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岁:张文江丹功

 苏友圈 2022-12-12 发布于浙江
东海一人注:张文江先生出版的《生命在于静止》曾引起一些争议,静止还是运动?本就出于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各取所需。张先生医术、功夫都很好,家传的这套丹功以运气法为主,经过张先生的实践、提炼,颇有可观之处。因此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分《床上十段炼丹功》与《升降阖辟内丹功》两部分。结合其他散见资料,进行汇集,并在顺序上略做梳理。张文江先生与2012年6月9日于家中无疾而终,享年98岁。

作者注:本功系吸收古代多种“导引术”之精华,并与“内丹功”相结合而提炼出来的一套炼丹功法,又名“床上十段锦”。由于它具有“动静相念”、“练养相兼”、“刚柔相济”和“重点突破”的优点,有却病延年的实效,故又称“却病延年二十字诀”。我在少年时体弱多病,人多以为我必将夭折,但练此攻后,竟不到一年而诸病消失,从我个人数十年来气功教学的经验看,一般体虚人,若能认真而坚持锻炼“床上十段练丹功”当可在一年内转弱为强。

床上十段炼丹功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天国将领陈杰隐居四川江津蛇家沟,改名张萍,捕蛇为生。陈杰熟读丹书,曾四处学道,对传统的各种内丹功功法作过深入的比较、研究。后来他被张文江的祖父延聘至家,向张文江的祖父传授了全套内丹功功法,包括三个阶段:床上十段炼丹功、升降阖辟内丹功、居常养丹功。这套功法摈弃玄虚之谈,深合传统气功养生原理,切实适用。张文江祖父母和父母习练此功,均获高寿。张文江本人幼年时体弱多病,习练此功后很快康复。
“床上十段锦”包括吐浊、纳清、通经、达络、宽胸、顺气、强筋、壮骨、晃海和归根等十段功法。因系以二十字为代表,并有却病延年的作用,故又名“却病延年二十字诀”。
(一)吐浊
目的:排除浊邪以消除致病因素,并为下一段纳清功法作好准备。
功法:本段功法卧势、坐势均可,但卧势效果更好。
⑴卧势:早上醒后或晚上睡前,仰卧床上,两手作抱篮球状,置小腹上,距小腹约五、六寸,闭目静心,脸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形神两松,然后进行吐纳。(见附图1、2)
⑵坐势:除饭后不宜外,其他空闲时间均可练。端坐椅子上或床沿,吐气时头稍向前,吸气时头归原位。其余方法同卧势。(见附图3、4)
本段功法的吐纳原则是:先吐后吸,吐多吸少(吐气的时间较吸气的时间长),吐凹吸凸,吐念吸静,口吐鼻吸。
具体方法是:先吐气一口,然后吸气,吐时两手稍向内收,头部稍抬起,腹部凹进,同时默念“六字诀”字音,第一次默念“唏”字,第二次默念“呵”字,第三次默念“呼”字,第四次默念“呬”字,第五次默念“吹”字,第六次默无念“嘻”字,以排除脏腑浊气,此为泻法。每次吐浊至无可再比时,稍停,再行吸气。吸时腹部凸起,两手稍向外扩张,头归原位,不念字音。吸气之时较吐气之时短,一吐一吸为一次。如此行吐浊法六次毕,稍事休息,乃行第二段纳清功法。
说明:
  1. 床上十段炼丹功全套功法之呼吸,皆是先吐后吸。
  2. 床上十段炼丹功全套功法之呼吸,都是吐凹吸凸,即顺式呼吸。习惯逆式呼吸之人学习本套功法,如无绝对把握,应改用顺式呼吸,以免呼吸紊乱。
  3. 以口吐气实际上是使气从牙缝出来。以口吐气便于控制呼吸速度。
  4. 初学者脸带笑容,有助于全身松静,并使舌头自然经触上腭。
  5. 本段功法原则上是静功,行功时手和头稍有动作,仅是为了配合呼吸,故动作不宜大,并应力求其慢。
  6. 六字诀之顺序,古人按五行相生关系综排。“唏”代表肝木,“呵”代表心火,“呼”代表脾土,“呬”代表肺金,“吹”代表肾水,“嘻”代表木胆或三焦。本段功法采用六字诀,主要是为了帮助集中注意和调整呼吸。
(二)纳清。
目的:吸纳清气以培补元气,强壮肾阳,并为下一段通经功法作好准备。
功法:本段功法卧势、坐势均可,但卧势效果更好。
⑴卧势:早上醒后或晚上睡前,仰卧床上,上肢自多然伸直,放于两侧,手心向下。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形神两松,然后进行吐纳。(见附图5)
⑵坐势:除饭后不宜外,其他空闲时间均可练。端坐椅子上或床沿,两手作抱篮球状,置小腹前,距小腹约五、六寸。吐气时上身稍向前,两手稍向内收。吸气时上身稍向后,两手稍向外扩张。其余方法同卧势。(见附图6)
说明:
  1. 本段功法原则上是静功,行功中头部、上身、双手稍有动作,仅是为了配合呼吸,故动作不宜大,并应力求其慢。
  2. 本段功法时,应注意凝神气穴(意守丹田)。
  3. 本段功法采用六字诀,主要也是为了帮助集中注意和调整呼吸。
本段功法的吐纳原则是:先吐后纳,吐少纳多(吐气时间较吸气时间短),吐凹吸凸,吐静吸念,口吐鼻吸。具体方法是:先吐气一口,然后吸气。吐气时不默念字音。吐完后稍停,开始吸气。吸气时,胸腹部均稍朝上,使身体成拱形,同时依次默念“六字诀”(此为补法)。吸完气后稍停,又开始吐气,身体复归原位。一吐一吸为一次。如此纳清六次毕,稍事休息,乃行第三段通经功法。
姿势同“吐浊”,惟此时当着重凝神气穴;在进行吐纳时,则以“先吐后纳,纳多吐少,吐凹纳凸,吸念吐静”,“口吐鼻吸”为准则。即先平直其身,吐气一口,稍停,然后吸气,凡六次。吐时不默念字音,为时亦较吸气为短;吸气时,胸腹部均略朝上,使身体成拱桥形,还须将吸气时间延长,使吸气较多,同时分次默想上述之六字以加强脏腑和丹田的真气(此名补法)。如此行“纳清”六次毕,稍事休息,续行第三段“通经”功法。
(三)通经(又名小周天)。
目的:打通任督,清除积滞,并为下一段达络功法作好准备。
功法:本段功法卧势、坐势均可,但卧势较坐势容易通任督。
⑴卧势:早上醒后或晚上睡前,仰卧床上,两手置小腹上,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形神两松,然后配合呼吸,以意领气,意气相随。(见附图7)
⑵坐势:除饭后不宜外,其他空闲时间均可练。端坐。椅子上或床沿,双手放腹前。其余方法同卧功(见附图8)
具体方法是:吐气时,腹部凹进,意想腹壁和命门处相连,使丹田之真气到达命门,然后由命门沿督脉上行,到达“玉枕”、“泥丸”、并在“泥丸”盘旋数周。吸气时,腹部凸起,真气沿任脉下归丹田。此即为一周天。如此吐纳十次左右,可稍事休息,乃行第四段达络功法。
当第二段功法炼完后,丹田之气已较充足,乃可藉吐气时少腹凹进之机,配合用意,使丹田之真气转向“命门”,并沿督脉而上至“玉枕”、“泥丸”。待真气在“泥丸”盘旋数周后,复随吸气时少腹凸起之机,让盘旋于“泥丸”之真气循任脉而下归丹田。如此循督一上一下的真气运行,俗称为“小周天”,在生理、病理上都将起到极为良好的作用。凡炼功到此佳境后,必有热气循督上行和凉气循任下注的舒适感觉,甚则整个背部发热作汗,此乃生理上的良好变化,也是修炼此段功法取得效应的验证。行此段功凡六通后,可稍事休息,续行第四段“达络”功法。
说明:
  1. 通小周天有真有假,有常有暂。如无一定的丹田之气作为基础,单凭意识的想象,有时也会产生通小周天的感觉,但那是“意通小周天”,实际上是一种幻觉;单凭呼吸的引导,有时也可短时贯通任督,但力量微弱,不能持久,常因内气不足而中途停滞。这是“息通小周天”。本段功法有前两段功法之基础,意守、入静功夫皆达到一定程度,丹田之气已较充足,因此有气可运,易通周天。
  2. 本段功法利用顺式呼吸吐气时腹部凹进,使丹田之气直接到达命门,而不必经过阳举阶段,也不必绕道下鹊桥,这就大大缩短了学习过程。因为从丹田之气充盈到阳举、引内气过下鹊桥,是周天功中的一个难关,很不容易打通,初学者常常需要练习很长时间,而且容易“走丹”(遗精)。本段功法借助呼吸力量,走近路避开了这一难关。进步快者不旬日即可通任督。
  3. 内气到达“泥丸”后,盘旋数周,具有还精补脑的巨大作用,不可轻视。
  4. 内气沿任脉而下,不一定集中通过上鹊桥,也不一定走任脉一线,而是如一股很大的水流,直贯而下,这样可以避免执着。
  5. 本段功法借用呼吸与量帮助意识推动内气运行,客易见效。丹书中称为风火同用。因此必须把呼吸、意识同内气运行三者紧密配合。一呼而上,一吸而下,没有停顿,犹如直达列车。一次全呼吸完成一个周天,中间不换气。
  6. 双手放于腹部,可以感觉练功中腹部的起伏,有助于意守丹田。
  7. 本段功法行功中,内气会有热感,这是入静到相当程度,内气比较充盈的结果。但不要故意追求热感。
  8. 本段功法行功中,如果内气相当充盈,有时也会发生阳举,并出现想排精的感觉。多发生于子夜阳气初升,被子盖得过热或月圆之时。这是子时中出现了“活子时”。根本的解决方法是降低意守强度,及时将丹田之气由命门沿督脉上引。同时可配合吞津(口水),以阴养阳。另外,一次练功的时间不要过长。
(四)达络
目的:使内气通达全身,畅通全身经络,并为下一段宽胸功法作好准备。达络是一种“大周天”功法,使整体都能取得效益。对患有局部病疼,特别是惠有末梢麻木的病人如瘫痪病、风湿病等最为有效。作为针灸推拿医生,如能熟练掌握此法将真气随时运至指端为人治病,将大大地提高疗效。
⑴功法:本段功法卧势、坐势均可。卧势:早上醒后或晚上睡前,仰卧床上,下手自然伸直,放置身旁,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尖轻触上腭,形神两松,将手指脚趾稍微弯曲。意守丹田,等丹田之气充盈时,根据以意领气,意气相随的原则,利用吐气使腹部凹进,将丹田之气引至命门,在命门处分成两路。上行一路至大椎时,再分三路,左右两路循手三阳经到达十指之端,另一路沿督脉上行至“泥丸”。下行一路再分成两路,循足三阴经到达十趾趾端。在此过程中,手指足趾自然放开,其快慢和呼气之快慢相配合。呼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也根据以意领气、意气相随的原则,利用腹部凸起,使“泥丸”之气,沿任脉下行回归丹田;指端之气,循手三阳经汇至膻中,并循任脉回归丹田,趾端之气,循足三阴经上行回归丹田。在此过程中,手指足趾均同时自然弯曲,其快慢和吸气之快慢相配合。如此吐纳十次后,手指足趾会产生热、胀感,手指间,足趾间,均觉有气窜走,或互相吸引。可稍事休息,乃行第五段宽胸功法。(见附图9、10)
⑵坐势:除饭后不宜外,其他空闲时间均可练。端坐椅子上或床沿,两手放大腿上。其余方法同卧势。(见附图11、12)
其法是如前仰卧,先将两臂放直置于身旁,次将手指、脚趾弯曲,然后闭目冥心,面带笑容,凝神炁穴;待少腹有“动机”时(说明阳气已发动),乃行“吐纳”。吐气时,当按“意气相随”原则,并乘少腹后凹之机,使丹田之气窜至“命门”,继而分为两路前进:上行一路至“大椎”时,再分为左右两路循手三阳经而至十指之端;下行一路,则从“命门”分为左右两路并循足三阳经而至十趾之端。此时切忌真气外放外泄致伤元气。在此过程中,手指、脚趾则自然放开,其快慢和所需时间,当与呼气的时间和快慢密切配合。呼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也按“意气相随”原则,并乘少腹凸起之机,使手指之气,循手三阴经而汇总于“膻中”,并循任脉而回归于少腹丹田;脚趾之气,则同时循足三阴经上行而回归于少腹丹田。在手脚之气同归丹田过程中,手指、脚趾均当同时自然屈曲,其快慢和所需时间,当与吸气的时间和快慢密切配合。如此行吐纳数次或十余次后,当可感手指、脚趾发热发胀,或指与指间、趾与趾间有气窜走、或相互吸引,此乃“达络”功夫已见效验的明证,即可稍事休息,续行第五段“宽胸”功法。
说明:
  1. 本段功法行功中,内气到达指端、趾端时,切忌内气外泄。
  2. 本段功法行功中,内气在四肢的运行路线,不是某一条经脉,而是所有的经脉,也就是说有路即行。这样可以避免执着。
  3. 本段功法也借助呼吸推动内气运行,一呼而内气到达末端,一吸而内气回归丹田,途中内气没有停顿,也不换气。
  4. 本段功法属于静功,手指、足趾的自然弯曲、伸直仅为配合内气的达络和回归。
  5. 本段功法对局部病痛特别是瘫痪病、风湿病患者效果最好。
  6. 针灸、推拿医生如能熟练掌握本段功法,可迅速将真气运至指端,大大提高疗效。

(五)宽胸
目的:条达胸部气机,加强心肺功能,并为下一段顺气功法作好准备。
功法:本段功法为坐功。早上睡醒或晚上睡前,以及除饭后以外的其余空闲时间,均可行功。可端坐,亦可盘腿而坐。两手掌合拢置干脑中穴前,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形神两松,然后进行吐纳。呼气时两手不动,低头,使鼻子碰着食指指尖。呼气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抬头,并转向一侧,同时将两手移向相反一侧。吸气毕,稍停,呼气,呼气时头转正,两手移回正前方,低头使鼻子碰着食指指尖。呼气毕,再行吸气,抬头,头、手运动方向均和上次吸气时相反。如此吐纳六次毕,可稍事休息,乃行第六段顺气功法。(见附图13、14、15)
其法是盘足坐定后,闭目冥心,面带笑容,将两手掌合扰置于胸前(于膻中穴处),待心定气调后,乃行吐纳法。吐时两手固定不动,但将头随之向前方低下,使鼻碰着次指之端。吐气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时将头抬起,继而向一侧扭转并随之将两手挤向相反一侧,并使气到丹田。吸气毕,稍停,呼气。呼气时,将两手恢复正位,头亦随之向前低下,使鼻与次指相碰。如此反复施行吐纳六次后,可略事休息,改行第六段“顺气”功法。
说明:
  1. 本段功法为动功。床上十段炼丹功的所有动功,都要求:意识集中、松、轻、慢、匀,动中求静,最好到心定息调,两手出现气感时,才开始吐纳。运动的速度应和呼吸的快慢相配合,要求尽量地慢。但动功的呼吸是自然呼吸,其呼吸之慢是动中求静的结果,而不是故意憋气。由于初学者入静程度不够,一次呼吸(包括呼与吸之同的闭息)的时间较短,实际上其动功的速度不可能很慢。随着功夫的提高,将逐渐减慢动功的速度。动作越慢,说明呼吸越慢。因而功夫越深。以上肢的运动为主,上身、头部的运动是为了配合上肢的运动和呼吸。动作一般都要做足,但不能勉强。每段动功功法一般做六次,初学者或身体较弱者可适当减少。
  2. 本段功法行功中,两手在移动时想象一手在用劲推一手在用劲挡(实际上是放松的),内气到达两手,两手手指产生热、胀感。吸气时,内气回到膻中。
(六)顺气。
目的:消除肝胆郁滞,缓解逆气上冲,加强脾胃功能,并为下一段强筋功法作好准备。
功法:本段功法为坐功。早上睡醒或晚上睡前,以及除饭后以外的其余空闲时间,均可行功。端坐。两手作抱球状,置脐上中脘穴前,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意守中脘,形神两松,然后进行吐纳。呼气时,两手伸向一侧的前下方,头向前倾,并转向另一侧。呼气毕,稍停,开始吸气。吸气时,两手先向外翻,再从小指到大拇指,依次朝下、朝里、朝上,手掌朝里,上肢收回,曲臂,指尖向上,手掌向里,两手微向外扩张,手掌相向,手指稍曲,头归正位。吸气毕,稍停,呼气,手、头的运动方向均和上次呼气时相反。如此吐纳六次毕,可稍事休息,乃行第七段强筋功法。(见附图16、17、18)
其法是如前坐定,但将两手改作抱球状置于腹前(略当脐上“中脘”一线),待心定气调后,乃行吐纳法。吐时将两手掌心转向腹皮,少腹凹进,头则随之前倾(较第五段的前倾幅度要大),吐气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头略向后仰并向一侧扭转,并随之将两手尽力仲向相反一侧,少腹则随之自然凸起。吸气毕,稍停,吐气。吐气时,将两手恢复为抱球状的原位,头亦同时恢复成正位,少腹则自然凹进。如此反复施行吐纳六次后,可略事休息,继行第七段“强筋”功法。
说明:
  1. 本段功法为动功。应该按照床上十没炼丹功的动功要求行功。
  2. 呼气时内气到达两手,产生热胀感,但要用意识控制内气,防止从手指外泄。吸气时内气回到中脘。
  3. 上肢收回时,手指应从小指到大拇指依次运动,似乎要把内气捞回,这样有助于入静和气归中脘。
  4. 低血压病人,孕妇上身前倾幅度不宜过大。
其法是如前坐定,但将两手改作抱球状置于腹前(略当脐上“中脘”一线),待心定气调后,乃行吐纳法。吐时将两手掌心转向腹皮,少腹凹进,头则随之前倾(较第五段的前倾幅度要大),吐气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头略向后仰并向一侧扭转,并随之将两手尽力仲向相反一侧,少腹则随之自然凸起。吸气毕,稍停,吐气。吐气时,将两手恢复为抱球状的原位,头亦同时恢复成正位,少腹则自然凹进。如此反复施行吐纳六次后,可略事休息,继行第七段“强筋”功法。
(七)强筋。
目的:加强肘臂韧带功能,使两臂能更有力地进行运动,保持青春活力,并为下一段壮骨功法作好准备。
功法:本段功法为坐功。早上睡醒或晚上睡前,以及除饭后以外的其余空闲时间,均可行功。端坐,曲上肢,两小臂和头部成“山”字,手掌相向,握拳,和眼齐,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形神两松,然后开始吐纳。呼气时,双手移向正前方,依然握拳,拳心向内,拳向内弯,松指,翻手,手心向下,两手伸向前下方,上身前倾。呼气毕,稍停,开始吸气。吸气时,两手先外翻,再从小指到大拇指,依次朝下、朝里、朝上,手掌朝里,上肢收拢,上身抬起,复成“山”形。头稍向后仰。这时吸气毕。然后以肩为轴,向后转动上臂三次,又向前转动上臂三次,使骨节作响。这六次转动都在闭气状态下进行。闭气毕,又开始呼气,重复前一次呼气时动作。如此吐纳六次毕,可稍事休息,乃行第八段壮骨功法。(见附图19、20)
其法是如前坐定后,握固。将两臂举起,使拳与头顶相平成笔架状(山字形),不动,待心定气调后,乃行吐纳。吐时,将两手略伸向前,头身也随之略向前倾,同时小腹自然凹进。吐气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将两手指用力抓紧收回,恢复成笔架状,头身则随之升起并稍向后仰;在“闭气”状态下,快速摇动肩胛三次(要求筋骨作响),乃复如前吐气,吸气,如此一吐一纳,凡六次而止。稍事休息,乃续行第八段“壮骨”功法。
说明:
  1. 本段功法为动功,应该按照床上十段炼丹功的动功要求行功。
  2. 呼气时,两手伸向前下方,内气到达手指,出现热胀感,但要用意识控制内气,防止内气外泄。
  3. 上肢收回时,手指要依次运动,要求同第六段顺气功法。
  4. 低血压病人上身前倾幅度不宜过大。
  5. 孕妇不宜练本段功法。
(八)壮骨
目的:运动脊椎,防止骨质增生和椎体老化,加强肾脏功能,并为下一段晃海功法作好准备。
功法:本段功法为坐功。早上睡醒或晚上睡前,以及除饭后以外的其余空闲时间,均可行功。端坐。两手作抱篮球状,置胸前。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形神两松,然后开始吐纳。呼气时,两手尽量伸向前下方,上身跟着前倾。呼气毕,稍停,开始吸气。吸气时,两手先外翻,再从小指到大拇指,依次朝下、朝里、朝上,手掌朝里,上肢收拢,上身抬起,坐正,曲臂,两手手心向自己,置脸前,然后双手向里、向下、向外、向上逐渐翻转,双手手心向上,上肢向上自然伸直,似托举重物,头稍向后仰。吸气毕,稍停,开始呼气。呼气时,上肢收回,曲臂,两手手心向自己,置脸前,然后向里、向下翻转,两手尽量伸向前下方,上身跟着前倾。如此吐纳六次毕,可稍事休息,乃行第九段晃海功法。(见附图21、22)
其法是伸直两腿坐定,先行吐气。吐气时,将两手掌心向下而平直地尽力伸向前方(年青者,最好能渐次摩到足趾,年老病人则当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千万不可好胜而勉强行事),小腹随之自然凹进。吐气毕,保持俯位,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将两手举起使手掌托天,同时将头身顺势略向后仰,小腹随之自然凸起。吸气毕,稍停,复如前吐气,吸气。如此吐纳六次后,可稍事休息,续行第九段“晃海”功法。
说明:
  1. 本段功法为动功,应该按照床上十段炼丹功的动功要求行功。
  2. 行功中应尽量使脊椎骨的每一个骨节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每一个骨节的气血流通,加强它的营养供应。
  3. 呼气时,两手尽量伸向前下方,内气到达手指,出现热、胀感。吸气时,两手尽量上举,内气到达双手,出现热、胀感。但要用意识控制内气,防止内气外泄。双手上举时,双手可能会有轻微的自动现象,这是内气的冲动,是入静的结果,但不要去追求。
  4. 低血压病人两手伸向前下方时,不宜伸足。高血压病人两手上举时,也不宜举足。
  5. 脊椎骨骨节肥大之病人,初学时前后倾都不宜做足随着病情的好转,可还渐增加前后倾幅度。
  6. 驼背和肺气肿病人双手上举时不宜做足。
  7. 孕妇不宜练本段功法。
(九)晃海。
目的:缓和前段功法行功时的紧张状态,使分散于全身的真气汇集丹田,快速的血流转向平缓,并为下一段归根功法作好准备。
功法:本段功法为坐功。早上睡醒或晚上睡前,以及除饭后以外的其余空闲时间,均可行功。盘坐或端坐,两手置膝部,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意守丹田,形神两松,然后开始吐纳。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呼气时,头和上身向侧前方绕动半周。呼气毕,稍停,开始吸气。吸气时,头和上身向侧前方绕动半周,恢复正位。如此一左一右行十二次毕,乃行第十段归根功法、初学者和体弱者宜用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先呼气毕,稍停,开始吸气。吸气时,头和上身向侧前方绕动一周,呼气毕,稍停,开始吸气。吸气时,头和上身向侧后方绕动半周,恢复正位,吸气毕。稍停,开始呼气。呼气毕,稍停,开始吸气。吸气时,头和上身向另一侧前方绕动一周,恢复正位,吸气毕。如此吐纳六次毕,可稍事休息,乃行第十段归根功法。(见附图23、24、25)
其法是:将两腿收回改为盘坐,两手置于小腹,待心定气调后,可即配合极慢的摇晃动作进行吐纳。即先正身吐气一口,吐毕,稍停,乃作圆圈式摇晃,摇晃时吸气,恢复正位时吐气。共摇晃十二圈,逢单数则左下右上,逢双数则右下左上。摇晃的幅度愈大愈好,摇晃的速度则愈慢愈佳,但初练时不可勉强,当循序渐进,如此一吐一吸十二次毕,可稍事休息,续行第十段“归根”功法。
说明:
  1. 本段功法为动功,应该按照床上十段炼丹功的动功要求行功。
  2. 初学者和体弱者晃动幅度宜小,随着健康的改善和功夫的提高,可逐渐增加晃动幅度,减慢晃动速度。
  3. 低血压病人和易头晕者晃动幅度不宜过大。
  4. 孕妇不宜练本段功法。
(十)归根
目的将上述诸段功法之成果归于丹田,使得所养而趋壮盛。
功法:本段功法为坐功。早上睡醒或晚上睡前,以及除饭后以外的其余空闲时间,均可行功。盘坐或端坐。两手置膝上或腹前,闭目静心,面带笑容,舌头轻触上腭,形神两松,意守丹田,使呼吸逐渐变慢,进入气息绵绵,似闭非闭,似有似无的“胎息”状态。至此境界,全身舒泰,生气昂然,即可收功起身。(见附图26)
这段功法本是“内丹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移用于“床上十段锦”中的目的是将前述诸段所练得的成果(丹书称作“圣胎”)归于丹田,使得所养而日趋壮大,生命活动力也就加强了,长寿也就有保证了。其法是保持盘坐姿势,渐次放慢口鼻呼吸,以渐入于气息绵绵,似闭非闭,似有似无的“胎息”状态。当进一步地将各种杂念排除净尽,而仅留下一点若有若无的轻微“存想”,觉四周转入丹田之真气呈螺旋状而不断深入,终至于不知所之,至此境界,全身舒适,生气盎然,即可收功。
说明:
  1. 本段功法为静功,虽然没有动作,但为全套功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不可省略,也不可草率完功。
  2. 床上十段炼丹功第一、二、三、四、十等段功法为静功,五、六、七、八、九等段功法为动功。动静结合,以静为主。
  3. 本套功法必须把呼吸和动作密切配合,如果仅完成动作,不配合呼吸,那就不是内丹功的动功,而是一般的体操了。
  4. 如在白天,因时间不够,可仅练第一、二、三、四、十段功法或第五、六、七、八、九段功法,或仅练第三段通经功法(小周天),或第四段达络功法(一名大周天),但最后仍应练第十段归根功法,或仅练第十段归根功法,如不易入静,宜练第五、六、七、八、九、十段功法。
炼完《床上十段锦》后,可即穿衣起床,续炼“逍遥慢步”功以扩大效果,并藉以消除在床上炼功时偶有不当而气血尚有阻滞的弊端。其方法与普通散步有所不同。首当面带笑容,使舌自然接触上腭,并将形神放松;次将眼半开半闭,把“正念”凝于丹田,待心定气调后,乃有意无意地摆动双手,并配合自然呼吸,在房内缓慢而轻松愉快地踱来踱去,凡九百九十步,总求道通自在,全身舒泰为则。我祖父的恩师“床上十段锦”的创始人陈杰,曾赞扬“逍遥慢步”说:“慢步九百九,能驱无常走;勤行不间断,百岁不用愁”。从我数十年的实践看,它确能使人气血流畅,神志安适,对于抗衰老、延长寿命是有好处的。

升降阖辟内丹功

(十一)升降开阖功
吐浊法(旧名“开北窗”):取仰卧式姿势,然后将眼睛轻轻闭上,内视小腹丹田,以收摄杂念;次将口略向内收,形成笑容,以缓解形体和精神的紧张,使人渐人于轻松舒适的境界;同时在笑容的姿势下,舌头则会自然轻触上腭,使上下前后之阴阳,都得籍鹊桥的作用而沟通。待心定气和后,乃行腹式呼吸的“吐浊法”。用口吐气时,小腹随之自然凹进,并意想内脏浊气均集中从口而出。稍停,吸气,吸时小腹随之自然鼓起,不着意。如此反复呼吸,凡十次即可接行下式。但当注意2点,一是先吐后吸,二是吐多吸少,吐长吸短。
吸清法(旧名“引南风”):行此法时,也是先吐后吸。吐时,小腹随之凹进,但不着意;吸时,小腹随之自然鼓起,但当同时着意。即当存想日月精华及四周清气,都源源不断地从鼻孔而入并循经脉而下丹田。在吐纳的比例上,则应纳多吐少,吸长呼短。为了加强作用,也可配合手势进行。凡10次,略事休息,续行下式。
通任督:吐气时,小腹随之凹进,并同时存想内气穿过命门,上至玉枕而窜入泥丸(行之日久,必有热流循督脉上行感觉),稍停,乃行吸气;吸时,意想泥丸中内气,乃随外气合流而下入丹田。如不应,可结合吞津法进行。凡10次,续行下式。
行升降开合:吐气时,小腹随之凹进,同时存想丹田之气。一部分经命门而上入泥丸,一部分则由丹田向整体体表放射而到皮表(行之日久,必可感到体表内气充盈并发热)。吐完后,稍停,续行吸气。吸时,除泥丸之气随外气而下丹田外,同时意想体表之内气,亦随吸气而缩回丹田。此法升中有开,降中有合,使上下内外之阴阳,都得到相应调整,较之单行大、小周天者,功效较大。对感冒病,则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十二)进火退符沐浴
丹书尚有以爻、时、度、位、及四揲等法来行呼吸而通周天者,是指在逆吹呼吸以行周天时,应按《易经》“四揲而成卦”和“阳用九,阴用六”的原则并结合十二时辰等法来行周天呼吸之法,即在“进阳火”的子、丑、寅、卯、辰、巳六阳时中,每个时辰均以九乘四计算,行三十六个呼吸,则六阳时共积得阳爻216个呼吸,在“退阴符”的午、未、申,酉、戌、亥六阴时中,均以六乘四计算,行24个呼吸,则六阴时共积得阴爻144个呼吸,合阳爻阴爻计算则为360个呼吸,乃成周天度数。据此,则行一个周天,需用12个时辰,即需一整天二十四个小时,须行三百六十个呼吸,不得有丝毫差错,这是多么执着、繁杂而难做到哟!其实,这些说法不过藉以表明在行周天呼吸时不要太过不及而已。柳华阳说:“数息运元气者,为爻、为时、为度、为位,而周天之造化,以此为规模,非真有三百六十有余也,故曰每时四揲。所以然者,使其水火不致太过不及也。是范围元炁而成其度数,为造化之总序(总的原则要求)耳!故曰:以息数定时数也。”(见《金仙证论。总说第八》)我更从教学经验中体会到,在“进阳火”、“退阴符”过程中如息数太多,不但费时,且反易“执着”而有碍于周天的迅速打通,故在《床上十段炼丹功》和《升降阖辟内丹功》中,将此繁杂方法加以简化,仅在一个呼吸之间,即将周天完成。此法虽无爻、时、度、位之名、而有爻、时、度、位之实。此中玄妙,可通过实践而自知。
进阳火,其呼吸次数是按“乾用九而四策之”的原则进行,以子升36吸为一时,丑升36吸为一时,寅升36吸为一时,辰升36吸为一时,巳升36吸为一时。五阳时共得180吸。此刻气机正合升至乾顶泥丸,则小周天的进阳火事造毕,可转而行小周天的退阴符。以完成一小周天的气机升降。但必须明确此处所讲的六阳时,乃是假借天干、地支的名词以说明进度,不能误以为进阳火需要十个小时(按地支每个时辰合现在钟点是两个小时);也不能错误理解为必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才开始进阳火。此处所说的子时是“活子时”,仅代表气机发动后当即开始进阳火,行呼吸36次的时刻。推之所云,丑、寅、辰、巳乃为继续进阳火各行呼吸36次的时刻。
退阴符,其呼吸次数是按“坤用六而四策之”的原则进行,以午降24呼为一时,未降24呼为一时,申降24呼为一时,戌降24呼为一时,亥降24呼为一时,五阴时共得120呼。此刻气机正合由泥丸回降至下丹田,则小周天退阴符事告毕,完成了一小周天的气机升降。但必须明确此处所讲的六阴时,乃是假借天干、地支的名词以说明进度的,不能误认为退阴符需要十个小时;也不能错误地理解必在中午十一时才开始退阴符。此处所说的午时,是“活午时”,仅代表气机升至头顶泥丸完成进阳火后应行退阴符火候的时刻。推之所云,未、申、戌、亥,乃为继续退阴符各行呼吸24次的时刻。
在炼小周天的“进阳火”过程中,至卯时则应行“卯时沐浴”;在炼小周天的“退阴符”过程中,至酉时则应行“酉时沐浴”。其具体方法是,当子时到来后,即进阳火。使气从丹田由尾间循督脉上升,此时当神住下丹田,呼文而吸武(吸时着意而长,呼时无心而短),但到卯时,则改为神住夹脊,呼吸无心,默记吸数三十六,此为“卯时沐浴”。待“卯时沐浴”终结后,乃如前神住下丹田,呼文吸武以进阳火,使气从夹脊继续上升,过玉枕而上泥丸,完成子,丑、寅、卯、辰、已六阳时之进阳火过程;当气已升至泥丸后,已届午时,即当退阴符,以使真气从泥丸循任脉下降,此时当神住上田,呼武而吸文(呼时着意而长,吸则无心而短)。但到酉时,则改为神住黄庭,呼吸无意,默记呼数二十四。此为“酉时沐浴”。待“酉时沐浴”完结后,乃如前神住上田。呼武吸文以退阴符,使气从黄庭继续下降而归下田,完成午、未、申、酉、戌、亥六阴时之退符过程,所以要在卯酉时行沐浴。
(十三)开天门法
开天门法,是在炼功过程中用以“迎气”而提高行功效益的特殊炼锻方法。
天门在人身的最高处,即头顶百会穴。所谓“开天门”,就是存想百会洞开,以便“盗取”天地之瑞气时,瑞气易由此而入,并不是真的要将百会处之骨肉冲开。
为了迅速达到“开天门”的目的,也可在运用存想法时,再结合呼吸进行。
早在唐代成书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已有关于开天门迎气法的记载。该书《养性篇》所介绍的“黄帝内视法”中说:“专意存想太和之气入头顶中,渐次下降,达于涌泉。”在“禅观法”中说:“闭目存想,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城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头发),渐渐入顶(天门),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须臾,自达于涌泉,则觉身体振动,两足踡曲,亦令床座有声拉拉然。”这些迎气法的目的,是使“元气充实”,“身体悦泽,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聪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在《升降阖辟炼丹功》中所述的“开天门以迎气”,则是以呼吸配合存想进行的,即在呼吸时,存想小腹以下浊气皆随呼气而过命门,上升于顶并打开天门而出;吸气时,存想太和元气随之窜入天门而下及全身。这比单纯用存想以开天门迎气的方法为优,容易取得效果。
(十四)二气相应法
“二气相应法”,亦名“二气接引法”,是在炼功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先天呼吸和后天呼吸,以行胎息和引动(催逼真炁动行)的锻炼方法。
中国传统气功学认为元炁是维持生命之本,《内经》所云:“无炁则死矣”的炁,就是指的元炁(也称先天之炁,祖炁) 没有它,就无法生存。同时,它又是后天呼吸之所本,没有它,则后天呼吸即无法进行,更无从做到胎息。《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可见伏气是胎息的关键。但伏气不是强执闭息(亦称闭气)所能成功的。欲降伏后天呼吸之气于炁穴,必须把元神元炁相注于炁穴之内,方能使呼吸之气自然静伏而呈现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的胎息状态。
中国传统气功学还认为先天炁是超劫(防止夭折)之本,但不能自超,必用后天呼吸急气以成其能。实践告诉我们,有元炁而无呼吸气,则不能采取烹炼,以为金丹之本,即不能转神入定而行周天,柳华阳云:“夫采取当明乎二炁,阴蹻知乎道路,(周天运行之路)是为'勒阳关’(防止精漏)之法也。若夫皈炉(采药入鼎)之后,不知'迴风混合’(以呼吸气逆吹炁穴,引发元气升降阖辟)锻炼之法者,其元精与阴精依旧藏而不化”(见《前后危险说》)。意谓人能结合二炁应用,就能使精不漏。按照“牢固阴精是筑基,筑基惟在守其雌。”的说法,精能不漏,也就为周天打下基础了。但必须在此基础上,继续以呼吸气逆吹炁穴,使元精化为元炁(此名“精化炁”)然后才能行周天运转(炁能升而精不能升);又必须反复行周天运转,方能使元炁转化为元精(此名“炁化精”)深藏于炁穴,从而做到精气俱不泄漏而结为内丹(即丹书所谓“三年不漏小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大丹结”)。
以呼吸气逆吹元气周天运转时,当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之火候。气机通畅者,可用微缓之文火以引发;气机不畅者,则当用紧重的武火以催逼。
(十五)内外导引法
内外导引法,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将静功中的“行气”(亦名“内导引”)和动功中的肢体导引结合起来进行锻炼的方法。
肢体导引属于动功,其主要目的是“引体令柔”。在“引体令柔”过程中,虽也有一定的“导气令和”作用,但由于它在肢体引导时其意念多着重在姿势上,就无法专意于“以神驭气”,使内气能按人体经络路线运行。静功中选“行气”,是在神意支配下配合呼吸之机进行的,其内气最易按预定目标循经络运行而完成小周天或大周天。在此过程中,虽也可引起某些躯体摇摆或“自发动”,但不如动功导引之有规律,也就不可能按事先目的要求去完成。为了提高练功效益,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而行“内外导引法”的锻炼。
其法是在静的基础上,专意于内气的循经运行,而以悠缓细匀的呼吸和极其缓慢的动作给予密切配合。
(十六)内丹功
掌握《内丹功》其实也不难,它的功法是,先稍随意将肢体活动一下,后坐下(卧式也可,最好向右侧)入静,面带微笑,舌尖轻抵上腭,行自然腹式呼吸,以调匀气息。意想丹田(肚脐或脐下一寸半左右都可)里有一颗珍珠在闪闪发光。如果是火盛的人,可意想一盆冷水,假若身体是比较虚寒的,可意想一团火。等到丹田有三次发热感(若出现浮、沉、大、小、痒、痛,冷、跳动或拘紧之感,均属正常),就用意将气引至命门或会阴穴。停留片刻,待气机旺盛时(有充盈感),然后让气沿着督脉,象水银柱那样徐徐上升,经玉枕穴(脖子后发际处)、泥丸(百会穴靠里)又停留片刻。然后由泥丸穴处将气分两路行至上腭舌头处,再合成一股气向下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由此周而复始,做数次即可。如果是治疗上述病症,那气引到上腭舌头处时,就叩齿三十六下,接着鼓漱三十六次,把口水分三口吞下。吞时要泊泊有声,用意将口水送至丹田。如重复此七、八次,一般轻症就可痊愈了。重症者,可一边吞口水,一边用两手食指揉按鼻子两侧及咽喉部,可以减轻症状。

本文汇编自:
  1. 林雅谷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气功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08

  2. 张文江,常近著,生命在于静止  中国传统气功养生原理真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

  3. 张伟儒著,生命在延伸,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08

  4. 冷方南编著,感冒论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

  5. 张文江.“床上十段锦”功法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1):22-23.DOI:10.16305/j.1007-1334.1986.11.016.



(注:本文作者张文江先生是著名中医专家,曾为李嘉诚先生做过秘书,曾任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研究员,于九十年代病逝上海。)

                                                          欣媛

                                                    2019.03.25

图片
图片

阴阳学说和辩证施功原则在气功上的应用

 一、气功的形成和作用

    气功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活劳动及与衰老病死作斗争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它包括了古代人所称的“术数”“导引”“吐纳”“行气”“按跷”“静坐”等功种和功法。从《内经》上古天真论[1]、遗篇刺法论[2]、本神论[3]、异法方宜论[4]、阴阳应象大论[5]等论述,说明气功有防病、治病、延年、益智的作用,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故为历代养生家和多数名医所重视。

    二、气功的发展有赖于阴阳学说和辩证施功原则的应用

    阴阳学说概括了宇宙的一切自然法则并关系到人的生死问题,正如《内经》所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生杀之本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这就启示了气功家们不能不从事阴阳学说的研究和应用。“辩证施功”是根据中医的“辩证施治”原则而发展起来的,气功家把阴阳学说和“辩证施治”原则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兹就我五十年来学习气功和实践体会,分别介绍于下:

    (一)按一年四季阴阳变化而施功

    一年四季的阴阳变化是很大的,其突出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从阴阳来概括,则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故在辩证施功时,应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身论》)。使阴阳无伤并得以相生相长。以余经验,在春夏季节宜偏于静功,并行“搅海吞津法”或“存思冰想法”以滋阴养阳,使肝气不致内变,心气不致内洞;在秋冬季节宜偏于动功,并行“闭气发热发”[6]或“存思火热法”以生阳养阴,使肺气不致焦满,肾气不致浊沉。

    (二)按一昼夜阴阳变化而施功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时辰。从子时至巳时为“六阳时”,从午时至亥时为“六阴时”。清气为阳时所主,浊气为阴时所主。“服气法”时[7]宜在六阳时为之。《服气经·密要口诀》:“凡服气皆取阳时,……如此以阳烁阴,取三尸之患。”这按阳时服气之法,颇有道理。即以现代科学言,亦以平旦至之时行深呼吸最为相宜。因此时空气中的氧气较为充足,对身体自然有益。但气功家对阴时阳时的运用,还有更重要的含义,即“六阳时为火”,最易使真气最积聚于“丹田”,再因“丹田”之气充盈,也就很容易使气机发动而运行于任督,形成“小周天”。即真气从“丹田”下行至“会阴”而上至’夹脊”,或从“丹田”直通“命门”再上行至玉枕,而“泥丸”(即百会)。这一阶段,一般称为“通督脉”。复从“泥丸”下降至“鹊桥”而“膻中”而回至丹田。这一阶段,一般称为“通任脉”。任督俱通,就可算是“小周天”通了(小周天功亦名河车运转功)。多数人实践证明,锻炼气功只要把“小周天”打通,在人体生理上即可起到有益的效应,在病理上亦可得到显著的改善,故历代炼功家多重视“小周天”的锻炼。要使“小周天”能早日炼成,方法很多,而在“六阳时”特别是在子时进行,确是重要条件之一。但六阳时只占一昼夜之半,且子时正当半夜,正是睡眠时间,对做日班和夜班工作的人都有困难。故古人又创造了在“活子时”“活子午”时炼功的方法,即不拘于固定的“子时”从事炼功。其法是不论任何时刻,只要把姿势摆好后,即进行“调息”,结合“意守丹田”或“凝神入气穴”,使“气沉丹田”。待真气积聚“丹田”,在候“丹田”真气充盈,自然会在“丹田”部位出现“热胀”或“胀满感”或“气丘感”或“跳动感”等反应,此乃真气行将发动运行之兆,就可称“活子时”已经到了,即可采用“以意行气”。“以意引气”之法进行“河车运转”,把任督打通,完成“小周天”的功法,取得效益。正如《内金丹》所云:“子午功,是火候,两时活取无昏昼。”意思就是说炼功不拘昼夜,只要在练功后,丹田出现上述“得气”感时,就可作为“活子时”而进行“引气”“行气”以通“小周天”,这是“从权而变”的方法。但据我多年气功教学经验,学者如能有条件或创造条件,以“正子时”为主(即在晚上子时)并结合“活子时”进行锻炼,则更能获得“子午阴阳之妙用”,而取得更快更好的效果。

    (三)按性别及体型的阴阳差异而施功

    男为阳,女为阴。故妇女炼功与男子炼功虽有共同处,亦有不同点。古人所著《女丹经》所论炼功方法,就是根据妇女阴阳气血的特异性提出的。再从人体类型而言:“有太阳之人,有少阳之人,有太阴之人,有少阴之人,有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灵枢·通天论》)。因此,在练功方法上,应当根据其阴阳差异而施功。以余经验,凡阴虚阳亢病人,亦以静功为主,并结合意守“涌泉”“三阴交”等“阴窍”。而阴盛阳虚之人,亦以动功为主,并结合一手“命门”“百会”“泥丸”“祖窍(即印堂穴上凹中)”等“阳窍”,庶能使阴阳调和平顺。

    (四)按人体经络的阴阳不同而施功

    人体的十二经脉中,有六阳经和六阴经。而任脉为阴经之海,督脉为阳经之纲。故行“小周天”功时,除当注意前述一昼夜之阴阳差别外,还当按人体经络阴阳不同而辩证施功。《奇经八脉考》:“任督二脉人身中之子午也,乃丹经'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养真集》:“任督若通,百脉皆通,故'进阳火’、'退阴符’”[8]而行河车运转之法,……久久纯熟,气满三田,上下交泰,即所谓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玄微心印》:“任者妊也,行腹部中,故龟纳鼻息,鹤养胎息,而能有寿,通此脉也;督者督也,行背部中,故鹿运尾闾,还精补脑,而至上上之寿,通此脉也。”于此可见气功须按经络阴阳不同而施功的重要性了。

    (五)按病情的阴阳不同而施功

    病有万端,然概括言之,不外阴阳。其症状表现,多为寒热虚实,锻炼气功,亦当本乎阴阳学说,按《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而辩证施功。《神气养形论》:“若腹中大冷,取近日及日午之气服之,若腹中大热,取夜半及平旦之气服之。”《养生肤语》:“虚病宜存想收敛,固密心志,内守之功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散发之功以介之;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此四法可谓治病捷径,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神气养形论》:“吹以去寒,呼以去热。”于此可见古人运用“服气”“吐纳”“闭息”“内守”等功法以调和阴阳,其消除疾病之寒热虚实等症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余曾实践确实有效。

    (六)按呼吸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呼吸(又名调息)的锻炼,是气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亦当按期与阴阳关系而辩证施功,使其能合乎阴阳的升降出入的法则而强身治病。《长生胎元神用途》:“闭息清气为阳,口吐浊气为阴。……夫自修之道,能出入阴阳,合其真矣。”《读法点睛》:“呼机之阖,我则壮而至乾(上),呼机之辟,我则转而至坤(下)。”这些方法以控制、调整气机使能合乎阴阳升降出入的自然法则,则“真气”“卫气”“荣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运行,都能合乎生理要求和病理的转变,这对防病、治病、强身、益智,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值得重视。

    (七)按动静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气功有偏于晶的内功,其动为“静中动”;有偏于动的外功,其静为“动中静”。动静之合适与否,对人体阴阳的影响很大。《于氏中说》:“阴生于静,阳生于动。”他的意思是指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对于炼功来说阴盛阳虚的人则宜做偏于动的外功;阳生阴虚的人则宜做偏于静的内功。然此乃肤浅之论。若再进一步研究,则动静阴阳,更有“极变”的关系,不可不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阴阳应象大论》中引邵子注释说:“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故阴阳之理,极则变生。”此段论述,实本于《内经》:“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理,但邵氏把动静与阴阳变化的关系,更好的结合起来了。在辩证施功中确是非常重要。现在有许多人把做静功后所出现的“自发功”是出“偏差”,或强调“自发动”要“越动越好”。我认为这些论说都是片面的观点。我们能知动静与阴阳的密切关系,更根据人体类型的阴阳差异和病情的阴阳偏胜偏衰,使得动静适宜,阴阳无伤,最为妥贴。《不费钱最真缺德养生法》:“动静适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得尽天年”。如为情欲所牵,永违动静,过动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且阴伤而阳无所成,阳亦伤也。阴阳既伤,非用法以导之,则生化之源,吴佑启也。气功以动化(其)静,以静运(其)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其五脏,驱外感之六邪,消内伤之百病,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何须籍药炼丹,自由却病延年之实效耳。”此段文字并不沉长,然多精粹,对动静阴阳关系讲的相当透彻。只要在炼气功时,能掌握动静适中,即可达到却病延年之实效。

    (八)按“存想”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存想”是讲在练功时,用大脑的思维活动以发挥人体的潜力,从而控制调整自己的生理机能和改善自己的病理状态的好办法。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兹就“存想”与阴阳虚实寒热的关系结合“辩证施功”的原则予以简括论述。《气功至妙要诀》:“阳时用阳气,存想在阴冷病灶部位;阴时用阴气,存想在火热病灶部位”“冬月想房室,用阳气入来觉温热;夏月在家中,用阴气入来觉清冷。……用阴气冷如冰铁,永阳气如火烧身。”《文始真经》:“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李摯说:“人心思火则体热,思水则体寒(见《养生醍醐》)”。这些经验,非常宝贵。人体的冷热感觉能用气功来控制,冬天能穿单衣而不觉寒,夏天穿皮衣而不觉热。我按照上述的一些“存想”结合阴阳关系,从事长期锻炼,我现在能在盛夏天气,盖六条五斤重的棉被一时又二十分钟而不出汗,还可在冬天穿着单衣炼静动而不着凉。这证明“存想”结合阴阳关系炼功,确实可以起到胜利的特殊变化。这方法如能普遍推广,则对于一些阴虚阳亢或阴盛阳虚的病人,可以起到相当大的治疗作用。

    (九)按姿势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炼功的姿势妥当与否,对于练功的结局好坏影响很大。此中关键在于阴阳,即不论以静功为主的“内功”或以动功为主的“外功”,其所采用姿势,都必须以阴阳学说为指导。试观我们炼功的各种姿势,虽千差万别,然不离乎上下、左右、前后、俯仰、屈伸、升降、开合、刚柔等。这些姿势都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离不开阴阳学说。再从防病治病强身益智的作用言,亦与阴阳发生密切关系。如胃下垂的病例,则宜采取卧式并垫高臀部进行腹式呼吸,才能使胃升高。哮喘病人,则宜采取坐式,才易使逆气下降,减轻症状。《医学汇函》:“有火者开目,无火者闭目。”“欲气上行以治耳目口鼻之病,则屈身为之。欲气下行以通二便、健足胫,则偃身为之。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足病者视脚,……”类似此种文献极多,不必悉举,仅此一段已足说明梗概。就我知道病人作气功经验中,再略举数例加以证实。一人行“小周天”功时,气至“玉枕”而不能上达“泥丸”,致在“玉枕”部位胀满难受,我教其将后颈慢慢地略为升直,把头稍向后方一仰,把眼睛略向前一睜,其阻滞在“玉枕”之经气,立即升上“泥丸”,“玉枕”处胀感立即消失。一病人气留于“泥丸”不能下,感到头部肿大而沉重作麻,我教她闭目内视丹田,将头略下一低并同时配合“吞津食气法”,立即自觉其“泥丸”之气,顺任脉如闪电般地降之丹田,头部亦立即清醒舒适。一人做气功时常觉胸部憋气闷胀,我教其两手上举停至膻中两侧,然后结合意识与“吞津咽气法”,将两手略着力向下一沉,其胸部积气立即归到丹田而愈。一教授在二十年前即患较重高血压(血压190/110毫米汞柱),经常头晕目眩,走路晃荡,其兄长又系中风死亡,心更恐惧。我教以意守“涌泉”,并行极慢“台步法”,一步一步地着力于下,病情乃逐步好转,雪压经常保持在150/90左右,现虽年近八十,仍能每周上班二、三次。一人患严重失眠,虽服大量安眠药仍难入睡,我教其放去杂念,意守丹田以行“鸡步法”,当晚即能很快入睡。一人“意守丹田”时,即觉下腹部发热作胀,阴茎高举,似即将“遗精”状,我教其意守“会阴”,在结合“提肛”与拇指掐“中冲”穴法以“炼精化气”,“阳举”症状立即解除。此种事例甚多,都说明姿势对于阴阳的变化与气机的调整大有益处。《素问·四气调神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素问·至真要大论》:“调气之方,必别阴阳。”怎样分别阴阳以调气?姿势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上下、左右、前后、俯仰、屈伸、升降、开合、刚柔等,又常常是交叉进行的,这是属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法则,不可不知。在炼功考虑姿势时,尤当明辨,庶无差误。

    小结: 以上所列九点,是根据古人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我学习气功的心得体会提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但因限于水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同志们多加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1]《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和于阴阳,……积精全神,游行田地只见,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而强者也。”

    [2]《素问·遗篇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寅时面向南,静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

    [3]《灵枢·本神篇》:“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二条刚柔,如此则邪辟不至长生久视。”

    [4]《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

    [6]《格致丛书·三无延寿》卷四,转载欧阳文忠公经验:“按鼻左右七过,令表里俱热。”我则不用按鼻,只须行腹式呼吸,在吸气入丹田后,把口鼻呼吸减至极细极微,若有若无,处于似乎气息全部停闭于丹田的状态,则即能使表里俱热,甚至头额出汗。这方法对于预防外邪侵袭和治疗初期感冒甚效。

    [7]《服气》:又名“食气”,即在吞津时顺气至丹田。

    [8]“进阳火”,既是在丹田有“得气”感时,“以意引气”,使真气沿督脉路线上行至泥丸。“退阴符”,即是“以意行气”,使存在泥丸之气,沿任脉路线下行回至丹田。

             作者: 上海中医研究所  张文江

(五)按病情的阴阳不同而施功

病有万端,然概括言之,不外阴阳。其症状表现,多为寒热虚实,锻炼气功,亦当本乎阴阳学说,按《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而辩证施功。《神气养形论》:“若腹中大冷,取近日及日午之气服之,若腹中大热,取夜半及平旦之气服之。”《养生肤语》:“虚病宜存想收敛,固密心志,内守之功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散发之功以介之;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此四法可谓治病捷径,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神气养形论》:“吹以去寒,呼以去热。”于此可见古人运用“服气”“吐纳”“闭息”“内守”等功法以调和阴阳,其消除疾病之寒热虚实等症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余曾实践确实有效。

(六)按呼吸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呼吸(又名调息)的锻炼,是气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亦当按期与阴阳关系而辩证施功,使其能合乎阴阳的升降出入的法则而强身治病。《长生胎元神用途》:“闭息清气为阳,口吐浊气为阴。……夫自修之道,能出入阴阳,合其真矣。”《读法点睛》:“呼机之阖,我则壮而至乾(上),呼机之辟,我则转而至坤(下)。”这些方法以控制、调整气机使能合乎阴阳升降出入的自然法则,则“真气”“卫气”“荣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运行,都能合乎生理要求和病理的转变,这对防病、治病、强身、益智,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值得重视。

(七)按动静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气功有偏于晶的内功,其动为“静中动”;有偏于动的外功,其静为“动中静”。动静之合适与否,对人体阴阳的影响很大。《于氏中说》:“阴生于静,阳生于动。”他的意思是指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对于炼功来说阴盛阳虚的人则宜做偏于动的外功;阳生阴虚的人则宜做偏于静的内功。然此乃肤浅之论。若再进一步研究,则动静阴阳,更有“极变”的关系,不可不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阴阳应象大论》中引邵子注释说:“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故阴阳之理,极则变生。”此段论述,实本于《内经》:“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理,但邵氏把动静与阴阳变化的关系,更好的结合起来了。在辩证施功中确是非常重要。现在有许多人把做静功后所出现的“自发功”是出“偏差”,或强调“自发动”要“越动越好”。我认为这些论说都是片面的观点。我们能知动静与阴阳的密切关系,更根据人体类型的阴阳差异和病情的阴阳偏胜偏衰,使得动静适宜,阴阳无伤,最为妥贴。《不费钱最真缺德养生法》:“动静适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得尽天年”。如为情欲所牵,永违动静,过动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且阴伤而阳无所成,阳亦伤也。阴阳既伤,非用法以导之,则生化之源,吴佑启也。气功以动化(其)静,以静运(其)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其五脏,驱外感之六邪,消内伤之百病,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何须籍药炼丹,自由却病延年之实效耳。”此段文字并不沉长,然多精粹,对动静阴阳关系讲的相当透彻。只要在炼气功时,能掌握动静适中,即可达到却病延年之实效。

(八)按“存想”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存想”是讲在练功时,用大脑的思维活动以发挥人体的潜力,从而控制调整自己的生理机能和改善自己的病理状态的好办法。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兹就“存想”与阴阳虚实寒热的关系结合“辩证施功”的原则予以简括论述。《气功至妙要诀》:“阳时用阳气,存想在阴冷病灶部位;阴时用阴气,存想在火热病灶部位”“冬月想房室,用阳气入来觉温热;夏月在家中,用阴气入来觉清冷。……用阴气冷如冰铁,永阳气如火烧身。”《文始真经》:“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李摯说:“人心思火则体热,思水则体寒(见《养生醍醐》)”。这些经验,非常宝贵。人体的冷热感觉能用气功来控制,冬天能穿单衣而不觉寒,夏天穿皮衣而不觉热。我按照上述的一些“存想”结合阴阳关系,从事长期锻炼,我现在能在盛夏天气,盖六条五斤重的棉被一时又二十分钟而不出汗,还可在冬天穿着单衣炼静动而不着凉。这证明“存想”结合阴阳关系炼功,确实可以起到胜利的特殊变化。这方法如能普遍推广,则对于一些阴虚阳亢或阴盛阳虚的病人,可以起到相当大的治疗作用。

(九)按姿势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练功的姿势妥当与否,对于练功的结局好坏影响很大。此中关键在于阴阳,即不论以静功为主的“内功”或以动功为主的“外功”,其所采用姿势,都必须以阴阳学说为指导。试观我们炼功的各种姿势,虽千差万别,然不离乎上下、左右、前后、俯仰、屈伸、升降、开合、刚柔等。这些姿势都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离不开阴阳学说。再从防病治病强身益智的作用言,亦与阴阳发生密切关系。如胃下垂的病例,则宜采取卧式并垫高臀部进行腹式呼吸,才能使胃升高。哮喘病人,则宜采取坐式,才易使逆气下降,减轻症状。《医学汇函》:“有火者开目,无火者闭目。”“欲气上行以治耳目口鼻之病,则屈身为之。欲气下行以通二便、健足胫,则偃身为之。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足病者视脚,……”类似此种文献极多,不必悉举,仅此一段已足说明梗概。就我知道病人作气功经验中,再略举数例加以证实。一人行“小周天”功时,气至“玉枕”而不能上达“泥丸”,致在“玉枕”部位胀满难受,我教其将后颈慢慢地略为升直,把头稍向后方一仰,把眼睛略向前一睜,其阻滞在“玉枕”之经气,立即升上“泥丸”,“玉枕”处胀感立即消失。一病人气留于“泥丸”不能下,感到头部肿大而沉重作麻,我教她闭目内视丹田,将头略下一低并同时配合“吞津食气法”,立即自觉其“泥丸”之气,顺任脉如闪电般地降之丹田,头部亦立即清醒舒适。一人做气功时常觉胸部憋气闷胀,我教其两手上举停至膻中两侧,然后结合意识与“吞津咽气法”,将两手略着力向下一沉,其胸部积气立即归到丹田而愈。一教授在二十年前即患较重高血压(血压190/110毫米汞柱),经常头晕目眩,走路晃荡,其兄长又系中风死亡,心更恐惧。我教以意守“涌泉”,并行极慢“台步法”,一步一步地着力于下,病情乃逐步好转,雪压经常保持在150/90左右,现虽年近八十,仍能每周上班二、三次。一人患严重失眠,虽服大量安眠药仍难入睡,我教其放去杂念,意守丹田以行“鸡步法”,当晚即能很快入睡。一人“意守丹田”时,即觉下腹部发热作胀,阴茎高举,似即将“遗精”状,我教其意守“会阴”,在结合“提肛”与拇指掐“中冲”穴法以“炼精化气”,“阳举”症状立即解除。此种事例甚多,都说明姿势对于阴阳的变化与气机的调整大有益处。《素问·四气调神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素问·至真要大论》:“调气之方,必别阴阳。”怎样分别阴阳以调气?姿势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上下、左右、前后、俯仰、屈伸、升降、开合、刚柔等,又常常是交叉进行的,这是属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法则,不可不知。在炼功考虑姿势时,尤当明辨,庶无差误。

小结: 以上所列九点,是根据古人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我学习气功的心得体会提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但因限于水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同志们多加批评指正!

[1]《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和于阴阳,……积精全神,游行田地只见,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而强者也。”

 [2]《素问·遗篇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寅时面向南,静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

[3]《灵枢·本神篇》:“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二条刚柔,如此则邪辟不至长生久视。”

 [4]《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

[6]《格致丛书·三无延寿》卷四,转载欧阳文忠公经验:“按鼻左右七过,令表里俱热。”我则不用按鼻,只须行腹式呼吸,在吸气入丹田后,把口鼻呼吸减至极细极微,若有若无,处于似乎气息全部停闭于丹田的状态,则即能使表里俱热,甚至头额出汗。这方法对于预防外邪侵袭和治疗初期感冒甚效。

[7]《服气》:又名“食气”,即在吞津时顺气至丹田。

[8]“进阳火”,既是在丹田有“得气”感时,“以意引气”,使真气沿督脉路线上行至泥丸。“退阴符”,即是“以意行气”,使存在泥丸之气,沿任脉路线下行回至丹田。

北戴河当代气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床上十段炼丹功----张文江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