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教师》对话精要之初稿

 艺之芳华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Q1:郝老师,是什么激发您来做推动教师阅读这件事?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郝晓东:第一,工作的需要。我从2010年开始到2017年,先后带着大学生在海南五指山、山西原平市的100多所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从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转变为大学教师,工作的对象从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校长、教育局行政官员,工作的内容从“教知识”转变为“指导老师教知识”。工作地点、对象、内容、身份的转变,迫使自己必须保持学习状态,才能不断做好工作。而阅读,显然是成本最低的一种途径。

第二,生命的需要。身体需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生命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更新、改造、升级旧的认知,保持生命的活力。否则,就容易颓废、麻木,甚至平庸。

我从2009年开始,加入新网师(那时还是干国祥、魏智渊老师主持),开启了专业阅读之旅。一是学会知性阅读、啃读,用批注的方式,注解、归纳、分析,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二是啃读经典书籍,品尝到了知识的芬芳,这种感觉犹如拿锤子砸开核桃,品尝到桃仁的鲜美。三是在农村带队支教,有大量可以自主自配的时间用来阅读和写作。

当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时,犹如儿童拼地图一样,一开始是碎片,慢慢地知识链接在一起,形成了知识体系、认知模块。随着自己理解知识的能力增强,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如此良性循环,并没有刻意坚持一说,阅读已是我生命的一种需要。

Q2: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呢?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呢?

郝晓东:辞职于我而言,既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也是一个自然的事情。因为我在当时的环境中,感觉失去自我,进而生命失去活力,自我失去同一性。那么当时的我就需要重新选择一种环境。40多岁,虽然不是读博的黄金年龄,因为重新开始学术生涯,挑战自己的认知极限,非常艰辛,但这种艰辛背后,生命是统一而不分裂。

我们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理想主义者,一种是现实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求完美,有激情,希望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求自由。现实主义者,求实际、求安全,比较务实。我提倡,既不做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不做纯粹的现实主义者,要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教育提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包含了工作在内。

理想的情况是,工作、生活、学习三位一体。工作是生活,生活是学习,学习是工作。

当然,凡事皆有代价,有舍才有得。目前情况,家庭生活方面,我陪爱人、孩子、父母的时间减少;但个人人生活更纯粹,社会生活也更纯粹、丰富、广阔。

Q3:这本书为谁而写?为何而写?建议读者如何阅读呢?

郝晓东:这本书为新网师学员而写,也是为所有有梦想的教师而写。因为新网师遵循“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旨在构建一个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每天晚上有课程,学员会提交作业,学习打卡。写文章的本质是“劝学”。全书章节关联性不强,既可以从头到尾读,也可以分章节读,也可以挑选读。我认为最好阅读方式是共读、读写结合。

Q4:您这本书的书名是《未来教师》,如果让您为未来教师画一幅像,会是怎样的形象?

郝晓东:有理想、爱学习、专业化、善合作。他们既扎根现实又具有理想情怀,终身为探索理想教育而矢志不渝;他们真正热爱学习,保持终身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对未知保持好奇,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具有新教育理念的专业型教师,既不断探索教育真谛又密切关注时代潮流,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善于自我管理,勤于主动反思;他们善于合作,喜欢交流,能自觉融于学习共同体中汲取能量,省察自我,保持活力。

Q5:您认为,职业认同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价值是什么?

郝晓东:新教育认为:教师成长等于职业认同+专业发展。所谓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积极认知和肯定性评价,具体体现为个体喜欢所从事的职业,有从事该职业的强烈愿望。职业认同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个过程。相对于工资、奖金、福利、保险及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而言, 职业认同是汇聚人内心的归宿感、尊重、责任、成就、挑战等因素的内源动力,是克服职业的外在性、异己感, 把自身价值与所从事职业的价值相统一的肯定性因素。

要增强教师职业认同,一种是增强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一种增强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不是个体能完全决定的。从个体来说,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探究知识的魅力,教育的魅力,在教育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可以通过靠近高人,确立自我镜像,撰写生命叙事,推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Q6:您觉得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哪些路径对大家的挑战有帮助?

郝晓东:由于缺乏专业的、持续的指导,无法真正理解教育教学的的原理,浮在表面被动地跟着教育政策、制度走,导致出现两种极端行为,一种是盲目跟风,一种是故步自封。政策要贯彻,还要引领。

目前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引导社会教育价值观的改变?怎样践行学校系统的改造?最重要是回到教育的根本问题的研究。至于具体路径就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

Q7:您觉得未来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有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郝晓东:自主发展——终身学习,合作学习——专业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