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术附汤临证治验举隅

 健行zhz 2022-12-26 发布于山东

张家业 陈常富

张家业:重庆市开县安康医院 ; 陈常富:开县陈常富诊所

作者简介: 张家业( 1969 ) ,大专,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 眼耳鼻喉病。 E-mail: 2063831398@ qq com

通讯作者: 陈常富( 1968 ) ,大专,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 妇科病、消化病。 E-mail: 542943818@ qq com

【摘要】《金匮要略》所附《近效方》术附汤,本治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风虚证,但其基本病机为脾阳不足、寒湿内困、清阳不升。 关于其运用及疗效,临床鲜见相关报道,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具眩晕、头痛、头重、腹泻等验案于后,藉以拓展辨证思路,扩大治疗范围,彰显经方疗效。

【关键词】经方; 术附汤; 临证治验; 举隅

术附汤为东汉· 张机之《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所载附方 [1] ,药仅 5 味,其效不俗白 术二两、 甘草一两( ) 、附子一枚半,( 炮去皮) ,上三味,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成; 去滓温服,其主治功用为“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另有类方“白术附子汤”,见于原著《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主治风湿体痛、不能自 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伴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实由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化裁而成[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 炮去皮) 、甘草一两( ) 、生姜一两半( ) 、大枣六枚]。通过比较可知,前三味,药量相同,后二药,剂量略异。 虽主治不同,但病机无异,均以脾阳不足、寒湿内困为基本病机,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临证验案于下。

1 颈源性眩晕案

患者,女,44 岁,餐饮服务,2016 4 14 日 以眩晕 20天、加重伴呕吐 5 天来诊。 已在西安某三甲医院门诊间断输液 8 (用药不详) ,疗效不佳,遂回乡 求治。患者形体瘦弱,面白不荣,双睑虚浮,眩晕剧烈、目不欲睁、站立不稳,时欲作呕,头项強直,需上半身配合方可侧头,否则晕吐加剧。揉按头颈或颈部着枕则眩晕加重、恶心欲呕、微汗出; 头重难举,畏寒肢冷,食欲不振,便溏,溲少,脐下悸动,舌质淡嫩,舌苔水滑,脉沉弦而弱,CT 提示: ( 1) 颈椎退行性变,生理曲度僵直; ( 2) C5 /6 椎间盘中央后突出; ( 3) C3 /4C4/5C5 /6 椎间盘膨出; ( 4) C6 椎体平面椎管狭窄; ( 5) 甲 状腺双侧叶密度不均匀。 血、尿、肾功检查未见异常。 此为现代医学之颈性眩晕,属中医脾肾阳虚、 寒风内起之证,方用《近效方》之术附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暖土以御寒风”[2],处方: 白术 30 g、附子 先煎 20 g、炙甘草 10 g、葛根 20 g、桂枝 15 g、白芍20 g、泽泻20 g、猪苓 10 g、茯苓 30 g、半夏 12 g、陈皮 12 g、川芎 15 g、大枣 3 枚、生姜 20 g3 剂,水煎服。 3 天后复诊,晕吐基本缓解,浮肿明显消退,颈项渐转灵活,继以术附汤合补中益气汤调理向愈。

按 本案眩晕,头重难举,纳差便溏、舌苔水滑,为脾阳不足,清阳不升,土虚木动,寒风内起所致; 面白体瘦,吐则汗出,颈项僵直,难于转动,乃阳虚卫外不固,外寒侵袭太阳,经气不舒,筋脉拘急之故; 脐下悸动,阳虚饮停也。 此脾阳不足,湿阻清阳,寒风外袭,阳虚风动之“风虚”证,风为虚寒虚风,虚因脾阳不足,“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 [3] ,予术附汤“暖土以御寒风”暖肌补中益精气,以治其本; 体虚汗出,颈项僵直,合桂枝加葛根汤生津舒经、调和营卫; 形羸体弱,脐下悸动,此即“假令瘦人,脐下悸动,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1]之症,更伍五苓散温阳化水; 桂、 苓合用,分治其标。 葛根、川芎,升清舒筋、行气活血,为蜀中名医余国俊先生治颈性眩晕常选之品 [4] 。 如此药中病机,标本皆治,故效如桴鼓。

2 阳虚头重案

患者,男,34 岁,建筑劳务,2016 4 30 日 以头重昏沉半月来诊。 半月 前,赴西安务工,突发头重昏沉,双目 难睁,腰背发紧、酸软困重,经治罔效,趁五一节假,返乡求治。刻诊,主症同前,形体中等,喜欠,常每分钟数发,胸前发凉,饮热觉舒,心下短气觉累,溲便正常,无汗、口 不苦,微渴、不欲饮,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 此太阴阳虚、寒郁太阳证,当温阳升清、除湿散寒,术附汤合葛根汤化裁,处方: 附子 12 g、炒白术 30 g、炒甘草 10 g、葛根 30 g、麻黄 10 g、川芎 15 g、桂枝 15 g、白芍 20 g、羌活 6 g、紫苏 15 g、陈皮 15 g、香附 15 g、仙鹤草 30 g、大枣 12 g、 生姜 20 g3 剂,水煎服。 2 天后诊,仅服药 2 剂,头重、喜欠、乏力即大为好转,腰背酸紧困重明显改善,剩药 1 剂,因假满返程,故求药善后。 附子 15 g、炒白术 30 g、炒甘草 10 g、大枣 12 g、生姜 15 g、葛根 30 g、麻黄 10 g、桂枝 15 g、白芍 30 g、羌活 8 g、川芎 20 g、紫苏 15 g、陈皮 15 g、仙鹤草 30 g、薏苡仁 30 g、党参 12 g、黄芪 15 g、干姜 5 g7 剂,调理善后。

按 本案头重,表实里虚,表里俱寒,表寒为标、里虚为本,太阴太阳,同患其病,经重腑轻。太阴脾阳不足,清阳不升,故胸前发凉、 饮热觉舒,短气觉累,喜欠,所谓中寒家,喜欠” [5] 也; 腰背头部,为太阳经脉循行之处,阳虚不升,卫外不固,寒湿内困,表寒外袭,内外合邪,则头重昏沉,腰背酸紧困重。故用术附汤温里除湿,以固其本; 合葛根汤解肌舒筋,外散表寒。 寒湿困阻,则气机不畅,以香苏散理气除湿,散寒解表,所谓“气化则湿化”,故葛香二方,同治其标。如此标本兼治,固疗效可期。 复诊病趋缓解,邪气渐除,则酌增补气之品,扶正祛邪,以图长效。

3 阳虚头痛案

患者,女,51 岁,家政服务,2016 5 14 日 以头痛剧烈、沉重难举 2 天来诊。 患者头痛,反复发作,经年难愈,每遇寒加重或诱发。 2 天前,因龋齿疼痛行拔牙术后,恰值阴雨天寒,遂双侧头痛剧烈,沉重难举,如遭棒击,自服止痛药,可得须臾缓解,但药尽痛返,苦不堪言。形体微胖,面白 不荣,目 睑虚浮,四肢不温,大便秘结,3 天未解,小便清长,饮食如常,舌质淡黯、胖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无力。血压素高,需服药控制,刻诊血压 140/100 mmHg。 此太阴虚寒、寒袭太阳之证,当温阳除湿、散寒止痛,予术附汤加味,处方:附子 15 g、生白术 30 g、炒甘草 10 g、大枣 15 g、生姜 20 g、羌 6 g、川芎 15 g、葛根 20 g2 剂。 电话随访,述重痛之苦,1剂大减,2 剂尽除,大便已解。

按 本案头痛为素体脾阳亏虚、清阳不升,寒湿内困、复感外寒所致,太阴阳虚为本,太阳感寒为标。脾阳不足,寒湿内停,气化不利,故体胖面白、 虚浮肢冷,大便秘结,小便清长; 寒湿困阻,清阳不升,气机不畅,复感外寒,则头痛剧烈,沉重难举,如遭棒击; 舌脉均为阳虚湿困寒凝之征,阳虚易感外寒,故以术附汤加味,升清除湿、 温阳散寒。 药虽八味,但药中病机,固内达外,标本兼治,亦覆杯而效。

4 阳虚腹泻案

患者,男,41 岁,农民,2016 5 16 日 诊。 腹泻 5 天,每日泻下 34 次,时达 56 次,里急后重,便意频作必速速蹲厕,欲拉不出,而肛门灼热,先溏后稀,后直下如水,便如青菜汁,其出如喷,大腹不适,按之微痛微胀,头昏沉乏力,白天少神嗜睡,入夜寐差难眠,口干不欲饮。有重肝史,后肝硬化门脉扩张 1 5 cm,曾患上消化道大出血住院,病得控制,出院已 3 月,舌质淡嫩、惨白不荣,苔薄,脉弦而芤。 此阳虚泄泻,乃脾阳不足、气津不布,清阳不升、浊阴下注。 予术附汤加味温阳除湿,益气健脾,处方: 附子 12 g、 炒白 术 20 g、炒甘草10 g、大枣 12 g、桂枝 15 g、炮姜 15 g、党参 20 g、半夏 10 g、香附 15 g、厚朴 15 g、紫苏 15 g、茯苓 30 g、龙骨 30 g、牡蛎 30 g灵磁石 20 g、大黄 3 g、陈皮 15 g、生姜 5 g 3 剂,水煎服。

2016 5 23 日复诊,服药 2 剂时即日 便 1 次,偶解 2次,且渐已成形,色褐黄。里急后重基本解除,已不灼热,腹微胀,矢气即舒,寐已正常,口 已不干,精神转佳,舌脉如前,继以前方出入,调理善后。

按 本患者乃大病伤阳之体,脾阳亏虚,寒湿内生,清阳不升则头昏沉乏力; 神失温养故日 见少神嗜睡,入夜寐差难眠; 阳虚不运,水湿下注,故腹泻如注; 湿阻气机,则腹胀不适,里急后重; 水津不布故口干不欲饮; “肛门灼热一症,最易惑人,此乃真寒假热、阳虚欲脱之征,不可误作湿热论,病史、舌脉等即是明证,具此若误用清热利湿治法,必病至危殆,故用术附汤加味以升阳除湿,补中安神而效。

5 结语

术附汤,本治脾阳亏虚、寒湿内生、清阳不升之方,将其运用于临床各科,必从其主症,方能取效: (1)从清阳不升之头重难举或昏沉无力等症而辨其主症,此阳虚湿困,湿性重着也; (2)不知食味或便秘( 阳虚寒凝) 、腹泻等可诊其病位,脾主运化也; ( 3) 素体畏寒,手足不温,脐部悸动、腹动亢进、卧喜叠手冒 脐或蜷卧抱枕者,可明其病性,阳失温煦也。 如此辨主症、诊病位、 明 病性,三 大主症 悉俱,病位、病性、 主症无差,则 用 无不效。 而方中 白 术的选用亦有讲究,若寒湿流注关节、 肌表,或便秘、 苔厚者,选生白术; 若腹泻者,用土炒白 术; 食欲不振、 不知食味者,以麸炒白术为宜。 素本阳虚之体,易招外来之邪,临证又当辨标本寒热而合方以治。案 1 眩晕,患者体虚,脾阳不足,清阳不升则重眩; 卫外不固,风寒外袭太阳则头项强直而汗出;湿聚为饮,停聚中焦则脐下悸动而呕吐。 故外合桂枝加葛根汤,内携五苓散。 案 2 头重身困,太阴虚寒,寒湿内生,同兼阴寒湿邪郁阻太阳,故以术附汤合葛根汤 加 味表里兼治。 案 3 头痛病机相对单一,阳虚每感外寒,故以本方加味而效。 案 4 腹泻,寒热错杂,真假难辨,然病见万端,病机则一,脾阳不足,湿阻气机,神失温阳也,故以术附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获良效。

参 考 文 献

1]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M].2 版. 陈纪藩,主编.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刘保和. 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3]明· 张介宾. 景岳全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余国俊. 中医师承实录[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5]汉 · 张 仲 景. 金 匮 要 略[ M] . 太 原: 山 西 科 学 技 术 出 版社,2010

( 收稿日期: 2016-05-23)

( 本文编辑: 董历华)
​                                                            环球中医药 2016 12 月第 9 卷第 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