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外幽兰 四 县城角落里的广济寺

 哲齐66 2023-01-02 发布于山西

图片

    五台县城是个位于山间的小城市。和众多小县城一样,大批新楼房式样单调,环境杂乱,但经济活力还可以。在满目喧嚣红尘中,还侥幸保存广济寺一处殿宇,这大概是我们在县城驻足的最大理由。

    在县城打听广济寺很多人不清楚,如果问西寺,他们会告诉你,去西街吧。县城横竖就是两三条街道。西街不宽,在一处挂着县文管所的牌子小门处,就是广济寺的位置了。

    据乾隆《五台县志》记载:广济寺,在县治西,元至正年间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县王秉韬重葺。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广济寺碑记上说:广济寺建于元代,土人呼为西寺,以其偏于县西门内也。寺极巍峨,栋宇插云,斗拱焕日……”。可见广济寺始建于元。

    原有格局是坐北朝南二进院,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是山门、文殊殿、大雄宝殿。

    县城闹市中的广济寺自然毫无意外的在文革浩劫中被革了命。除最后一座大雄宝殿做用仓库外,其他建筑都被拆毁。走进小院,惊奇的发现,前院国保碑后的砖房竟是徐继畲纪念馆。和林则徐、魏源等人一起呼唤国人睁眼看世界、创作了《瀛环志略》这一介绍西方世界的启蒙读物的徐先生是五台人。纪念馆看样子已经关闭许久,门锁锈迹斑斑,对民族复兴有过贡献的人物的纪念馆本应很风光的。

    沿墙根绕过平房来到后院,石台基上就是广济寺仅存建筑大雄宝殿。

图片

    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补间出斜拱,单檐悬山顶,殿前有月台。几经重修,前檐下门窗估计为后代所为。但梁架结构仍保存原状,符合元代特征。据文献记载大殿修建于元至正年间。或许到元末明初,建筑模式已经改变,元代建筑里经常出现的弯材在这里基本消失。屋顶坡度较平缓,前檐下悬大雄宝殿竖匾,是乾隆年间那次主持重修广济寺的五台知县王秉韬所书。大殿保留了金元时代流行的减柱法,只有两根金柱支撑,为佛坛留出足够空间。

图片

图片

殿前柱头上有神兽头4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面转角上各有托举男童一对,形象生动。

   尤其是下面站姿男童全身除一个肚兜外,通体赤裸,好似邻家几岁的大胖小子一样可爱。其寓意与晋城青莲寺藏经殿转角处的力士类似,都是在祈盼建筑物稳定长存,但却更有装饰性和人情味。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建筑之外,广济寺的宝贝是佛坛上保存的一组元代彩塑。这组泥塑有30尊,其中主尊“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居中,脸形圆润,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流畅。两侧是弟子阿难、迦叶。左文殊、右普贤,两侧均有胁侍菩萨两尊。外侧护法是相对而立的韦驮、伽蓝。东西山墙下是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佛台背面是“三大士”像:正中文殊菩萨骑狮,左侧观音菩萨骑朝天吼,右侧普贤菩萨骑白象。有人认为总体来看这组塑像佛相庄严不够,世俗特征明显,在技法的细腻和创新上不足。不过,作为元代塑像群至今保存完好已非常难得。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雄宝殿月台下有座八角形经幢,通高4米,扁平须弥座,每面雕狮。八面都有古朴的造像,铭文已看不清楚。幢身之上是宝盖、覆钵和宝珠。从形制上看应是唐代遗物。

图片

   走出小门,回到喧闹的大街上,手上拿着管理员给我的门票,制作简洁朴实,一如大殿的元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