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2106

 随缘522 2023-01-01 发布于山西

专治功能性不孕

(即:西医检查什么病都没有还不孕)。

 当归15 丹皮25 元胡10(延胡索)桃仁10 黄芩 甘草10 丹参15 红花15 砂仁15 10以上10味药不用加减,不用辨证(注:西医检查没有病既是没有子宫、输卵管病变的)取黄酒5斤,

 第一次取3斤黄酒把诸药放到一个坛子里之后封好放到火上熬1个小时左右,澄出,

 第二次取黄酒2斤把澄出一起放到坛子里密封再熬1小时左右。澄出,(第一次熬完之后把汤液澄出,再把药渣放到黄酒2斤中,密封好再熬)。二次汤液混到一起,每天取适量,不分次数,喝完为止....

我在临床中曾经治疗3例,一个是27年未孕,一个是7年,一个是4年。我治疗这几例都在2-4个月左右用后皆孕。

止咳定喘方

【组方】:制麻黄12克、杏仁10克、苏子15克、白芥子10克、葶苈子10克、制冬花10克、制陈皮10克、茯苓20克、法夏10克、制甘草5克。

【主治】: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煎水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各一次。

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方

【组方】:南北沙参各(川北沙参)15克、净银花20克、菊花10克、薄荷(后下)1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恶寒,头痛咽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

健身固表方

【组方】:防风20克、白术20克、黄芪40克、桔梗30克、白合40克。

【主治】:气虚自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用法】:以上共为细末,每日服2—3次,每次服6克。

特效感冒方

【组方】:紫苏30克、薄荷10克、藿香3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双花12克、苍术12克、黄芪15克、甘草5克。

【用法】:煎水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各一次。

解毒清热方

【组方】:银花30克、连召30克、菊花30克、桑叶20克、薄荷15克、柴胡10克、黄苓15克、虫退15克、芦根20克、石膏30克、滑石30克、甘草5克。

【主治】:流行感冒,病毒性感冒,高热低烧匀可。煎水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各一次。

溃疡止血方

【组方1】:黄芪30克、太子参2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白芍20克、阿胶珠20克、地榆炭20克、侧柏炭20克、乌贼骨25克、炒龙牡各30克。

【用法】:煎水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各一次。

【组方2】:乌贼骨30克、白莲米20克、人参10克、三七粉10克。

【作用】: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和营卫痛,溃疡止血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生肌护膜。

慢性胃炎方

胃热

【组方】:石斛10克、麦冬15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公英15克、芦根30克、竹茹30克、薄荷10克、甘草6克。

【用法】:煎水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各一次。

【作用】:轻清凉润,理气止痛。

(胃寒)症

【组方】:清半夏10克、制香附10克、高良姜10克、炒只壳(只实)10克、砂仁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早中晚各一次。

【作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用法】:用砂锅加水浸泡药材,砂仁后下。

周身疼痛、颈肩较重、手足怕冷、腰腿沉困、行动困难

蠲痹汤

 【配方组成】

 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白芍、黄芪(蜜炙)、防风(去芦头)、甘草。

 【功能主治】

 蠲痹汤治风温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半两,水二盏,加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下肢静脉曲张

王某 58岁。下肢静脉曲张两年,因惧怕手术、故求治中医。查双下肢腿肚上,静脉弯弯曲曲,发紫,鼓起如蚯蚓状。平时腿胀酸困,不能长时间步行。现时头痛,脉弦滑,舌红苔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中医辨证:筋瘤。西医诊断中度静脉曲张。

 处方:生黄芪、当归、枸杞、 菟丝子、 丹参、怀牛膝、 赤芍、昆布、海藻、僵蚕、地龙、生甘草、忍冬藤、丹皮、栀子、川芎。七付 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腿胀酸困减轻,鼓起静脉平整,可以走一公里左右无碍。头已不再疼痛。效不更方。去川芎,加重忍冬藤用量,十付。痊愈。

:此证治起来比较顺利,主要是静脉曲张比较轻。该证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养阴濡筋,软坚散结。气虚无力推动血上行故用黄芪,甘草;静脉属筋血虚不营筋,且肝主筋故用当归,枸杞,菟丝子等滋之濡之;血瘀则聚故用丹参,赤芍,川芎,兼热用丹皮,栀子;静脉成团宜散之,故用海藻,昆布,僵蚕等;忍冬藤,地龙通络,牛膝引药下行。全方组织合理,重点突出,用药适当,故收效较快。因此病例较轻,治疗也快,如重者则需时日,但治疗原则不变。

防止多度出汗可以按摩的三个穴位

概述

夏天是个很容易出汗的季节,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出汗不仅可以使身体排毒,也能帮助身体调节温度。所以如果出汗不是很严重的话是没关系的,但如果非正常的出汗可能就是因为身体内部出现问题了,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按摩三个穴位有效止汗。

步骤/方法:

1 第一个穴位是合谷穴。它处在所谓的虎口部位,常按揉的话它能起到使汗腺收缩而止汗的作用,并且很明显。按揉时注意要适当加重用力,如果按对穴位会产生酸痛感。

2 第二个穴位是复熘穴。它是在内脚踝与跟腱中间向上1.5寸左右,这个穴位轻揉就行了,不宜过重,略有酸痛即可。按揉这个穴位可以起到排水的功效,与按揉合谷穴相搭配,止汗效果很好。

3 第三个穴位是足三里穴。它处于腓骨跟胫骨的中间,膝盖外侧向下量4横指既是。按揉是有用力,这个穴位可以强身状体,提高身体免疫能力,使因体虚除虚汗者有效得到缓解。

注意事项

出汗过多可能是甲亢或者体虚引起的,要及时得到重视,不可忽略。

焦虑症经验方分享

组成:北柴胡、条黄芩、姜半夏、川桂枝、制大黄、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珍珠母(先煎)、淮小麦(先煎)、大红枣、熟酸枣仁、生甘草。

【加减】

夹痰热者,加胆南星、淡竹茹或天竺黄;

肝火炽盛者,加龙胆草、山栀子;

阴虚火旺者,去桂枝,加知母、川黄柏;

肝胃阴虚,去桂枝,加北沙参、麦门冬;

久病气虚者,加党参。

【用法】

每日1,早、晚煎服,30剂为一个疗程,总疗程为3个月。

风湿性关节炎

苍术薏苡仁汤

组成:炒苍术、川牛膝、当归、薏仁、黄柏、秦艽、忍冬藤、桑枝片、甘草。

用法:先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烧半小时后即可饮服,可治风湿性关节炎。

咳嗽尿裤子经验方——苏子降气汤

反复咳嗽、咽痒痰多、咳嗽频繁、早晚加重、痰鸣音重,呼吸气急、每次咳嗽都会遗尿。是上实下虚的表现用苏子降气汤加减、疗效甚捷。

组成:紫苏子、当归、前胡、肉桂、法夏、厚朴、紫菀、款冬花

用法:水煎服。

分享一则男性精索静脉曲张良方——静脉舒张汤!

静脉舒张汤

【组成】熟地黄、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小茴香、橘核、丹参、赤芍、地龙、皂角刺、香附、乌药、黄芪、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主治】寒凝血瘀型精索静脉曲张。症见静脉曲张,盘曲成团,阴囊胀痛,手足不温,遇冷加重,舌有瘀斑,脉沉细。

【方解】熟地黄、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可温肾壮阳;小茴香、橘核、香附、乌药能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丹参、赤芍、皂角刺能活血化瘀;黄芪、甘草补气升提;地龙清热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功。

【加减】腰膝酸软加杜仲、川续断;畏寒肢冷加附子、桂枝;阴囊肿胀热痛加黄柏、知母,去小茴香;少腹及阴囊发凉而痛加炮姜、附子;尿赤、尿痛者加木通;阳痿者加阳起石、紫石英;头晕眼花加菊花、草决明;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者加玄参、地骨皮;气虚甚者加党参、白术;纳呆者加鸡内金、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进补先垫底,防止虚不受补

处方一

组成:山药,陈皮,茯苓。

用法:加水300毫升,煮沸1015分钟取汁,药渣再加水200毫升煎取汁液,然后再加水150毫升煎汁,3次药液混合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饮1530天,食欲增强后,才可以进补。

说明: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

处方二

组成:山楂,陈皮,木香。

用法:加水煎沸1015分钟后取汁,煎3次的汁液混合后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饮1530天,消化功能增强后,脾胃健运,才可以进补。

说明:本方适用于经常腹胀、消化不良的人。

胃胀

组成:太子参、木香、吴茱萸 、黄芩、白术、茯苓、金玲子、延胡索、白芷、柴胡 、厚朴、白芍、枳壳 、香附 、川芎 、甘草

用法:水煎服一天三次。

周身疼痛、颈肩较重、手足怕冷、腰腿沉困、行动困难

蠲痹汤

 【配方组成】

 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白芍、黄芪(蜜炙)、防风(去芦头)、甘草。

 【功能主治】

 蠲痹汤治风温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半两,水二盏,加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温脾汤诸方

温脾汤

 温脾汤,中医方剂名。泻下剂,温下,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效。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

 方剂名:温脾汤

 方剂组成:大黄9克、附子9克、干姜6克、党参6克、炙甘草3克。

 方剂方解:温脾阳,逐冷积:用于脾胃阳虚之冷积便秘,或久痢不止、腹痛、肢冷、苔白滑、脉沉弦者。

 方剂用法用量:大黄15g、当归9g、干姜9g、附子6g、人参6g、芒硝6g、甘草6g。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一日三次。(现代方法:水煎服)

附子

 大温脾汤--《外台》卷十六引《深师方》

 【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芍药1两,附子(炮)1两,甘草(炙)2两,干姜2两,大黄2两,厚朴(炙)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脾胃中寒,不得食,又谷不消,腹响胀满,时苦下痢。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8合。分为3服,亦可4服。得下佳;不下,须臾复服。

 【注意】忌猪肉、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深师方》

 《删补名医方论》温脾汤

 温脾汤主治锢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谓虚以养病也。

 主治锢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谓虚以养病也。

 【组成】厚朴二两干姜二两甘草二两桂心二两附子二两大黄四钱以上父咀,取一两,水二钟,煎六分,顿服。

 【集注】喻昌曰:许叔微制此方,深合景仲以温药下之之法,其大黄止用四钱,更为有见,夫锢冷在肠胃而泄泻矣,即温药中宁敢用大黄之猛重困之乎,减五之一,乃知许叔微之得于仲景深也,仲景云:病人旧微溏者,栀子汤不可与服,又云太阳病脉弱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者动故也,即是观之,肠胃锢冷之泄泻,而可恣用大黄耶,不用则温药恐不能制,而洞下之势或至转增,裁酌用之,真足法矣。

六君温脾汤--《揣摩有得集》

 【处方】潞参3钱,白术2钱(炒),云苓1钱,砂仁1钱(炒),陈皮3分,扁豆2钱(炒),山药2钱(炒),谷芽钱半(炒),龙骨1钱(煅),制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受寒,面色发白,四肢清冷,口流淡水,肚软泄泻。

 【用法用量】煨姜1片,大枣1个为引,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沉香温脾汤--《卫生宝鉴》卷五

 【处方】沉香,木香,丁香,附子(炮,去皮、脐),官桂 ,人参,缩砂 ,川姜(炮),白豆蔻,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十一味,为末。

 【功能主治】主治胂胃虚冷,心腹疼痛,呕吐恶心,腹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或泄泻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经方路上学桂枝、思桂枝、用桂枝

至清代才把柳桂作桂枝的正品,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我们今天学习研究仲景经方时要根据证候和病机,分析是用桂枝还是肉桂。桂枝性温,味辛甘,主要功用是发表解肌,调和营卫,温通阳气。

民国中医泰斗张锡纯对中药有独到见解,如对桂枝有精致论述: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中宗气),降逆气(如肝气上冲),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大小青龙诸汤用之治外感,是取其能散也。……桂枝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横恣,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条达也。……桂枝非发汗之品,亦非止汗之品,其宣通表散之力,旋转于表里之间,能和营卫、暖肌肉、活血脉,俾风寒自解,麻痹自开,因其味辛而且甘,辛者能散,甘者能补,其功用在于半散半补之间也。

·邹润安的《本经疏证》以张仲景之医理,疏证《本经》药物,在经方研究中有重要地位。邹润安认为桂枝的功效有六个方面: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全面总结了桂枝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和营:代表方是桂枝汤

《伤寒论》中桂枝与芍药同用的共有18方,两者相配伍,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意,所以其功效不是发汗和敛汗,而是调和营卫。桂枝汤中以桂枝与芍药配伍并不是以有汗”“无汗作为辨证的要点,用方的关键是营卫不和。上海王庆其教授曾用桂枝汤加黄芪,对动则自汗不已,汗出衣衫尽湿,一日数换衣服,久治少效者,以50克黄芪补气固表,桂枝汤和其营卫,再加麻黄根、煅龙牡等,调治一月收功。又以此方加减治疗暑日厚衣无汗者,用黄芪60克鼓舞卫阳,桂枝汤调畅肌腠,再嘱患者喝热稀饭、洗热水澡,治疗3周逐渐汗出,乃至完全正常。可见用方关键是针对病机而非一味囿于有汗”“无汗之说。诚如陈士铎《本草新编》所云:桂枝发汗之药也,有汗宜止,无汗宜发,此必然之理也。现代实验研究认为桂枝汤对体温和汗腺呈双向调节作用。

二、通阳:代表方是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症见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气短气促,气从胁下上冲心胸等症。方中桂枝上以宣通心胸之阳,下以温化脾肾之阴气,既通阳又降逆。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以恢复气机之升降;二是寓散寒化痰于理气之内,以宣通阴寒痰浊之痹阻。

桂枝的通阳作用,在不同的方剂中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桂枝附子汤通阳以除湿,茯苓甘草汤通阳以利水,桂枝去芍药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通阳以温经,桂枝加桂汤通阳以降逆,当归四逆汤通阳以宣痹。

三、利水:代表方是五苓散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未解,外邪循经入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以脉浮、小便不利、口渴为辨证要点。后世用五苓散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不离水饮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桂枝并无直接利水作用,通过辛开温化而达水气流行之目的。桂枝在五苓散中起的作用应该是通阳化气、解肌发表、平冲降气的综合结果。《金匮要略心典》曰:“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由此可见,有桂枝无茯苓,则不能利水渗湿以助气化;有茯苓无桂枝,则难以通阳化气以行津液。二者相伍,中阳得运,脾健湿除,是通阳利水的良好配伍。至于五苓散中是用桂枝还是用肉桂,张元素在《珍珠囊》说发汗用桂枝,补肾用肉桂,可作参考。

四、下气:代表方是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生姜枳实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阳化饮、下气降逆的功效,主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金匮要略方义》认为,方中重用枳实下气消痞,桂枝通阳降逆,生姜散寒化饮,三药相合,使气行则痞消,阳盛则饮化,气畅饮消则诸逆痞痛自愈。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橘皮枳实生姜汤都可以治疗痰阻胸痹证,相同点是两者病机均为气郁痰阻,以气郁为主要病理特征;不同点是,桂枝生姜枳实汤主治病症是以气逆胸中而上冲,症见以胸中逆满,气上冲为主;而橘皮枳实生姜汤主治病症是以气郁胸中而滞塞,症见以胸满闷为主。可见,桂枝生姜枳实汤重在平冲降逆,橘皮枳实生姜汤重在理气开结。

五、行瘀:代表方是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原书用于治疗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应指下焦),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即蓄血证、瘀血证。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后世对本方的运用有所发展,不论何处的瘀血证,只要具备瘀热互结这一基本病机,均可加减使用。桃核承气汤由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炙甘草五味药组成,方中桂枝辛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为臣药。桂枝与硝、黄同用,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

六、补中:代表方是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为温中补虚之剂,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也有论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温补中焦,缓急止痛;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名建中者共有四方,均属温中补虚之剂。小建中汤倍用芍药,用于阳虚而营阴亦有不足之证。黄芪建中汤是小建中汤加黄芪,意在增强益气建中之力。当归建中汤偏重于和血止痛。大建中汤补虚散寒之力远胜于小建中汤,且有降逆止呕之功,用治中阳虚衰,阴寒内盛之腹痛呕逆症。

【新提醒】针灸疗效关键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针灸误刺的后果,同时,也告诉广大针灸爱好人士,必须懂得五个关键问题及气候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针刺、误刺等。

针灸疗效关键是什么?

〖黄帝内经〗原文: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

二曰知养身,

三曰知毒药为真,

四曰制砭石大小,

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大概意思是说,病也可以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

所谓五大关键:

一是要精神专一,

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

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

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

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

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

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肺使百脉如潮之深义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对《内经》肺朝百脉一语的解释,历代多把字作朝汇汇归会合解,将肺朝百脉注释为肺受百脉朝拜百脉汇归于肺。无论是百脉之血朝于肺,还是肺朝百脉之气,都是把肺朝百脉当作经气归于肺互文,用以说明经气归于肺的文意,也即是目的状语,而不是主语。此种解释几乎可以与现代医学关于肺脏接受来自全身静脉血的功能相通,所以又为现在一般书中采用。但是,这种解释是否合于肺之脏象则值得探讨。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如果再讲一次百脉汇归或'会聚于肺,语意上就重复了。而且这样一来,下文的主语缺失了,与紧接的输精于皮毛的语意也衔接不起来。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

《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是与天地时空合一的五脏。查字原为早晨,太阳升起之意,在《内经》中亦与现代汉语的字通用。古人对于海水之定时涨落,习惯上早潮曰潮,晚潮日汐。在《内经》中就用潮汐般日夜周期性有规律运动来形容气血之运行。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有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之说。张景岳对此注释道:朝夕者,言人诸脉。髓、筋、血、气,无不由此出入而朝夕运行不离也。因肺是相傅之官,无接受朝拜之位,但主一身之气。

气为血之帅,故肺可辅佐心主以调节和治理百脉气血的正常运行。因此,这里的肺朝百脉是指肺能使得百脉之气血如潮水般有规律地周期运行之功能。可以直译为肺使百脉如潮。句中字为形容名词活用作使动动词。字作它的主语,同时又兼作下文输精于皮毛的主语。这样联为一句话才较妥。因为肺使百脉如潮,才能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肺朝百脉一节经文与紧接下述的脾气散精……”一节的文体相似,内容并列,可以互相参照。

《内经》言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而肺能主生化于五味的三阴三阳之气,使得百脉之气血如潮汐般昼夜周期性运行,使得九脏、九窍皆通乎天气,是为治节。故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肺经之寸口反映出来。因此,肺朝百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关系的论述,可以作为中医脉诊的理论基础。又见《阴阳类论篇》言,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王冰曰,此正发明肺朝百脉之义也。王冰注曰:太阴,谓寸口也。寸口者,手太阴也,脉气之所行,故脉皆至于寸口也。”“寸口者,脉之大会肺朝百脉的外候也。肺脏为六经之所主,其在经气运行中的作用特点主要是输布的、发散的、离心的,而不是统摄的、收敛的、向心的。从这一认识出发,就更容易理解肺使百脉如潮及其与全身功能的关系,就更能深刻体会它在诊断学等方面的理论意义。

耳鸣多年,滋补肝肾毫无效果?分享治耳鸣的4个思路

耳鸣,不光是老年人的专利,耳鸣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人在中年就开始耳鸣了。耳鸣这个毛病,算不上大毛病,但很烦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有个朋友留言说,耳鸣很多年了,用了很多滋补肝肾的方法,毫无效果,为什么呢?不只是阴虚会导致耳鸣,耳鸣的原因比较复杂,今天我们来把耳鸣的原因和调理方法,做一个全面分享。

1

人为什么会耳鸣呢?其实,耳鸣的原理,和吹口哨很像。

口哨为什么能吹出声音来?有气流快速通过,就会发出声音来。

耳鸣,也是一样的道理。

肾开窍于耳,耳朵是一个窍道,你可以理解成一根管道,如果管道不通,气流过大,就会发出异常声音。

我们已经知道,耳鸣的根本原因有2个,一个是窍道不通,一个是气流过大。在中医辩证角度来说,常见耳鸣有4种类型。

2

1.气郁型耳鸣,也就是肝气郁结导致的耳鸣。肝气郁结型耳鸣的人,平素闷闷不乐,喜欢唉声叹气,往往是精神上受了刺激之后,耳窍里面的气机郁结了,气不通畅了,就开始耳鸣了。。

气郁型耳鸣,这种耳鸣声音不是很大,但是24小时不间断,心情好点耳鸣就好点,心情烦躁耳鸣就越重。

对付这种气郁型耳鸣,推荐清代名医王清任的《通气散》。

方子:柴胡60g,香附60,川芎30。按照这个配比打成粉末,每次服用6g

柴胡和香附疏肝理气的,川芎走串力量很强,既理气又活血,上行头部,可以疏通耳朵窍道。这首方子简约而不简单,围绕肝气郁结和通道不通的问题展开,针对肝气郁结型耳鸣,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3

2.痰火上扰型耳鸣,所谓痰火上扰型,就是痰和火结在一起,把耳窍堵住了。痰是浊阴,本来要从底下排出去的,但是碰到了一团火,火性炎上,火就把痰带上去了,带到耳窍里,就引起耳鸣了。

痰火上扰型耳鸣的人,平素吐痰较多,嘴巴经常粘腻不爽,舌苔厚腻。这种类型的耳鸣,没有明显发作规律,症状时轻时重。

解决思路就是要把痰化掉,把胆火降下来,推荐用《加味温胆汤》:

茯苓30,陈皮6,法半夏9,竹茹6,枳实6,炙甘草6,黄芩8。不想喝汤药的话,也可以用柴芩温胆汤泡脚。

总结一下,以上这2种,都是通道不通型。说通俗点,就是耳窍被堵住了。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被气堵住了,叫做气郁型耳鸣。被痰火堵住了,叫做痰火上扰型耳鸣。

4

再说第3种:肝阳上亢型耳鸣。就是肝的能量上升太过,升到耳窍里的能量太多了,耳朵里的气流过大,导致耳鸣。这种耳鸣的人,往往伴随有高血压,容易失眠,舌像偏红,有头重脚轻的症状,脾气暴躁,发脾气之后耳鸣加重,耳鸣声音很大,像火车轰隆隆的声音。。

对付这种类型的耳鸣,思路是要清肝胆之火,推荐一个中成药《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苦寒,不适合长期服用,是用来救急的。吃上3天缓解病情后,可以喝这个茶方善后。

白菊花10g,决明子10,夏枯草10g,泡茶喝。

5

最后一种,肾精不足型耳鸣。肾主纳气,肾精不足了,纳不住气,气往上走,就会形成耳鸣。这种耳鸣,往往是更年期前后发生,有肝肾阴虚表现,有失眠症状,失眠后耳鸣加重。

这种耳鸣,在刚开始的时候,声音特别小,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耳朵里的声音就出来了,像蚊子一样在耳边嗡嗡地响,让人很烦躁,难以入睡。越是睡不着,耳鸣声音就越大,就越睡不着,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种耳鸣,在症状较轻的时候比较好治,到后面就很难治了。这种耳鸣会发展成耳聋,到最后耳朵失聪,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这种肾精不足型耳鸣,解决思路是补肾精。补肾精很不容易,需要慢慢地补,用药方面,推荐中成药:《耳聋左慈丸》最为对证。

6

临床上常见的耳鸣,常见类型就是这4种了,耳鸣这个病症相对难治些,很多是多种因素并存,还受情绪因素比较大,但是不管怎样,仔细辩证,把方向找对,就有机会解决问题。

如果实在搞不清哪种类型,最后跟大家分享一组穴位保健,在刚开始出现耳鸣的时候,就要为自己做好保健,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耳鸣的3个穴位:耳门、听宫、听会穴。这3个穴位在同一条竖线上,保健方法很简单:用指头来回搓热这3个穴位,每次做15分钟,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可以预防耳鸣耳聋,也可以缓解症状。

最后,希望我分享的这些方法,全都用不上。愿你出走大半生,归来仍旧耳聪目明。

肾着汤治疼名方

甘姜苓术汤始见于《金匮要略》。因其为肾着病之主方,故又名肾着汤。肾着之病虽属下焦,然其论治实在脾肺。

甘姜苓术汤药物组成为:干姜﹑甘草﹑白术﹑茯苓。干姜﹑甘草二者组合即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主要功效为温补肺阳以摄津。《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用此方治疗肺阳虚不能摄津所致多唾涎,小便数的病症。小便自利乃上焦阳虚不足以摄水,《难经》第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元气之别始也,主通行三气。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肺阳虚则三焦水道无气摄纳津液,小便自出。曹颖甫《金匮发微》云:水道虽通于下,而水之上源不能气化外出,则积日并趋于下。汤本求真亦云:苓姜术甘汤是胚胎于本方,所以能治遗尿,可知也。”“不渴言其津液无伤。故用干姜配甘草温补肺阳,温通三焦水道。白术﹑茯苓二者皆为健脾化湿之要药。仲师制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皆取此义。《神农本草经》认为白术性温,主风寒湿痹,死肌。正合寒湿日久痹阻经络之病机。《难经》第二十九条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带脉走行环绕腰部,腰部受邪,则带脉亦不免也。李东垣认为白术可通过利腰脐间血达到利带脉之效。故用白术健脾燥湿以解肌。茯苓性味甘淡,甘能温中以补脾,合白术﹑干姜,取理中汤之意,温补中阳以散寒湿。淡能渗湿利窍,《本草纲目》认为淡渗之药,皆俱上行而后下降之功。故又合干姜甘草汤助肺宣肃,以通调三焦,驱腰间湿邪从水道而去。

用方要点本方适用于脾肺阳虚,寒湿下侵证。临床当以腹重如带五千钱,腰以下冷痛不仁,舌苔白滑,脉弦滑为依据。临证加减脾阳不足,有寒湿,兼寒水之气上冲,头目眩晕者,加桂枝﹑泽泻等;兼腹中冷痛,四肢无力者,加人参﹑蜀椒等;兼肾阳不足,行立振摇,眩晕甚者,加附子﹑芍药;兼脾虚泄泻者,加砂仁﹑白扁豆﹑薏苡仁﹑车前子;妇人脾虚湿盛,带下色白者,加山药﹑苍术﹑荆芥穗。肺阳不足,三焦不畅者,兼胸中咳喘,涎沫清稀者,加党参﹑细辛﹑半夏﹑五味子等温肺化饮;表虚易感,恶寒自汗者,加麻黄根﹑浮小麦,亦可合玉屏风散;上虚不能制下,出现遗尿,小便频而清长者,加缩泉丸;水肿身重,小便不利者,加黄芪﹑防己。

治疗遇寒荨麻疹的中成药

寒邪藏在体表,平日里风平浪静,但是一不小心吹了冷风,或者着了冷水,外邪引动内邪,它们就开始作乱,表现出来就是皮肤起疹块,西医叫荨麻疹,中医叫风疹或者风团。有一种荨麻疹,遇寒发作或者加重,说明什么呢,说明体质本身就是虚寒的。只有把寒邪制伏,这荨麻疹呀才能销声匿迹。这一次,应声而战的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荆防颗粒。

这个药很常见,因为感冒很常见,荆防颗粒就是用来治感冒的,它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的作用,对风寒湿引起的感冒,效果比较好。

荨麻疹不也是因为受了风,受了寒,才突然爆发的么?所以说自始至终它面对的其实都是同一拨敌人。简单来讲,感冒和荨麻疹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病名,但病因是一样的,当然也就能异病同治。

荆防颗粒出身将门,它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的《和剂局方》里有一个人参败毒散,二者在组方上颇为相似。从古到今,身经百战,想来总结了不少经验,这场战役,它胜券在握。来看看药物组成,有荆芥、防风、独活、羌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川芎。

寒邪在表,最直接的出路是毛孔。荆芥防风解表,吃了以后往往能发汗,汗一发出来,毛孔就打开了,寒邪就有了出路。我们说这个药经常用来治感冒,感冒的话,无非寒或者热,当风邪寒邪一起来了,荆防二药可以散寒,可以祛风。

荆芥防风是老搭档了,经常一起出任务。不过,它们两个太过温柔,假如敌人很强势,怎么办?

又派了羌活独活,羌独彪悍,比荆芥防风厉害得多,骨节里的风寒湿,都能揪出来。

往下,柴胡。大家都知道柴胡疏肝理气,其实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妙用,比如柴胡也是一味常用的解表药。

柴胡在这里也有一个不错的搭档,就是前胡,只差了一个字,药性迥然不同。柴胡升,前胡降,升降的意义就是让气机流转起来,帮助把寒邪赶出去。

气机运行的规律就是升降出入,要恢复气机流转,就要遵循这一规律。这不,桔梗、枳壳也赶来帮忙,桔梗升,枳壳降。

川芎上下奔走,既入气分,又分血分,让气血活跃起来。

茯苓、甘草健脾胃,也是在恢复正气,让正气去对抗邪气。

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中成药的了解,很多时候是通过药品说明书,说明书上写着治感冒,那我们通常就会把它当作感冒药来用,实际上是把它的作用范围缩小了,比如荆防颗粒,不光治感冒,也能调理各种皮肤问题,像湿疹啦,荨麻疹啦,都可以。

记住了,一定是寒性荨麻疹,特点是遇寒发作或者加重,疹块淡红或者淡白,才可以用。

抚养脾胃,医中正道

由明代大医陈实功创立的八珍粉,然而它真正大放异彩却是在清代。清代御医在仔细观察了这个方子以后,说它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甚至称它为 医中正道

八珍粉由八味珍贵的药材组成,分别是:党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莲子肉50克,芡实50克,白扁豆30克,山药50克。把这些药材打成细粉,每次吃10克左右。八珍粉健脾养胃,记住了,它是调养脾胃的方子。

它具体能调理哪些病症。

1、八珍粉能开胃,吃了以后胃口会变好。

2、八珍粉能让人滋润起来,尤其是唇部的变化会比较明显,有的人嘴唇总是很干,干到什么程度呢,会卷皮的那种,用手一撕,血就出来了。脾开窍于口,把脾胃养好,嘴唇会变得滋润起来。

3、八珍粉能调理慢性咳嗽,一说慢性,那时间一定是拖的比较久的。到了这一步不光是肺,脾脏往往也会受到拖累,或者说这个人本身就脾虚,所以别人感冒咳嗽一个星期可能就过去了,他却迟迟好不过来。

4、八珍粉能调气血,爱美的女性,皮肤萎黄的女性比较适合。它不是直接去补我们的气血,而是通过调理脾胃来达到调补气血的目的,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啊。5、八珍粉能增强免疫力,那些动不动就感冒的人,西医叫免疫力低下,中医叫正气不足,八珍粉调脾胃,脾胃就是正气所在。

概括来讲就是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腹泻便溏,身体疲倦,免疫力低下,只要有这些问题的人都可以吃上一点八珍粉。

幽门螺旋杆菌克星

我们知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有时候我们偶然吐上一口酸水,能把牙齿酸倒了,甚至口腔里能够觉出灼热的、烫烫的感觉。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是能在胃酸中存活,因为它长着一层夹膜,这层夹膜能够抗强酸,最后还能把强酸给转化成氨气,所以,胃酸不仅不会对幽门杆菌构造成伤害,反而在这种细菌的干扰下,胃酸成为破坏胃粘膜的罪魁祸首。胃粘膜很重要,能够阻挡胃酸的腐蚀,胃粘膜一旦受到破坏,就会导致胃溃疡,严重的会胃穿孔、胃出血,甚至发展为胃癌。现代医学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就是四联疗法,简单的说就是抗生素+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

 但是很不幸的是,幽门螺旋杆菌生命力太顽强,往往导致四联疗法并不能彻底杀灭它,即使短暂杀灭,还会复感。中医怎么解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呢?最重要的是改变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环境,好比把屋子里的垃圾清理走,整个屋子干净了就不会再招苍蝇。要想改变环境,就要调节胃里的寒热阴阳,清理胃内堆积的垃圾。一般来说,幽门螺旋杆菌非常喜欢潮湿的环境,要想彻底消灭它,就要祛湿。告诉大家一个祛湿热的方子,对付幽门螺旋杆菌特别有效,很多人吃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都成阴性了。这个方子就是连朴饮。

 连朴饮的组成:藿香9克、石菖蒲9克、黄连6克、厚朴6克、法半夏9克、竹茹9

 连朴饮有清热祛湿、行气消胀、化痰的功效,专门针对湿热型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我们来分析一下药物组成。

 1. 芳香化湿——藿香、石菖蒲。

 藿香这味药有一股芳香的气味,能够把湿气散掉。并且藿香入胃经,主要走脾胃、肠道,所以可以化掉肠道中的污浊。藿香本身就有驱邪的作用,每当有瘟疫时,古人就会用把藿香点燃来驱散疫气,来治疗瘟疫、霍乱。石菖蒲也很香,它的香气非常冲鼻子,用手捻一捻,这种香气能在手上停留很长时间,所以也叫随手香。中医把这种冲鼻子的气味形容为走窜之气,凡是气味冲鼻子的药物,都有走窜之力。既然能走窜,那么它进入身体,也是飞速奔驰,无所不到,借着它的这个冲劲,能够祛湿、开窍。藿香和菖蒲的香气,还能够醒脾,湿邪一多,就会导致脾胃困倦不堪,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就会出现胃胀、嗳气、消化不良,而藿香和菖蒲能够芳香醒脾,让脾为之振奋,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2. 清胃热——黄连

 我们都知道垃圾堆积久了会发热,湿邪在胃中聚集也会生热,导致胃中湿热粘滞,所以这时不仅要祛湿,还要清热。黄连大苦大寒,能够泻心火,也能泻脾火,而脾胃相表里,所以黄连能够清胃火。黄连就相当于灭火剂,祛除胃肠积热,对降脾胃火有釜底抽薪的作用。

 3. 行气除胀——厚朴

 湿邪的特点就是粘滞,阻碍气机运行。湿热郁结脾胃,就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该降的胃气降不下来,该升的脾气升不上去,乱作一团。气机在胃中郁滞久了,就会导致胃胀、腹胀,很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都有胃胀、腹胀的问题,稍微吃点东西就胀得难受。这时候,厚朴就派上用场了。厚朴性温,味苦,有行气除胀的功效。厚朴能让把停滞在脾胃里的气给活一活,让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这样才会消除胀闷感觉。

4. 祛湿化痰——半夏、竹茹

 湿郁积脾胃,湿能化热,湿热交织,产生很多黏腻的痰浊。痰浊不化,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环境就不能改变,还会寄居于此,所以除了祛湿、清热、行气,还需化痰。半夏是味化痰的高手,在著名化痰方剂二陈汤中就有它的身影。半夏可以将胃里面的痰饮以及痞块化掉,然后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往下降,从胃降到小肠,从小肠降到大肠,最后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竹茹的作用也很大,能够清热、化痰、开窍还能止呕,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说:竹茹,味淡性凉,善于开胃郁,降胃中上逆之气,使之下行,故能治呕吐,至吐血、衄血,用醋煮竹茹来漱口,可止牙龈出血。竹茹对于人的消化道有着很好的疏通作用,所以不管你是肉吃多了还是甜食吃多了,脾胃中产生的痰湿都可以用竹茹来化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般都有口臭的毛病,这种口臭的原因不在口腔,而在脾胃,好比因为消化道堵了,这根下水道堵了会发臭是一个道理。而竹茹煮水,从口腔到大肠,从上到下从头到脚地给你的消化道洗个澡,顿觉神清气爽,通体畅快。所以,有口臭的人千万不要忽视竹茹。

 以上就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克星连朴饮,简简单单六味药,就可以清胃热、祛湿、化痰,从根本上改变脾胃湿热环境,让幽门螺旋杆菌乖乖消失。

 胃火大、有口臭、食欲好、喜欢吃冷饮、大便干或秽臭黏腻、舌苔黄且厚腻等,这些都是脾胃湿热的表现,符合23条的人都可以试试连朴饮。

鼻炎灵喷剂

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单位、西米替丁注射液0.2654-2注射液5毫克、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云南白药胶囊一粒去囊衣与其余药液混匀即可使用。不适:喷鼻后有疼痛感,十余分钟后可自行消失。

偏头疼

全蝎、钩藤、紫河车各18g,共研细末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3g)。每次服3粒,每日3次。稳定后药量酌减,每日或隔日服3粒以巩固疗效。治疗26例,均在服药后24小时内头痛缓解,48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化脓性中耳炎

全蝎、枯巩各等份,研细末,将患耳处洗净擦干,撒入药粉少许,每日1次。连用35天可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