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今已至,大疫终有时——新冠感染高峰切记防传变、防反复

 凤凰杏林学堂 2023-09-11

传统

节气

2022/12/22

2022年12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我国全境白昼最短的一天,气候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冬,故称冬至。但这天以后,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开始变长,华夏先民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其中蕴含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故冬至又有一阳生之美名。

冬/至/大/如/年

提到冬至,则不得不提一个传统美食——饺子。相传,医圣张仲景见不少百姓在寒冬里耳朵和肢体生起严重的冻疮,遂将羊肉及抗寒药材研碎,用面皮裹住,做成“祛寒娇耳汤”,在寒冷的冬至节气散予百姓以御寒。后为纪念仲景,大家会在冬至这一天吃这种唤作“娇耳”的食物,后演化成“饺子”。

除了饺子流传至今,仲景著作《伤寒论》也是万古留名,而该书的成书背景却并不为众人知晓,实则关乎东汉末年使天下百姓十不存一的一场大疫。

当下,大家都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全国各地,即将甚至已经迎来感染高峰,而且很可能只是第一个高峰。

三年之间,新冠毒株一直在变化,从阿尔法、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其流行病学特征从最初的发病相对缓慢、病程较长、中重症较多,演化至今为发病传变快速、病程较短、病势3~5日内达到高峰、重症率低。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难经》

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起病于感受自然界之温热邪气,具有起病急、传变迅速、热象偏重、易伤津液等特点。中医是依靠“辨证论治”体系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在中医药方法论体系中,新冠可以防,也可以治。但应用中医药时,正确使用方达防治之效。尤其是在当前的抗疫形势下,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服药”不进误区

误区一:认为中成药多吃无害

这个误区源自对成分表的无视,遂将复方类的中成药,如999感冒灵、维C银翘片误认为是纯中药制剂,并且和部分西药同用,有可能产生药品相互作用和用药过量,极其危险。且现在多数中成药的治疗面很广,能单一药物解决的尽量避免联用

误区二:药物功效不清

最常见的是相似药物混用,如正柴胡颗粒和小柴胡颗粒,二者虽一字之差,但本质上是有一定区别的。

小柴胡汤是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的传世名方,其组方的治疗方略是和解少阳,治疗病邪在半表半里,适应证包括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目眩。在这些症状中,只要有一项或几项,都可以考虑用小柴胡颗粒。

正柴胡颗粒功效是解表散寒,解热止痛,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初起的恶寒发热、四肢酸痛等感冒症状

更有甚者,外感寒邪引发症状而用一派凉药,或热证仍用辛温药物,都是枉顾疾病机理和药物偏性,造成延误或加重病情。

误区三:服药习惯不良

最常见的是服药一次后没有疗效,急于更换用下一个药。药物在体内吸收到达有效浓度,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并且有规律、按疗程服用

总结下来,用药宜专不宜多,如确实服药不解决问题,出现高热不退、精神恍惚、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

“出汗”要有纲纪

按照一些口口相传的说法,感冒发热后就该按吃药、喝开水、捂汗三部曲来治疗。但往往发现,这个说法时奏效时不灵。其实,对于一些退烧药服用过后出汗,是源自体内体温调定点的机制,用药可降低中枢体温调定点,而皮肤作为降温命令的执行者,通过出汗散热的方式降低体温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淋家不可发汗。”

“衄家不可发汗。”

“汗家不可发汗。”

……

《伤寒论》

中医理论将发汗又称作解表,是让郁闭在体表的邪气随汗而排解。仲景对发汗解表使用非常谨慎,其《伤寒论》就总结了以上许多发汗的禁忌。在需使用发汗峻药麻黄时,一般要用石膏、甘草或其他寒凉药配伍,以制约其峻猛之效。另外,勿令汗出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即汗法当中病即止,以防过汗而有劫阴之弊。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温病条辨》

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尤其反对发汗。在古代北方,天寒地冻,人群多皮肤腠理致密,外邪侵入体表太阳经后不易透表而出,故以麻黄、桂枝等品发汗以驱邪外出。而以吴鞠通为代表的江南名医,其地四时暑湿风寒交作,常以湿邪为首,湿性黏滞,易影响体内津液输布,化热伤阴,过汗则可加剧阴伤,更有亡阴之风险。

时下,大家感染后逐渐出现咽痛,就是热邪伤阴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用药后如发现出汗较多,或者出汗不止的情况,宜以温水擦拭如发热、身疼痛缓解,出现咽痛,更应该及早停止发汗。另外,补充足量水分,应用一些甘寒、凉润的食物、药物如西瓜、雪梨、甘草、麦冬等,有助于缓解咽痛情况。

“传变”留意预防

传变是中医术语,是指在病程发展过程中,病邪的递进与演化

例如,部分患者开始表现为恶寒发热,后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表示病邪由太阳经向阳明胃经、少阳胆经传变。或者染病之初就出现高热、肌痛、便秘等症候群,这是因为疾病传变快速,直接引起太阳、阳明合病,也就是上焦、中焦的快速传变。

须要注意的是,温病起病急骤,可能会出现一种高热不退、说胡话、神昏的重症,叫作“逆传心包”,此时当第一时间予清开灵、安宫牛黄丸等急救,并立即送医

“恢复”循序渐进

饮食

病程进入中后期,食欲开始逐渐恢复,不可立刻进食肥甘厚味,以免损伤脾胃,致消化不良,而内生郁热;不能进食大量滋补食物、药物,以免滋阴恋邪。

此时需要徐徐进补,牛羊肉类性偏热、不宜消化的食物宜少食,鱼肉甘凉而细腻,比较适合恢复期食用。

如仍有咽干、干咳者,宜雪梨与太子参、沙参、麦冬等生津之品,加冰糖少许,水1.5升,煮30分钟后捣碎连汤同服。

如有胃气未复,每天仍感口舌鼻咽干燥,食欲仍不佳者,是热邪耗伤气阴严重,宜白米加山药、麦冬煮粥补养脾胃,也可以选用中成药生脉口服液。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需要逐步渐进。在病程的中后期,体力初步恢复后,可以在房间内散步,以达到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

不能马上恢复发病前的运动量,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导引功法,不仅活动肢体,还可以提振脏腑功能。

功法锻炼可耐受、可持续后,可将运动量增至发病前1/2,再到2/3,最后恢复至原运动量。评判标准是以锻炼后的第二天不感觉疲劳酸痛为度

写在最后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一岁之阴气至极而阳气始生。疫情的“至暗时刻”,也蕴含着抗疫终将胜利的曙光。就目前来讲,胜利的过程还需要一步一步去实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将以个人、以家庭为单位同疫情作战。

“冬至大于年”,寓意家庭团圆,追思先人,有白居易诗言: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新冠终有时,

冬至已至,且候春日。

本文作者:徐万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