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射阳湖工匠——篾匠王文炎访问记|柴胡

 运河儿女 2022-12-24 发布于江苏

射阳湖工匠——篾匠王文炎访问记 

      12月21日过小冬这天上午,天气虽冷,但阳光明媚,我与射阳湖镇大槐村支部书记卞权友微信联系,问他们村几个篾匠的情况。卞支书告诉我,他们村四五个篾匠都姓周,可惜没有一个健在了。无奈之下,要了老篾匠周监儿子周来元的电话。
       周来元在天平街上开车行,我与其约定一小时后采访他,请他介绍父亲的篾匠生涯,并要求拍到篾匠工具的照片。

 
      上午10点多点,我开车抵达天平古镇。周来元告诉我,父亲去世多年,工具也难找,找到也不全了。他说老大会堂东的天平老街有个王篾匠,你去看看瞧。我想,能有健在的师傅更好了!于是我驱车到天平老大会堂,将车子停在门前,步行到老街。
        天平老街,曾经多么热闹的一条街!街道东西走向,全长约500米,虽然只有五六尺宽,但沿街两旁的门面房都是做生意的铺子。卖鞋帽、服装、布匹的,卖香炉、蜡烛的;卖铅笔、小刀、橡皮、作业本和日历、年画、小人书的;卖锄头、镰刀、钗子、钉耙的;卖筛子、篮子、笆斗、簸箕的;还有裁缝铺、铁匠铺、绱鞋子的,街头街尾还有卖鱼卖肉卖豆腐的,还有附近村民上来卖鸡卖鸭卖蛋卖蔬菜的,等等,应有尽有!如今,一个店铺都没有了!多数人家关门上锁,昔日繁华老街,如今萧条深巷,我想问路都找不到人。好不容易找到一户正在烧亡人纸的人家,房屋坐南朝北,主人名叫王文炎。

 
      巧了!他就是周来元介绍的篾匠师傅。王师傅今年78岁,18岁到小官庄拜师学艺,20岁满师单独做手艺。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天平铁木竹生产合作社(农具厂前身)做工。退休后,做些筛子、篮子等用具,挣点零花钱。
       闲聊中,我问天平老街为什么现在这么冷清?王师傅说,天平合并到射阳湖镇了,不是政治文化中心了,加之开发了宝射路一条街和宋泾河河南一条街,还有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等等,取代了天平老街昔日的繁华。

 
       “篾匠在我们这一带的俗话就是扎匠。”
        王师傅边做手艺边与我聊天,他说扎匠经常遇到奇事怪状。他有一年腊月的一天傍晚,挑着工具箱从东决溪回家经过陆家沟,刚到庄上,一个老大爷见到我高兴地大声喊叫:
         “扎头了!扎头了!这下好了!扎头了!”
       老大爷还给了我10块钱呢!我被弄得云里雾里似的!做一天手艺才苦了5块钱,怎么就得了意外之财呢!
       原来,陆家沟庄子不大,就两个生产队,六七十户人家,不到300人。近几年要么不死人,要死人都是“一担挑”3个。这一年春秋天死了两个年大的,快过年了,眼看不会“一担挑了”。可刚进腊月门,一个小孩和家里养的狗玩,被咬了一口,小孩没过几天就死了。还是应了“一担挑”!庄上的老人天天在村口等扎匠来“扎头”。据说必须是等来的扎匠,请来的扎匠是扎不了头的。
        我告诉王师傅,我就是陆家沟人,那个被狗咬死的小孩是我的远堂侄子,当时不知道打狂犬疫苗,被狗咬死时才7岁。打从那年“扎头”后,陆家沟真的再也没有了“一担挑”现象。
        王师傅嘴里说话,手里干活两不误,他一会儿拿着篾刀劈篾子,一会儿拿着针锥、槽锥(篾匠工具)扎筛帮,一会儿用擀刀削篾子,忙这忙那……

     王师傅说,劈篾子有技巧,竹篾的宽窄与厚薄,全掌握在篾刀上。刀口偏向哪边,那边篾子就薄,就窄。我拿起篾刀试了试,还真的灵验!
       王师傅请我与他们一起吃饭,我说我们王家也是过小冬烧亡人纸,我吃过早中饭出来的。
       王师傅边吃饭边饶有兴趣地讲了“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篾匠的祖师爷就是泰山。
       传说木匠师祖鲁班收了一群徒弟,个个勤奋好学,唯有一个名叫泰山的徒弟,天天跑到竹林里去,大伙也不知道他干什么。师傅和师兄弟多次劝他安心学徒,可他屡教不改,终被鲁班逐出了师门。

 
      三年后的一天,鲁班经过一集市,见众多市民把一个店铺围得水泄不通,人头攒动,鲁班好奇地挤进去看个究竟。原来是卖竹制品的,什么洗菜的篮子,筛米的米筛、糠筛,还有簸箕、笆斗等等,庄稼人生产生活用具应有尽有。听说这里的竹制工具很好用,用起来得心应手。竹椅子、竹床等用具比木制品雅观、小巧玲珑。还有柳条编的笆斗比木桶轻便多了……

 
        鲁班问店小二老板何许人也,店小二将其引入院里。鲁班见一年轻师傅正在教徒弟们干活,走近一看,方知原来是自己的徒弟泰山。
       泰山握住鲁班的手说,我在师傅那里没好好学艺,天天跑竹林里瞎琢磨,发现竹子比木头韧性大,轻便,易操作,就想用竹子代替木料制作生活用具。因为没有十足把握,就没让您老人家知道。
     泰山被逐出师门后,带着几个青年上山砍水竹,边干边琢磨,做起了洗菜的篮子,筛米的筛子,盛谷物的竹箩等等,没想到,这些物件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鲁班听了连连点头说:
      “我有眼不识泰山啦!”
       我今天才知道“有眼不识泰山”的话,原来出自鲁班之口!
       我问王师傅,做一面米筛要多长时间?现在能卖多少钱?

 
      王师傅告诉我,现在年纪大了,两天才做一面米筛,就卖40块钱。筛子比洗菜篮子难做,要劈篾子,要用擀刀把篾子削好,还要用筛扣(像织布的纱扣)扣起来做,保证每个洞眼大小统一。
       我心想两天才换来40块功夫钱!如果再头痛脑热的,生活花销够吗?
        王师傅像是看出了我的疑虑,告诉我:
       “感谢政府,我们大集体性质的退休工资3000多块一个月呢!月月按时打到卡上。儿女逢年过节还给个千儿八百的,老两口的日子过得滋润呢!”

 

       王师傅还说,他根本不缺钱花,不需要做篾匠挣钱。可是现在还有人家需要篮子、筛子等工具,我闲着也无聊,还不如活动活动筋骨,为大家做点事呢!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