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宽容”与“严苛”体现在什么地方?

 谢耳朵馆长 2022-12-25 发布于四川

在对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对于的态度进行分析时,对奥斯曼帝国而言,它本身是一个国家,宗教内部尽管有纷争,但并不影响到宗教本身的稳固,因此对奥斯曼帝国来讲,便是除之外的其他宗教信仰者,主要为基督教徒。

哈布斯堡王朝的情况较为复杂,其历任统治者皆是天主教的忠实信仰者。但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推进以及新教的兴起,哈布斯堡王朝在初期同样将新教教徒作为进行打压,甚至于对新教徒的更甚于其他。

总体而言,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对待的态度截然相反,呈现出或宽容或严苛的极端。15世纪,奥斯曼帝国对持宽容态度可以从纳格什班迪教团以及阿莱维派的态度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一种传言说14世纪晚期,巴济耶德一世唤请古基达瓦尼做他儿子阿米尔·库拉尔的老师,古基达瓦尼也倾囊相授,将阿米尔培养成了一位优秀的继承人,这是纳格什班迪教团首次被大众所知。随后他们在首都及其附近重要地方设立了属于他们教派自己的道堂。这一个小众的教派虽在村镇并不十分出名,但却成为都市社会精英追捧的对象。

纳格什班迪教团在奥斯曼帝国发展的非常快速,纳格什班迪教团因其正统的特点广受关注,纳格什班迪教会也借机与帝国结成了友好的联盟。这为其迅速发展和在其领土上占有重要位置奠定了良好的根基。纳格什班迪教会在奥斯曼帝国的宗教、经济、教育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在不断地吸纳社会各界人士,从而壮大其自身力量。

阿莱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该教派的信仰纷繁复杂,融合了萨满教、琐罗亚斯德教、苏菲主义、什叶派、基督教和安纳托利亚地区原始宗教等多种文化和宗教观念。历史上什叶派信仰相关的“基齐尔巴什”和“贝克塔什”有着紧密的关系。早期,阿莱维派被称为“基齐尔巴什”,历史上提到该词通常指曾经的土库曼游牧部落联盟。而这个部落曾经效忠于波斯萨法维王朝而非奥斯曼帝国,因此在土耳其官方话语中,该词就有了“异端”的贬义色彩。贝克塔什是土耳其阿莱维派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制度化的教团组织。

贝克塔什教团是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什叶派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团体,隶属于苏菲教团。贝克塔什教团是阿莱维信仰的制度化表现形式,它具有极强的组织性和性,因此它与乃至近卫军团有着紧密关联。贝克塔什教团具备三个特征:第一,以轮回理论为基础。他们相信七次轮回和灵魂转生现象。第二,他们有着独特的生命观信仰,他们相信生命与星空宿命相关。第三,具有特色节日,并且需要庆祝。

土耳其阿莱维派的教理融合、世俗化以及对待波斯萨法维王朝的态度等多重因素相结合,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宗教排挤。在十五世纪巴耶济德统治时期,尽管巴耶济德的性格以及行政手段较为宽容,但巴耶济德对奥斯曼帝国中的“”阿莱维派却较为苛刻,其依旧通过形式对阿莱维派进行无差别,这主要体现为向阿莱维派增收更多的税费以及藐视阿莱维派宗教传统等方面,使得该教派的人士长期生活在压迫之下进而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不稳定因素。但相较之下,其对从欧洲而来的基督教徒在态度上则较为谦和,1尽管此时并未通过立法对基督教徒在奥斯曼帝国的权益进行保证,但基督教徒依旧享有在奥斯曼帝国的人身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权。

此外,巴耶济德还出兵营救过被西班牙人的,并由此获得“正义者”称号,西欧中世纪的思想家、家托马斯·阿奎那曾说,任何人,在推动公众快乐的同时都是在增进自己的快乐,就这个意义来讲,他被称为“正义之人”无可厚非。这种情况的出现一部分来自地缘的压力,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奥斯曼人对阿莱维派的固有偏见。尽管奥斯曼帝国对内对外奉行的不同宗教政策使国家内部存在不稳定因素,但是依旧在欧洲赢得了一定声誉,在削弱了基督教国家对奥斯曼帝国仇视心理的同时增强了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使其快速有效地在外交、商业以及军事方面积累起足够力量与哈布斯堡王朝进行抗衡。

与此相反哈布斯堡王朝对持严苛态度。就斐迪南一世的宗教信仰而言,伊拉斯谟式的人文主义,注重的是对自己的信仰、知识、创新的培养,而他的幕僚却希望他能持有中庸的态度处理国家事务。但斐迪南一世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君主,在面对不同局面时,他常常采用既有弹性又实用的策略。例如在处理奥地利及波希米亚问题时,他逐步采取措施,缓慢推行反对宗教的变革,以强化天主教的统治;但在匈牙利,因其国内政局不稳,他选择了容忍的态度。

在奥斯曼帝国日益强大的威胁下,斐迪南一世必须要稳定国内势力,并且对奥斯曼帝国做出回应。他首先采取的措施便是利用天主教会的势力对抗伊斯兰势力。新教在斐迪南一世执政的早期就已经在奥地利大量传播,特别是部分的上层人士开始皈依了新教。为了保持本国的宗教统一,斐迪南一世作为天主教信徒,对新教实行了残酷的打压政策并大力支持天主教。

1523年,他发布了一项法令,禁止新教在奥地利流传。但新教改革来势汹汹,于是在四年之后,他再次发布了针对路德教的法令,强烈反对路德教派。1547年,一股波希米亚新教势力发生叛乱,斐迪南一世借助查理五世的军队压制了波希米亚新教势力并借机废除了城邦权力,成立了新的对当地进行治理。为了更好的巩固天主教的影响,1551年,他还邀请耶稣会士去维也纳讲道,1556年,他出资赞助专门为反宗教运动而成立的耶稣会大学。1561年,他又重建了大主教区。表面上看,斐迪南一路宣传天主教,是教会的忠诚信徒,但追其根本,他想在教会的支持下,把罗马天主教变成奥地利稳固的盟友,进而对抗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威胁和挑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