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你还会守岁吗?

 新会明明 2022-12-28 发布于广东
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总会勾起我的诸多回忆,也引发一些与年俗有关的话题。本文,我要说的是“守岁”。

插画/陈紫筠

除夕,人们习惯称之年三十晚,系旧岁至此而除,新岁即将到来之意。而除夕守岁,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年三十晚,全家人欢聚一堂,吃过年夜饭,摆上供品,点起蜡烛或油灯,围炉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是为守岁。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50后的人,一定还记得我们年少时守岁的快乐情境。那时候经济困难,点的是煤油灯;1970年代后,虽然有了电灯,但为了节电,也只能开一盏几瓦灯泡的电灯照明。厅堂里点燃蜡烛、插上仙香,摆放各种供品,如斋菜、油糍油角、炒米粉印饼之类。现在看到这些油腻的糕点,应该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了,但在当时,能有这些供品已经十分奢侈了,不到春节这样的大节日,连见都不一定能见到。当年我们这些年轻人,看到大人们在炸油糍油角时,早已是垂涎三尺了。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物质逐渐丰富,到了年三十晚,一家人欢聚一起,吃吃团圆饭;团圆饭之后,有看电视的、有播放贺岁CD的,有唱卡拉OK的,有打牌的,满屋子吵吵嚷嚷,却又欢天喜地,热闹非凡。

到了晚上12点,新旧交替,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正式到来。此时,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一时间,鞭炮之声响遍全城,并持续几十分钟。鞭炮响过之后,又继续各自的玩耍,直闹到大家都觉得困了,才慢慢地安静下来,而这时,天也开始亮起来了。

时移世易。近一二十年来,家家有了电视机,每逢除夕,睇春晚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睇春晚一边聊天,这便是如今除夕的普遍家庭场景。等到春晚主持人倒数完新年钟声之后,家庭聚会也就很快结束了,小城便渐渐恢复了宁静。家里有老人家的,当晚虽然也会燃烛烧香,摆放供品,但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形式罢了。加上禁止燃放鞭炮,过年的气氛也就变得更加冷清

而另一种情形是,不少家庭的团圆饭都在茶楼酒馆里吃。约好住在不同地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年三十几时几刻到某某酒楼集中吃团圆饭。而团圆饭吃过之后,就又各分东西,回到各自的小家庭里去了。而年轻一代的,更加不会守在家里,团圆饭后,可能约了同学朋友到外面去,唱K的唱K、劈酒的劈酒……

如今这种情况,你还会在除夕之夜躲在家里守岁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