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必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关注学生四大能力的培养----推荐人:胡阳新

 昵称15221501 2022-12-16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6.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关注学生四大能力的培养----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胡必富      邮编:445000

      提高信息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合格公民,是高中阶段文化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更加意识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努力实践。经调查,我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意识,不喜欢主动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也不会去主动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为了能够使学生门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真正提高综合素养,在本文中论述了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以上综合能力的必要性,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实践中具体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自主探究”不仅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的教学理念。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比如,

  1.设计探究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比如在讲搜索引擎这节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给定一个问题情境:例如:国庆假期几个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请他们找一家200元/天左右的宾馆,并查询确定从该宾馆到颐和园的公交线路,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并用搜索引擎查询并选定最佳答案在班级展示,这样就把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练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适应能力。

  2.教给探究方法,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

  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有法可循,不会盲目地进行。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确定思维方向。如在教学《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课时,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定了相关知识的几个引导问题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第一个问题: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可以怎么办:使学生参与其中,激发探究欲望。学生给出答案:有问题找百度等……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只有baidu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吗?在接下来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组织自己解决问题的步骤体验思考乐趣。学生在连串问题的引导下渐渐理清了探究的过程,训练了他们的思维,享受了成功探究知识的喜悦。

  3.组织探究活动,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

  要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探究活动,教师要构建好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去经历探究数学知识的全过程。这样由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感知材料,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识体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来,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发展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从最基本的文字输入、编辑排版,还是电子邮件发送、网页浏览、网页制作等,都需要经过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因此说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得天独厚的实践课程,为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了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1.过设定具体生动的课堂任务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堂上来,课堂任务需是符合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稍超出他们现有水平的内容,这样学生“垫一垫脚就可以够着”,这种难度的课堂任务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2.设定好合适的评价方式,如果一堂课只有前面部分而最后的评价比较潦草的话,对于使学生长期坚持认真对待课堂任务很不利,通过全面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同时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3.开展兴趣小组,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中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让学生发现除了玩游戏外,计算机还能帮你做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比如,利用计算机画画、写作文、制作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资料等;除了上网聊天,还会发现因特网能帮助我们快速查阅各种有用的资料,电子邮件将使你方便快捷地与远方的朋友互通信息,你甚至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网站……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在21世纪高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诸如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艺术(音乐、美术)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中小学课程的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各学科教师都要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教师把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教学工具,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软件,如何将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学习数学、语文、自然、英语、物理、化学及生物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既高效优质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们的各学科教师应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的理念及意图整合到各学科课程知识里。比如语文课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学习写字与组词,用计算机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用网络搜集作文素材、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作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教学……;在艺术课中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绘画、用多媒体技术作曲、播放乐曲;在物理、化学、生物课中演示仿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作有危险性的教学实验……。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发现自我而创造学习的机会。在普通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结合实践板块的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而信息技术是人们学习的工具和手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两者的结合, 将能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学习模式构建全新的学习环境,学生能更有效更快速地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最大价值是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它可以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环境。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学生在多媒体电脑和网络构建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各种渠道(网络浏览器、教学资源库检索)自行构建知识,教师在这研究性学习中扮演的是导师角色。如高二信息课中开设了Visual Basic,部分学生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自然找到计算机老师询问课题的开展,老师可提供诸如多媒体、网络各种类型的编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自定计划。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共享型的研究性学习。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外更应该注重他们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艰巨任务需要我们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更新思维、更新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将最合适的方法运用到他们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1996年12月20日.[3]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2007.

  [4]魏小梅.计算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

  [5]杨泓.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

  [6]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心理学》 主编:李建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