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画论札记十九| 画有实 画遇识——读韩拙《山水纯全集》有感之三

 与春天同行 2022-12-28 发布于青海

建十聊书画

公益课堂 名家讲座 深入剖析 系统阐述

敬请关注建十聊书画

图片

画有实  画遇识

——读韩拙《山水纯全集》有感之三

读书画论札记19

作品的好坏从何处见出?如何判断名画家与好作品的关系?恐怕这是缠绕在大多数习画者、好画者和藏画者脑海里的疑问。韩拙在《论观画别识》一节中告诉了我们他的看法。既然是“别识”,自然就是不同于一般的鉴赏绘画方式方法,不过作者在此却是先从观画“常识”谈起的。

凡阅诸画,先看风势气韵,次究格法高低者,为前贤家法,规矩用度也。倘生意纯而物理顺,用度备而格法高,固得其格者也。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望、闻、问、切”中的“望”,就是观察病人表露在外面的神、色、形、态,以此作为判断的切入点,并在后续展开的几个步骤中不断印证、纠正“望”的判断。而在韩拙看来,赏析作品也与之相似,是从欣赏画面的大感觉、大气象入手,“先看风势气韵”。“风势”是韩拙的特殊提法,不妨认为是作品所显示出的风格趣向,及所呈现出的精神态势。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既然有弦外音、话外意,自然在画面上就有飘荡在云水间的熏风与回旋于山林中的逸势。六朝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之后,有关于“气韵”的论述解读十分丰富,若用最浅近的说法,其实就是从画面中溢发出的一股扑面而来的气息、一种沁入心脾的韵味和一派难以言表的生机。由此可见韩拙观赏画作的第一步骤之所在。

图片

明/董其昌《山水册》之一

在把握了画面上源于形象塑造,又超越于形象之上的风格韵致之后,下一步就是“究格法高低”。“格法”便是塑造形象的具体手段与方法,用韩拙在《论山》中所说的,就是“求古法”、“写真山”。而如何“求”?如何“写”?“古法”的标准何在?“真山”的面容何谓?对于此类问题的解读差异,就会现出作品好坏高低之分。

但是,“先看”也好,“次究”也罢,在他看来遵循“前贤家法,规矩用度”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在此基础上,还能显现出鲜明的生意,又能在形体的塑造上符合物理和画理,更能做到不仅技法完备而能格调高雅,那就是一件好的画作。

不过他同时也看到:

以近世画者,多执好一家之学,不通诸名流之迹者众矣。虽究博诸家之能,精于一家者寡矣。

韩拙在这里点明了博与精的问题,并提示我们观画的视角也应由此延伸下去。那些虽“执好一家”却不能“通诸名流”者,因为无法理解和把握真正的“格法”,所以其规矩用度很难运用得恰到好处,致使人与画无法跻身上乘。只有那些既博且精者,才能称得上是好画家好作品。因为他们在做到有法可循、有理所寓的同时,又做到了得物像的“神全之气”,还有自家面貌。因此说“融心神,善缣素,精通博览”不仅是绘画的实践者必须要有的本领与素养,也是观画者得以进阶“识画者”的参照。

一件好作品之所以好,就在于能够“参乎神妙,各适于理”,因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获得“初观而可及,究之而妙用益深”的感受。

图片

现/陈少梅《观景图》

画者初观而可及,究之而妙用益深者上也;有初观不可及,再观不可及,穷之而理法乖异者下矣。

此处所说的“及与不及”指的是与“格法”的契合度,合规循理的为“及”,乖法异理的为“不及”。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规矩往往是给守规矩之人立的,并且,规矩立了就是为了要打破。不破不立,否则,一味的循规蹈矩,事物也就没有了发展与变化。所以,这里有必要再补充另外两种观画现象,即:初观可及,再观不可及;初观不可及,再观可及。而画作的新格新法恰恰就有可能产生于此处,其实韩拙并非不知道此间要义。

昔人有云:“画有六要:一曰气。气者,随形运笔,取象无惑。二曰韵。韵者,隐露立形,备仪不俗。三曰思。思者,顿挫取要,凝想物宜。四曰景。景者,制度时用,搜妙创奇。五曰笔。笔者,虽依法则,运用变通,不质不华,如飞如动。六曰墨。墨者,高低晕淡,品别浅深,文彩自然,似非用笔。”

有此六法者,神之又神也。若六法未备,但有一长,亦不可不采览焉。

虽然前人“六要”是理法也是规矩,均能达标者固然可称佳作,但是对于那些尽管做得并不十分到位,却有突破有创新的作品,也必须给予关注。可见韩拙也并非那样的保守那样的讲究“合规矩,从格法”。

图片

现/喻建十《柳宗元诗意图》

其实,他下面的这段话更具现实意义。

画有珍传于世,不自显名者,所谓以实得其名矣。不期显而自显也。画有一时虽显其名,久则易销者,所谓誉过于实,不期销而自销矣。凡祕画者,岂可择于名誉冠盖,但看格清意古,墨妙笔精,景物幽闲,思远理深,气象潇洒者为佳。其未当精绝,惟寘巧密者鲜鉴矣。

画作好坏与画家名实的关系始终是让习画者、好画者和藏画者求解的问题。韩拙在此说的十分明了,画作的好坏与画家的名实无关。一时的“名誉冠盖”并不意味着能够“珍传于世”,其实这早已是一个非常明白的道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许多人依然还是将画家的头衔高低置于对画作的评判标准之首,并将画作的审美价值、市场价格直接与画家名气对接。因此,为了沽名钓誉而挖空心思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奉行“坏新闻比没有新闻好”的炒作理念,为求一时之名,无底线无操守。但是,韩拙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誉过于实,不期销而自销”的规律,要“以实得其名”,使“不期显而自显”才是画家追求的正道,品鉴画作是否“格清意古,墨妙笔精,景物幽闲,思远理深,气象潇洒”,才是观画者的切入角度。

图片

现/溥儒《空山涧水》

 可是话又说回来,“画若不遇识鉴者,如瞑行于途,无分善恶也,不亦悲夫!”

对于画家来说,这就又涉及到习画的目的性问题,因人而异,韩拙亦无解。或许“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才是真正的习画者所应有的态度,也唯其如此,方有可能真正能够创作出珍传于世的佳作。

敬请期待

……

图片

喻建十

1959年12月生于天津。

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级教学名师。

教育部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美协会员、全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书协会员、全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自幼从外祖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颂余学习书画,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公派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日本明海大学,2003年底回国任教。

喻建十书画作品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