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 要提高文字功底,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升:逻辑、情感、修辞。 逻辑第一,情感第二,修辞第三 (小伙伴@语梵的总结更棒!) 文字功底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从事文字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当中,逻辑是最根本的要求,其实是要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打动人,最后才是修辞。而现实呢,很多人往往最重视修辞,以为只要修辞用得好就是文采好,就算好文章,其实这是误解,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 一、符合逻辑是文章最基本的要求 一篇文章没有逻辑,读者是看不懂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整个文章要符合逻辑。 一篇文章由中心思想、材料、结构三要素组成。三者的关系是,所有的文字材料是围绕中心思想,根据一定的逻辑结构组合起来的。也就是说,你得按一定的顺序或线索来展开内容。 写作是需要有商业思维的,文章就是你的产品(商品),生产制造商品是需要正确规范的流程的,否则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合格的商品,没人买(没人读)。 所以文章要有逻辑,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以及外部形式的统一,要有条理,开头说什么,正文说什么,结尾又要怎么说,都需要有规范,这样文章的脉络才够清晰,别人才读得明白。 那通常来讲,文章的逻辑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拿知乎上的内容来讲,我们写一个回答,通常可以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从三个部分来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或者是像我这篇回答,结论先行,然后分述论点。 我这篇回答的结论是:逻辑第一,情感第二,修辞第三 分述论点很好理解,就是亮明观点后,接下来分别从逻辑、情感、修辞三个方面一一阐述清楚即可。这就是我这篇回答的逻辑,相信这是比较好理解的。 同样的道理,文章当中的句子也是要讲逻辑的,否则读者同样看不懂。 比如:今天天气很好,小明下班了。 这就是缺乏逻辑的,天气跟小明下班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 而改成:今天天气很好,小明下班后去逛了会儿公园。 这就不一样了对吧?因为天气不错,小明下班后逛公园了。 二、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人有七情六欲,而文章正是表达这七情六欲,人有各种情绪,文章也是在表达情绪,但这情绪要真,才能让读者有感。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用心,读者是完全能够体会到的。好的作家的文字是会说话的,读的同时,我们大脑里也会画面感出来。 我们来看鲁迅先生的《故乡》里,闰土的几句话(只摘抄了闰土的几句话,非原文顺序):
这是少年闰土。活脱脱就是一个特别有朝气的少年,结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话也就特别多,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自己喜欢的,都告诉“我”。从“我”和闰土的对话里,我们能感受到两个少年的喜悦。 那鲁迅先生又是怎么写中年闰土的呢?我们来看“我”和闰土的重逢,先是一段外貌描写: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接下来:
还未读完,我们似乎也打了一个寒噤,我们也感觉到了,“我”和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少年闰土是可爱、可亲的,而中年闰土是可怜、可悲的。 少年闰土带着希望,而中年闰土,一身的悲哀与无望。越读越会让人生出一丝惆怅…… 《故乡》里写杨二嫂也是经典,其圆规形象可谓刻骨三分。 另外像张爱玲也是传情达意的顶级高手,比如《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等,简直有毒,女性读者是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女主角,与之共情的。 总之,文章要有真实、真挚的情感表达,才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好作家大多善用修辞手法 在具体讲修辞手法之前,我想有必要说一说,题主所说的大白话的问题,其实大白话也能写出好文章。 并不是一定要用华丽的辞藻才能成就好文章,实际上很多大作家的作品里,语言都是非常朴素的,平实的。 比如大家都有共识的,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语言都非常质朴,都是大白话。 当然,使用修辞也不是说就一定是华丽,而是恰到好处。修辞用得好,读者是更容易代入作品当中的。 修辞是指在写作的时候,利用多种语言手段,让文章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修辞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 就说比喻吧,朱自清先生有个观点,他把比喻分为两类:即“近取譬”和“远取譬”。“近取譬”多是取形似,而“远取譬”则是取神似。 “远取譬”才是上佳,用不是很像的东西进行类比,用陌生的东西进行类比。 就拿朱自清先生的《河塘月色》来说:
叶子比作舞女的裙,这算是形似,荷花呢,是明珠、是星星、是美人也是形似。而把清香比作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就非常的绝妙了。 再比如钱钟书,也是擅长用比喻的顶级高手。他对比喻的运用是突破传统的,他非常擅长用抽象的事物来比喻具体的事物,或者是用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情。 在他的《围城》里有很多令人叫绝的比喻。 一开篇就有:
夜是抽象的事物,而浸了油的纸,一下子就具体了,似乎触手可及,能把夜摸到。
用饭里的砂砾,鱼刺来比喻恶毒,让人意料不到的痛。 再比如鲍小姐穿衣较为裸露,钱钟书将之喻为真理,就是用抽象的事物来比喻具体的事物。 总之呢,要提高文字功底,唯有多读多写,多读好的作品,经典作品,看好的作家们是如何写作的。 而且,写作是实践性的活动,没有实践提升就无从谈起,所以动笔去写才是唯一的出路,我自己也正在这条路上不断求索着~ 以上,希望能帮助到你。我是@沙栗,爱读童话的吃货,多平台签约作者,写作课导师,阅读推广人。 今天依然是人像,今天依然是人像。今天依旧是人像,有时候AI好像跟人闹着玩一样,同样的咒语(指令),你给AI好几次,竟然每次画出来的都完全不同。 大家来找茬,今天的人像哪里不对?来评论区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