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4年,女子上前问候毛主席,警卫欲阻拦,毛主席叫了一声:李瑾

 gudian386 2022-12-29 发布于山东

1964年7月,毛主席参加中央农业部政治部,召开的工作会议。

会议结束后,会议人员一一上前与毛主席握手,这些扎根一线的工作人员,对毛主席怀有崇高的敬意,握手途中向其表达了真切的祝福,毛主席一一接受,并让众人注意身体。

场面一阵热烈时,一个女人突然冲出队列,她太激动,表现得太异常,警卫队马上就要拦住她。

这时周总理仔细观察了下毛主席的表情,发现毛主席脸上带着轻松和笑意,好像认识这个女人,连忙制止了警卫队的动作。

文章图片1

图丨毛主席

“伯伯!”那女人一上前就对着毛主席叫道。

毛主席也笑着回应:“李瑾,你是李瑾呀。”

两人看起来很熟络,这不禁让众人疑惑,这位名叫李瑾的女人是谁?为什么会叫毛主席伯伯?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人,毛华初。

文章图片2

图丨毛华初

三次被抓,托付儿子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共有三个侄子,分别是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和毛泽覃的两个儿子毛楚雄和贺麓城,但其实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养侄子毛华初。

毛华初是毛泽民前妻王淑兰,接受战友委托,代为抚养的,后来那位战友英勇牺牲,毛华初就一直养在王淑兰名下。

那位牺牲的战友名叫罗醒,是毛华初的母亲,去世时年仅30岁。

罗醒原名发秀,出生于湖南浏阳东乡三口马家洲,因为拒不缠脚,引起乡里乡亲的议论,但她行事十分大胆,并不在乎,她颇有主见的性格,以此初见端倪。

文章图片3

图丨王淑兰

1920年,罗醒进入进步人士办的平民学校学习,接触到了先进思想,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她非常激动地说:“我要将我的名字改为罗醒,我认为我的思想得到了已经开始觉醒。”

后续几年,她一直为家乡的革命事业做贡献,并在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子过得颇为充实。

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5月21日,武汉国民政府军发动了“马日事变”,他们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身为大光乡女界联合会会长的罗醒,自然也在名单之中,被反动派围追堵截的她过得颠沛流离。

革命工作因此大受影响,她愁坏了心,“我不惧死亡,但我放不下革命事业。”这句话被儿子毛华初牢牢地记在心中,为之后他参加革命事业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章图片4

图丨毛华初

除了革命事业,她最大的牵挂就是自己的儿子,“他还那么小,整日跟在我身边颠沛流离。”每每想到这里,她不禁潸然泪下,她想让儿子离开她,安稳长大。

命运是眷顾她的,1929年秋季,风吹树叶落,气温骤降,罗醒第3次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在狱中她和前两次一样,咬紧牙关什么也不说,国民党气急败坏,却拿她没有办法。

就是这一次入狱,她结识了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罗醒借此完成了让儿子远离危险的愿望。

王淑兰大胆泼辣,为人很讲义气,她曾在湖南自修大学当庶务,对革命理论耳濡目染,因此投身革命运动,“马日事变”后,面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清乡”活动,她跑到了长沙,暗中为党做事。

罗醒被捕的那一年,王淑兰因为被叛徒出卖,被关押在了长沙井湾子陆军监狱,两人因此相遇。

文章图片5

图丨毛泽民和王淑兰

因为革命理念相合,又同为母亲,两人一见面就十分投缘。

入狱时罗醒27岁,带着年仅5岁的小华初,而王淑兰带着6岁的女儿毛远志,两人都拖家带口。

那时人心惶惶,每天都有枪声,空气中仿佛能嗅到血腥味,身边的人被枪毙的枪毙,冻死的冻死,两位母亲摸着怀中孩子的脑袋,做了一个决定。

“此行凶多吉少,若是我们俩中哪一个不幸遇难,这孩子就托付给对方了。”两人都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准备。

1930年7月27日,她们入狱快一年时,嘈杂的枪响从外面传来,王淑兰和罗醒警觉地坐起来,只见囚禁他们的士兵被打得节节败退,枪声也越加激烈,原来是红军攻克了长沙,一路打到了监狱里。

文章图片6

图丨红军

两人对视一眼,忍不住流泪:“我们都得救了。”得救后罗醒跟随红军转移,王淑兰则被组织安排就地隐蔽。

“我这双裹过的脚,跟不上红军的大部队。”王淑兰很是懊恼。

“支持革命并不全都要上战场,淑兰姐,我有个事要求你。”罗醒领着小华初到王淑兰面前,让他跪下:“孩子太小,跟在我身边太危险。”

又对孩子说:“从此之后,这就是你妈妈。”

王淑兰拉起孩子:“从今往后,有我一口吃的,绝对不会饿到他。”

得到王淑兰的承诺,罗醒安心跟上红军部队。

文章图片7

图丨王淑兰和孩子们

之后,王淑兰带着两个孩子,开始了艰难的生活,三人最困难的时候,当过乞丐,做过佣人,女儿毛远志甚至去当了童养媳,生活再困难,王淑兰也没有想过要抛弃小华初。

一年后,罗醒终究没能逃开反动派的毒手,在浏阳大光乡英勇就义,这一年她才30岁,听到消息的王淑兰十分伤心,并在之后和前夫毛泽民说明了小华初的存在。

得知是革命烈士的孩子,尽管那时毛泽民与王淑兰已经离婚,但他还是对小华初多加疼爱,让其加入了毛家族谱,小华初被改名叫毛华初,真正成为了毛家人。

毛华初这位养子,不仅得到了王淑兰毛泽民等人的疼爱,还让毛主席重点关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图片8

图丨毛远志

视如己出,收获幸福

1937年毛主席定居延安,给弟妹王淑兰写信信,希望她能带着孩子过来,接受教育。王淑兰不愿意亲自前往,她说:“革命是我的事业,我要留在湖南,两个孩子送到延安,劳烦大哥多照顾。”

毛华初出发前,王淑兰对他说:“见到你大伯要记得叫他,要给他鞠躬。”

毛华初把妈妈的话记在心上,见到毛主席时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鞠躬礼,毛主席看他年纪小,忍不住逗他:“你这么小也来了……还是回去吧!”

毛华初当场就急了:“妈妈讲这里有书读……妈妈还要我问您好。”

文章图片9

图丨毛主席

这副样子着实可爱,毛主席又说:“这里是有书读,但敌人不让我们平平安安的读书,这里可苦了,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窝窝头,你吃得消吗?”

“我不怕苦,我讨过饭,跟妈妈坐过牢,又给地主放过牛,砍过柴,什么苦我都吃过。”毛华初那时十二三岁,身材瘦小,却怀有一腔对知识的渴望,看着他黑黝黝的眼睛,毛泽东心中泛起一股酸楚:“原来你也吃过苦,那就打收条吧。”

毛华初大喜过望,他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这是个爱开玩笑的伯伯。

毛华初跟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勤劳刻苦,毛主席也对其多加关注。

文章图片10

图丨毛主席和孩子们

一开始,毛华初被送到延安保育小学读书,之后参加了少年先锋队,也入了党,毕业后在中央二局做机要工作。

有一次毛泽东来二局视察工作,看见毛华初瘦骨嶙峋,他便对下属吩咐道:“从我的津贴中扣出一些钱,给二局补贴生活。”

那时延安缺粮,他的津贴都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下属想要阻止:“您不能天天只吃辣椒拌米饭啊!”

毛泽东却回答道:“我随便吃点就行,不能饿到国家未来的栋梁。”

因为伙食改善,毛华初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

文章图片11

图丨艰苦学习

毛华初16岁时,曾因为压力太大,失眠睡不着觉,而长期失眠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毛泽东听到后,吩咐身边的人说:“将华初接到杨家岭,在医院好好疗养。”

疗养期间也多次关心他的身体情况,对于毛华初来说,毛泽东虽不是父亲却胜似父亲。

1945年冬季,毛华初报名前往东北工作,毛主席得知他要去苦寒的东北时,起初并不同意,但毛华初说:“作为共产党人,就要走在前面,如果大家都怕苦怕累,那东北怎么办?”

这句话打动了毛主席,他拍了拍毛华初的肩膀说道:“此行一定要多多保重,我有点东西要给你。”随后将一个鼓鼓囊囊的纸袋给他。

打开袋子后毛华初大惊失色:“这可使不得。”那里面是整整2万元,几乎是这三年毛主席全部的稿费。

文章图片12

图丨毛主席

他坚决不要这笔钱,毛主席坚持,他这才带着钱去东北,后来这笔钱几乎都用于了东北建设上。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东北的气候极其严苛,刚去的时候很难适应,但毛华初意志坚定,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将为“人民服务”刻在了心底。

他的工作作风以及革命理想吸引了当时的李瑾,毛华初也对这个心思敏锐、吃苦耐劳的女同志印象深刻。

李瑾只是化名,原名叫做韩瑾行,1922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对革命事业同样热衷,两个有同样追求的年轻人,在1949年结为连理。

其实一开始,韩瑾行并不知道丈夫的大伯是毛主席,直到1949年,随着一声鞭炮响起,韩瑾行和毛华初结为夫妻,韩瑾行收到了毛主席亲手写的祝福语!

文章图片13

图丨毛华初和韩瑾行

这可把韩瑾行惊到了,要知道她最佩服的人就是毛主席,最大的心愿就是见毛主席一面。

丈夫向她解释了自己的身世,她才明白过来,“作为毛主席的侄媳妇,我不能给他丢脸。”她暗暗下定决心,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解放战争结束后,毛华初从中央调回湖南,韩瑾行也跟随丈夫来到湖南,因为精通法律,她为当地的法制建设作出了贡献,很快成为湘潭第一区区长、株洲镇长。

因为能力强,扎根民众,株洲的贫穷状况在她上任后得到飞速改观,经济跃升,人口增多,因为政绩突出,1951年株洲升为市级后,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女市长。

女市长是什么概念?解放初期重男轻女思想依旧深重,一名女性能将其他男性竞争者踩在脚下,极其不容易,她在各方面都远远优秀于他人,也为此倍加努力。

为了坐稳这个位置,她在怀孕期间也不敢懈怠,最后甚至拖垮了身体,可也因祸得福完成了多年的心愿,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文章图片14

图丨株洲旧照

四次见面,亲如女儿

韩瑾行最大的心愿是见毛主席一面,但她工作繁忙,即使怀孕了,也不敢懈怠,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北京。

那时她常常天不亮就起来,直到深夜才睡去,丈夫很担心她的身体,“你太累了,需要休息。”

她却固执地说:“我必须为株洲考虑,不能因为我的事耽误大家。”

直到她开始大口吐血,止也止不住,才不得不为了肚中孩子健康,放下手头工作,跟随毛华初前往北京治疗。

“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加上有孕在身,”协和医院医生建议:“可以先分娩再进行手术治疗。”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文章图片15

图丨毛华初夫妇

支气管扩张在今天,只要术后好好休养就能恢复,可当时我国手术经验匮乏,极有可能因为术后感染去世。

何况当时她的病非常严重,韩瑾行先是在内科进行治疗,治疗毫无效果,才不得不转入胸外科,没有人能够打包票治好她,这在当时几乎是绝症。

韩瑾行对此也非常悲观,她坦然接受了命运,却只有一件事情放不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毛主席一面。”

婆婆王淑兰很心疼她,为了完成她的心愿,便联名给毛主席写去一封信,毛主席得知了韩瑾行的病情,很是重视,便安排人接她们到中联部见面。

文章图片16

图丨王淑兰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1952年10月4日,在毛主席秘书叶子龙的安排下,王淑兰独自去了中南海面见毛主席,毛主席见此很是讶异:“你儿媳呢?怎么没来呀?”

“她呀!不知道跑哪去了,连个人影我都找不到。”王淑兰同样有点焦急。

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因为事先没有接到消息,韩瑾行去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苏联举办的展览。

“毛主席日理万机,今日若见不到,我可悔死了。”听到王淑兰已经和毛主席见面的消息后,展览还没结束她就匆匆往回赶,原本已经做好了错过的准备,可幸运的是,那时叶子龙正好送王淑兰回来。

“你去哪里了?”王淑兰很是无奈,也来不及过多追问,就连忙让韩瑾行上车,车辆开到了中联部,她这才得以见到敬仰已久的毛主席。

文章图片17

图丨毛主席

见面之后,韩瑾行又激动又拘谨,毛主席关心她的病情,随后聊到了毛华初。

“华初是个孤儿,在延安时他常到我那里去,那时候他不高,现在可能长高了些。”毛主席许久未见毛华初,言语中都是对他的挂念。

韩瑾行讲述了毛华初的近况,最后毛主席还了解了株洲的地方工作,相谈甚欢。

之后多年,韩瑾行依旧对这天的经历印象深刻,这是她第一次见到了伟大的毛主席。

不久后,韩瑾行在协和医院生下了孩子,养好身体后,韩瑾行带着婆婆王淑兰和丈夫回到湖南老家,继续在岗位上拼搏。

她太努力了,好像一个“铁人”,可“铁人”也是人,也会扛不住。

文章图片18

图丨毛华初和韩瑾行

八年后,正在湘西工作的韩瑾行又开始吐血,这次更加严重,她不得不停职休养,到了10月,她的病情一直得不到控制,毛华初再次带着韩瑾行北上,在毛主席的安排下,转入中国科学院阜成门外胸科医院治疗。

这次终于动了手术,但她也必须在医院观察休养一年。

这一年来,她结识了新的朋友,并且有了第二次面见毛主席的机会。

毛主席还记得她,对她的身体很是关心,问长问短,很是慈祥,这个时候的毛主席,更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这让韩瑾行不再拘谨,并在结束后和毛主席照了相。

但让韩瑾行真正将毛主席视为亲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人,则是在两人的第三次见面时。

文章图片19

图丨韩瑾行和毛主席合照

第三次见面是在上海,毛主席专门约见了毛华初一家,为此韩瑾行带着儿子一同来了上海,她们和毛主席一同在礼堂看了京戏,吃了饭,相谈甚欢。

这是一场家宴,韩瑾行亲切地和毛主席说:“不管多少次,我总是想来看看您,见到你好,我就很开心。”

毛主席很是感动,说道:“李瑾,过去见面,由于有别人在场,我没有机会向你做调查,对你了解也不够深,今天只有华初在,我要调查你的历史哩!”

李瑾这个名字代表的意义很深,毛主席的两个女儿,一个叫李敏,一个叫李讷,他这是把韩瑾行当亲女儿了呀,这如何不让韩瑾行高兴?

文章图片20

图丨毛主席和韩瑾行一家

第四次见面就是本篇开头,韩瑾行冲出人群叫了一声“伯伯”,毛主席见到她也非常高兴,“李瑾,是你呀。”

和主席寒暄两句,韩瑾行就顾全大局的回到队列中。

这四次见面,让韩瑾行更加崇敬这位长辈,可惜北京和湖南离得太远,毛主席日理万机,韩瑾行和丈夫毛华初同样工作繁忙,后面虽然也有见面,却是再也没有单独交流过了。

尽管如此,在韩瑾行的心中,毛主席依旧是她最尊敬的家人。

文章图片21

图丨毛华初夫妇在毛主席延安旧居

结尾

自1976年9月9日起,毛主席已经去世46年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还有许多革命烈士和老一辈的政治家,他们对国家建设付出的心血,我们同样不敢忘怀。

弘扬历史,牢记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义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