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的《中华通韵》

 ykzdc 2022-12-12 发布于河南
中青报系

新时代的《中华通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北京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褚宝增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11月30日   02 版)

    读音随历史的发展在变化,是语音从小量变到大量变的聚类。历史上自隋至明,皆修本朝新韵,历朝实际建国平均56年后,开始颁行新韵,新中国已成立70多年了,修订新韵即《中华通韵》,当顺其时,是历史的必然。

  《诗经》用周之上古音系统,一千余年后的唐诗顺应时代潮流改用中古音系统,再一千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应顺应时代潮流改用近现代音系统,今天近现代音系统的代表就是普通话。

  时间不可逆,潮流不可逆,诗是给今人和后人读的。《中华通韵》适合新的时代、新的名词、新的意象,古人虽不可能将诗词作尽,但有了新声韵会极大地拓宽我们的创作空间,诗词的繁荣才能伴随家国的繁荣走向复兴、走向盛况,才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突兀而出,形成极大值甚至最大值。

  为了传承中华诗词,必须解除传承过程中的障碍,只有制定新韵、推广新韵、应用新韵,我们才能既对得起列祖列宗又对得起子孙后代。放弃旧韵是光大诗国的必要条件,也是拯救诗坛的必然举措。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当然要珍惜和继承,我们要了解甚至掌握《平水韵》,这对研究、鉴赏、学习古典诗词会有极大的帮助。

  有人会说,目前诗词创作的队伍中,用《平水韵》者多,用新声韵者少,我没统计,故不反对。请问目前诗词读者和潜在读者的队伍中,知何者多,我不用统计,一定是知新声韵者多。无论是歌颂新时代或吟咏小性情,皆需文以载道且文求共鸣,诗词主要是给别人读的,不是作者的自娱。

  还有人会说,《平水韵》与方言更接近,注重方言应该用《平水韵》。以前我认为说方言者的总量可能会大于说普通话者的总量,可是说每一种方言者的总量都远少于说普通话者的总量,白马是马,但白马代表不了马。 

  现今有专业人员统计,在世界范围内,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近十五亿,其中说普通话者约十亿一千万,有绝对优势。

  更有人说用新韵是倒退,我怀疑是他把坐标系中坐标轴的方向画反了,致使将进步看成倒退。不要把顺应时代潮流的从新说成是对历史的割裂,《楚辞》对《诗经》不是割裂,汉乐府对《楚辞》不是割裂,六朝诗对汉乐府不是割裂,唐诗对六朝诗不是割裂,宋诗宋词对唐诗不是割裂,我们今天的新声韵对历史同样不是割裂。

  本人1985年开始学诗时依《平水韵》,且留意古今声调的区别。2000年前后,暗中开始用既符合《平水韵》又符合新韵的新旧皆合的方式创作,难度自然增加,内心极度矛盾。终于下定决心,在2002年,将用了17年创作三千余首的平水韵断然抛弃,用与现在《中华通韵》十分相近的自定的《今声韵》创作、授徒、教学。

  二十余年来,本人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三门和诗词创作有关的课程。一门是“中国古典文学史略”,一门是“传统诗词创作”,一门是学院路共同体校际公选课“中国诗词创作史”,最终三课每年能诗者百余人。出版有《诗教煌煌》《江山如有待桃李自成蹊》诗教成果两部。2018年教育部所设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共批准200所高校,我校申报的“传统诗词创作文化传承”项目获得立项批准,是唯一的与诗词相关的项目,这是对我校诗教工作的充分肯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诗词界一直致力于新韵的探索。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汉语拼音的出现,是汉语言划时代的进步。自己注音方便,别人学习方便,能与世界接轨,为音韵一统奠定了基础。

  《中华通韵》的“通”是诗、词、曲、赋、新诗通用的“通”,更是普通话的“通”。我们推广《中华通韵》,同时也容忍新旧韵并行,没像割辫子一样决绝。倒是那些用旧韵的人对《中华通韵》竭力讨伐,以为新韵一出,旧韵必亡。

  本人参与了“中华诗词新韵研究”专题项目的多次阶段性评审工作,对制定和改进过程有一定了解,现将几处讨论比较集中的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是“三鹅”韵部。“e”与“ie、üe”在一个韵部,遭到很多专家和诗人的反对,认为差异过大。中华诗词学会项目组认为,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韵尾皆为“e”,且排列在一起,为了和其他排列同等对待,也为了在同一标准下便于掌握与推广,必须放入一个韵部。反对者认为,“e”之韵尾与“ie、üe”之韵尾的“e”并不相同,“e”的注音字母是“ㄜ”,而“ie、üe”之韵尾的注音字母是“ㄝ”。致使正反双方皆有其理,难以相互说服。中华诗词学会项目组依然将“e”与“ie、üe”放在一个韵部,但在韵字表中给予分组排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创作,既搁置争议,又不会出韵,应该是两全其美。

  第二个问题是“二喔”韵部与“三鹅”韵部中“e”韵分成两部。在《平水韵》中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韵部,十分流行的唐骆宾王的那首《咏鹅》最愿作证。中华诗词学会项目组认为二者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截然不同,故应分成两部。反对分开者说“e”与“o”发音相近,甚至比“e”与“ie、üe”发音还相近,从“o”的注音字母是“ㄛ”与“e”的注音字母是“ㄜ”就可以看出来,分开后创作者极易出韵。本人认为,将“o”与“e”分在两个韵部中,虽与传统有别,必定标准明确,权当韵稍变窄,故此可以接受。

  第三个问题是“四衣”韵部。即“i”与“-i”的分合问题。其实是《平水韵》四支韵中早就纠结的一个问题,古今皆然。中华诗词学会项目组依照“三鹅”韵部的处理方式,将“i”与“-i”在韵字表中给予分组排列,各遵其便。故此无须争议。《中华通韵》既没有偏向南方人群将“u”与“ü”合并,也没有偏向北方人群将“i”与“ü”合并,颇具公心。

  将最权威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唯一标准,是最科学的选择。任何一种选择都不能满足所有人,在诸多选择当中选择了最大值,哪怕它赢得不了多数人的同意,也是最佳了。

  还有人认为《中华通韵》的韵部制定得有些宽,觉得宽的人可以在韵部内再细分,在押韵的大原则下,从宽者与从细者皆无出韵之忧。宽可以变细,细不可变宽,知此原理,不应再议。

  诗词最终拼的是诗词之外即文辞之外的功夫。诗词作者认知世界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视角,知识结构的全面,才是影响诗词水平的关键。

  观点已然表明,言语夹杂尖刻,有得罪处,恳请见谅。最后借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中的一段文字代结:“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擘肌分理,唯务折衷。”

    读音随历史的发展在变化,是语音从小量变到大量变的聚类。历史上自隋至明,皆修本朝新韵,历朝实际建国平均56年后,开始颁行新韵,新中国已成立70多年了,修订新韵即《中华通韵》,当顺其时,是历史的必然。

    《诗经》用周之上古音系统,一千余年后的唐诗顺应时代潮流改用中古音系统,再一千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应顺应时代潮流改用近现代音系统,今天近现代音系统的代表就是普通话。

    时间不可逆,潮流不可逆,诗是给今人和后人读的。《中华通韵》适合新的时代、新的名词、新的意象,古人虽不可能将诗词作尽,但有了新声韵会极大地拓宽我们的创作空间,诗词的繁荣才能伴随家国的繁荣走向复兴、走向盛况,才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突兀而出,形成极大值甚至最大值。

    为了传承中华诗词,必须解除传承过程中的障碍,只有制定新韵、推广新韵、应用新韵,我们才能既对得起列祖列宗又对得起子孙后代。放弃旧韵是光大诗国的必要条件,也是拯救诗坛的必然举措。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当然要珍惜和继承,我们要了解甚至掌握《平水韵》,这对研究、鉴赏、学习古典诗词会有极大的帮助。

    有人会说,目前诗词创作的队伍中,用《平水韵》者多,用新声韵者少,我没统计,故不反对。请问目前诗词读者和潜在读者的队伍中,知何者多,我不用统计,一定是知新声韵者多。无论是歌颂新时代或吟咏小性情,皆需文以载道且文求共鸣,诗词主要是给别人读的,不是作者的自娱。

    还有人会说,《平水韵》与方言更接近,注重方言应该用《平水韵》。以前我认为说方言者的总量可能会大于说普通话者的总量,可是说每一种方言者的总量都远少于说普通话者的总量,白马是马,但白马代表不了马。 

    现今有专业人员统计,在世界范围内,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近十五亿,其中说普通话者约十亿一千万,有绝对优势。

    更有人说用新韵是倒退,我怀疑是他把坐标系中坐标轴的方向画反了,致使将进步看成倒退。不要把顺应时代潮流的从新说成是对历史的割裂,《楚辞》对《诗经》不是割裂,汉乐府对《楚辞》不是割裂,六朝诗对汉乐府不是割裂,唐诗对六朝诗不是割裂,宋诗宋词对唐诗不是割裂,我们今天的新声韵对历史同样不是割裂。

    本人1985年开始学诗时依《平水韵》,且留意古今声调的区别。2000年前后,暗中开始用既符合《平水韵》又符合新韵的新旧皆合的方式创作,难度自然增加,内心极度矛盾。终于下定决心,在2002年,将用了17年创作三千余首的平水韵断然抛弃,用与现在《中华通韵》十分相近的自定的《今声韵》创作、授徒、教学。

    二十余年来,本人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三门和诗词创作有关的课程。一门是“中国古典文学史略”,一门是“传统诗词创作”,一门是学院路共同体校际公选课“中国诗词创作史”,最终三课每年能诗者百余人。出版有《诗教煌煌》《江山如有待桃李自成蹊》诗教成果两部。2018年教育部所设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共批准200所高校,我校申报的“传统诗词创作文化传承”项目获得立项批准,是唯一的与诗词相关的项目,这是对我校诗教工作的充分肯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诗词界一直致力于新韵的探索。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汉语拼音的出现,是汉语言划时代的进步。自己注音方便,别人学习方便,能与世界接轨,为音韵一统奠定了基础。

    《中华通韵》的“通”是诗、词、曲、赋、新诗通用的“通”,更是普通话的“通”。我们推广《中华通韵》,同时也容忍新旧韵并行,没像割辫子一样决绝。倒是那些用旧韵的人对《中华通韵》竭力讨伐,以为新韵一出,旧韵必亡。

    本人参与了“中华诗词新韵研究”专题项目的多次阶段性评审工作,对制定和改进过程有一定了解,现将几处讨论比较集中的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是“三鹅”韵部。“e”与“ie、üe”在一个韵部,遭到很多专家和诗人的反对,认为差异过大。中华诗词学会项目组认为,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韵尾皆为“e”,且排列在一起,为了和其他排列同等对待,也为了在同一标准下便于掌握与推广,必须放入一个韵部。反对者认为,“e”之韵尾与“ie、üe”之韵尾的“e”并不相同,“e”的注音字母是“ㄜ”,而“ie、üe”之韵尾的注音字母是“ㄝ”。致使正反双方皆有其理,难以相互说服。中华诗词学会项目组依然将“e”与“ie、üe”放在一个韵部,但在韵字表中给予分组排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创作,既搁置争议,又不会出韵,应该是两全其美。

    第二个问题是“二喔”韵部与“三鹅”韵部中“e”韵分成两部。在《平水韵》中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韵部,十分流行的唐骆宾王的那首《咏鹅》最愿作证。中华诗词学会项目组认为二者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截然不同,故应分成两部。反对分开者说“e”与“o”发音相近,甚至比“e”与“ie、üe”发音还相近,从“o”的注音字母是“ㄛ”与“e”的注音字母是“ㄜ”就可以看出来,分开后创作者极易出韵。本人认为,将“o”与“e”分在两个韵部中,虽与传统有别,必定标准明确,权当韵稍变窄,故此可以接受。

    第三个问题是“四衣”韵部。即“i”与“-i”的分合问题。其实是《平水韵》四支韵中早就纠结的一个问题,古今皆然。中华诗词学会项目组依照“三鹅”韵部的处理方式,将“i”与“-i”在韵字表中给予分组排列,各遵其便。故此无须争议。《中华通韵》既没有偏向南方人群将“u”与“ü”合并,也没有偏向北方人群将“i”与“ü”合并,颇具公心。

    将最权威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唯一标准,是最科学的选择。任何一种选择都不能满足所有人,在诸多选择当中选择了最大值,哪怕它赢得不了多数人的同意,也是最佳了。

    还有人认为《中华通韵》的韵部制定得有些宽,觉得宽的人可以在韵部内再细分,在押韵的大原则下,从宽者与从细者皆无出韵之忧。宽可以变细,细不可变宽,知此原理,不应再议。

    诗词最终拼的是诗词之外即文辞之外的功夫。诗词作者认知世界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视角,知识结构的全面,才是影响诗词水平的关键。

    观点已然表明,言语夹杂尖刻,有得罪处,恳请见谅。最后借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中的一段文字代结:“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擘肌分理,唯务折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北京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褚宝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