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四十七)

 经方人生 2022-12-19 发布于四川

2022-10-14

人与天:《伤寒论》中的时间体系(1)

图片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William Morris(威廉·莫里斯),从1980年起就是一名中医从业者,在1986年完成了学业。1985年我知道了张仲景,自此成为他的终生追随者。非常感谢黄煌教授,以及大会组委会的邀请。

在此向AOMA整合医学研究生院的学术带头人范竞博士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致敬,感谢你们组织了这场让众多人受益的活动。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人与天:<伤寒论>中的时间体系》,作为黄煌教授理论核心的补充。

图片

图1

以上是我已经出版的书。

右一和右二由人民医学出版社出版。我花了五年时间学习皮肤病学,这本《中医治疗皮肤病验案》(右一)是我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合作完成的。我在丁氏家族门下学习了七年,撰写了《李时珍脉学》(右二)这本书。

《新古典主义脉诊》(中上)是我独立完成并出版的一本书,主要是对汉代脉法的重述,包括八种特殊的脉法,以及一系列其他脉象的诊断方法。这是我研究《内经》《难经》《脉经》和《伤寒论》等经典所得。

左上:《转化:用针灸和草药治疗创伤》,左下:《医学占星学》。

《灵气:手能疗愈》(中下)这本书是我在80年代初与母亲一起完成的。她是一位灵气大师,我也向她传授中医知识,也是我学习针灸学的原因之一。

理论简述

图片

图2

首先从《黄帝内经》说起。

在这张表中,左边一栏是五方(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依次往右是五行(木火金水土)、五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和土星)、五脏(肝心肺肾脾)、五神(魂神魄志意)。

图片
图片

图3

这张是五脏时钟图。可以看到每两个小时营气运行的情况,以及相对应的星座。也可以看到经络的循行与太阳运行密切相关。向上的箭头代表阳气,向下的箭头代表阴气。阴阳相代,循环往复。

图片
图片

图4

在这张图中我们先看南这个方位。我们站在中央,面向南方,就像皇帝在举行仪式时面向南方一样,我们的心脏一刻不停地执行着跳动的“仪式”。

(敏求轩注:中国传统方位图与现代方位图有着本质的不同,东西与南北位置完全对调,此处务必留意,以下同。另外,方位南在脏为心)

图片
图片

图5

这张图与上一张相似,只是将时间要素(日与季)替代了方位。时间一刻不停地移动,太阳东升西落;从一日看,午夜对正午;从四季来看,左春右秋……依此类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图片
图片

图6

这张是六经示意图,代表并诠释着阴阳的多寡。太阳经在正午,太阴经在午夜,少阳经与少阴经分列左右在地平线的位置,阳明从一天中最亮点开始下降而归于中,当阴气始生时,正是黎明时分光线最暗的时候,也是厥阴的生发之处。

以下,就以这个模板为基础,以《汤液经》的几首方剂为例,来展开解读阴阳消长的有趣现象。

图片
图片

图7

我们首先对《伤寒论》中的“欲解时”做一番思考和讨论。

在这个体系中,阴阳此消彼长,这正是每一经欲解时的枢机所在。《伤寒论》各经欲解时的起止时间按序由前一天的午夜到第二天的午夜,而不是由白天轮转到晚上。

每个圆圈里的白线表示对应的时间,每6个小时的区块或一天的四分之一,各自代表伤寒欲解时。这种对时间的描述是以太阳的运动轨迹为基准,时间的概念随着太阳的运行而变得有意义。因此当地球运转时,一切都跟着变化。我们在这张图中看到日升日落,月盈月亏。春天与秋天各为一个季度。

图片
图片

图8

在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到加入了方剂的内容。太阳的“圈”中是桂枝汤,阳明的“圈”中是大黄白虎汤。沿着圆周依次可以看到理中丸、四逆汤、乌梅丸和小柴胡汤,这些都是调整气血方剂的代表方。

我的老师杨麦青先生教我使用四逆汤(丸),或以柴胡为基础的四逆辈方。老先生以这些方作为预防重大心脏疾病的主方。

图片

以《汤液经》为例阐释阴阳变化

接下来我们看到,图中呈现的是《汤液经》的相关条文,相较于上面《伤寒论》欲解时的呈现略有不同。在下面的数张图中,阴阳的变化与相互转化是通过不同方剂中的单个药物来得以呈现的。

图片

图9

小阳旦汤(桂枝3、芍药3、干姜2、甘草2、大枣12)

(敏求轩注:这里的数字后面省略了单位“两”,汉时的一两等于今时的15.625克,目前临床一两一般折算为3-5克)

原文: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

(敏求轩注:原文摘录于“大家中医”APP《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同)

这张方中桂枝向上走,其向上走的力量可以通过调节桂枝的用量来予以控制。干姜也是有助向上运动的力量。相反,芍药则产生向下运动的作用。由此形成了一个空间,通过这个空间中的能量场来增加脾脏的功能。

若在东方的地平线处,(敏求轩注:每首方对应图中箭头指示处,以下同),有太阳或其他行星的拥挤和停滞的情况发生时,可使用本方。

这里体现了天时-方剂-患者的三角关系。(敏求轩注:与黄煌教授方-病-人三角诊疗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每当我们使用这些方子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和刻下的症状。在这张图中,能够看到症状和体质的信息。

图片
图片

图10

大阳旦汤(黄芪5、人参5、桂枝5、芍药6、生姜3、甘草2、大枣12颗、饴糖1升)(敏求轩注:汉时的一升相当于今时的约200毫升)

原文: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在这张方中,因为有黄芪,向上的推动力更强。人参生长在北方,可助推黄芪向前(向上)。整首方都呈现出一种向上向外的(生发)的能量。

图片
图片

图11

小阴旦汤(黄芩3、芍药3、干姜2、甘草2、大枣12颗)

原文: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小阴旦汤开始有了下降的趋势。从任何一个可见行星来看,西方能量在蓄集,其症状信息均与小阴旦汤强相关。有湿热在少阳中翻腾,并伺机寻找下行的路径,黄芩和芍药的组合有因势利导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图12

大阴旦汤(柴胡8、人参8、黄芩8、半夏1、生姜3、甘草2、大枣12颗、芍药4)

原文: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本方的方位在西,属金。箭头所指处基本上就是小柴胡汤的势力范围。大阴旦汤与小柴胡汤比较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有芍药,属于小柴胡汤的变方。关于这一点稍后会分享我的一个治猴痘的病案。

未完待续……

 敏求轩说  

在听这场讲座时,无论是Morris教授的大胡子,还是演示的幻灯片,抑或是讲座的内容,脑海中时时浮现出法国著名的能量针灸师仁表(Jacques Pialoux)先生的身影,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雅克爷爷。他的《古典针灸入门》带我进入了传统针灸的世界,让我见识到了宇宙能量与人体交互的神秘然而真实的存在。

图片

《光钻》(Le Diamant Chauve)是雅克爷爷的主要著作,借由分析一个存在的整体包括各层之间的关系,来诠释人类(生理学与病理学)从精神到肉体的运作,包括灵性、理性、情感、能量及物质等各层面。必须说,我在一开始根本看不懂。但也不舍放弃,总是隔上一段时间拿出来读一段。

渐渐地,他的思想在我的脑海中驻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久,正如书名一样,书中的内容像一颗颗光钻总在不经意间绽放出闪烁却耀眼的光芒,它们穿透混沌却实有的阻隔,让知识贯通和相接。犹如曾经热衷的电脑小游戏《扫雷》一样,瞬间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展现在眼前,那种舒爽,难以描述,无以言表。

如同读艰涩的《光钻》,Morris教授27分钟的讲座,我分了三四段才得以听完,在将全部文稿完整记录下来后,又将重心放在了英译汉的措辞斟酌上,反复听了三四遍,终于形成通顺的笔记。

Morris教授在讲授时,借用指示笔(屏幕上可见红点)辅助讲解,我需要将其以笔代言而“省略”的内容补上文字,这是一项挑战,但也充满着乐趣。面对已然成文的笔记,担心各位看官心生跳跃感,又依着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补充。

这是我所花时间最多的一篇经方大会的讲座文稿,粗略统计有八个多小时。在此期间,有个声音一直在絮叨:这类内容没人读的,不如删繁就简。而另一个声音愈发强劲:我喜欢!千金难买我乐意。我要读!难道“我自己”不重要吗?

“古之学者为己”,夫子如是说。而我是夫子后人,更是仲景后人!

雅克爷爷常说,中医是有关生命与心灵的知识,就像光一样,这也是《光钻》书名的由来。这让我想到,人类对“光”有着与生具来的向往和热爱。欧洲启蒙运动的英文就是Enlightenment(点燃圣火之意)。而经方,不也如点点星火吗?看到没,它已遍燃全球。

在我心中,经方犹如“北辰”,居其所,其他的所有知识均如众星而共[gǒng]之。

图片

另外对这一节Morris教授所讲授的内容做了一些补充,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理解和消化。

针对Morris教授课中的图2-图5,可以参考以下这幅图(补1)

图片

补1

从这幅图中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五方、五星、五脏与五神之间的关系。甚至同时也可参看天干、地支、六脏六腑(此处为六脏,外加心包经,下同)的相关信息。

非常惊叹华夏民族早在《黄帝内经》时,或者更早前,就建立起来的天象与人体的关联模型。

在此说明一下,中国人习惯说,“左青龙,右白虎,上玄武,下朱雀,中腾蛇。”此图就是按这个习惯顺序显示的,即左东右西上南下北。这是古中医学的特点之一,记住即可。

另外,还有一种以子午流注的范式来做时间与六脏六腑的对应(补2)。此时的圆盘类似一个经过拉伸延展的钟表界面。

图片

补2

针对图6与图7,即有关伤寒六经欲解时的内容可参照下图(补3)。

图片

补3

《伤寒论》中关于六经欲解时,分列如下: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凌晨3点-上午9点)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上午9点-下午3点)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下午3点-晚上9点)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晚上9点-凌晨3点)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晚上11点-凌晨5点)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凌晨1点-早上7点)

在《伤寒论》中,针对六经都有一个关于“欲解时”的条文,很多人不解其意,也认为无足轻重。

我认为,《伤寒论》可谓字字珠矶,不但要重视每一个显现的字句,还要从字里行间去探查医圣的未竟之意。

首先这个“欲”字,有斟酌、商榷之意,并不表示一定怎样。“时”表示时间段。“解”,顾名思义表示病情得以缓解,有向好的趋向,甚至是痊愈。当然也有医家认为,临床中不排除病趋严重的可能。无论怎么说,这个时段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人、自然、宇宙都是一个整体,而时间也属于这个宏观整体的一部分。既如此,时间一定也与人体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中医学是一门时间医学。

掌握在合适的时间养生,保养自己的身体,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医者还需要有顺势而为的思维,懂得借力打力,在患者体力相对强盛的某个时间段,要么趁势发起“总攻”,要么留待“静观”,借由身体的自主能力,达到不药而愈或少药而愈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