人有懒福。

图片

而各个地区的防疫方,可能讲究了天时地利,但缺了人和;可是把天地人都考虑进去,就会变成一人一方,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要说防疫是一人一方好,还是普适性方好?自然是私人定制好啊。于是乎,防疫的最高境界就是调理体质,把体质调好就是最好的防疫。

是不是好后悔?祖国母亲保护你的三年时间里,是不是都吃喝玩乐去了,没有认真去调理体质,真是可惜呀。

图片

隔空传播

什么叫隔空传播?就是那种别人感冒了,你给他打了个电话,结果自己也感冒的那种隔空传染,能量场和量子纠缠的那种形而上意义上的传播,这种就比较难搞。

啥?你说这是封建迷信?难道你不知道那种防护得严严实实,打死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出纰漏的人最终还是中招了?! 

胖叔想了半天,觉得要预防隔空感染,还得从命门三焦体系去拗。命门三焦体系是啥?修真图在命门穴这里写了“银河”两个字,道家认为这里是人与大宇宙的连接点,传说中灵魂投胎的着陆点;而三焦则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界面。

命门的这把火是人的生命之火,延年益寿就靠这点小火苗了,而最补命门火的是啥?是「肾气丸」系列里面的附子和肉桂。

图片

为什么还需要清理修复三焦经呢?因为情绪会积累在少阳三焦经这里,而人一旦被情绪控制,比如恐慌的时候,病毒隔空传染给自己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清理三焦经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橘皮竹茹汤」;补三焦则用「大阳旦汤」。

图片

综合来看,要避免被隔空传染,命门三焦这一块要稳固,情绪要做管理和疗愈,也就是要松,松,松。



不说治疗

按照现在这种踩着油门下坡的放开势态来看,基本是中招后当感冒来治疗了。

这就好玩了,如果过去这几年,你每次感冒都认真看中医,这个中医又能把你的每一次感冒都处理得又快又好,那这时候就跟这个中医紧密联系吧,不必动脑了。

现在很多备药方案满天飞,又是列清单,又是出指南。大家稀里糊涂跟着买,又稀里糊涂把治病的药当预防药吃……这可不就要吃出毛病了么。

中医的治疗跟预防是两个不同的思路方向,预防重在益气固表,强化脾胃;而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脉象开方子。连张仲景都要用113个方子来处理(病毒性)感冒,如果谁的医术能超过张仲景,那就可以把治疗感冒的方子压缩到十来个。于是,要比较完美地治疗感冒,就要囤七十多种中草药,相当于自建一个中药房了,实在没必要。在网络上买几种在周围药店较难买到的中药就好了。

有条件的情况下,中医强调一人一方。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感冒后的症状不同,用药也就不同。

没条件的时候,中医也能给出一个大锅药,这就是去个性抓共性,根据天时和地利来用药,抓最大公约数的正确。

所以说,吃药这件事,自己没有医术的话,就不要随便去整,也不要无脑相信权威。要么自己苦练医术,要么找到那个每次感冒都帮你治得很好的人。

图片

原创声明:

『经芳』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均属胖叔原创,欢迎大家转发和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会诉诸法律手段保护作者原创权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