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欢欢 高中英语新课改革理念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策略

 昵称15221501 2022-12-14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教育科学》2017.5. 

高中英语新课改革理念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策略 

      河北省保定市同济中学      文欢欢     邮编:071000

      【摘要】: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它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与高等专业教育(大学)阶段相衔接,对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明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积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对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推进教育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程理念    教学策略  

         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更新观念、转变认识等新的教育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新课改的实施成为了高中英语深化改革的标志性转折点,新课改的实施的确给整个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从表面到本质的深层次变革,所以说,我们对于新课改的理念应该给于充分的肯定。但对不少教师来说,总是感觉新课改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导向,而关于究竟如何深入把握新课改并把新课改的精髓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去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或者是力不从心。本文着重从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内涵及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内涵解读

         随着对教育民主化、国际理解教育、回归生活教育、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等的强调,世界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强调学生的全人发展、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以及课程回归生活等等。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离不开国际课程发展的大背景,因此,国际视野中的课程改革新理念同样也应该在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体现出来。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观。在人类已步入新的世纪、普通高中英语教育不断加强的今天,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精神要求每一位高中生都拥有平等地接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全面教育的权利。在这种意义下,学校课程应该是服务于每位高中生的完整、和谐发展需要的,而且对每一位高中生的终身发展是有价值的。因此,把高中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使高中生被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我国当前这次史无前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题。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在其课程价值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升学”和“就业”,而且还包括了素质培养、文化辐射、社区服务、自身发展等多个方面,真正做到了“升学、就业和育人”三纬度的整合,体现了课程价值的多重性、全面性。

     2.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建立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在西方,科学和人文的争论反映在课程领域里,便形成了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和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而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强调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而事实上这两种知识是人类生活经验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人类一方面内在地探索自我世界,形成自我认识,另一方面外向地向自然世界探索,形成科学知识,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类不可缺少的经验。

     因此,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整合了这两个方面,既重视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等客观知识体系的掌握,又认识到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多元性、内在性和境域性,而且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于课程的“文化内涵”之中,使科学和人文走向融合。科学人文性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毋庸置疑,科学人文课程是科学主义课程和人文主义课程整合建构的课程,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倡导“科学人道主义”,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普通高中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这样,普通高中教育塑造的就不是一个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而且也能认识自己,不仅能够经世致用,而且还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3.回归生活世界,寻求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课程生态观。以科学知识为主的现代课程,建构了一个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科学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是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生活世界”里那种“生动的主观性”荡然无存,人的主体性失落了。因而,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学生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普通高中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关系到新世纪普通高中教育的成败与人类自身的命运。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因此,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便成为现代课程生态观的基本命题。对普通高中而言,学生所面对的最根本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抉择问题。因而,普通高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突出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形成合作、分享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具有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可以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处理课程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上,注重的是对学生深层次生活的现实写照,意味着普通高中课程要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意味着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意味着科学、道德和艺术现实地、具体地统一。

     4.注重课程整合化,采取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观。21世纪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课程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并促进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纳入一些重要的综合性知识,只对原有分科课程进行细节上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应重新整合学科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是学校教育所要加强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分科课程中难以综合体现。

     因此,课程设计的综合化趋势,是现代社会科技综合性加强的必然要求。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观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正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言,普通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5.倡导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采取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J. Snyder)、波林(F.Bolin)和扎姆沃特(K. Zumwalt)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与“创生取向”。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关注的是师生的课程构建问题,认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主体参与其中的人格建构。课程知识对教师、学生开放着,在师生的协作、对话、交流中生成,课程实施是教学情境中师生利用课程计划所进行的知识开发、审议、创造。因此,它注重的是课程实施中的意义诠释、文化背景、价值认同等。这种取向是建立在课程实施者个人的教育观念之上的,强调批判性对话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因而其成败的关键与实施者的课程设计能力关系很大。这种取向是当前课程实施的主要发展方向。

     6.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采取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评价观。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课程价值的过程。当前,世界课程评价的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 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评定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国高中课程评价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内部评价(即校本评价,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自身的独立性格,沦为以高考为核心的各种外部评价的简单复制、预演和准备。为改变这种状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应该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评价观。

     7.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采取民主化、科学化的课程政策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走向分权,即赋予每一所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我国而言,由于一直比较重视中央对课程的统一决策,加之高考制度一统天下,由此使得学校沦为文化沙漠。尽管曾经进行了课程多样化的改革尝试,但终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使每一所学校成功、每一位学生成功,我们应该把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到富有特色的学校选修课程的开发;从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到学分制管理;从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到校本评价体系的形成,无不依赖于学校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二、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新策略策略探析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明确上述理念是必要的前提。但在明确上述理念之后,我们还应把握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趋势,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潮流,审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状况,积极推行并实施以下一些策略,以真正贯彻落实上述理念,更理性地推进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

      1.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包括四个部分:其一,认知类,包括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其二,技能类,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其三,情感类,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四,应用类,包括应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方案(实验)》在培养目标上就非常注重这四个方面的完整结合,力求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智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方案(实验)》就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注意到了认知性目标,还注意到了技能性、情感性、应用性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完整性,有利于在普通高中阶段更好地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以及技能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它要为每个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由此,课程内容应注意这样三点: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应该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2)普通高中课程内容应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与价值。(3)普通高中课程内容应致力于为每一个高中生的终身学习、毕生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因此,高中课程内容应该“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总之,基础知识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和适应性,它对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吸收能力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社会,社会职业的不断转换,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都首先要求人们必须具备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正因为如此,教育领域在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正逐渐步进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信息时代,知识以加速度方式转变。知识总量的高速增加,要求学生的知识和智力高度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掌握知识成为人们的追求。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知识的应用。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新编制的英语教材客观上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与需求。因此,新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从绝对的、权威的知识的讲授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对待学生,注意培养他们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真正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新型人才。此外,教师还应该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手段多元化,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及各种能力,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平等与互动关系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改革,为我国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培养能真正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的交流、合作、竞争的具有丰富的本国的人文知识,又有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流的国际性人才提供了物质前提。但作为新时期培养“国际性人才”的教师,能否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正确实施教法改革乃成为新教材改革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93年5月

               2、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