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辨浅释92——厥阴篇,条辨373-384

 与春天同行 2022-12-11 发布于青海
三七三、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伤寒四五日,肚子疼表示,里寒很盛,转气下趋少腹就是有肠鸣的症状,水渗入到大肠中,就会有下利的症状。

三七四、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本自寒下,本来有寒在下焦;医复吐、下之;医生误用吐法、下法或形成寒格,若食入口即吐者,饮食入口即吐就是寒格的表现形式。这是上热下寒的症状,但没有下利的症状。

《伤寒论》中治疗饮食入口即吐的方剂有:大黄甘草汤证,治疗的是胃家的热实证,热而且有实堵在胃中,东西吃下去马上吐掉;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也是治疗饮食入口即吐的方剂,此时的饮食入口即吐是由虚热导致的,病人本身已经被吐、下,肠胃津液已经伤到,胃中寒湿很盛,需要用干姜来去寒,又有虚热,需要用黄芩、黄连来去热,肠胃津液受损需要用人参补津液,干姜黄连黄芩人参证的病人的症状舌苔发白或发黄,下利臭,下利臭舌苔白的时候,代表里寒盛还有热。此方剂常用来治疗胰脏癌,病人严重呕吐、呕酸很多的时候可以用旋覆代赭汤加干姜吴茱萸汤做加减;胰脏癌的病人还有往来寒热,可以配合小柴胡汤同时使用,实践中还需要辨证论治。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三七五、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这就是疾病好转的迹象,病人下利,脉弱,表示肠子里面的热(病毒)随着利大便跑掉,脉微热表示热(病毒)还在体内,这类疾病包括霍乱、疟疾的病毒。微热表示肠胃的功能在慢慢的恢复,病人能够自愈。

三七六、下利,脉缓,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下利,脉缓,有微热,汗出和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的道理相同,如果病人的脉又紧回来,表示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再相抗,余毒没有被排出,疾病还没被治好。
 
三七七、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人一直在下利,津液一直流失会手足冰冷,手脚冰冷都是冷到手肘边,脚冷到膝盖。无脉者,是心脏衰竭的表现,可以灸关元穴;灸之不温,灸关元之后手脚还是冰冷;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灸了关元穴脉搏还没恢复,表示已经是寒极的状态,脏腑的功能都已经衰竭,寒到上面,吸气吸不进去,但是可以呼气,吸少呼多,就会有喘的症状。
 
三七八、少阴负跌阳者,为顺也。
 
少阴脉就是太溪脉,在太溪穴的旁边;跌阳脉是冲阳脉,在足阳明胃经冲阳穴的下边;太溪脉比冲阳脉小是正常人的表现。
 
三七九、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濇者,必圊脓血。
 
下利,寸脉反浮数,寸脉反浮数是上面有热,尺中濇者,濇脉表示血虚,血往下走,会有大便脓血的症状,病人在大便带血的时候,如果精神状态和体力都正常可能是痔疮的出血。

三八〇、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清谷,表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里寒很盛,这时绝对不可以攻表,攻表发汗的源头来源于胃肠中的津液。下利清谷的人如果用发汗的方剂,汗出之后必胀满;发汗之后,胃肠的里寒会更盛,肠胃都没有蠕动,会呈松张的状态,所以腹部一定会看到胀满的症状。


三八一、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弦者,沉代表里,弦代表急也代表有水,所以会有下利的症状。下利之后摸脉要到骨边才摸到细细的一根,病人大便之后还想去大便,但是拉不出来,就是里急后重。脉一定是沉弦。如果病人是脉很大,表示里面的热还是很盛,肠里面还有发炎的现象,下利不会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脉微弱表示阳气慢慢回头,这是疾病转好的迹象。
 
三八二、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脉沉而迟,沉代表里,迟代表寒,里寒的人舌苔色白;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里虚的热就是两额的地方是红色,这就是中医观念的戴阳,是阴盛格阳的表现。下利太盛或里寒太盛,阳没有根依附,会浮起上来,能够看到脸上红红的,病因是下焦虚寒。

三八三、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虚寒的人,脉数而渴,脉变的数并且口渴,口渴代表寒已经化热。阴证都是寒证没有热证,病邪从阴证进入阳证的时候,才会有口渴的症状,能够喝水代表胃肠功能在恢复,病人可以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病人的阳回头会有热证,有热的时候病人会喝水,喝水没有好表示热太多,大便会便脓血。

三八四、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频率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拉肚子拉到脉都摸不到,说明心脏已经衰竭,手脚冰冷,就是脾脏的功能消失的表现,二十四小时之后,手足温者表示胃气在恢复,还可以治疗;过了二十小时脉还不恢复,人会死掉,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需要用大剂的四逆汤去救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