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闯关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以三年级《武术与游戏》为例

 校园教育日记 2022-12-15 发布于山东

文/孙玉科


图片

“闯关教学”强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丰富的体验感知,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设置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关卡”,通过引导学生接受挑战,在闯关中学习运动技能,完成教学目标。在闯关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教师所授的相应知识点,才能顺利通过“关卡”。

图片

一、闯关教学流程的设置

根据小学体育课的结构、闯关的特征及学生的特点3个因素,笔者将闯关教学流程设置为“关卡设置”“明确关卡任务”“学习本领, 分组闯关”“评价反馈”4个部分(图1)。其中,“关卡设置”属于备课环节,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设置成3~4个关卡;“明确关卡任务”是课堂导人环节,引导学生闯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本领,分组闯关”是课堂基本部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情境”或“任务”中闯关,进而学会知识和技能;“评价反馈”是对每个关卡闯关是否成功的反馈,成功者可以帮助失败者重新闯关,共同进人下一关。这样的设置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品质。

图片

图片

一、闯关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笔者以三年级下册《武术与游戏》单元第2课时教学为例,探讨闯关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马步冲拳、弓步推掌、马步双劈拳,重点为动作正确规范,具有精气神。

(一) 课前准备:设计递进有度的关卡任务
“关卡设置”是教师的准备工作,应充分考虑关卡的难易程度和关卡数量,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设置成若干个不同难易程度的关卡。

关卡的设置应遵循“递进原则”,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如,在本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步法动作(弓步、马步)一手法动作(冲拳、劈拳、推掌)-手脚配合(马步冲拳、弓步推掌、马步双劈拳) -创编动作(马步推掌、弓步冲拳等)”4个由易到难的关卡(图2)。一方面要把握好关卡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挑战“手脚配合”的难度,则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学生处于“高挑战和低技能”区间,学生学不会,势必产生厌学、焦虑心理;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关卡的量,一节课设置2~4个关卡较为合适,如果关卡太多,不但OR50导致拖堂,而且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面对闯不完的关卡失去继续闯关的信心和兴趣。

图片

图片

  (二)课堂导人:明确关卡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导人部分,教师需要引出“闯关”,明确第一关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主动迎接挑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本课中,教师提出第一关要求“记住弓步和马步2种步法的动作名称和要领,能快速准确做出2种步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多个关卡,教师不能一一开始就全盘托出,应在前一关结束后再提出下一关的挑战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神秘感,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如“第二关的动作老师也不会,我们来比一比谁学得快”“第二关的任务比较难,大家想不想接受挑战?”等,增强学生闯关的欲望,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变换身体姿势、调节声音大小等讲述闯关要求,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兴奋度。

图片

(三)基本部分:引导学生闯关,游戏中学习技术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武术运动基础,笔者将本课时教学内容分为以下4个关卡。准备活动结束后,教师讲解闯关方法和要求,引导学生闯关。

1.第一关:步法(弓步、马步)练习。

设计意图:马步、弓步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很简单,但在武术学习中非常重要,将为学习手脚配合动作进行准备。通过关卡设置,让学生体验闯关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闯关方法及要求:将学生分成6组,先配合口令“弓步弓步,前弓后蹬,马步马步,稳扎稳打”进行集体练习,再分组闯关。分组闯关时要求每名学生分别带领组员练习3次,每次动作正确并能达到身正立腰的要求即为闯关成功,小组长辅助记录卡片,给成功的学生打“√”。

注意事项:这一关学生能轻松过关,但要强调动作规范性。闯关结束后可增加小游戏“剪刀石头布”巩固步法动作,以弓步为“剪刀”、并步为“石头”、马步为“布”的形式2人1组练习。

2. 第二关:手法(冲拳、劈拳、推掌)练习。

设计意图:这一关虽然增加了难度,但学生基本能“掌控”,进- -步增强学生自信,并且借助展板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通过互相帮助增强集体荣誉感。
    闯关方法及要求:可借助展板或iPad辅助教学,提前将动作要点分别展示在不同的展板或iPad上,组织学生分组循环练习,先读一读动作要点和过关要求,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模仿练习。闯关时,每名学生分别带领组员练习3次,小组长辅助记录,每次动作正确并达到身正和眼神与手法配合的要求即为闯关成功。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闯关成功者贴纸等奖励,鼓励未闯关成功的学生继续努力,也可以让组内闯关成功者当“小老师”,帮助未成功的学生共同完成闯关。

注意事项: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异质分组,以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注意强调眼神配合,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和精气神。

  3.第三关:手脚配合动作(马步冲拳、马步双劈拳、弓步推掌)。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关,学生已掌握步法和手法的分解动作,这一-关将动作组合,并提出配合发声增加气势的要求,提升了难度。
    闯关方法及要求:借助展板,将动作要求展示在展板另一面,每个动作分3个口令,如马步冲拳:口令1并步抱拳,口令2马步冲拳,口令3并步抱拳。同样利用展板进行分组循环练习。闯关时,每名学生分别带领组员练习3次,小组长辅助记录,每次动作正确并达到身正、眼神和发声的要求即为闯关成功。

注意事项:这一关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及时巡视,给予指导。

   4.第四关:创编动作。
   设计意图:根据所学动作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闯关方法及要求:组织学生组内讨论刚学的手法和步法可以组合成什么动作以此开展“比武大会”。学生可能会组合成马步推掌、马步劈拳、弓步冲拳等,每名学生在小组中展示,并带领大家学习所创编的动作。能创编出至少1个新动作即为闯关成功。

   注意事项:练习时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身正、眼神、发声的要求。

图片
  (四)评价与反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评价与反馈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判断,这里的评价反馈不仅是最终的总结环节,更应关注完成每一个关卡后的或教师督导过程中的评价。评价应体现包容性,不是每名学生都有较好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不能硬性规定每名学生都必须按统一标准完成挑战,而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如,本课教学中,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先只要求其记住上肢或下肢动作的路线和方向即为闯关成功,再循序渐进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每个“关卡”练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等全体学生都达到统一标准后再进行下一关,可以通过组内互相帮助,或让每组闯关失败的学生单独成立一-组由教师强化辅导的方式,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如在第四关中,可以在学生分组练习时组织前一关闯关失败的学生为一组, 教师单独辅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引导并鼓励他们创新|编排动作。
图片

三、闯关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一) 激发学习动机和运动兴趣

闯关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游对性、趣味性,通过设置关卡、创设游戏,使教学内容、方式趣味化、多样化。教学中,利用关卡营造真实或虚拟的情境,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角”去挑战每一关的任务,好胜心和好奇心会驱使学生努力尝试,而成功的喜悦则会激发学生继续闯关的欲望。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从“被动完成任务”向“主动完成任务”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玩”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尝试新挑战,形成良性循环。

(二) 激发学生的运动替能

沉浸理论是当人们所面临的挑战与自己的技能之间达到相互平衡时,完全投入某个情境中所产生的沉浸体验,它能驱使自我朝向更高、更复杂的层次,“挑战与技能”是影响沉浸的主要因素。闯关教学中关卡设置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随着学生技能的不断提高,挑战的不断升级,学生的兴趣也不断被延伸,从而达到完全投入到运动学习中的状态,即“沉浸体验”。其驱使学生朝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三) 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闯关教学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通过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关卡,引导学生接受挑战,培养学生勇于竞争、敢于接受挑战的品质;在闯关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体会到失败的滋味,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形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良好心态;在分组闯关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品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文章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