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就讲两道标点符号题吧

 自陈怡派 2022-12-18 发布于浙江

我读书时,老师好像没有特意讲过标点,默认我们会用。于是乎,我自己当了老师,也不讲标点,我接触的都是高段孩子,标点嘛,不是一二年级学的吗?都六年级了,还不会用?好吧,是我狭隘了。

其实不怪孩子们,要做到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这要求我们不但要全面深入地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还应该了解一些非常规用法,因为标点的使用有规定性的一面,还有灵活性的一面;有些标点符号有功能的交叉,也有些因功能相近而容易相混。

说到灵活性,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所以学习标点,光了解一大堆的概念,定义等,意义不大,还是要结合题目,好好练习一番。今天,就和大家来讲两道标点符号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吧!


一、诗人郭小川在《楠竹歌》中赞誉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提问:请在“□”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思考:这是我们第一单元《春天的楠竹林》这篇阅读中的一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很清晰——标点符号的使用。大家的错误主要集中在逗号和分号混淆不清,有同学“一逗到底”,那我讲讲我在做这道题时的一个思路。
首先,我把这段话读了一遍。我发现最后有两个连续的空格,而且这段话的引号已经加上了,所以这两个空格不可能填句号+后引号。很明显,要么填破折号,要么填省略号,因为这两个标号是连续占两个字位置。结合语境,这里填“……”,表示引文的省略。
接着,我们来分析前面的几个空格。读了一遍后,你不难发现引用的部分是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一般情况下,并列分句之间要用分号隔开。因为分号就是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是这里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句内部用了逗号,那么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还有一种就是同一层次的多个分句内部没有使用逗号,那么分句间的并列关系应该使用逗号。我们结合这道题目,分句内部还有一个□,所以分句之间用分号,内部□填的是逗号。这样,语言的层次是很分明的。
参考答案:,;,;,……

二、你去听听《二泉映月》吧,那里有猿声啼白的枫案□有月色沉淀的深潭□有冷涛汹涌□寒浪飞泄的嘶吼□有碧荷映日□轻纱笼月的幽鸣□有天和地的融合□有泪与血的交流□有悼古伤今□有风和日丽□
提问:请在“□”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思考:这道题目比以上一题错误率更高了,之前是逗号和分号混淆,现在是逗号、顿号、分号都分不清了,乱用一通。我的建议是先把文段读个几遍,不要一上来就不假思索地往里面填,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能这样随意,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独特的作用。
读完之后,我们发现句式是“有……有……有……”,有8个并列分句。那么是不是并列分句之间都用分号隔开?不是的,要考虑分句内部有没有逗号,如果有,那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如果没有,则分句间的并列关系应该使用逗号。这里没有,所以要使用逗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
我们继续往下讲,这段话所有空格都使用逗号吗?不是,“有冷涛汹涌□寒浪飞泄的嘶吼”和“有碧荷映日□轻纱笼月的幽鸣”这两个分句的内部要使用顿号隔开,不能使用逗号,顿号在这里表示句内的并列关系。
最后一个空格出题不够严谨,因为要填写的是省略号,需要连续占两个字的位置,只有一个空格,容易引起学生疑惑。这里需要填写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参考答案:,,、,、,,,,……

注:第二题的最后只有一个方框,答案却是省略号。部分老师和学生说填写句号也可以。我和另一位嘉兴市的老师沟通了一下,我们认为这个方框可以填省略号,也可以写句号。其实,从语境来看,填省略号是最恰当的,作者的意思应该是想表达《二泉映月》能让人联想到很多很多的画面,他并没有列举完,但是就一个方框,结合我第一道题的讲解,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因为第一题的末尾也是填省略号,就有两个方框。我认为问题主要是出在了出卷的规范性上。在这里,填省略号和句号都算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