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说橘子煮水更适合新冠,是时候和黄桃罐头说拜拜了!

 OK妈谈育儿 2022-12-20 发布于浙江

今天一条“专家说橘子煮水更适合新冠用药”又短暂地冲上了热搜。

简单说就是橘子煮水,更能补充电解质和VC,对新冠的症状缓解效果更好,大家可以不用去抢黄桃罐头了!

但大家疯抢黄桃罐头,真的是因为它可以“对抗病毒”吗?

只能说专家太不懂网友的心了!大家抢的不是“药”,是一副情绪的稳定剂!

“黄桃罐头神保护着每个离开家乡的孩子。”

当然,如果你真的出现了“喉咙像被刀刮过一样”的症状,在啥也不想吃、啥都吃不下的状态下,黄桃罐头有时候可能真的比某些胶囊好使多了!

也不用蒸煮切熬,铁皮一拉开,就是“一汪诱人的黄澄澄香甜,黄桃罐头成为国民顶流,靠的不是谣传,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口碑和实力,今天这篇文章就帮大家捋一捋它的前世今生!
01
中国对黄桃罐头最钟爱的城市,莫过于东北了。有博主发文调侃:东北的朋友啥药没买,只下单了三瓶黄桃罐头。
为啥东北人对黄桃罐头如此热爱?中间还真有点历史渊源。

先说罐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出现成熟的冷藏技术,东北人想在冬天吃个水果可不容易,但勤劳智慧的当地人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特色,比如冻梨、冻柿子等,此外,就是罐头了。
东北有全国最大的罐头厂之一——大连食品罐头厂。在1985年,大连食品罐头厂有员工三千多人,年产量超两万吨,这种规模的罐头厂放眼全国不超五家。
不过,那时超过一半的罐头用于出口,普通人可不是想买就买得起的,据说当时一瓶罐头卖七八毛、而猪肉也才卖五毛到一块,但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钱。
罐头俨然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奢侈品。在当时的东北,白酒两瓶,槽子糕两包,绿豆糕两包,水果罐头两瓶被称作“四合礼”,那是要留给年长的人的,小孩子是没有资格碰的。
《东北一家人》剧照
02
不过,为什么是黄桃被封神,而不是苹果、橘子或者香蕉呢?
要知道东北可不像南方,光是气温低这点,就限制了能成活的果树种类。而黄桃树恰恰是能适应东北气候的果树之一,能在零下18度下存活,而大连正好有全国最大规模的黄桃林。
并且,做成罐头,黄桃不易储存、对温度敏感、不能磕碰等等的缺点都迎刃而解了。
相比于其他水果罐头,黄桃罐头色泽更诱人,口感也更好,于是黄桃罐头占了天时地利,最终能脱颖而出!

在物资稀缺的年代,送黄桃罐头也不只为了面子,还为讨个好彩头。
老人觉得桃有“健康长寿”之意;“桃”和“逃”又是同音,有人就解释了成了逃过灾害。所以,另一个能吃到黄桃罐头的场景就是生病住院了。
黄桃的口感和滋味也特别适合养病的人吃。黄桃松松软软,舌头一搅,酸酸甜甜的味道就会在嘴里化开,一股凉意顺滑的从嘴巴传到胃里,躺在病床上没啥胃口的人也能一口接着一口,吃到欲罢不能。
吃完黄桃,糖水也不会倒掉,一口下肚,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就好了一大半,药的苦味也被冲没了。在一些地区,“喝罐头汤”甚至演变成了代指养病住院的俗语。
作者张翔在《童年的水果罐头》一文中详细地描绘了黄桃罐头做“药引子”的全过程:
 “每次吃药的时候,苦药一入口,一勺浓烈的甜汤紧随入口,顿时满嘴都是那粘稠的甜味。一抬头,苦药和甜汤一起下肚,甜得使人发觉吃药是一种味觉享受。

真的像母亲说过的,它是药引子,什么药和它一起吃就成了灵丹妙药,立马见效。”
大连市副市长曾经说过,为了吃上这口黄桃罐头“不仅不害怕得病,甚至还有点盼望得病。”
不过不管怎么说,黄桃罐头都是一代人美好的集体记忆。
03
其实说黄桃罐头一点作用也没有也不太准确。
黄桃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一定好处。并且还富含钾元素,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
不过这是黄桃的作用,做成罐头后很多营养都流失掉了。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罐头里的糖可以增加体内的血清素,从而起到舒缓压力、改善情绪的效果。也就是说罐头本身没多少用处,起作用的是
但因此更不能多吃,比如这张网上翻到的黄桃罐头制作图,罐头里放的糖多的吓人,一瓶罐头下肚,顶好几天吃的糖了。
不过,anyway,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适当给自己找点甜头,也为自己讨个彩头,早点“桃过疫情”,求个顺心、寻个开心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