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2163

 随缘522 2023-01-02 发布于山西

推荐一个用之有效的治疗“杨过”的中成药组合

最近,中了奥米克戎的人越来越多,症状也大同小异,大都是头疼身痛,骨节疼,发热恶寒,口干咽痛,同时各种预防方、治疗方满天飞,让人无所适从。

在此不评价任何方案,我只谈一下我的对治方法。喜欢喝中药的人,主要还是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喝汤药,只能选择中成药。

最近几天,我用葛根汤颗粒配伍小柴胡颗粒治疗大量阳了的患者,大多一天后就退烧止痛了。具体剂量是一袋葛根汤颗粒配两袋小柴胡颗粒,然后用一碗生姜大枣汤送服。没有生姜换葱白,一次四根连须葱白,没有大枣换红糖。这样下来,即使发汗过多也不会损伤正气,第二天、第三天依然精神抖擞。

我的思路是开门送寇,不管是奥米克戎也好,风寒感冒也好,都是外邪进入体内,相当于贼人进入家中。西医和某些中医的思路是关起门来打歼灭战,来多少灭多少,让病毒有来无回。这样的方法有个缺点,年轻的,身体好的,抵抗力强的无所谓,最多就是全身无力,过个十几天,慢慢就恢复了。但年龄大的,身体弱的,抵抗力差的人就不行了,即使侥幸取胜也是两败俱伤,长时间无法恢复,万一有基础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建议出现症状的人们,尽量不要自服寒凉的、清热解毒的药物,最好找个信的过的中医,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为什么中药不能打粉吃?

不少人为了治病、保健、美容等需要,请中医诊脉后开方,但因工作忙、时间紧、煎煮服用不便,就让药店将中药粉碎后直接冲水喝,或装入胶囊里,以便于随身携带。

这种想法虽然看起来很好,能够将药品全部利用起来,而且操作和服用方便,但我们提醒您,中医传统的煎煮方法除了对药材有消毒功效外,还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如果将这类应该煎服的中药拿去打粉或将中药粉装入胶囊服用,可能非但起不到保健、治疗作用,还可能对健康有害!

中药的服法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这些剂型都是按病人的病情来决定的,不是你随心所欲的。风湿跌打类用酒剂,感冒类湯剂和丸剂、散剂,滋補类可用膏剂、酒剂效果较好,总之是因人因病的不同方剂才能达良好的疗效。

中医药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代人民通过不断的丰富的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汤药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式之一,各类中医经典记载的中医药的方剂都是以熬制的方式制成汤药为基础的,里面的各种药物的配伍的比例和数量也都是以熬制汤药为基础摸索出来的。

需煎煮中药不能随意打粉中药成分复杂,煎煮过程化学反应较多,医师开具的处方对煎煮都有特殊的要求:如先煎(质地坚硬的中药为了易于有效成分溶出;有毒中药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泡服。只有按照这些特殊要求去操作,才能保证该方药的疗效。而将需要煎煮的中药全部打粉装入空心胶囊与按照中医传统的煎煮方法在本质上有质的区别,无论化学成分还是疗效均有不同,进入胃肠道的生物利用度也不同,发生毒副反应的几率前者较大。比如说,有一些动物组织和动物类药材,本身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煎煮过程也是一个消毒过程,可以消灭病原微生物,保证用药安全。另外,中药煎煮还是一个减毒增效的过程,也是药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达到有效浓度,更好地发挥药效。中药在长达几十分钟的高温熬制过程中,各类药材里面的非常复杂的化学成分是会产生化学反应的,最终熬好的汤药里面的成分和原来的成分不会完全一致,有可能真正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的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非完全是各类草药里面的原有的化学成分,而是熬制过程中反应生成的新的成分。

所以打成草药服用的话,可能就改变了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不一定产生理想的疗效。一些有毒有害的中草药成分通过熬制,也许里面的有毒有害的成分通过反应就能够得到削弱,甚至变成无毒,而不经熬制过程的话,这些毒物不可能改变性质。尤其是一些复方,方剂中不同药物煎煮时间不一样,有些需要先下,有些需要后下,有些需要冲服。药物的服用方法,是由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所决定,有些药物需要长时间煎煮才能除去其毒性,如附子,半夏,乌头等,这些药物是不能作为散剂直接服用的。例如《伤寒论》中提到三黄汤(大黄,黄连,黄芩),要求开水浸泡后服用,取其轻清性,防止直下肠胃,损伤脾胃阳气这类方剂是不可以直接打粉冲服的。如果将适宜煎煮的中药拿去打粉直接服用,可能是药效增强,但同时导致毒性也随之增大,极易达到中毒剂量致严重后果。如沉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功效,煎服,1.5~4.5g,而入丸散剂每次只需0.5~1g;如三七具有化淤止血、活血定痛功效,煎服,3~10g,而研末吞服只需1~1.5g即可;如全蝎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煎服,3~6g,而研末吞服,每次只需0.6~1g,如果将这类应该煎服的中药拿去打粉或将中药粉装入胶囊服用,其剂量过大,将会产生毒副反应。因此,需要煎服的中药必须按照要求严格煎服,而不能随意打粉。中草药里面有很多像矿石类及动物骨骼等,里面的很多成分只有少量的部分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许古代的中医先人总结出来的汤药里面只需要这些溶出的部分,而不能溶解的部分对于疾病的治疗并无有效的作用。将这些东西全部磨成粉吃进体内不仅没有用处,可能反而带来危害。而且中药里面有很多有毒性的药品,西医认为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的,中医用来治疗却是有效的,也许只是利用在煎药的时候析出的极少的一点,但是如果磨成粉全部服下去,可能人体难以承受。如果全部打成粉末吃进去,进入人体的各种药物成分可能都超出了汤药的剂量,是药三分毒呀,超过了剂量就有害。所以最好还是以煎药的方式来服用中药更为稳妥安全,也许那些煎煮以后的残渣本来就应该扔掉。

没时间煎煮可制成膏方

如果确实觉得工作忙,没有时间去煎煮中药,以下建议可以参考:1、中成药或医院制剂。正规医院加工制造的中药制剂,便于携带服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患者可以考虑选用。2、膏方。可以根据医生辨证论治,开一些个体化用药的膏方,调理身体、治未病也十分方便。3、代煎中药。大医院特别是中医院基本都有中药代煎服务。

中药能煎尽量别打粉吃,以下几点必须注意:1、动物组织或者动物药材不适合打粉。尤其某些本身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如桑螵蛸,是动物卵鞘,含有病原微生物,最好经煎煮高温消毒后服用。2、有毒性的药材不适合打粉,这类药打粉后因混合不匀,导致无法准确控制每次服用的量。打粉后可能致药效增强,毒性也随之增大。例如,全蝎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煎服需3~6克,而研粉吞服每次只需0.6~1克。3、含挥发油的药材打粉要注意粉碎机温度,如枳壳、豆蔻、薄荷等,粉碎机在高速旋转过程中温度较高,可能导致有效成分挥发油的蒸发,应采取短时间多次粉碎的方式,尽量降低粉碎机操作温度,减少挥发油的蒸发。4、黏性重含糖量高的药材打粉要注意干燥,如熟地黄、枸杞子等,易吸潮软化发黏,应低温干燥充分。不然易粘附在打粉机内壁,影响药粉的细度。5、打粉中药需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不要超过两年。也可密封好后放入冰箱冷藏,但不宜时间过长,以免药粉吸潮变质,影响药效。喜欢中医药的您,服药时,尽量遵循煎煮或至少开水泡吧!

15种药物 4种非药物方法可选!新冠咽干咽痛,不用愁买不到药~

咽干咽痛

最近好多朋友圈在曝光羊羊。除了发烧体温升高以外,患者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适症状就是喉咙痛,严重的咽喉疼的像针刺刀割。

咽喉疼痛,有哪些药物与方法可以缓解呢?

1

六神丸

人民日报发文,喉咙疼痛推荐六神丸。它能改善咽痛、咳嗽、乏力等症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组方:珍珠、牛黄、麝香、冰片、蟾酥、雄黄。

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丘疹性荨麻疹、痤疮粉刺、带状疱疹、口腔溃疡等,是外科、疮疡科、内科等常用药物。

2

喉疾灵胶囊

组方:山豆根、天花粉、了哥王、板蓝根、广东土牛膝、连翘、牛黄、冰片、珍珠层粉、诃子、猪牙皂、桔梗。

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散肿止痛之效。

主治:由肺胃热盛,火毒内蕴,循经上灼于咽而致的喉痹,症见咽部红肿疼痛,声音嘶哑,发热,咳嗽,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3

健民咽喉片

组方:玄参、麦冬、地黄、板蓝根、西青果、蝉蜕、诃子、桔梗、胖大海、薄荷素油、薄荷脑、甘草。

功效:清利咽喉、养阴生津、解毒泻火。

主治:因热病伤津,热毒内盛,熏灼咽喉而致的喉痹,症见咽部红肿,疼痛不适,咽内异物感,口干喜饮,鼻干少津,失音声哑,舌红,脉数。

4

蓝芩口服液

组方: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因肺胃蕴热,热毒上灼咽喉而致的喉痹,症见咽痛,咽干,咽部灼热,咳嗽痰黄,发热,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5

开喉剑喷雾剂

组方: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薄荷脑。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因火毒内盛,循经上灼咽喉而致的喉痹,症见咽痛,吞咽不利,口干喜饮,发热,咽部红肿,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

6

清喉利咽颗粒

组方:黄芩、西青果、桔梗、橘红、竹茹、胖大海、紫苏梗、枳壳、醋香附、沉香、紫苏子、桑叶、薄荷脑。

功效:清热利咽、宽胸润喉。

主治:由表邪化热,痰火上攻,熏灼咽喉,耗伤津液而致的喉痹,症见咽部红肿,疼痛,咽喉发干,声音嘶哑。

7

玄麦甘桔含片

组方:玄参、麦冬、桔梗、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利咽。

主治:因热病伤阴,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恶灼咽喉而致的喉痹,症见咽部红肿,干燥灼热,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口鼻干燥,干咳少痰,舌红少津,脉细数。

此外,还有清咽滴丸、银黄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利咽解毒颗粒、山香圆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铁笛丸等中成药可选用。

8

地喹氯铵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推荐的唯一西药。地喹氯铵能吸附于细菌的细胞壁,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使细菌内酶、辅酶和代谢中间产物外漏,阻碍细菌的呼吸和酵解过程,使细菌变性,可有效的抑制、杀灭细菌和真菌,减轻口腔和咽喉部的炎症或肿胀,可作为口腔、咽喉的消毒剂使用,对于急性咽炎以及慢性咽炎均有疗效。

不过很多人现在遇到的情况可能是,线下买不到药,线上也得等好几天快递才能送到。身体本来就不舒服,买不到药更焦虑了。

非药物缓解方法

如果买不到药物,可以尝试以下非药物方法:

1.试试吃点冰淇淋,或者喝点冷饮、冷藏的酸奶之类。非常冷的食物有一定麻木作用,能够暂时减轻或缓解吞咽疼痛。

2.润喉糖大多含有薄荷醇(薄荷脑就是薄荷醇),而薄荷醇能够触发冷感让你感觉清凉,也有一定镇痛作用。

3.盐水漱口,盐水可以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并引起口腔和喉咙的血管收缩(减少充血)。

4.大量补充温热(不要超过 65 ℃)的水分也是 WHO 建议的缓解方式。呼吸道有充足的水分能够促进病原体从肺部的粘液纤毛清除。有效的粘液纤毛清除可以延迟和减少下呼吸道的感染,从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本文仅供参考,服用以上药物需根据说明书或遵医嘱。

00001. 

牛皮癣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斑螯15克 生半夏30克。

【制法】以上诸药共研成极细粉末,加香油适量调成稠糊状,贮瓶备用。

【用法】先把患部用温水擦洗数遍,把鳞屑清除干净,使创面有点状出血为宣,然后用斑螯半夏油均匀地摊敷在患部,约分五分硬币厚,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敷药后,若局部出现水泡,用针炙针或注射针头从水泡贴近皮肤处四周各刺破一针,使渗出液从针孔溢出,水泡会塌陷结痂,自行脱落而愈。另,每个人体质不同,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应用。

神经性皮炎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苍术10克 大枫子30克 苦参10克 防风10克 白鲜皮30克 五倍子15克 松香12克 鹤虱草12克 黄柏10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成极细粉末,将药粉撒入特制的熏炉内,让炭块燃烧冒烟。嘱患者皮损部位紧贴炉口,接触烟熏治疗,少数采用纸卷熏法(将药粉卷入草纸内,点燃)。每天早晚各熏一次,按皮损的厚薄,分别熏15~30分钟。其温度保持在40度左右。

【备注】与此同时外搽止痒药膏、藜芦膏等。部分病人同时服用汤药,如白鲜皮、地肤子、金银花等。或服丸荮,如二妙丸等。

血小板减少症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党参15克 黄芪15克 白术12克 柴胡9克 升麻5克 陈皮3克 炙甘草5克 黄精12克 仙鹤草30克 首乌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荆芥6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独活6克 地榆10克 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茅根10克 芦根10克 丝瓜络10克 桑枝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功效】清化湿热,兼以和络。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腰椎间盘突出腿麻,腿胀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秦艽10克 独活10克 白芍10克 甘草5克 牛膝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腿麻,腿胀。

【注意事项】因个人体质不同,需辨证适用。

前巩膜炎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生地30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赤芍9克 黄连9克 麦门冬12克 大贝母9克 胆草9克 大黄9克 木通6克 花粉9克 蝉蜕6克 甘草3克 羚羊角3克 石膏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主治】瘀血灌睛症(前巩膜炎)。症见:满眼皆红,赤丝纵横,风轮红甚,眼胞微肿,热泪频流,酸痛畏光。

00001. 

治疗一例严重感冒案

2022年12月15日,我一位亲戚患重感冒,主要症状有:发热,怕冷,无汗,头晕,乏力,口苦,口渴,嗓子干疼,舌淡苔白厚,水滑,舌根稍黄。手脚冰凉,四肢无力。大便正常,小便黄。发热时有欲死的恐惧感。上午去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新冠肺炎轻症感染,无需吃药,也没给开药就让其回家休息。下午开始出现发热等症状,越发严重,痛不欲生。

下午5点20分问诊,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当归、川芎+生石膏、桔梗、马勃”。

方子组成:(20221215)柴胡30克,黄芩15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天花粉20克,生牡蛎2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苍术20克,泽泻20克,麻黄10克,炮附子10克,细辛6克,生石膏50克,桔梗15克,马勃10克。二剂,水煎服。

服药反馈:上方晚上服用一次,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体温降至36.5度,不怕冷了,也不头晕了,病去八九。让复渣再服一次。剩下的一副药收好备用。

辨证要点:

1)“口苦,口渴,乏力,发热,怕冷”,这是柴胡剂,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4.疟病》附方:“《外台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2)“乏力,怕冷,无汗”,这是少阴病的“但欲寐”,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舌淡苔白厚,水滑”,是水饮内停,用当归芍药散去当归、川芎,祛水利湿。

4)“嗓子干疼”,加桔梗、马勃。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马勃:味辛,性平;归肺经;具有清肺利咽,止血的功效;用于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外治鼻衄,创伤出血。

5)“发热,口渴,小便黄”,是有阳明里热,加生石膏。

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寒凝气滞型坐骨神经痛(环跳风)中药治疗验方

【辩证】寒凝气滞。

【治法】祛寒温经通络。

【处方组成】黄芪30克 赤芍10克 白芍10克 当归10克 威灵仙15克 桂枝10克 细辛6克 独活10克 制川乌6克 白僵蚕15克 鸡血藤15克 蜈蚣2条 川牛膝15克 忍冬藤20克 天仙藤15克 神曲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神经性皮炎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苍术10克 大枫子30克 苦参10克 防风10克 白鲜皮30克 五倍子15克 松香12克 鹤虱草12克 黄柏10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成极细粉末,将药粉撒入特制的熏炉内,让炭块燃烧冒烟。嘱患者皮损部位紧贴炉口,接触烟熏治疗,少数采用纸卷熏法(将药粉卷入草纸内,点燃)。每天早晚各熏一次,按皮损的厚薄,分别熏15~30分钟。其温度保持在40度左右。

【备注】与此同时外搽止痒药膏、藜芦膏等。部分病人同时服用汤药,如白鲜皮、地肤子、金银花等。或服丸荮,如二妙丸等。

十味防疫汤

【处方组成】羌活10克 防风10克 黄芩10克 芦根20克 苍术10克 佩兰10克 川芎10克 炙黄芪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适用人群】①.本方可用于大部分的普通人群,和体虚易感冒的人群;②.增加机估的抵御外邪之力,防疫抗疫。

【本方来源】本方源自可外解风寒湿邪,内除蕴热的九味羌活汤,加益气固表、扶正实卫的玉屏风散。两方加减组合,扶正气、抗疫气、祛邪气、健脾气、实卫气、化湿气、解毒气、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方剂解析】炙黄芪:健脾气,养肺气,扶正气,实卫气,固表气;苍术、佩兰:祛湿气,醒脾气,避秽气,化浊气;防风、羌活:祛风解表,散寒化湿;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可防辛操之药伤及津液;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升郁结,助祛邪之力;柴胡、黄芩:透邪出表,清解蕴热,防止病邪入里;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全方。

【备注】本方仅供参考,若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四诊合参,辨证用药。

家里有阳了,此事必须做的原因!!

前面我们讲了,家里有阳的一些注意事项,还讲了一些事情不能做,今天讲讲有些事必须做。我们一直不停地在讲,消杀和预防是重中之重,必须放在第一位,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降低房间里病毒的浓度。

家里既然有阳,说明家里一定有病毒,阳还在不停排毒,也说明家里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增加,当然,每时每刻病毒也在死亡,但是,不要忘记了,病毒每时每刻也可能在裂变。不管哪种情况,家里只要有病毒,一但进入家人的身体,人就可能遭到感染,阴也就可能变阳,原来的阳病情可能加重,或者康复时间增长。这就是家里一但有阳了,消杀工作必须放在第一步的原因。消杀方式更多,下面介绍三种,也是这段时间从实际应用中反馈回来的,简单,实用,操作还不复杂。第一种方法:熏醋: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操作不费力,消杀还彻底。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就是将醋放在电饭锅里,插上电,不用盖锅盖,让醋加热蒸发即可。(如超市里的白醋就可以),刚开始几天,熏的时间长点,可以一天熏一次,随着阳转阴就可以少熏点。这种方式适合任何家庭,特别是全家感染,没有力气干活的人。缺点醋的味道比较大。

第二种方式:84消毒液喷洒,这是常用的消毒方法,在家里可以用浇花的喷壶进行喷洒,也可以兑好84消毒液后,用抹布擦试,拖布拖地。这种方法相对第一种费力点,消杀工作耗费的时间长一些,对于已经阳了的人,全屋消杀一遍比较费力,还有味道比较大,优点,成本低,消杀效果好,安全。

第三种方式:酒精喷雾,这种方法虽然没有难闻的味道,但是,成本高,安全系数低,只实用于没有明火的房间,并喷洒时和喷洒后相当长的时间都不能有明火。在家庭随时可能有明火,不推荐使用。

月经过多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煅龙骨15~20克 煅牡蛎15~20克 茜草12克 煅乌贼骨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主治】月经量过多,过期不止或淋漓不止。

【功能主治】本方适用于经色淡红,腹不痛,脉细软无力的月经过多者,若腹痛有块,经色暗紫,说明有瘀血,不宜用本方。

产后足跟痛、下肢麻木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艾叶30克 花椒15克 制川乌6克 制草乌6克 独活15克 羌活15克 红花15克 苏木15克 伸筋草30克 透骨草30克 刘寄奴18克 徐长卿18克 片姜黄18克 木瓜18克 威灵仙15克 楮实子15克。

【用法】二剂,打粉过筛100目,每包20克,水冲涂患处。

【主治】产后足跟痛、下肢麻木。

产后漏尿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生黄芪30克 熟地15克 砂仁9克 酒萸肉15克 乌药12克 生山药30克 益智仁12克 杜仲15克 狗脊15克 萆薢15克 菟丝子15克 怀牛膝15克 生龙骨15克(先煎) 生牡蛎15克(先煎) 干姜6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7剂为1个疗程。

【主治】产后漏尿。尿频尿急、淋离不尽、舌淡苔白脉细。

被忽视的一个古方,退烧、疏解热毒,简单高效!

三豆汤的加减以及临床应用

三豆汤的药性

《本草纲目》记载扁鹊三豆饮由绿豆、赤小豆、黑豆、甘草节组成。

治疮毒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故历代医家多将此方用治痘疹、疮毒之症。

根据多年实践验证,本方药性平和,味甘而淡,不伤胃气,而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养肝润肺,滋燥生津诸作用。

具有滋养之功,但滋而无滞;虽清热解毒,但清而不伐。

全方清中寓补,补中寓清,若能灵活加减,除疮毒、痘疹之外;还可用于因风、热、燥、火等阳邪为患,导致伤津耗液之燥热等证。

更适用于脏腑功能失调如内脏津亏,或脏腑燥热伤阴之证。如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肺虚燥热、肺胃郁热、肝虚不眠等方面。

经多年广泛运用于临床,灵活加减,疗效颇佳。

基础方及加减药味

1、基础方:黑豆、绿豆、赤小豆。

2、替换用药方:淡豆豉、扁豆。

3、加减法:

疏风解表,加桑叶、薄荷;清热解毒,加金银花、连翘;泻火解毒,加黄芩、栀子、生石膏;

破滞去癖,加枳实、焦山楂;清咽利膈,加牛蒡子、桔梗;宣肺止咳,加杏仁、贝母、枳壳;

宣透痘疹,加蝉蜕、芫荽、香菌脚;祛风止痒,加僵蚕、蝉蜕、刺蒺藜;清热消肿,加玄参、夏枯草;

清心除烦,加竹茹、灯心草、栀子;养阴润燥,加麦冬、沙参、枸杞子、五味子;

养肝润燥,加乌梅、冰糖;补益脾肺,加山药、莲子、薏苡仁;补脾养阴,加太子参、乌梅、山药。

上列各组药物,视病情需要可选择一二组加入。

各豆的功能

黑豆: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功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本品尚有润肾燥而止盗汗,补肾虚而止遗尿之功。

绿豆:性味甘、平、入心、胃二经,功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药性三字经》谓本品“通行十二经”、“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消毒'。

赤小豆:又名赤豆、红饭豆。本品性味甘、酸、平,入心、小肠二经。功能利水除湿、止痒、和血排脓、消肿解毒,古人有“久食瘦人”之说。

淡豆豉:由黑豆经加工发酵而成,性味辛而微苦,入肺、胃二经有解毒除烦之功。

但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性味各异。用青蒿、桑叶同制者,则药性偏寒;用麻黄、紫苏叶等同制者,则药性偏温。

扁豆:性味甘、微温,入肺、脾二经,健脾养胃、消暑除湿,补阴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为缓和滋养之品。

用于麻疹

麻疹初期,证偏阳热者:用淡豆豉、黑豆、绿豆,加桑叶、薄荷、蝉蜕、香菌脚。

若服后疹出顺畅,发热渐退,改用赤小豆、黑豆、绿豆加乌梅、冰糖,养肝润燥生津,以资调整。

麻疹后期:热退、疹消,如出现视物不明,皮肤瘙痒者,若属热伤肺阴,肺阴受损,宜清肺热、补肝阴为主。

用黑豆、绿豆、扁豆、蝉蜕、关蒺藜、赤芍、枸杞子治之。

痒止后,仍用三豆加石决明、广木贼、关蒺藜、密蒙花、鸡肝,滋肝明目,以恢复视力。

麻疹靥后:若肝肺余热不尽,症见低热持续,微咳不止,治宜养阴润燥兼清肺经余热。

用三豆汤合二仙汤(黑豆、绿豆、赤小豆、黄芩、杭白芍)治之。

如服后热退咳止,继用三豆汤加乌梅、冰糖,酸甘化阴调治为宜。

麻疹后期,变证颇多,如属有余之证,或余邪未尽,或肝肺津枯,均可采用三豆汤加减治之。

表邪外束,肺胃部热,发热,咳嗽,头身疼痛,舌红,苔薄黄或薄白少津,脉浮数,证属风热袭肺,肺气不降(如支周感染等)。

治宜疏散风热,降逆止咳,方用枳实三豆银翘散(枳实、黑豆、绿豆、淡豆豉、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桑叶、贝母、苇根)。

外受表邪,肺胃郁热,咽痛较剧(如急性扁桃腺炎等),用枳实三豆银翘散加桔梗、甘草。

大头瘟,风湿犯肺,三阳经郁热,致颜面漫肿发红,头痛寒热、脉数,舌红,治宜清热泻火,疏风解毒。

用三豆汤加味(黑豆、绿豆、赤小豆、淡豆豉、生石膏、桑叶、金银花、连翘、紫草、焦山楂、僵蚕、蝉蜕、淡竹叶)。

痄腮一般由风温病毒所致者,症见发热,一侧或两侧腮腺肿胀疼痛,拒按,舌红,脉数。治宜疏风清热。

方用三豆饮加味(黑豆、绿豆、淡豆豉、金银花、荆芥、连翘、夏枯花、僵蚕、板蓝根)。

风热所致其他疾患,如荨麻疹、急性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紫斑、天疱疮、漆疮、急性蜂窝织炎等,各病表现虽然不同。

但病因均多为风热、火毒阳邪外侵、肺胃郁热,病位反映均在皮肤、肌肉,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故均可用枳实三豆银翘散加减治之。

用于其他方面

1、小儿高热惊风:症由高热伤津、肝失濡养、热极生风所致者,用黑豆、绿豆、淡豆豉加钩藤、僵蚕、蝉蜕、竹茹.

2、酒渣鼻初起,多因肺胃郁热所致,可用枳实三豆银翘散治之。

3、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虚烦,自汗,低热,血压波动,脉弦或沉弦,证属肝肾阴虚,津液不足者.

可用黑豆、绿豆、淡豆豉加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乌梅、橘络、竹茹、冰糖。

如属胆热痰滞,烦躁,失眠者,可用栀豉温胆汤加黑豆、绿豆、橘络、石菖蒲、远志.编辑新经络.

如属肝阴虚较重者,用三豆汤与生脉散合方服用(黑豆、绿豆、赤小豆、太子参、麦冬、山茱萸、乌梅、冰糖)。

4、小儿遗尿,属肝旺脾虚者:用黑豆、绿豆、扁豆、怀山药、莲子、乌梅、冰糖。

5、小儿腹泻后,脾弱肝旺,饮食不为肌肤、形体消瘦,性怪喜哭。

证属肝脾失调,治宜调和肝脾,用黑豆、绿豆、扁豆、桑叶、乌梅、冰糖、竹茹、灯心草治之。

6、多发性疖疮,属风火湿热者: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用黑豆、绿豆、赤小豆、桑叶、荆芥、金银花、连翘、僵蚕、牛蒡子、蝉蜕、甘草.

7、预防流感:可用黑豆、绿豆、淡豆豉、桑叶、乌梅、金银花、连翘、冰糖.编辑新经络.

8、预防麻疹:可用黑豆、绿豆、赤小豆、紫草、金银花、甘草。

9、食物过敏,周身发痒,奇痒难耐者,用枳实三豆银翘散治之。

10、药物过敏,或药物中毒:用黑豆、绿豆、赤小豆、防风、甘草冶之。

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范围甚广。总之,大凡急性、热性,津液亏损等疾患,均可在三豆汤的基础上加减使用。

病案举例

病案一:

张某,男,2岁。发热持续7日,心烦闷,唇焦燥。咳嗽流涕,小便短赤。舌红,脉数。耳前后疹出隐约。

脉症合参,显系风温束肺,阴液受损,致疹不外达。治以清热透疹,佐宣肺养液。用三豆饮加味。

处方:黑豆10克,绿豆15克,淡豆豉10克,桑叶10克,薄荷5克,香菌脚3克。公鸡冠血数滴为引。

上方服2剂,疹自胸背渐出达于手足,热亦减退,胸闷心烦消失。

凡治疗者须知,胸闷一分不减,痧出一分未透,此临证至关重要者。

二诊:疹出顺畅,但患儿夜间少寐,易惊,思水较多。此系疹出伤津,津虚不眠。用三豆饮加减。

处方:淡豆豉10克,黑豆15克,绿豆15克,桑叶10克,乌梅15克,竹茹6克,加冰糖少许为引。

1剂,能安静入睡,此时疹子渐靥。

三诊:将原方淡豆豉易扁豆,增强健脾养肝和肺调治而愈。

病案二:

王某,男,7岁。麻疹靥后,两眼视物逐渐不明,且兼周身皮肤发痒,舌质红,微有薄白苔、脉弦兼细。

尿短少,胃纳不佳。形体消瘦,急躁不安。此为疹出热邪伤阴、肝肺阴液耗损。

治以润肺养肝,滋津复液。用三豆汤加味。

处方:赤小豆10克,黑豆15克,绿豆15克,蝉花15克(无蝉花可用蝉蜕),赤芍10克,枸杞子15克,乌梅15克。冰糖少量为引。

二诊:上方服3剂后,皮肤发痒已止。原方赤小豆易扁豆、加石决明、广木贼及鸡肝1个。

三诊:上方服12剂,视力逐渐恢复。

附:

退不退烧,只差这两味药

作者/郭博信

支气管双侧肺炎治验后谈“治热不用酸寒,如救火不用水”,兼谈中医治病“偶合幸中”问题。

病例

X,女,2岁。

2010年12月11日因发烧咳嗽,经北京安达医院影像中心X光检查(X光号:918205)报告为支气管双侧肺炎(RP47.328,正常值为5)因打针输液无效,12月15日转而由我来诊治。

诊见小儿咳嗽气喘,喉中痰鸣漉漉,呼吸急促,鼻翼翕动,面部尤其是口唇通红,体温39.7°C,并见鼻塞流清涕,舌质红,苔白。

此外感风寒,郁遏肺气,化热生痰,壅塞而导致咳喘。拟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兼清热化痰,以恢复肺之宣肃功能。

处方:

麻黄5克,生石膏20克,杏仁6克,清半夏10克,陈皮6克,荆芥6克,前胡6克,滑石粉10克,马齿苋20克,乌梅6克,甘草6克。

水煎服,3小时服1次。

患儿上午服药2次,下午即烧退咳止,诸症悉除。

上方为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而成。以麻黄辛温解表,宣通肺气,虑其力单,故加荆芥以助之;杏仁降利肺气,乃止咳平喘必用之药;加二陈汤者,以燥湿化痰,痰之不去,肺气焉能得降?加前胡者,“前胡除内外之痰实”,以助二陈之力也;石膏清肺胃之要药,加滑石粉者,以其甘寒,有利水通淋之功,导热从小便而出也。

方中用马齿苋与乌梅者,以马齿苋酸寒,寒则寒矣,而酸味不足;而乌梅酸平,而酸味重矣,合之而成酸寒之味,此为我治外感高热常加之药。

盖小儿高烧,不仅家长心急如焚,且极易危及患儿生命,为肺炎之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症状也就消失了,因而肺炎得愈。

而《伤寒论》所载之麻杏石甘汤,乃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恐其退热之力不逮,故加此酸寒之品。然此酸寒退高热法,则吾又受益于靳文清。

靳文清(1915—1988),为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名老中医、主任医师,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曾受业于当时名医施今墨、周介人、朱壶山、赵锡武诸前辈,从事中医临床50余载。

我于1984年调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后,经人介绍得识靳老,时常出入其家,质疑问难。

靳老首用酸寒退热法是1946年的事儿。

该年10月,他诊治一位35岁男性钮X,病已半个多月。始得之畏寒发热,头痛身疼,神疲纳减,继则发烧较前增高,畏寒轻,头痛剧,渐至不恶寒反恶热。前医投白虎汤加味,高热稽留不退,遂转邀靳老诊治。

靳老诊后,觉得前医所用之药大体药证尚属吻合,几无瑕疵可挑,何以疗效殊渺?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猛然想起前贤医话中有“治热不用酸寒,犹救火不用水”一语。遂于前医方中加入酸寒,并加重石膏之剂量,处方如下:

生石膏120克(杵,先煎),肥知母5克,金银花25克,连翘25克,大青叶30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生地25克,甘草10克,鲜蒲公英根60克(去泥土),马齿苋60克,乌梅10克。

连进2剂,疗效剧增,仅服5剂,热退身爽。此例始得之风寒,而后转属热症,于前医辛寒、苦寒之药中加入酸寒,始收力显效。

1947年秋,靳老诊治一位21岁男性患者荆X,发病半个月,始则微恶寒,身热不扬,关节酸困,脉数而濡,以感冒夹湿论治,未收效。

继见恶寒轻,发热重,头痛身重增剧。脘中胀满,饮食少进,入夜神昏,大便不畅,小溲黄短,舌苔黄燥。

此属湿温重症,热重于湿,浊热之邪弥漫,蒙蔽清窍。故靳老疏三仁汤加藿香、佩兰、菖蒲、郁金芳化湿浊,开窍醒神,并增黄连、黄芩、栀子苦寒以清热燥湿。

然迭进数剂,不仅无效,病情反重,热升而神昏不醒,并时有谵语,手指蠕动。

此已属危候,当此之时,靳老赶忙将原方中杏仁、薏苡仁去掉,加入马齿苋50克,乌梅肉10克,白芍15克,生龙牡各30克(捣,先煎)并嘱以葡萄榨汁,当水频频喂服(时值葡萄成熟季节)。

如此服药3天,体温渐降,神亦渐轻,腹满减,能进粥半碗,病情终于有了转机。

再服6剂,体温降至正常,神爽知饥,头痛身重消失而愈。

观此例收效,关键是加入酸寒之品,绝非“偶合幸中”。

1975年秋,靳老还诊治一38岁男性患者马X,患高热症20余日,每经输液(同时滴入抗菌素、激素)则烧退,过一日则又复燃;再经输液则又退至接近正常体温,如此反复数次,以后输液即无效,并发展为每日下午寒热往来。中西药物并进,效果不显,只觉身疲,纳呆,舌淡红,苔微黄干燥,脉弦缓,午前较轻,至日晡则寒热作。

靳老疏小柴胡汤加味。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青蒿15克,连翘25克,知母15克,鲜蒲公英根60克,马齿苋50克,乌梅10克,瓜蒌20克(杵)

药仅进3剂,往来寒热即退。

此例属少阳证也,往来寒热,胸闷纳呆,脉弦缓,为小柴胡汤之证。后往来寒热只发生在下午(日晡),又似与阳明并病,治疗须少阳、阳明两清之。

加青蒿者,助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者,以助白虎清阳明。加瓜蒌者,以宽中下气,豁痰热,除胸闷。于小柴胡汤中不用人参者,正气未虚也。减去半夏者,因不呕恶也。而关键是重用马齿苋、乌梅酸寒退热,始收捷效。

由此可见,酸寒退热法的疗效是肯定的,但也不是方方必用。

盖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导致高烧的病因很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内伤发热者,有甘温除热、滋阴清热、解毒清热等;而外感发热者,又有伤寒、温病之分。

靳老所治诸发热和我治此例小儿肺炎,皆属外感。至于内伤发热可否兼用酸寒法,吾尚无此经验,不敢妄论。

常用的酸寒药物有马齿苋、乌梅、犀角(今以水牛角代)等。

唯乌梅酸涩性平,为生津止咳之要药,似于温病更宜。

1966年《山西医学杂志》第一期载有彭子益遗稿(赵兰整理),其中有乌梅、白糖治愈温病医案。

根据彭老中医50年的临床经验,该文作者用乌梅、白糖治疗温病13例,效果较好。

13例病案中乌梅用量2~30枚不等,常用2〜5枚,白糖30〜60克,个别病例随症加味,可资借鉴。

这个酸寒退热法说起来简单,我遵之则效,然而对于靳老却也是来之不易。

靳老是个纯中医,崇尚古训,对中医经典著作及历代诸家学说,皆有深刻的研究,且治学严谨,一生注重临床。就是这样一位中医功底深厚的老中医,面对缠绵不退的高烧患者也常是投药罔效,进退维谷,大有技穷束手之慨;迨至治疗那位高烧不退的钮姓患者,也是冥索良久,突然想起前贤“治热不用酸寒,如救火不用水”这句话而茅塞顿开。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个酸寒退高热法,靳老一句话就教会我,故学习中医,何能不拜师?

然而对于他来说,为此却付出了几年的代价。就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为了寻求有效的退热药物,他大量浏览前人医案,并涉猎一些古代名著,几尽搜罗之能事,但是所获仍是较为零碎,疗效尚难肯定。嗣后对某些高烧鸱张的病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姑妄用酸寒法,而收效竟出意外。然而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他“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结果。

这里应了居里夫人的一句话:“一个伟大的发现不是从科学家大脑中蹦出的,就像全身披甲的雅典娜从宙斯的头里跃出的那样,它是以前大量工作积累的结果。”

是的,酸寒退热法并不是靳老的发明,似也不是平白无故地从他大脑里蹦出来的想法,是他大量研究古人医案、医话的结果。

古人的医案、医话,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智慧的结晶。研读古人的医案、医话,不一定马上就用得上,但却能启发你临床用药的巧思,不断充实和增强中医思维,从而在面对复杂的疾病问题时能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出奇制胜。这也正应了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那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上世纪30年代,反对中医的余云岫有一句“至理名言”,称中医之所以能治好病是“偶合幸中”。

看来他不是不知道中医能治好病,但是为了反对中医,面对中医能治好病这样一个事实,他还是搜索枯肠找到这样一个说法,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纵观科学史,却也不乏人们常津津乐道的“偶合幸中”的事儿。

诸如阿基米德在浴盆中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兴奋得裸体跑到大街上去宣布他的重大发现。

瓦特在外婆家度假时看到烧水壶的盖子被蒸汽所掀动,结果发明了蒸汽机。

牛顿却是在苹果树下乘凉时,由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看似“偶合幸中”!实际上是这些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

须知,牛顿在看到苹果落地的前20年就已经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

这些任何人都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现象,只有在碰到“有准备头脑”的科学家、发明家时,才会成为一个发现科学理论的“机遇”!

同样的道理,现代医学的种种疾病,包括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只有碰到“有准备头脑”的传统纯中医,才会被“偶合幸中”而治愈,不是别的什么人都可以“偶合幸中”的!

传承1800多年,只有3味药的治愈咽炎方

—1—咽炎3年,半夏散2剂治愈郑某,女,40岁。三年前,突然发现咽喉疼痛。某院诊为“咽炎”。先与青霉素、喉片、六神丸等治疗2个月无效,继改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之。数月后,不但无效,反而日渐感到痰多,咽喉憋胀,乃易医治之。医云:梅核气,予四七汤加减治之,不效。其后,又易医十几人,然终未见效。邀余治之,始以柴胡枳桔汤微效,继服20剂则无效。余审思再三,不得其解。偶读章虚谷《伤寒本旨》,云:“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入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始而大悟:此证正是少阴咽痛过用寒凉郁闭之证也,何不用半夏散及汤法治之?再思我20多年讲授《伤寒论》“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时一节的讲授方法,大多宗《伤寒论释义》内容解释之错误,所谓“当有恶寒痰多等证”尤失原文含义。

故以半夏散为汤含咽之。服用1剂,痛减几半,继服1剂,痛消而愈。—2—出自《伤寒论》的半夏散我临床用来治疗慢性咽炎的方是半夏散: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若不能服散剂而需水煎服用者,则用小剂:半夏15克,桂枝15克,甘草15克。半夏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病,咽中痛, 半夏散及汤主之。”并列服药方法,云: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据我多年临证观察,现代医学之急慢性咽炎多属少阴咽痛。因三阴中少阴主枢,少阴之经循喉咙,枢机失常,邪气怫逆不能外达而发生咽痛不适。但目前对咽炎的治疗,一般来说用药以寒凉清咽为主,致使寒邪外束久久不愈者甚多。半夏散药性偏温,且其中桂枝、半夏多被视为咽喉发红疼痛的禁药,故该方在当今多不被重视。但我临床仅用该方而治愈的咽炎患者甚多,其理为何?古今医家对此多有论述。

看更多内容—3—古代医家对半夏散的论述清代医家尤在泾云:“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寒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近人章虚谷更曰:“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入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 《本草》∶半夏治喉咽肿痛,桂枝治喉痹,此乃咽喉之主药。○ 唐宗海:此言外感风寒,客于会厌,于少阴经而咽痛。此症吴见多矣,喉间兼发红色,并痰涎声音嘶破,咽喉颇痛,四川此病多有,皆知用人参散即愈,盖即仲景半夏散及汤之意也。—4—慢性咽炎5年,用半夏散,3剂治愈郭某,男,54岁。咽喉疼痛,时轻时重5年多。某院诊为“慢性咽炎”。先用西药治疗2年多无效,后又配合中药咽喉丸、六神丸含化2个多月仍无效。不得已,又改请中医治疗,前后易医十几人,服药多剂仍无功。细询其证,除咽喉疼痛外,并见痰多,咽喉、胸部憋胀,烧心泛酸,舌苔薄白而微腻,脉弦细缓。再察其所服诸方,或认为是梅核气而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或诊为咽喉发热与清热解毒利咽之剂加减;或认为属阴虚火旺而予养阴清热之剂加减,或认为系热痰阻塞而与清热化痰之剂加减,种种不一,然终未见效。综合脉证后,反复思考,开始略悟其机理。《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寒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此证久用寒凉小效,舌苔又见白腻,脉弦细而缓。证脉合参,不正是少阴咽痛,寒邪闭郁之痰乎?乃拟半夏散为汤小剂服之。处方: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共为细末,分30包,一日3次,一次1包,水煎,频频含咽之。1剂后,泛酸、烧心即解,咽痛稍减,继服2剂,诸证消失而愈。

本轮是葛根汤疫情

目前,北京,深圳,上海,安徽,广州……等地的新冠特征是:嗓子先疼,或者背疼,额头疼,腰疼(膀胱经走势),无汗,发烧,舌苔白。

这就是典型的葛根汤证,全国范围内要想快速扑灭,大锅汤底就是葛根汤了。

葛根汤不是葛根粉煮汤,而是七味药:

葛根 麻黄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很多人以为葛根汤是麻黄汤类方,其实不是,它的桂枝汤结构更完整。所以碰到用葛根汤发汗发不出来的要用麻黄汤。

四味药: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没有姜枣芍药,那是纯汗剂。

额外小锅汤:

有汗的不适宜,或者改用桂枝汤加葛根。

咳嗽剧烈且无汗发烧舌苔白,且兼有头背痛的,用小青龙汤加葛根。

有人说要用大青龙汤。非也。大青龙汤舌苔是黄的,咳嗽出来的痰也是黄的,鼻涕也是黄的,典型里热证。

临床的病人会说怕冷,或者持续怕冷,那就是里寒,不是里热,那样就会导致寒气滞留体内。

也有的方子开成麻黄 杏仁 炙甘草 石膏,额外加清热利湿药物,比如苍术,薏苡仁,问题就是这个证是寒湿,非湿热,治愈之后病人容易没有胃口,嗅觉失灵,等同连花清瘟胶囊的效果。

至于直接用发汗剂,我一直说,发汗汗水其实要有出处,我们葛根汤必有芍药姜枣补充人体必须的营养,这样发汗才是安全的。滥用虎狼之药,重复发汗,可能导致肺痿,气虚,肠胃不适,心悸等。

当然,我接触到的目前疫情面还是窄,没准后续还会继续修正。以待大家批评。

治疗胃肠病的“天下第一方”(附一句话点评淋证之经方)

半夏泻心汤被誉为“胃肠病天下第一方”,使用频率非常高。中医治的不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体质因素不容忽视。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年门诊量过万的中医李小荣,总结了适用半夏泻心汤的人群体质特征:“唇舌红,痞而利,常溃疡,易烦躁”。

适用半夏泻心汤的患者第一是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比如胃炎、消化道溃疡等;

第二个是痞而利,就是说有大便性状改变。半夏泻心汤在胃肠方面的调整功能非常好;

第三个是以烦躁、失眠、头痛等精神方面的症状为主诉,往往伴有消化道的症状,比如胃里不舒服,或胃镜检查有胃炎,或有大便的改变。

如果没有消化道症状,一般不考虑用此方。

治疗方法

半夏泻心汤:姜半夏15克、黄芩15克、干姜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黄连3-5克、大枣10克(掰开)。以水1000毫升,煮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李小荣:什么人适合用半夏泻心汤?首先是这类人的营养状况比较好,不是非常虚弱糟糕的状态。这类人往往是唇舌偏红,舌苔偏腻。舌苔腻的这个腻有时可能是淡黄,有时可能是白腻的。即使是白腻,但是他舌质红,甚至可以出现老红、暗红,腻苔其实就反应了湿热的存在。

再看伴随症状。很多情况下,半夏泻心汤除了治疗胃肠疾病,还可以治疗很多其他疾病,比如失眠、头痛。病人往往是以胃肠不适为主诉,这里要强调的是痞和利,病人除了有上腹部不适,还有大便性状的改变。病人容易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或者大便黏的表现。

第三,追溯病史,按理说病人可能经常有上火的情况,比如口腔溃疡,或者例假前就发溃疡,或者牙龈肿痛,还要看脸上长不长痘痘。也就是说,这一类人容易上火。

这一类的人还有一个烦躁的特征,描述病情时很心急,语速很快,很烦很痛苦的样子。而且,他可能睡眠也不好,还有头痛等精神症状。

腹诊体会

1、腹诊时心下、胃脘及大腹部触摸皆比正常稍热或灼热,可候中焦里热证。

2、胃脘及大腹部叩击声音呈明显鼓音,伴或不伴嗳气,候中焦气机阻滞。

3、上腹部按之胀满顶手,或有压痛但不重,或自感痛无定处,时发时止,候中焦气机阻滞。

4、胃脘及大腹部相对虚软,无压痛,自感胃脘及大腹部闷胀不舒,候中焦胃虚。

5、胃脘及大腹部按之隐痛,喜温喜按,有或无胃脘及大腹部闷胀不舒,候中焦胃虚。

6、手触及大腹及小腹,有咕咕水声,伴或不伴溏泻黏便或排便不爽,候下焦水饮。

注意事项

再说一下几个注意事项,第一点是黄连的量一般是3~5g,那么量多量少怎么来决定呢?一是体质,二是舌质舌苔。体质越扎实,舌质越红,舌苔越厚越腻,黄连的量可以稍微大一点。

第二点是甘草的选择,个人倾向于用生甘草,炙甘草也可以用,生炙甘草合用也可以。使用甘草时,熬药的量和服用的时间方面要注意,还要注意大剂量甘草或长时间服用甘草引发反酸、肿胀等情况的观察。

第三点需要提醒一下。这一类方里有黄芩、半夏,特别是黄芩,现在中药质量非常糟糕,品种非常紊乱,特别是炮制不规范的大量出现,肝损现象也非常多,所以大家要非常小心。

成功案例

胡希恕先生医案:程某,女性,33岁,1967年3月7日初诊。原有肝炎,近1个月来恶心纳差,心下痞满,腹鸣便溏,舌靡且痛,苔黄,脉细弱、心下痞满,腹鸣、纳差、便溏,下寒。舌靡且痛、舌苔黄、恶心,上热。

综合分析:证属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处方:半夏12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

结果:药服3剂,症愈。

娄绍昆医案:林某,男,40岁,工人。1995年9月20日初诊。

身高168cm,体重83kg,曾被确诊为“肥胖症”“高脂血症”,服西药及减肥中药多月,未效。近1个月来,日趋肥胖,竟增加到93kg。刻诊:自觉全身皮肤有绷紧感,身倦,神疲,嗜睡,口淡时苦,涎多,呕恶嗳气,纳增便软,肠鸣矢气。脉缓,舌淡,苔白腻、有痰涎稠黏。腹诊:心下痞硬,按之微微不适,大腹便便,按之松软。此为太阴类病,痰湿内蕴,脾胃气机升降受阻,使脾主肌肉、四肢之职失司。法宜调和脾胃、辛开苦降,予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20g,黄芩、党参、干姜、荷叶各10g,黄连3g,大枣3枚,炙甘草3g,山楂30g。每日1剂,共服15剂,体重下降了3.5kg,自觉神振脘舒,呕恶减少,大便成形。效不更方,仍宗上方化裁,续服15剂,体重又降了4kg,臃肿体型渐消,心下痞硬之症稍减。原方加减继服15天。体重降至80kg。继以上方煎汤代茶,每日频服,坚持2个月,体重降至75kg,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接近正常范围。随访2年,一切正常。

临证心悟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肥人多气虚”,所以临床辨病并不难,但投以何方何药实为取胜之关键。此患者舌淡、苔白腻而多稠黏痰涎,是典型的“半夏舌”“干姜舌”;腹诊心下痞硬,属半夏泻心汤类证,验之“呕恶、肠鸣、便溏”诸症,符合《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的“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山楂、荷叶是治疗肥胖病的专病专药,故加之以增强疗效。

附:

一句话点评淋证之经方

1、 猪苓汤:为治淋第一方,举凡热淋、血淋、石淋等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优选之方。

2、 五苓散:其小便不利笼括多种小便异常,但通常无尿痛。

3、 四逆散:在结石绞痛时常有用武之地,气淋者须先想到柴胡剂。

4、 小柴胡汤:肾盂肾炎者的淋证常须识此。

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前列腺疾病的淋证多可用到。

6、 当归贝母苦参丸:慢性的、感染性的、继发性的淋证要考虑。

7、 大黄牡丹皮汤:伴有下腹疼痛、大便干结的盆腔内诸病之淋证。

8、 桃核承气汤:小便不利见有蓄血表现者。

9、 大黄附子汤:淋证其人寒像明显,舌白脉紧按之有力。

10、 真武汤:老头老太本汤多多;膏淋劳淋真武堪用。

11、 知柏地黄汤:方证病理“肾阴不足,虚火扰窍”。

12、 金匮肾气丸:知柏与金匮为阴阳对立,均能治淋,又擅善后。

中医对新冠相关病症的认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认识新冠肺炎的。《黄帝内经》里面对外邪入侵人体的传变规律,有多处清晰的论述。总结来说,它指出:

外邪入侵人体后,分三步走:

1、浅表期:病在皮部与孙络(为发热怕冷等感冒流感早期阶段);

2、经脉期:病在络脉与经脉(为头痛,身痛,咳嗽,腹泻以及嗅觉味觉改变等中期阶段);

3、脏腑期:邪气内陷五脏,脏腑受损,病情恶化。

从中医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的发病各个阶段的病理状态,与黄帝内经的经典论述非常吻合。

影响病情转归的四个方面

除此之外,外邪入侵后,影响病情转归的,和身体的内在状态密切关联,总结如下四点:

1、邪气性质:

本次新冠病毒的疫情,中医认为是风寒湿疫毒杂合入侵,风寒湿毒,因各自不同的五行属性而与人体的脏腑相互作用,各有所感。然后在体内,因应病人的体质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例如有的人平常湿气大,新冠一来,就最容易表现为寒湿,发病就以呕吐腹泻食欲下降为初症。而有人肠胃内热或者阴虚燥热,他一染病就会表现喉痛,咳嗽,高烧等热性初症,实为“寒包火”。

2、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盛衰状态: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毒最后落脚并损害最大的,一定是体质中最弱的脏腑,所以很多病人的后遗症并不局限在肺系,心,肾,肝,消化系统的后遗症,也多见诸报端。

3、情志因素:

紧张、焦虑、恐慌、悲伤、忧虑这些负面情绪,一旦过度,短期内会明显扰乱和抑制免疫功能;长远看,中医认为这些负面情绪,都带有五行的特定属性,和五脏密切相关。

例如紧张郁闷的情绪,和五行木的肝密切相关,当这些情绪超过了肝的承受度,就会减损其功能,在新冠病毒的攻击下,肝就面临更大的风险受到攻击而受伤。

“恐伤肾”,在强烈的恐惧心态下,新冠病毒攻击肾的风险就加大了。有部分病人感染时症状并不重,但后遗小便频,膀胱刺激征久久不能消除就是例子。

4、用药因素:

现代人面临疾病时,乱用药,用错药的机会更大。在国外欧洲,病人多自行服用退烧药,消炎镇痛药,这些药要么催汗过度导致伤阴,要么过寒伤脾气导致脾虚。

国内喜欢输液和滥用抗菌素,输液加抗菌素是最常见的加重寒湿体质的因素;另外目前在国内,滥用中成药的情况也不能忽视。

在感染早期,就算有发热症,一上来就用寒凉主导的莲花清瘟、银黄口服液等,发热可能退下来了,接下来反复咽痒咳嗽,几个月不好的情况则比比皆是,这就是因为,早期风寒没有成功解除,反而因为过度用寒凉药,导致寒邪内陷造成的。

芍药甘草汤-----即:止痛片

白芍药: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平抑肝阳。

伤寒论中第一方桂枝汤中的一味药,白芍,在桂枝汤中配合炙甘草起到酸甘化阴的作用。白芍最大的功效是缓急止痛。缓肚子的急,止肚子和腹部的痛,其实它能缓全身的疼痛。

芍药甘草汤

这个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所有的痛症都要习惯性的想到这个方子,朱氏集验方里将这个汤叫做“去杖汤”,那肯定是能治疗腿部经络挛急的好方子,拐杖都不用了,说明治疗腿痛是有效的。

每天在电脑手机面前姿势不动,姿势很固定,所以颈肩肌肉紧张导致的头疼,颈椎病导致的颈肩疼痛,造成头痛,造成后头部疼痛,颈椎病离不开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就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方子。

葛根30克,看情况,有时候用的少一点就20克,不能低于20克,

桂枝10克,

白芍30克,白芍的量加大了,

实际上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葛根,主要是白芍和甘草配合起来,

酸甘化阴,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痉挛,用上这么几个药以后,

炙甘草6-10克,

颈椎病、颈肩部肌肉紧张综合证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些人坐在那里不动,肌肉紧张,气血活动不流畅,特别容易受风、受寒,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那个电脑的房间都是开着冷气,凉风在吹着,所以都有一种风湿的问题,活动活动就舒服了,所以我就常常加一点袪风湿的药。加哪两味药呢?威灵仙加上10克,秦艽加上10克,

气血失和以后,常常有津液不能滋润,血液运行有点不畅的感觉,所以我就又加上鸡血藤30克,养血疏络。

在一般情况下就用这个方子,你要是愿意的话,

再加上一点大枣,或者加上一点生姜,

这就是典型的桂枝加葛根汤再加威灵仙、秦艽、鸡血藤这么一个方子,

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紧张、痉挛,有比较好的疗效。

有很多人吃了这个方子之后呢,就出现颈项部的肌肉痉挛缓解了。

头痛汤:头痛不离川芎,芍药,甘草加川芎。

臂痛不离桂枝,芍药,甘草加桂枝,叫臂痛汤。

背痛用姜黄,芍药,甘草加姜黄,缓急止痛。

腰痛离不开杜仲,芍药,甘草加杜仲就是腰痛神方。

肚子胀痛,芍药甘草加厚朴,肚子刺痛就用芍药甘草加小茴香。

胃痛,芍药,甘草加元胡

鼻子痛,芍药,甘草加辛夷花

眼睛痛,芍药,甘草加白蒺藜

睾丸痛,芍药,甘草加橘核,植物的种仁都可以治疗睾丸疾病(取象比类)。

膝痛,芍药,甘草加牛膝。

脚跟痛,芍药,甘草加骨碎补,地骨皮。

抽筋,芍药,甘草加伸筯草。

牙痛,芍药,甘草加白芷。

结石痛,金钱草100克,芍药甘草各50克。

心慌心悸:芍药甘草加人参。

口腔溃疡,芍药,甘草加黄连,菖蒲,

身上长疮痈,芍药,甘草加七叶一枝花。

痛风:芍药,甘草各30克,加土茯苓100克。

癌症的痛:芍药,甘草加三七,丹参

阑尾炎痛:芍药甘草加红藤,败酱草,红藤,

补中益气汤加王不留行,路路通,可以丰乳。

乳房胀痛,拘挛,王不留行,路路通加芍药甘草。

痛经:芍药甘草加当归,配到姜枣茶里。

崩漏:艾灸隐白穴,归脾汤加芍药甘草,一剂止血。

芍药60,莱菔子10,再加枳实厚朴,可以让大便通顺,小腹胀痛病除。

⊙ 濟世良方 | 一个散掉肺结节的千古名方

肺结节起初是因为肺里面有一团痰湿,痰湿越聚越多,终于,肺再也受不了了,它就要咳,要把痰湿排出去,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排邪反应。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莫名其妙的咳嗽,于是就开始想尽办法去止咳。最后咳嗽止住了,但痰湿却留在了肺里面。痰湿阻碍气血运行,又会在局部形成瘀血,痰瘀一搅合,结节就出现了。

肺结节,就是肺里面长了一个小肿块,就像一棵树上,长了蘑菇。如果从医学影像上来看,可以看到肺里面有一团阴影。

中医没有各种仪器,不能直观地去窥探身体内部的变化,但是中医有四诊合参呐。哪四诊?望闻问切。由此就能推断出我们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肺结节起初是因为肺里面有一团痰湿,痰湿越聚越多,终于,肺再也受不了了,它就要咳,要把痰湿排出去,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排邪反应。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莫名其妙的咳嗽,于是就开始想尽办法去止咳。最后咳嗽止住了,但痰湿却留在了肺里面。痰湿阻碍气血运行,又会在局部形成瘀血,痰瘀一搅合,结节就出现了。

肺结节虽然是现代医学的叫法,但是调理起来,有一张古方却能大显身手。方名叫什么?泽漆汤。出自东汉大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泽漆汤在张仲景的方子里算不上十分出众,甚至有点儿不起眼,但实际上它的功效十分强大,它就像武侠剧里朴实无华的扫地僧一样,不显山不露水,却身怀绝技,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他人于危难之中。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说泽漆汤“治水饮内停”,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张治疗阴实的方,水为阴,痰湿水饮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有形的物质,合起来叫阴实。

下面我们把方子写出来:

半夏10克,紫参10克,泽漆6克,生姜6克,白前10克,甘草6克,黄芩6克,人参6克,桂枝6克

方名叫泽漆汤,我们就从泽漆讲起吧。

泽漆这味药,中医说它可以逐水,逐有追逐的意思,可以快速的跑起来,所以和利水、行水比起来,逐水的力量就更迅猛了。痰湿交结在一起,藏在很深的地方,泽漆可以钻进去,再加上它本身就有散结的作用,首当其冲把结节破开,把里面包裹着的痰湿毫不客气地扫出去。

泽漆一味药的力量还不够,又找来了半夏,半夏也是化痰能手。

紫参,名字里带一个参字,大多数人会把它和人参划到一起,实际上紫参不是参,而是一种活血药,也叫石见穿。

泽漆把结节破开,和半夏一起把痰湿排出去,紫参把瘀血消掉,到这里,敌人的堡垒已经被瓦解的差不多了,赶紧把人参派出去,人参大补元气,祛邪的方子为什么还要补呢?

一个是因为长时间的疾病困扰往往都会有一个虚的底子。再一个祛邪之药,尤其是一些力量很强的祛邪之药,它进到体内以后其实是会把身体当作战场一样,来回厮杀,所以过后人容易虚,有了人参来补元气,会让整个人不那么虚掉。

桂枝温阳散寒,能把体内的阳气升起来,《内经》里面提到“阳化气,阴成形”,阴实就像冰疙瘩,越冻越大,太阳一晒,它就化掉了。生姜在这里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人参也好,桂枝也好,大家不用担心说会补错,补到结节上去,然后越补越大,因为温补温补,既然是补,那一定是用一些温热之药,跟痰湿这种阴邪是不对付的,有点儿“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相反的,如果我们吃一些寒凉的东西,反倒会助纣为虐,助长它的能量。

白前可以止咳,如果有咳嗽,它能帮我们止住。白前这味药往小了说是止咳,往大了说是通降肺气。前面提到祛邪之药,会把身体当作战场一样,来回厮杀,多多少少会搅动肺气,导致肺气上冲,会咳得更猛烈,或者说本来没有咳的,反倒咳了起来,所以要加一味“掌控大局”的药物。白前的药性非常温和,另外,它还有祛痰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降气来把肺里面的痰浊往下排。

黄芩苦寒,用在这里防止阴实化热,当越来越多的邪气聚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一股热量,中医叫郁热,打个比方,很多人同时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人会怎么样,会觉得燥热难耐。黄芩就像是早早埋伏好的狙击手,精准打击,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方子里,既有寒药,又有温药,难免会有矛盾,把甘草放到汤药里去,从中周旋,可以让大家放下偏见,齐心协力,共克难关。

张仲景的泽漆汤除了能调理肺结节,还能调理胸腔积液、慢性支气管炎乃至肺癌等一系列肺系疾病。

这张方子,泽漆要先煎30分钟,再入其他药材,煎好以后,可以少量多次服用,到晚上把汤药喝完就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