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浪漫感知陶行知的教育——读《重读陶行知》有感1

 艺之芳华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今日读了李镇西的《重读陶行知》第1-17页,使我停顿下来的是“听陶行知怎么说'新教育’”章节。

8月15日晚,我们新网师专业学术团队共读的就是《新教育精神》,那陶行知说的“新教育”和朱永新说的“新教育”是同一回事吗?带着这个疑问我逐字逐句阅读,果不其然。李镇西老师在文章末尾给出了答案:

我理解,陶行知的新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公民教育。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都面临着特定的时代主题。陶行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千千万万老百姓接受教育,成为共和公民。这是以前的教育,没有解决的。这就是他的新教育。

当今中国以朱永新老师为发起人,由千千万万一线教师参与的“新教育实验”,如火如荼,这与百多年前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中国陶行知新教育先驱的“新教育”有何联系?朱永新老师说,发起于21世纪初的新教育实验也可以视为世界语境中的新教育在当代中国的一声回响。因为我们与历史上的新教育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旨在对现实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都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都是试图对当下教教育和社会进行创新和改良。都是民间自发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历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链接和延续……无论是陶行知时代的新教育,还是今天的新教育共同之处,都是对准一个个具体的“人”为国家培养公民。今天的教育在汲取陶行知先生的新教育理论养料的基础上,提出并尝试通过“十大行动”改变师生的精神状态,赋予师生及家长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就是今天新教育的使命。

我加入的新网师学习共同体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部分,是新教育研究院的下属机构,那我岂不是也在践行新教育,做新教育的传人?羞愧难当,我对陶行知的了解仅限于他是大教育家,知道他提倡民主教育,也经常分享他和学生之间四颗糖的故事。但是今日读了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之所以称为大先生,是因为以下几点:

大道德,这里指具有超越个人一切功利的人格,教育就是信仰,怀着爱心,心里装着每一个孩子。

大理想,即不是个人的小追求,而是一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使命感,是一种大担当。

大胸襟,宽广的胸襟,开阔的事业,是大先生的品牌。

大思想,一流的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便意味着同时是一名长于思考者甚至是一名思想家,始终保持着如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大学问,手不释卷的习惯,博览群书的阅历,学富五车的积淀。

大智慧,不仅仅有思想,而且还有实践,尤其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显示出教育智慧。

李镇西老师说,大先生从来不是认为“培养”的,而是在适宜的环境中自己成长起来的。我理解为大先生是自己培养自己的,

那这是不是又意味着回到“四个不停”呢?

郝晓东老师说:人与人的不同根本上说思维深处认知模式的差异。认知模式不变,自我的认识和行为就很难改变。

我渴望改变,渴望成长,所以我开始践行“四个不停”,我希望能在思维深处与之前的自己有不同,我想用输出倒逼自己输入。其实我一直都是喜欢阅读,只是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学会了在书上圈圈画画,旁边留下只言片语。自己此生不一定能成为大先生,但是并不妨碍我心中有成为大先生的追求。李镇西老师说,我们对陶行知最好的纪念,就是像陶行知那样做人、做事、做教育!

在我的执念里,总以为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深不可测,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陶行知及其教育理念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当初少年陶行知走出家乡的时候,最初的志向是学医,最后因为当时之国情,选择弃医从教,远赴美国求学。这件事告诉我:毕业时申请的什么资格证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往哪方面深入研究,对自己以后的一个人生规划是什么?

“不读行知,何以为师”,自己在接下来要把陶行知的著作也加入自己的书柜,空杯心态学习,更要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融入自己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