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659期:一碗鸡蛋疙瘩汤【王明香】

 太行文学l苑 2022-12-22 发布于河南

解封后没几天,我还是紧跟时代不掉队----症状出现了。

我的症状应该是比较轻的,没有38度以上的发烧,有的是头疼、嗓子疼、咳痰。第一天早上,我感觉到嗓子有些不舒服,上午就浑身没劲,开始卧床休息。中午因为难受,也没有食欲,就没有起来吃饭。到了晚上,心想总得吃点东西吧,也好有力气和病毒作斗争。吃点啥呢,喉咙像吞刀片似的,那就做点儿----鸡蛋疙瘩汤!当这个想法在我的脑子中一形成,好像那软软的、细细的、流质的疙瘩汤已轻轻滑过我干疼干疼的咽喉,滋润了我的整个身心……

在昏昏沉沉的时刻,想起这鸡蛋疙瘩汤,可见这汤在我心底的分量。生于七十年代前期的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然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我没有挨过饿,但平时主要吃的是粗粮。白面是家里难得一见的金贵物品。只有家里来亲戚了,母亲才舍得挖出一点白面来,再拿出一个家里鸡下的蛋,用一口小锅,盛上多半锅水,放到火上,待水快开时,母亲用一只碗盛凉水,另一只碗里盛挖出来的白面,面碗里慢慢加水,右手快速搅拌,一会工夫,那多半碗白面已经成了细细碎碎的絮状,正好锅里水开了,把面絮放入锅里,再把鸡蛋打散,让蛋液顺着筷子流入汤中。这个时候,鸡蛋疙瘩汤就算做好了一半。再把干净的舀饭勺子放在火上,待勺中水干,加油加盐,用蒜片爆香,然后把勺子快速放进疙瘩汤锅里,赶紧盖上盖子,惊天动地而又短促的“刺啦”一声,使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蒜瓣炝锅的味道。最后,加酱油醋一调,色美味香的鸡蛋疙瘩汤就做好了。给客人盛上一碗,照例,父亲陪客也要盛上多半碗,锅里经常还会留下小半碗。等客人走后,这小半碗经常就归我享用了。于是,在我心中,鸡蛋疙瘩汤就是无上的美味了。

以至于后来,我每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母亲就用她那粗糙的手摸摸我的额头问:你想吃点啥?我就会仰起脸望着母亲:想喝鸡蛋疙瘩汤。于是,母亲就把我安顿到炕上躺下,自己到厨房手脚麻利地做好给我端一碗过来。说也奇怪,吃过这鸡蛋疙瘩汤没多一会,我就奇迹般地好了,又活蹦乱跳了。于是哥哥姐姐他们在这个时候总是揶揄我:又想喝鸡蛋疙瘩汤了!

现在想来,当年的鸡蛋疙瘩汤里应该还有其他的菜叶,炝锅的时候有时是蒜瓣,有时是葱花,运气好的时候还有芫荽(香菜)。因为后来吃饭的时候,大家明明都吃的是玉米糁稀饭煮红薯,我还会和大我四岁的二姐互相打趣“我碗里有葱花芫荽!”等对方探头去看,赶紧一口喝完,大声说“吃了没了!”我们不止一次玩过这样的游戏。也许在当时食物匮乏的时代,幼小的我们真相信别人碗里有自己没有的珍馐美味……

后来慢慢长大,时光越来越好,这个鸡蛋疙瘩汤偶尔也做上一次。这两年,我觉得自己一次都没有做过……

顶着昏昏沉沉的头颅,走进厨房,开始动手。家里仅有的几棵青菜也已变黄腐烂,扔掉。看到有干净的白菜萝卜,就切了些萝卜丝,白菜叶,放炒锅开火,先放油、葱花,把菜炒了一下,再加水,然后拌面,打入鸡蛋,最后加盐、酱油和醋。然后舀了一碗坐下来,已是泪流满面。

我小口小口地吃着,这疙瘩汤真的是柔柔的、软软的、细细的滋润过我干疼干疼的咽喉,到达我的四肢百骸、整个身心……

母亲,或许您也不曾想到,在您去世七年之后,几十年前的鸡蛋疙瘩汤,穿越漫长的时空,依然抚慰着年已半百的病中女儿的身心。再有两天,就是您七周年忌日了,本想到您坟上,烧烧纸钱,说说今年发生的事情。看来,我现在的情形是出不了门了。不过很快我会恢复正常,就去看您,母亲。

【作者简介】:王明香,采桑镇中心小学教师,爱读书,爱运动,爱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