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跳出对某一策略痴迷的状态

 凌宗伟 2023-01-03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这两天认认真真翻《学习与教学》,彭社长告诉我:主编查理·梅耶是美国当代最牛逼的心理学家,他不是个好学生,绝对是个“砸场子”的心理学家。据介绍这本书每一章的作者,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领军人物。书中描述了在各种学习环境中(包括课堂情境和课外环境),各类学习者(包括中小学学生和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应的教学问题。本书的撰稿者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实践为什么接受关于教学如何有效的研究证据的引导,以及如何接受其引导。本书适于对基于证据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方法感兴趣的研究生、研究者和实践者阅读。

翻过觉得这些都不是夸饰之词。我觉得作者们不仅学识渊博,更显示出教育研究者应有的客观公允尤其是严谨的态度。这样的书,对那些热衷阅读有等身之作的教育作家的书、尤其是提出一个又一个规律、策略、方法、绝技的书的那些中小学教师而言,一定是有困难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

在《学会策略性学习》一章中作者如实地告诉读者:“有不少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对学习结果很少或没有产生影响。斯特拉格斯-贾格等人的研究发现存在短期效果,而普尔沙纳扎里等人的研究这显示有长期效果(在第一年和第四年)而没有短期效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不同,博克等人和卡拉吉安诺普卢等人并未发现使用深层策略与表层策略的学习者之间现显著差异。莫雷拉等人、罗盖顿等人以及罗杰斯和哈勒姆的研究表明,一般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与我们的预期相反,马尔姆伯格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很少使用学习技巧的人,在学习结果方面明显更好。尽管这些不一致的发现可能令人困惑,但其原因可能在于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之间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例如宁和唐宁的研究对这些不一致的结果可能有启示。在他们的两项研究中,都显示学习策略在学习环境与学习结果之间起中介作用。此外,马尔姆伯格等人指出,策略的数量可能不如策略的质量重要。要厘清这些复杂关系,需要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进行研究。”很多年前我就问过不少高三教师,你们讲起解题策略与方法时一套又一套的,但如果与学生同时考一张高考试卷时,究竟是你们考得好,还是学生考得好,我想答案一定是明确的。没有扎实的知识和一定量的训练,无论什么策略与方法都是百搭。今天我从这段文字中找到了理论支撑。读书人的毛病,许多时候无非想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言说而已。

作者提醒我们,“根据宁和唐宁的研究结果,教育实践者可能也不应该将学习策略是为应对所有学习问题的唯一零丹妙药。相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就动机而言,塞尔马科娃、莫内塔和斯帕达发现,心流倾向(即完全专注于所做的事)在学习策略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方面起着中介作用。”学习的兴趣与态度才是决定一个人学习质量的前提条件。“至于学习情境,卡斯特罗-桑切斯等人指出,学习情境本身(在其案例中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可能有助于让学生采用更为深层次的或策略性的方法。因此,在为那些纠结于将学习策略视为单一成分的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支撑时,我们建议老师考虑学习的多维性质。”任何学习一定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具体情境的任务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体的发展。正如领域学习模型所指出的那样,每一具体的策略可能只在特定时刻对某一个体有用。”做教师的,尤其是有那么几把刷子的教师一定要跳出对某一策略痴迷的状态,否则,不仅误己,更会误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