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兰亭奖是书法界的一项最高奖,是指在书法上有突出水平的人才能获得的一个重要奖项,因此说,兰亭奖代表着书法水平很高的人所获得的奖项。但是,现实中的兰亭奖,也未必是大家所想的那样,一定要把字写得很好看,很在功夫才可以的,只要能表现出某种书法的艺术性,获得兰亭奖也不是不可以的。 上面这幅作品以散乱的笔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字形,却获得了书法兰亭奖,这让一般人看来,这种字就是没有认真对待兰亭奖,而是用了一支破烂的毛笔随便写了几个字的对联去参加展览,结果人家还获奖了,具体获奖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总的来说,人家就是获奖了。 于是,有的人看到这样的作品就说,这不是评委的关系吗?获奖很正常,能理解。也有的人认为,这幅作品可能是作者在创作时没有时间了,随便找了一支放了很久的毛笔刷了几个字,写成这样了,结果交上去还获了奖,真是运气好。还有一些人却说,能写出这样的字,真是功底扎实,尽管用了一支烂笔,但也不能说人家功底欠缺,恰恰说明了作者的书写水平还是很好的。 这十个字的对联,用了哪些方法获奖的?我想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是多种书体相间。现在人们对书法的看法,并不局限于哪种书体之上,这幅作品既有颜体的,也有隶书的,还有行书的多种书体与笔意,它们相互使用,合理出现,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所表现出的书法,如下联中的第一个“身”字,就是典型的颜体的写法,“事”、“争”等就是隶书的写法。从笔意上看,这十个字几乎都是以行书笔意来表现,“理”字更是直接写成了行书。 二是墨色变化多。这幅作品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用了一支旧了的、秃了毛笔所写,从所写的这些字来看,大部分字的笔画都是因为毛笔的笔锋不能很好地聚拢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笔画开叉,又开叉,例如“天”字的最后一笔,这样的效果特别明显。可能是作者想表现出这种笔墨所产生的空灵效果,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却恰恰说明了其笔力较强。不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陆机的《平复帖》,人家也是用秃笔所写,但这样的笔法却很少,因此,本人觉得这是不宜提倡的。 当然,这幅作品中还有很多问题,一是缺少书法艺术性的表现,字在大小、正侧、开合等,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二是某些笔画显得生硬,缺乏生机与灵动。如下联中的“古”的横画,没有变化,显得僵硬。三是整幅作品没有能表现出书法的空灵之感,虽然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想要实现作品的这些空灵感,但效果未必可以这样实现。 《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陆机所写的一幅草隶作品,现在人们叫它章草,这是陆机的一个手札书信,其结体瘦长,书写简便,自然率真,点画入笔动作极简,入笔多用中锋圆头搭笔,形态似藏锋,由于是秃笔书写,入笔处多不见锋芒。明代书画家詹景凤《东图玄览编》:“陆士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 大家觉得这幅兰亭奖作品如何?欢迎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